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隊主力裝甲戰車
90式坦克的研究和發展工作始于1974年,部件制造和試驗工作始于1977年。當時暫稱為TK-X坦克,意思是“試驗中的坦克”。90式坦克(きゅうまるしきせんしゃ)是為了取代61式坦克及部分74式坦克而開發的日本陸上自衛隊的第三代坦克。于防衛省中,其英文名稱為“”。在中國被稱為“90式坦克”,港臺則習慣稱為“90式戰車”。
日本坦克通常是以定型年代(第一生產年度)命名的。因曾預計新坦克在年定型,故相繼又稱TK-X坦克為88式和89式坦克。但是由于研制周期拖長,定型日期推遲到1990年,故又稱之為90式坦克。該坦克在年度進行第一次整車試制時制造2輛樣車,進行了技術試驗。年度進行了第二次整車試制,制造4輛樣車,于年進行技術試驗,并計劃在1989年度進行使用試驗。先后兩次整車試制共制造6輛樣車。1987年夏天公開的樣車是第二次整車試制的樣車。預計新坦克在1990年定型,并立即投產,同年將生產30輛。該坦克將用于替換已經開始退役的61式坦克,還準備更新一部分74式坦克。投產后將首先裝備日本北海道的坦克師。
該坦克的研制總經費約300億日元,現估計其單價將達12.1億日元(相當于850萬美元)。原計劃采購800余輛(與74式坦克總采購量相同),但因價格昂貴,采購數量大致控制在400輛以下。
結構特點:
一、總體布置:90式坦克樣車為傳統的炮塔式坦克,車體和炮塔均用軋制鋼板焊接而成。駕駛艙在車體左前方;車體中部是戰斗艙,其上是炮塔;車體后部為動力傳動艙。炮塔內有2名乘員,車長位于火炮右側,炮長位于左側。駕駛艙上裝有若干個潛望鏡,其中也可裝入紅外夜視儀。
二、武器系統:1.主要武器該坦克樣車裝有1門聯邦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滑膛炮,日本現已決定特許生產這種火炮。該火炮的炮管長是口徑的44倍,裝有熱護套、抽氣裝置和炮口校正裝置,還裝有反后坐裝置。該炮射速為10~11發/min。
日本曾計劃在新坦克上安裝本國制造的滑膛炮,該炮是用74式坦克上裝備的線膛炮炮管擴孔制成的。樣炮完成后,命中精度和侵徹力低,加之考慮到新坦克的主炮應與美國的M1A1坦克火炮通用,最后決定采用聯邦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滑膛炮并安裝在第二次整車試制的樣車上。
該炮配有自動裝彈機,選擇了稱為帶狀彈艙的方式,它通過鏈帶轉動來帶動放置在炮塔尾艙內的帶式連接的炮彈來選擇彈種,使炮尾和推彈機方向一致,裝入炮彈。
2.炮彈該炮發射聯邦德國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日本已決定特許生產這兩種炮彈。這兩種彈都是整裝式彈藥,均為半可燃藥筒,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初速大于/s,直射距離,破甲彈的初速大于/s。日本大錦工業公司制造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小松制作所(ny)制造的多用途破甲彈均因彈丸的破壞能力不足而未被采用。該坦克的彈藥基數約40發,炮尾彈倉約存放25發,車體前部右側約存放15發。
3.火控系統該坦克裝有性能先進的火控系統,由觀察瞄準裝置、測距儀、彈道計算機、直接瞄準裝置和指揮儀式瞄準裝置構成。車長有1個裝在炮塔右側上部指揮塔前方的獨立穩定式360°回轉的潛望式瞄準鏡,為雙目式L型,放大倍率10×,內裝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測距范圍可達);配有從炮長瞄準鏡得到的目標數據監測裝置,必要時可超越射擊。炮長潛望式瞄準鏡裝在炮塔上部左側,為高低向獨立穩定的單目周視潛望鏡,放大倍率10×,內有熱成像夜視裝置和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還有1個輔助直接瞄準鏡,為單目式L型,放大倍率12×,內裝夜視顯示裝置。該坦克的瞄準系統分為直接瞄準和指揮儀式瞄準兩種方式。直接瞄準是按照常規的瞄準方法來捕捉目標,而指揮儀式瞄準系統可實現行進間射擊。
