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緬甸之行(七)
“校長,以一戰區的情況,實力尚未完全恢復,這個時候發起作戰,會不會有些倉促?”李恪把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
李恪不知道的是,之所以老蔣會這么著急,是想通過一場戰斗來轉移公眾的注意力。這次走私案,僅僅是孔祥熙離開國內以及處置一批職位不高的人,很難服眾,所以他就想借之前幾次會戰得到的經驗,把公眾的視線轉移到對日作戰上。這樣就沒人關注這次走私案了,然后等風聲平靜后,再讓孔祥熙回國繼續擔任原職。
“根據俊如的電報,一戰區現在可以作戰的有5個集團軍,分別是第2、第4、第14、第31、第34集團軍。按照衛立煌和壽山的意思,并不一定必須要打洛陽、鄭州等地,而是先收復周邊的城鎮,壓縮日軍的生存空間。”老蔣緩緩道來。
這就讓李恪有些疑惑了,照理說衛立煌不應該這么著急才對。幾年賦閑都等過去了,這就一兩個月都等不了?而且下個月老蔣要出國,對方就這么大膽把軍隊交給衛立煌指揮?
“屬下認為在校長您回國之前,不易大動干戈。武漢一戰,第三和第六戰區都還沒恢復過來,第一戰區這邊要是輕啟戰端,會影響整個戰局。
豫中對于日軍比較重要,日軍肯定會拼死保豫中。如果只是壓縮日軍生存空間,倒是可行,最好別逼日軍魚死網破。”李恪提醒道。
日軍丟失華中,對于其戰略就帶來很不利的影響,要是豫中再丟失可謂就是雪上加霜。武漢地理位置重要,豫中的鄭州、開封地理位置也重要。丟失豫中,中隊就可以隨時威脅津浦線,所以日軍必守豫中。
其實仗打到現在,大的進攻方向,沒什么可以隱瞞的。中國方面可以想到切斷津浦線,日軍同樣能想到,并作出反擊措施。
李恪之所以擔心戰事擴大,是因為第一戰區的軍隊剛剛遭遇慘敗,要是反攻失利,士氣就會更加低落。
“這個德鄰、俊如應該會考慮到。”老蔣自然不會說自己這么支持的真實目的。
其實按照老蔣的本意,是不想反攻的,反倒是寄希望于美國打敗日本。不過想到要是不反攻,如果日軍立即投降,反而會便宜gcd,所以老蔣才贊成反攻,反正提到gcd,老蔣態度就會大變。
老蔣這話也很明顯了,這次的主動進攻,將以李宗仁和衛立煌為指揮官,這倒是有點出乎李恪的預料。不過要是兩人指揮,李恪就沒有太大的擔心了,畢竟兩人都是比較不錯的指揮官,如果換成陳誠或者何應欽,李恪還真的擔心。
李恪來重慶,主要是匯報去參加新唐建國典禮的事,現在已經六月下旬,新唐的建國典禮在七月一日,已經沒幾天了。新唐那邊也早早發出了邀請,畢竟楊文炳知道新唐能取代英屬緬甸,靠的是中國的扶持,要是沒有中國這個靠山,英國人隨時可能會覆滅新唐。
提到新唐,老蔣并不怎么上心,不然也不會讓李恪去出席,而自己卻不去。跟老蔣匯報完后,李恪當天在重慶休息了一晚,第二天與史迪威一起坐飛機直飛長安{曼德勒}。說實話新唐這邊把曼德勒改為長安,引起了中國國內不少人詬病,一個小小的國度居然把首都改成這么名字。不過李恪倒是猜到一點,海外華僑喜歡稱自己為唐人,既然國號就叫新唐,把唐朝都城名字搬過來有何不可,反正古代的長安現在叫西安,又不重名。
再次來到這里,李恪發現這里的變化很大,從天空上看,長安城區面積擴大了不少。
李恪與史迪威的聯袂而來,楊文炳、孫立人、羅卓英等人都紛紛趕來迎接。這二人,一個是新唐的締造者,一個名義上控制著新唐境內的軍隊,想不引起重視都難。
