133.第 133 章
/
陳伯謙順勢稟告道, 徐茂才的案子已基本查清楚, 但抄了劉家和徐家后, 少的那一百萬兩賑災用的稅銀仍舊填不上, 原因便是劉萬金此前用船將大宗棉布運往海外貿易, 如今商船仍未歸港,所得利錢自也未繳獲。
見毓坤面色微沉,陳伯謙又道:“陛下無須憂慮, 臣已查明,其中有三艘船將于月內歸港泉州, 只要派人先去守著, 到時候將船查獲便可。”
“只是劉家的生意做得很大,如今劉萬金下獄, 下面的人作鳥獸散,只怕有人提前得知了風聲將船上的銀款轉移, 所以需得派個可靠之人去才好。”
毓坤心中明白, 陳伯謙說的有理, 這派去泉州的需得是個廉潔奉公有聽話得力之人, 而如今她身邊能用的人著實不多。論理, 孟泰來是個好的人選,加之他曾去過泉州,熟悉港口情況,但經歷上次一事, 想到與藍軒的約誓, 毓坤決定還是另擇他人。
謝意雖暫時臥床, 但聞此事,與毓坤商議道:“與其斟酌人選,還不如派沈崢去,自己兄弟,皇上還有什么不放心。”
其實毓坤也正有此意,同為太子伴讀,沈崢比謝意年長,沉穩內斂,有其父之風,正堪當此任,她有意點其為監察御史,就讓他到泉州再走一趟。
見毓坤允諾,謝意欣喜,他這樣的提議自然是存著私心的,如今皇上身邊,藍軒一家獨大,他很有心要破解這種局面,偏瞧陸英不在,若是沈崢去一趟泉州,能想方法將陸英帶回京城,那么他們這些當初太子|黨也不陷入如今被動的局面。
想到這兒,謝意叫人扶著起身,很快寫了封信,將一路上的情況詳述,叫人火速送往京城,一定要趕在沈崢去泉州之前交過他。
做完了這事,謝意輕輕嘆了口氣,這個筏子他是搭好了,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可只能看陸英的。
這廂朱毓嵐自請留在封地洛陽,那廂毓坤也不再勸,陳伯謙再次點了人,兩隊人馬浩浩湯湯送毓坤回京。
沿途上所經各州府的大小官員早得知了消息,跪了幾里地等候接駕,毓坤命人傳旨,不需如此大費周章,更不許為她修建行宮別館。
雖然如此,還是動靜很大,原本數日的路生生走了十幾日,毓坤才回到京城。
而她微服出宮的事也傳到了永壽宮,薛太后得知后憂心忡忡,想叫人來問問,才知道馮貞竟沒跟著去。
心中雖驚,薛太后面上卻不顯,沉著聲道:“那跟在皇上身邊伺候的人都有誰?”
馮貞左右為難,叩首道:“是乾清宮的絳雪姑娘跟著去的。”
薛太后知道自然不會如此簡單,再問道:“還有誰跟著?”
聽她語氣嚴肅,馮貞不敢再瞞,只得道:“隨駕的是司禮監的藍掌印,護駕的是禁軍統領謝意。”
聽得藍軒也去,薛太后微微攥緊了帕子。這孩子她也算得上是打小看大,向來心思沉,薛太后知道當時他能推毓坤上位,未嘗不是想著能捏著她是女孩兒的身份,好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事兒她提醒過毓坤,也相信毓坤會記在心間,但其實薛太后心中還有另一層隱憂。從很早以前,或者說從毓坤在獵場受了箭傷叫他送回來時,薛太后就從藍軒看著毓坤的目光中覺察出些不同尋常來,她也是經過男女之情的,那若有似無的意味,令她心中悵然又憂慮。
她如何能不記得先帝那玩笑似的一句:“我瞧小鳳就很好,到時候咱們和你蕭家哥哥做個親家,可不是一樁美事。”但如今這樣情形,這樣的話又如何做得了數。
兩個孩子都苦,但她終究是心疼女兒多些,想著若是藍軒一廂情愿還好,即便他權勢滔天,卻是內侍,又豈能強逼。但現如今毓坤舍馮貞而帶他隨駕,讓薛太后不由覺得憂心。
那樣的男人,豈會拘泥于情愛,若有所托付,怕是要做一世的傷心人。
薛太后越想越沉,直想到要將毓坤叫到身邊長談,馮貞暗暗捏了把汗,心想等毓坤回來先要將這事與她交個底兒。
但毓坤這會畢竟不在,薛太后只能先問馮貞,這些時日藍軒在毓坤身邊是如何侍候。馮貞即便知道些事,也是不敢細說的,只撿些有的沒的說了。薛太后瞧出來他這會是在打馬虎眼,心中愈憂,想著難道真有了什么事不成?但那又有如何可能?