由于安裝了超越控制裝置,即使在炮長發現目標并進行瞄準以后,車長若再發現其他目標構成更大威脅時,還可使炮長的目標自動改成車長發現的目標,亦即應用該裝置可在對一目標射擊的同時還可瞄準其他目標。在車長瞄準鏡內還附帶穩定型導向器,車長載上頭盔后,接通鏡的開關,車長瞄準鏡便可和炮管聯動,即炮管和車長的臉部總保持方向一致。該坦克的火控計算機裝在炮塔的尾部,該計算機可根據橫風傳感器測得的數據及目標距離、彈種、視差修正量、耳軸傾斜、藥溫、炮膛磨損、大氣壓力、目標未來位置及其修正量的數據來計算火炮的瞄準角和提前角,使瞄準鏡十字線自動裝定。
該坦克采用被動式紅外熱成像裝置,可把敵坦克放射的紅外線通過高靈敏度紅外電視將畫面顯示在熒光屏上可同時進行目標瞄準,也可自動跟蹤。
4.輔助武器74式7.62mm并列機槍安裝在主炮左下方。.7mm高射機槍安裝在炮塔右側頂部車長指揮塔和炮長艙口之間,不能從車內進行操縱。
三、推進系統:
1.發動機該坦克采用三菱10ZG型2沖程10缸水冷直接噴射式廢氣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最大功率馬力)。坦克單位功率21.2kW/t,公路最大速度70km/h。
2.傳動裝置該坦克采用帶液力變矩器的自動變速、靜液轉向式傳動裝置和電液操縱裝置。
3.行動裝置該坦克采用液氣和扭桿混合式懸掛裝置,每側有6個雙輪緣負重輪,第一、二、五、六負重輪采用液氣懸掛,第三、四負重輪采用扭桿懸掛。兩側的液氣懸掛部件不是橫向交叉連接,不能作傾斜而只能作前后俯仰調整,可使車底距地高從標準姿態降低到,或提高到。扭桿懸掛裝有旋轉式減振器。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后,兩側各有3個托帶輪。采用雙銷單塊式履帶,一種裝有橡膠襯墊,另一種是金屬爪齒型,兩種履帶均有端部連接器。
四、防護系統該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前部采用復合裝甲,其他部位有的采用間隙裝甲。復合裝甲是冷軋含鈦高強度鋼的兩層結構,中間使用了包有芳綸纖維的蜂窩狀陶瓷夾層,并在內側罩有輕金屬,為日本獨特的復合裝甲結構。
該坦克沒有對付頂部攻擊的特殊裝甲防護。兩側裙板各由7塊均質鋼板組成,厚約10mm,可產生與夾層裝甲相同的效果。裙板可以單獨向上折疊起來,便于行動部分的維修。車內隔艙化布置,裝有自動滅火裝置。炮塔內部由防火隔板分成幾個艙,其布置與美國的M1坦克和其他現代主戰坦克相似。彈藥倉裝有閘門,炮塔后面的頂部裝有泄壓板。采用了三防裝置,即使在全密閉的情況下也可戰斗幾個小時。
還裝有激光探測裝置,可在敵激光測距儀照射的瞬間得知敵照射的方向。在炮塔后部兩側各裝有3具一組的73式煙幕彈發射器,可自動或半自動啟動。在炮塔后部豎有通信天線。但是,該坦克的車體前上裝甲板和炮塔前下裝甲板之間有一明顯的間隙,高度達以上,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卡彈區。
89式步兵戰車
1981財年,日本防衛廳提供了發展車體和炮塔樣機的資金。1984年,日本投入6億日元用于發展4輛新式履帶式步兵戰車。經過樣車試驗階段,新式步兵戰車定名為89式步兵戰車。1989年,日本陸上自衛隊開始采購89式步兵戰車,因為價格昂貴沒有能夠大規模生產,但是采購數量也在逐漸增加。按原計劃,在20世紀末為日本陸上自衛隊批量生產超過式步兵戰車,能夠基本滿足需求。
基本結構
89式步兵戰車的基本布局比較傳統,車體前部左側為動力室,右側為駕駛室,炮塔位于車體中部,車體后部為載員艙。駕駛室有一扇可以向右開啟的艙門蓋,駕駛員前方布置有3具潛望鏡,能在白晝使用,其中一具也可更換為被動式夜視鏡。在駕駛員位置上方有一具可旋轉的潛望鏡。