李恪并不是一個人前來,身邊還跟著艾瑪,由于之后要跟老蔣出席開羅會議,艾瑪顯然更要適合這個場合。經過城區的時候,李恪發現城區變化很大,不少地方都在動工,而且商業氛圍也很濃。至于大街上,自然是以華人為主,也有著印度人、英國人、美國人、緬族人以及原緬甸其他的少數民族。
不過緬族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中部以及北部地區的緬族人加起來都不到20萬人,少的可憐。
看到李恪被隆重接待,剛剛擔任印度總督的韋維爾心情有些復雜。沒想到作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居然在戰場上表現如此不堪,而且在緬甸控制權的爭奪上輸給了中國。而眼前的李恪則是其中的主導者,韋維爾對李恪自然沒有好臉色。不過遠征軍不止一次挽救英軍,所以韋維爾的心情才很復雜。
想到曾經屬于英國殖民地的緬甸,現在要獨立建國,國名都改成新唐。唐代表什么,韋維爾自然清楚,這意味著這個國家將會漢化,甚至國民也會以中國移民組成。不過他也沒轍,他手上的軍隊不堪一擊,精銳也都調到了北非戰場,留下的能有什么精銳。而且美國人還支持中國。
除此之外,印度本身也不穩。在去年,國大黨發起了‘退出印度運動’,希望讓印度快速獨立。現在英國人自然不會讓印度獨立的,所以毫不猶豫的鎮壓,并逮捕了甘地、尼赫魯等國大黨主要領導人,但這次運動并沒有因此結束。各種示威游行、集會、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印度不少地方亂成了一鍋粥,即便是過了大半年,依然沒有平息。
印度對英國很重要,現在印度內亂,英國即便是想干涉新唐建國,也有心無力。而且韋維爾一直懷疑這些暴亂事件中有中國的插手,因為暴亂事件中有著大量的日式武器。出現日式武器,英國人自然第一想到日本人,然后想到投靠日本的錢德拉·鮑斯,不過韋維爾卻知道,中國人手上同樣有大量的日式武器以及英式武器。
在緬甸的中隊以及現在所謂的新唐國防軍都不使用英式和日式武器,這些繳獲的武器很有可能流入印度。只不過軍情六處在印度的情報網并不嚴密,暫時還沒查到是否有中國情報部門的參與。
照理說,新唐建國典禮,韋維爾應該不來的,不過最后他還是來了。雖然這里不再屬于英國,但他必須宣示英國的存在,別忘了旁邊的印度就是英國人的。
“韋維爾將軍,沒想到你也在。”看見韋維爾,李恪主動打了個招呼。
“李,你應該叫總督了,他剛剛升任為總督。”史迪威在一旁笑著提醒道。
“抱歉。”李恪面帶歉意說道,“總督閣下,原諒我的消息閉塞。”
“李將軍,緬甸成立新政府,作為大英帝國的駐印總督,我理應前來。”韋維爾瞇了瞇眼說道。
韋維爾的話里有話,讓旁邊的楊文炳等人很不高興。緬甸在1937年之前一直屬于英屬印度管轄,而韋維爾不說新唐,而說緬甸,顯然是不承認新唐的合法性。
李恪仿佛沒聽到,笑著道,“那總督閣下可不能在新唐待太久了。”
“為什么?”韋維爾下意識問道。
“我聽說印度現在有點不平靜,霍普總督都因此離職,想來韋維爾總督不過可能不管這事吧。要是局勢惡化,想來韋維爾總督的日子會很難過。”李恪清風云淡的反擊道。
韋維爾臉色微變,李恪這哪里像不知道他擔任總督的事情,之前不叫自己總督就是故意的。而且對方知道印度發生的事,想來也沒少關注印度,這就讓他中更加確信中國的情報部門有參與其中。因為李恪的話中飽含威脅,只要你英國敢在新唐亂來,我們就給國大黨提供支持,看誰先撐不住。
