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太平洋上的身影(七)
李恪一行抵達天河機場的時候,此時的機場上空有幾架沒有螺旋槳的戰(zhàn)斗機正在空中訓練。李恪見此,就讓司機把車停下,自己走下車在車隊旁邊,認真地看著天上正在飛的飛機。
就算是旁邊的人不認識這種飛機,也知道這款飛機跟其他飛機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速度。相比于其他飛機,天上這款飛機的速度很快,恐怕中國現(xiàn)役的所有飛機都追不上這款飛機,包括美國援助的p-51野馬。
看到天上的這飛機,即便不是第一次見到,李恪依然很激動,這可是噴氣式戰(zhàn)斗機啊,而且還是服役了的噴氣式戰(zhàn)斗機。
這是中國第一款噴氣式戰(zhàn)斗機,采取機頭進氣,一對中等后掠的下單翼,配備兩臺750kg的渦噴發(fā)動機,搭載4門20mm機炮,最大速度803公里/小時{6500米},配備了更先進的光學瞄準具。這款噴氣式戰(zhàn)斗機,軍方番號q-3,綽號‘鬼車’,出現(xiàn)在李恪眼前的是預生產(chǎn)型號,也就是a型。計劃先生產(chǎn)36架,然后根據(jù)實戰(zhàn)暴露出來的缺點,再進行改進,而且正式型號有可能換裝900kg的發(fā)動機,甚至更大馬力的發(fā)動機。
動力部門不僅在攻克更大馬力的發(fā)動機,而且根據(jù)李恪的要求,正在設計單發(fā)、機身發(fā)動機、更大后掠翼的新式戰(zhàn)斗機。據(jù)李恪所知,設計方案已經(jīng)快拿出,正在進行風洞測試,不過目前沒有那么大馬力的發(fā)動機,這才是最大的制約。
可以說這么說,在噴氣式發(fā)動機上面,中國并不落后于歐美。甚至此時服役的噴氣式戰(zhàn)斗機就中英德三國,不過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三國的噴氣式戰(zhàn)斗機都還沒有投入實戰(zhàn)。而這一切功勞都歸功于以巴玉藻為首的上百名航空人才的努力,毫無疑問,這些航空人才那都是未來中國航空方面的領軍人物。同樣,還有接下來李恪要去的地方,那里的一切都是中國能否追上歐美的關鍵。
“長官!”
就在李恪在那兒目不轉睛地看著正在進行空中飛行訓練的噴氣式戰(zhàn)斗機的時候,樂以琴則是快速地來到了其面前。
目前生產(chǎn)出來的q-3型戰(zhàn)斗機,一共只有12架,不過卻成立了一個大隊的編制,因為預生產(chǎn)型共36架,剩下的24架正在飛機廠的車間里組裝,過不了多久就能下線,經(jīng)過測試后就可以交付。
在天上的幾架飛機結束訓練降落后,李恪才對一旁的樂以琴說道,“這支部隊什么時候可以參加實戰(zhàn)?紙面的數(shù)據(jù)都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只有戰(zhàn)場上的結果才能證明這款飛機是否適應戰(zhàn)場。”
這個大隊的飛行員都是從目前空軍中數(shù)千名飛行員中進行挑選出來的,飛行水平那都是堪稱一流。而且這個大隊長,李恪欽點樂以琴來擔任,可見李恪對這個大隊的重視。當然李恪這么做,周至柔自然不滿,不過他想要短時間內(nèi)消除李恪在空軍的影響很難,畢竟很多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各層軍官都是李恪培養(yǎng)出來的,師生情誼在那里擺著。
不過周至柔也沒有正面跟李恪沖突的想法,而是先培養(yǎng)自己的班底,確保手上有一支屬于自己控制的力量,然后在再圖其他。
“回稟長官,這個中隊,如果需要的話,再過一個月應該就可以投入實戰(zhàn)。”樂以琴咬咬牙說道。
“是有什么困難嗎?”李恪察覺到了樂以琴異樣的情緒。
“報告長官,是有點。主要這個新式戰(zhàn)機的性能,下面的飛行員還無法適應,包括高速中射擊、格斗等,而且高速航行對于飛行員的身體負荷也很大。卑職也在飛這個飛機,即便是經(jīng)過兩個月的訓練,依然有些吃力。”樂以琴如實說道。