89式步兵戰車的車體、炮塔由裝甲板焊接而成,能夠抵御輕武器以及炮彈彈片攻擊。為了對付空心裝藥破甲彈,車體前部和炮塔采用了間隔裝甲,車體側面裝有用普通材料制成的很薄的側裙板,側裙板前后開有四個蹬腳口,方便成員上下。車體外形采用傾斜式設計以產生更好的防彈效果,前部上裝甲的斜面非常低而平滑,前部車頂中央設置了用于動力傳動裝置的檢查窗,左側有冷卻空氣進氣口。前部下裝甲的傾斜角度較小,左右擋泥板上裝有前大燈,包括方向指示器、白熾燈和紅外線燈。車體前部左側有百葉窗式發動機排氣口,在相鄰位置有進氣口,供中冷器和渦輪增壓器使用。右側駕駛室前后設置了駕駛員副班長座椅,駕駛員艙口上裝有3具潛望鏡,副班長艙口處有2具,后者座椅右側還設置了向車體斜前方射擊的射擊孔。
車體中部為戰斗室,安裝有大型雙人炮塔,右側有與車體前后相連的通道,炮塔由帶傾斜設計的甲板構成,形狀復雜,武器裝備設在中間,右側是車長、左側是炮長,炮塔上為其提供了一個向后開啟的出入艙門蓋,炮塔前部有供車長和炮長使用的頂置潛望式瞄準鏡。炮長還有2具固定潛望鏡用于前、左方向觀察,車長也有6具向各個方向觀察的潛望鏡。在炮塔上還安裝了一種可探測敵導彈攻擊的激光探測器,這種探測器在日本裝甲車輛上廣泛使用,一旦探測到激光束,車輛就可以做規避運動。炮塔前方還裝有大型潛望瞄準鏡,外部左右兩側安裝了導彈發射器,后面有備用品箱。導彈前方下部各安裝了4具煙幕彈發射器,主要武器是35毫米機關炮和7.62毫米并列機槍。
車體后部的載員室可容納6名士兵,共有6具潛望鏡供載員使用,保證了士兵的外部視場。載員室上面有開向左右兩側的艙蓋,士兵可探身車外進行壓制周圍火力的戰斗,但是這樣會妨礙大型炮塔的轉動,限制其使用。因此在載員室內部設置了射擊孔,士兵通過這些射擊孔可進行較廣范圍的射擊。前方左右兩側的射擊孔為了保證前方射界而在凸緣部開設了凹口,為球形座射擊孔,這種設計主要是為了更精確瞄準目標,從而彌補步兵戰車上的射擊孔設計不合理,導致士兵只能通過潛望鏡估測而將槍托抵在腰間進行射擊造成效果不理想的遺憾。載員室尾部設有兩扇大型車門,供士兵登車,左右兩側有帶百葉窗的小箱,是核生化過濾器等的換氣裝置,尾部左右裝有尾燈。
動力裝置
行動裝置包括每側6個掛膠負重輪、扭桿式獨立懸掛裝置。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后,另外還有3個托帶輪,這與第二代戰車73式不同,各國近來研制的戰車均采用此種方式;履帶為雙銷、橡膠襯套式,在第1、第2、第5、第6負重輪處安裝了減震器。
動力裝置位于車體前部左側。研制89式步兵戰車的目的是伴隨90式坦克作戰,所以其機動性比73式更加受重視,發動機的選用就是有力證明。89式戰車裝備日本三菱水冷4沖程直列式6缸柴油發動機,帶有中冷器和渦輪增壓器,氣缸工作容積量為16.96升,輸出功率441千瓦/2000轉/分。傳動裝置為帶變矩器的變速箱,有4個前進擋和2個倒擋。只有該發動機沒有繼承日軍裝甲車輛采用風冷發動機的傳統,是第一種真正采用水冷方式的履帶式裝甲車輛用發動機。由于水冷發動機的采用,發動機得以小型化,整體動力裝置也能容易布置在車輛前方,才能為空間的有效利用帶來便利。89式步兵戰車的結構設計從此方面說是最為理想的,但是要打破傳統觀念使之得以實現,陸上自衛隊和三菱公司的作用則是第一位的。
89式步兵戰車戰斗全重為26噸,單位功率達到了16.9千瓦/噸,超過了美國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從數據上來看,其速度達到70公里/時,也占有優勢,實際能力基本屬于同一水平。
武器系統
89式步兵戰車的主要武器是瑞士厄利空公司生產的毫米機關炮,由瑞士直接提供技術、在日本按許可證自行生產。該炮與87式自行高炮及L90牽引式高射機關炮上使用的毫米機關炮屬于同一系列,在降低重量的同時,射速也降低到200發/分,身管為90倍口徑,重量51公斤,不僅可以對地面目標射擊,還可對空射擊,但是由于沒有配備有效的瞄準裝置,僅限于自衛作戰。