她向來是不喜歡拿旁人發作的性子,揮了揮手叫馮貞下去了,轉身喚過崔茉雨,要她把乾清宮暖閣里的宮人都叫來。
毓坤身邊的彤云黛霧等一干人皆是薛家送進宮來的,原本便是在薛太后處伺候,后由薛太后派給毓坤,聽她問起,也不敢隱瞞,就將知道的事說了。
只是逢藍軒在時,貼身伺候毓坤的都是絳雪,旁人并不知道內情,黛霧只是說藍掌印有時得皇上留宿在暖閣中,與皇上同起臥,旁的事卻不清楚。
雖然黛霧等人回的含糊,但光是同起臥三個字便叫薛太后心驚。
最怕的事兒還是發生了,她有些攥不住帕子。崔茉雨最是曉事,柔聲勸道:“皇上喜歡蕭恒,太后是知道的,深宮寂寞,兩人又性情相投,便是談得痛快,也是常有的。”
薛太后卻知道,事情那有那樣簡單,毓坤那孩子從小謹慎克制,如何會愿與人同宿。但若說是藍軒相逼,似乎也說不過去。
一時間心亂如麻,薛太后叫人都退下,倚在美人榻上獨自出神。
有輕巧的腳步傳來,薛太后蹙眉抬眸,方見是寧熙從屏風外走進來。
見了小女兒,薛太后眉頭舒展開了些,心中卻更痛,若不是當年她做下那樣的抉擇,許是兩個女兒都會有好歸宿,而不是像現在這般。
拉著寧熙的手,薛太后讓她在身畔坐下,低聲道:“怎么不多穿些。”
畢竟是寒冬,即便殿中燃著炭火,也不經單薄衣衫。
寧熙搖了搖頭,沉默了會道:“娘在憂心什么?”
自打從陸家回到宮中,薛太后感到寧熙長大了許多,也不像以前那樣不知輕重。這會她雖愿意與她分擔,薛太后卻不愿她太操心,只是道:“無事。”
寧熙抬眸望著她道:“娘是在想皇帝哥哥的事,是不是?”
薛太后嘆了口氣,并沒有說話。
寧熙頓了會道:“皇帝哥哥……是不是因為藍鳳亭才不肯大婚?”
薛太后訝異地望著她道:“這話你是聽誰說的?”
寧熙道:“前些日子我邀京中的貴女入宮,飲酒賞雪,其間懷安縣主說皇帝哥哥過了年就滿十八,最遲開春也要選秀,眾女都悄悄打聽皇帝哥哥的喜好,楊家娘子卻說,如今皇上寵幸個內侍,便是真入了宮,任是天仙一樣的女人,看也不看一眼,又有什么好處。”
“這話原是背著我說的,但叫宮人聽見了轉述與我,我氣得想撕了她那張造謠的嘴,卻被嫻姐姐攔了,說那樣反倒要流言傳得更廣。我心下不安,悄悄問了問身邊的宮人,聽說皇帝哥哥常留藍鳳亭在身邊隨侍,又聽說娘今日又叫了馮貞來問,難道竟真有這事?”
薛太后沉聲道:“這話你聽聽就罷了,不許再聲張。”
這楊家娘子是兵部尚書的孫女,楊家向來與福王親厚,這么說倒不奇怪,但薛太后沒有想到是,流言竟傳得那樣快,連宮外也得知了。
想來也是,萬人之上的位置,自然那么多雙眼睛盯著。
原本這也沒什么,歷朝歷代的后宮里,這件的事并不少見,但薛太后憂心的是,這其中藏著多少交付的真心。
見她憂慮,寧熙寬慰道:“其實我細想,藍鳳亭對我皇帝哥哥也忠心得很,滿朝文武無人可用之時候挺身而出,浴血奮勇,那次若不是他擊潰脫歡,我也不能回來得順利,況且……”
寧熙一笑道:“他又生得那般好看,換我是皇帝哥哥,有這樣的人在身邊,又如何不心動?”
薛太后搖頭道:“你不懂得。”
寧熙沉默了會道:“我又如何會不懂,我也喜歡過人,自然能瞧他對皇帝哥哥的心意。“
聽了這話,薛太后又心痛起來,握住她的手道:“世上哪有那么簡單的事,蕭家的男人,從來不會將情愛放在前面。”
寧熙訝異道:“蕭家?”
薛太后自知失言,不肯再多說。
也就在毓坤返京的同時,一道敕書下到了翰林院,任命沈崢為監察御史,到泉州去繳獲贓款。這旨意是悄悄下的,因此沈崢走得也很低調,只帶了一道兵符,兩個隨從,星夜兼程向泉州趕。 166閱讀網
(https://www.dzxsw.cc/book/143635/754689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