對于樂以琴的抱怨,李恪并沒有生氣,作為一款全新的戰(zhàn)斗機,肯定會有很多問題,而且設計人員又不是飛行員,有些東西考慮不到,“這些問題都記下來,然后好讓設計人員做出修改。不過我還是那句話,在訓練場訓練再久,也不如去戰(zhàn)場實戰(zhàn)演練一番。
這樣吧,我會給周司令和陳司令他們說一聲,讓你們在年后進駐合肥的機場。現(xiàn)在江南地區(qū)的日軍戰(zhàn)機,基本都是一式和97式,性能這些你們都熟悉,先拿他們練練手,然后再投入其他戰(zhàn)場。”
李恪說的這番話是有道理的,因為隨著侵華日軍的戰(zhàn)略重心調(diào)整,江南地區(qū)不再是他們的防守重點,自然在戰(zhàn)機方面也不是很強。一式的最新型號和二式‘鐘馗’、剛剛服役的三式‘飛燕’都進駐華北以及臺灣,而作為在戰(zhàn)略上被放棄的江南地區(qū),駐扎的都是一式早期型號,甚至還有在中國戰(zhàn)場都算落后的97式戰(zhàn)斗機。
這也很正常,97式戰(zhàn)斗機作為一款總產(chǎn)量超過3000架的飛機,在日軍中廣泛存在也很正常,雖然在對付q-2c型、d型、e型以及美國援助的、等不占優(yōu)勢,但對付普通的中隊或者游擊隊這些沒問題。
所以在華北和江南地區(qū)都有數(shù)量不少的97式戰(zhàn)斗機,其中華北最多。
對于一式和97式,中國空軍的飛行員都很了解,即便是q-3這個中隊的飛行員還無法熟練掌控這款新式戰(zhàn)斗機,但對付江南地區(qū)的日軍戰(zhàn)機,危險并不大,反倒是可以用來練手。
樂以琴聽后眼前一亮,這倒是個比較不錯的辦法,相信有了實戰(zhàn)的經(jīng)驗,對于飛行員加快掌握新式戰(zhàn)機會是個很大的幫助。
李恪隨后跟q-3a的第一批飛行員簡單的聊了一會兒就登上了一架運-2。其實李恪完全可以在王家墩機場乘坐飛機,但因為想來看看噴氣式戰(zhàn)斗機大隊的訓練情況,所以才舍近求遠,來到了遠點的天河機場。
飛機上的人不多,依然只有李恪及其隨從,不過當飛機降落的時候,人可就多了,不過這個多也是相對而言。在機場不遠處,就是一處比較大的攔河大壩,應該是個水電站,當然此時中國的水電站其實規(guī)模都不大。
此時中國的通電率低的很,就算是大城市都無法保證充足供電,小城市或者小縣城什么的,有沒有電都是一回事,即便是有也只有有錢人才能用。而在這個地方,不僅僅有機場附近的這個水電站,在下游十公里左右還有一個水電站,這個密度還是挺大的,也正因為有這兩個水電站,反倒是讓這里的居民大多都能用上電。
看到眼前的這個地方,俞大維很吃驚的,也很疑惑為什么這里會有兩個水電站。當然更讓他疑惑的是,這里的單位雖然屬于兵工署下屬單位,但卻不受兵工署的資金監(jiān)管,資金來源也不是來自兵工署或者國民政府財政部門。要不是之前的一次整頓,俞大維都不知道還有這個部門的存在。
這個部門的名字也很普通,叫作‘兵工署第九研究所’,不知道還以為只是一個普通研究所,畢竟作為此時中國最大的軍工部門,兵工署下屬的研究所多的要命,誰也不會注意到這個普通的‘第九研究所’。
“叔民,這就是你帶我來的目的地?那個神秘的第九研究所?”俞大維比李恪先到,不過一直在機場等候,在李恪一下飛機,他便迫不及待地問道。
之前他就想知道這個‘第九研究所’到底是干什么的,不過李恪一直忙著前線的戰(zhàn)斗也沒空回來,兵工署內(nèi)部知道的人也不多,就算是知道的也沒告訴俞大維。所以在李恪從前線回來后,俞大維就想從李恪這兒打探清楚這個‘第九研究所’的底細,他作為兵工署的署長,居然不知道下屬單位的情況,這也挺失敗的。
“沒錯,這算是兵工署最大的秘密,別怪我一直不對你坦白,而是關系重大。”李恪看了一眼俞大維,語氣無比認真地說道。
俞大維開始沒發(fā)現(xiàn)這里為什么關系重大,不過就在大壩前,他們的車隊就被攔住了,到達最后的核心區(qū)域,一共五次停車檢查。而且在這方圓二十幾平方公里的地方,俞大維發(fā)現(xiàn)了不少巡邏的衛(wèi)兵和便衣。
當他看到從一棟其貌不揚的建筑里走出來的幾人時,俞大維驚訝了,“澤民先生?叔偉?華教授?嚴所長?怎么你們都在這兒?我就說這幾年沒怎么聽說你們的消息,難道這幾年你們都在這里?”