89式裝備的機關炮口徑大于美國“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25毫米機關炮和英國“武士”步兵戰車的30毫米機關炮,雖然口徑更大、火力更猛,但是不能進行點射,而且沒有配備穩定機構,無法進行行進間射擊。現在超過89式戰車35毫米機關炮口徑的車輛為數不少,比如裝備40毫米機關炮的瑞典步兵戰車和安裝本國仿制瑞典40毫米機關炮的韓國K21步兵戰車,俄羅斯步兵戰車更是同時裝備了100毫米炮和30毫米機關炮。不過,總的來說,在同時代研制的西方步兵戰車中,89式戰車的火力可謂首屈一指。
在機關炮的左側安裝了1挺74式7.62毫米并列機槍,由日本生產,廣泛應用在日本自衛隊的裝甲車輛上,是在步兵便攜式62式機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該槍全長1.085米,重20.4公斤,最大射速為1000發/分。74式并列機槍在自衛隊的口碑很不好,很多人對它的評價很差,都稱它為劣質兵器,故障多、難以使用。雖然沒有其他合適的機槍,但是裝備這樣的機槍也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
89式步兵戰車的武器配置是由其相對較為特殊的運用思想決定的。當時,為了與嚴重威脅北海道的前蘇聯裝甲部隊配備的步兵戰車相對抗,89式步兵戰車選擇了旨在對抗BMP的武器系統。考慮到作戰對象所采用的武器為73毫米低壓炮()以及30毫米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式步兵戰車也許稱得上是一種最佳車輛。該車實際是一種過分重視對付作戰對象的車輛,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如果作為步兵戰車使用,就有些差強人意了。
防護能力
89式步兵戰車的防護能力處于較低水平。該車在研制時,世界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的車體都趨于采用鋁合金,如美國“布雷德利”、英國“武士”、意大利“標槍”等,只有89式采用了防彈鋼板。當時有種看法認為鋁合金在中彈時有燃燒的危險,因此為了避免此危險,89式選用了鋼制裝甲。盡管鋁合金的燃燒危險性屬于杞人憂天的問題,但是該車能夠置時代潮流于不顧,斷然放棄水上機動性,通過采用鋼制車體來確保防護性,從這個層面上來說,89式步兵戰車是值得圈點的。然而,時過境遷,從海灣戰爭時起,也就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其他國家的步兵戰車都掀起了加強防護力的高潮,“布雷德利”步兵戰車采用了重型裝甲,“武士”安裝了“挑戰者”主戰坦克上采用的“喬巴姆”裝甲,法國和意大利“標槍”步兵戰車都增裝了附加裝甲,就連最初采用鋼裝甲的德國“黃鼠狼”步兵戰車最終也增強了裝甲,其重量也由最初的28.2噸增加到了33.5噸。西班牙和奧地利共同研制的(即西班牙的“皮薩羅”、奧地利的“槍騎兵”)步兵戰車安裝了爆炸反應裝甲。在世界各國步兵戰車不斷加強裝甲防護能力的情況下,日本89式步兵戰車自服役以來從未增強過裝甲,完全落后于同時代車輛。難道日本人自己不想增強防護水平么?顯然不是的。實際上,日本陸上自衛隊既不是不了解世界的發展趨勢,也并非不想增強89式戰車的防護力,他們一直認為該車的裝備數量很少,如果加裝不適宜批量生產的附加裝甲會導致成本更高,就這樣猶豫不決最終沒能向財政省提出來,現在只能“放棄”對89式步兵戰車裝甲防護能力的增強計劃。
戰術運用
伴隨坦克作戰是89式步兵戰車的研制思想,協同坦克行動的基本任務就是完成坦克難以承擔的重要詳細敵情(反坦克武器、障礙)的搜集以及敵目標摧毀和障礙清除等任務。日本著名戰車雜志《年8月號對89式步兵戰車的戰術運用作了簡要的介紹:當攻擊堅固陣地或武器配置不明的陣地時,搭載步兵需要下車,緊密配合坦克和步兵戰車車載武器作戰;在奪取陣地后,為了確保此陣地不失,也應展開與以上相同的戰斗行動。這是對步兵戰車來講最為困難的進攻陣地作戰,這種步坦協同作戰如果得以實施的話,其他戰術行動的配合就會更加容易。