兩人的交鋒,史迪威好像并不驚訝。中英這兩個盟友有矛盾,才符合美國的利益,而且中英兩國從拉薩事件以來,好像關系就沒好過。
兩人的交鋒很多人看在眼里,不過時間很短,在楊文炳的招待下,一行人就前往未來的總統府參加宴會。結束宴會后,李恪并沒有住到楊文炳安排的地方,而是住在中國駐新唐大使館里,而第一任大使就是王庚。
王庚之前本來掌管著全國的鐵道部隊,但隨著老蔣對李恪越來越忌憚,就把王庚免職,轉任為第一任駐新唐大使。而鐵道部隊中的精銳部分也都打散編入第一、第三、第六戰區的部隊,用于補充兵力不足。
王庚自從跟陸小曼離婚后,對于權力也不是很大,反正新唐大使一職也很清閑,所以欣然赴任。
“目前日軍在緬甸,不,在新唐一共有5個師團,若開有2個,剩下的在錫當河東岸。在泰國和馬來半島還有著4個師團和2個獨立混成旅團,總兵力一共16萬人,跟我們相比并沒有優勢。
現在遠征軍只有兩個集團軍,29集團軍駐扎在云南,我們在新唐只有23集團軍的12個步兵師。新唐有10個師的國防軍,不過訓練時間較短,不能充當主力,只能負責治安以及物資運輸等任務,所以想要進攻新唐日軍,我們只能動用23集團軍。
至于英軍,因為印度內亂,導致英印軍中的印度士兵拒絕作戰。加上英國人擔心我們在新唐一樣,反對我們繼續進攻南洋日軍。這個對于我過來說影響并不大,只是史迪威司令一直熱衷于進攻南洋日軍,所以現在盟軍司令部里并不和諧。所以才有史迪威司令前段時間離開新唐,去了我們國內。”
雖然李恪已經不執掌遠征軍了,但作為老蔣的代表,羅卓英還是得把遠征軍的境況向李恪匯報。
“那你們的想法呢?”李恪沉聲問道。
“我覺得可以越過錫當河向東進攻,先把新唐的領土收復,但不越過他念他翁山脈,然后我們再解決若開的日軍。或許我們東進后,若開的日軍會主動退兵。”孫立人建議道。
“我倒是覺得沒有必要著急進攻。”羅卓英反對道,“日軍在若開或者錫當河以東都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我們的兵力不足,貿然進攻恐怕傷亡很大。我們只需在新唐維持一定的兵力,就能牽制住日軍,再等后面日軍戰敗就行。”
“若開必須占領,不然日軍隨時威脅著我們的海上交通線。”孫立人堅持道。
遠征軍內部其實并不和睦,當然是指揮層。因為羅卓英的想法跟孫立人等并不同,經常各持己見,準確說羅卓英的一些想法比較保守。
“是否進攻,現在還不能做決定,下個月的開羅會議會對整個對日作戰進行討論,到時候就會有決斷。”李恪也沒說兩人的觀點誰對誰錯,現在的情況說這個并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而且李恪現在也不具體負責遠征軍的事務,他只是代表老蔣例行詢問,然后向老蔣匯報而已。
羅卓英等人走后,李恪并沒有立即休息,陳旭則是把海統獲得的兩個情報向他匯報了一下。
第一個情報有點意思,投靠了日本的錢德拉·鮑斯居然主動跟海統聯絡了。錢德拉在印度的影響力,并不弱于甘地、尼赫魯,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人追隨他。本來海統對其不抱希望了,但沒想到對方會主動聯系他們。
李恪不難猜到原因,因為日本表現出來的頹勢,讓錢德拉也意識到日本可能靠不住,就想留條后路。
不過看到第二個情報,李恪眼光就瞬間變冷。
(https://www.dzxsw.cc/book/134521/711462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