俞大維口中的這四人,分別是李復幾、曾昭掄、華羅庚和嚴濟慈,這些都是國內(nèi)有名的學者,俞大維自然都認識。
李復幾是第一位出國留學{德國}并獲得物理學博士的人,被譽為‘中國第一位留歐博士學位獲得者’,俞大維早年就在德國柏林大學留學學習哲學和數(shù)學,對于李復幾這位聲名鵲起的前輩自然不陌生;他跟曾昭掄的關系很簡單,曾昭掄是曾國藩堂弟的曾孫,俞大維的母親是曾國藩的孫女,而且曾昭掄的妻子叫俞大絪;華羅庚跟他都是數(shù)學家,而且都在德國最著名的數(shù)學雜志上發(fā)表過論文,而且是中國中的第一和第二;嚴濟慈也是此時國內(nèi)有名的學者,俞大維雖然在兵工署工作,但其本身也是個著名學者,相互之間也都熟悉。
最讓俞大維驚訝地是,這些人來這里,他居然都不知道,而且?guī)兹艘捕紱]告訴過自己。
“大維,這個事實在是關系重大,原諒我沒向你吐露。”曾昭掄笑著道,他跟俞大維的關系不錯,所以說話比較隨意。
“那你們在這里干什么?兩個物理學家、一個數(shù)學家和一個化學家?”俞大維疑惑道。
“這只是我們四個人的專攻方向,在這二十多平房里的地方,有著還有著大量國內(nèi)知名的動力學家、生物學家等等。我們一年里,除了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其他時候基本都在這里,你說我們在干什么?”李復幾笑著道。
出生于1881年的李復幾,今年已經(jīng)63歲,是這些人中的前輩,也是主事人。因為李恪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人才主持這里的工作,李復幾無疑是比較合適的人選,而且李復幾跟李恪還算得上親戚,只是有點遠。
李復幾的妻子是南潯‘四象八牛’中‘八牛’之一的邢家女兒,而李復幾的長女還過寄給張靜江堂兄張石銘家。最后在張靜江的推薦下,李恪就采用了李復幾。
聽到李復幾的介紹,俞大維的臉上不斷變得凝重起來,他不明白李恪為什么把這些人聚集起來,而且這些人還心甘情愿地過來。
李恪也看出了俞大維的疑惑,便笑著道,“進去再說吧,這里可不是說話的地方。”
走到面前這棟樓里面,俞大維陸陸續(xù)續(xù)發(fā)現(xiàn)不少熟悉的面孔,當然還有一些年輕人,應該都是那些人的學生。李恪帶俞大維不僅僅是在這棟樓里轉,還去了其他的樓。這些樓都一樣,那就是表面其貌不揚,里面卻是另有乾坤,就那些五花凌亂的儀器設備,就讓俞大維看花了眼。
俞大維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他看得出來這些儀器都價值不菲。雖然兵工署有錢,但賬目他都看過,沒有這么大的開支。
旁邊的李恪則是說道,“第九研究所成立于十年前,當時規(guī)模很小,在抗戰(zhàn)第二年就搬到了綿陽這里。從成立到現(xiàn)在,前后共投入了5000萬美元。”
“5000萬美元?”俞大維大吃一驚,他知道國民政府的財政情況,也知道兵工署的情況,不解道,“我在兵工署查過,不可能有這么大的開支。”
“俞署長,之所以在兵工署差不到這個賬,是因為第九研究所的開支從來不走兵工署。而這些錢,都是李司令掏的,第九研究院成立的時候,李司令還兼任著兵工署署長,即便是其卸任后,這錢一直沒有斷過。一直!
而且每年都在增加,這也是我們這些人愿意來這里的原因。”
(https://www.dzxsw.cc/book/134521/71146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