對于具體戰術運用,訓練資料作了如下說明:
接敵迫近時的行動:邊準備戰斗,邊選定適當的躍進方法前進。躍進方法分逐次躍進和交替躍進。各處躍進的距離根據支援坦克或者步兵戰車的有效射程、地形、地物和視界等情況確定。逐次躍進是指在不明情況時,有可能會突然蒙受敵人射擊,因而有必要慎重前進,此時采取逐次躍進方法;交替躍進則指必須迅速前進,而且需要判斷前進路線的狀況,這時采取交替躍進方法。
攻擊:步兵戰車和坦克組成的力量稱為步坦組(隊),通常采用如下的編制實施攻擊:步兵連+坦克連或坦克排,或者坦克連+步兵排,這種組合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威力,互相取長補短,作為有機結合的戰斗分隊行動。
步坦組的攻擊要領分2種:同坐標軸,適用于接近目標路線適合開展機動之時,采取此方法較易實現步坦綜合戰斗力的發揮與突擊調整;異坐標軸,適用于步坦各自合適的接近路線出現不同清況之時等。采用此方法可充分發揮步兵戰車和坦克的能力,而且會不得已造成兩個對敵戰斗的局面,但是兩者配合需引起重視。
攻擊中最大的難關也是重要階段,就是突進階段。乘車突擊,在地形適合坦克、步兵戰車開展機動時,并能事先排除陣前的反坦克障礙物和取得擊毀、壓制敵反坦克武器的支援火力,可實施乘車突擊。要領是進攻并繼續通過突擊線,突進至有友方武器支援的敵陣地。這時,通常是步兵戰車緊跟坦克前進,以保護坦克的側面和后面,在這種情況下,89式步兵戰車決對能發揮威力,這也是明顯區別于以往裝甲輸送車的重要一點。下車突擊,在難以展開乘車突擊時實施,其要領是首先讓步兵分隊下車前進,坦克分隊跟隨其后,但是當視界、射界或坦克、步兵戰車行動受限時,或者當進入了不明敵情的地域時,步兵戰車和坦克并列協同。
關于采取相同的“突進要領”、哪個分隊作先導的問題,有以下3種形式供選擇:
坦克為先導。依靠坦克的火力和機動能力向敵陣地突進,然后使步兵緊跟其后,以迅速奪取目標.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在突擊前確保敵陣地地雷區等有坦克用通路,而且敵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等比較薄弱。
步坦同時突進。通過兩者的密切配合,發揮步坦戰斗力,突進到敵陣地,以奪取目標。
步兵為先導。在可以判斷敵迫擊炮火力已經受到壓制之時,而且還判斷,如不奪取敵陣地,就不能確保坦克通過地雷區,或者因為敵坦克、反坦克武器等,坦克突擊會蒙受很大的損失。
防空行動:作戰中,應經常警惕敵飛機及武裝直升機的攻擊,通常,為不給敵人以攻擊的機會,可采取偽裝、隱蔽和分散等方法,有時還可用機關炮開展自衛戰斗。
總體評價
89式步兵戰車的單車采購價格為6.8億日元,不考慮國內和國際價格問題,僅統一折算成日元,單價2.3億日元(1994年挪威陸軍購買),“武士”步兵戰車單價1.27億日元,可見89式戰車的價格是很高的。過高的價格意味著裝備數量的縮水,2004年,日本陸上自衛隊因89式步兵戰車價格過高而以69輛結束了采購,結果第7師唯一的步兵團——第11步兵團裝備的73式裝甲輸送車未能實現全部更換。89式步兵戰車作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第三代履帶式裝甲戰車,綜合性能指標沒有太大缺陷,火力與機動能力上可圈可點,與西方同類步兵戰車的能力相比基本持平,唯獨防護能力過于低下,這恐怕也制約89式步兵戰車成為同類戰車中佼佼者的因素。
(https://www.dzxsw.cc/book/140634/738030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