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法幣(十三)
武漢三鎮,各有各的分工。武昌是行政中心,市政府和省政府的直屬機構基本都在長江南岸的武昌;漢陽是工業中心,武漢的各類工廠基本在這兒;漢口因為有租界的原因,商業氛圍比較濃厚,金融業發達。
晚上,李恪在衛士的保護下,回到了自己的家。在他武昌這個家外面,隨時有著一個加強連的士兵執勤,這也是為了家里人安全考慮。
李恪這個家也是一個西式小洋樓,帶著濃厚的法式花園洋房的風格,占地40多畝,除了建筑用地,還有一個35畝大小的花園。這是李恪29年到武漢后,出資修建的,花了差不多三萬銀元。
之所以選擇法式風格,主要是他的兩位妻子都在法國出生或者長大,他自己倒無所謂,中式、西式的建筑他都能適應。
他的家并不在市區,反而在規劃的郊區,旁邊就挨著東湖,主要在市區找這么大一塊地很麻煩。
“爸爸!”
李恪的車剛到大門口,就見已經五歲的大女兒從屋里跑了出來,沖上了李恪的懷抱,撒著嬌。
“乖女兒,今天的學習怎么樣?認識幾個字了?”李恪抱著女兒,笑著問道。
“一個、兩個、三個。。。。”李龍馨掰著手指,在那數來數去,那表情,把周圍的人都給逗樂了,然后小姑娘這才抬起頭,睜著那雙大眼睛,笑著道,“我今天學了六個字,不過只會讀,還不會寫。”
“真的?那我女兒挺聰明的,今天就學會了六個字,晚上有獎勵!”李恪笑著道。
這個時候沒有拼音,認字都得靠老師按照自己的讀法去教,就不是那么好學。而且老師的口音不同,也會影響學生的口音。李恪在想,要不要把前世的拼音給弄出來,這樣起碼小孩啟蒙認字要容易很多,而且還可以統一口音。
“我要吃糖。”小姑娘爭著說道。
“好!”
“好什么好?這么小年紀,不能吃那么多糖,最多只能吃兩顆。”張荔英走出來,瞪了一眼李恪,沒好氣道。
“姨媽大壞蛋!”李龍馨那雙大眼睛不高興地看著張荔英,氣鼓鼓地說道。
“哈哈!”李恪在一旁不禁覺得好笑,在這家里也就張荔英能管住身上這丫頭。
張蕓英的性子比較偏溫柔,管小孩也說不出狠話,一般情況下,張荔英扮黑臉,張蕓英扮紅臉。
“蕓英呢?”李恪問道。
“三姐她在樓上彈鋼琴。”張荔英回答道。
果不然,一進屋,李恪就隱隱約約聽到遠處的鋼琴房傳來若有若無的鋼琴聲。不過隨即就停下來,然后就看見張蕓英從鋼琴室走了出來,來到客廳。
“達令,你回來了!吃飯了沒有,沒有我讓下人給你做點吃的。”張蕓英關心道。
“讓廚房給我下碗面吧,這么晚了也就別那么麻煩了。”
由于這段時間事情比較多,每天晚上,李恪回家都比較晚,有時候會在外面解決,有時候回來湊合一頓。他也叫家人不用等自己,先吃就行。
李恪來到沙發旁,便癱坐在沙發上。張蕓英則是走了過來,給李恪輕輕揉著肩膀,她也知道丈夫現在很忙,也能體諒丈夫。
“對了,過兩天爸媽他們會過來,我可能有點忙,沒時間去接,你們代我去接一下。”李恪突然說道。
由于武漢隔著重慶也近,所以有時候李恪會帶著家人回重慶居住一段時間,有時候家里人也來武漢。不過大多時候都是重慶的家人過來,因為李恪的身份,去重慶,有些敏感。特別是現在李恪掌控著湖北,劉峙的神經可都緊繃著,生怕李恪哪天帶兵進入四川。
“達令,你放心,我們會處理好家里的事!”張蕓英和張荔英點了點頭道。
“對了,你們說我們要不要去廬山修套別墅,夏天去那里度假?”李恪想起過段時間夏天就要到了,武漢的夏天可是很熱。
而廬山,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成為國民黨高層的避暑勝地,不少人都在那里買有別墅,專門用來度假。目前廬山的別墅就有超過400之多,而且數量上還在增長。
“廬山?”張蕓英愣了一下,“合適嗎?”
“有什么不合適的,廬山的一套別墅也不貴,夏天去那避暑還是挺不錯的。”李恪笑著道,
雖然他武漢的家有空調,不過出門之后還是很熱,哪有自然的涼爽好。當然湖北的避暑勝地也不少,不過去廬山主要是為了加深跟老蔣等人的關系,畢竟這些人都在廬山有別墅,平時也方便串門。所以他去廬山置一套房子,更多的是處于政治因素。
。。。。。。
武漢的碼頭,李登泰一行人走下了輪船,除了李登泰夫婦,這次跟隨一起來的,還有李恪的大哥一家和姐姐一家。由于李恪之前的住所也飄忽不定,直到到了湖北才在武漢安了家,所以李登泰夫婦每年也得來兩三次武漢。
至于李興業,期間因為生意的原因,倒是經常過來。
“爸,媽!你們先上車吧!”張荔英對著李登泰夫婦很有禮貌地說道。
“興華呢?”見只是其中一個兒媳過來接他,沒有兒子的影子,李登泰就很好奇。
“他這段時間特別忙,我們剛才出發之前,問過他。他好像被學生堵在了省政府,正在處理這事,不方便過來接你。三姐她在家看孩子,就在家里等你們。”張荔英解釋道。
李恪的這對姐妹花妻子,論交際能力,張荔英顯然更勝一籌。張蕓英的性格比較偏文靜,以前也是乖乖女,所以李恪不在家的時候,反倒是張荔英主事,張蕓英一般不管事。
“學生又鬧事?”李登泰不禁皺眉。
其實他一下船就發現不對勁,因為碼頭執勤的士兵不少,顯然是因為局勢緊張,所以才派出來執勤。重慶也好不到哪去,學生也在鬧事,他以為武漢會好點,不過看這樣子,也好不到哪去。
李登泰下船的地方位于武昌的黃鶴樓碼頭,旁邊就是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不過現在還在灌澆橋墩,離著正式成型,估計還有一段時間。
武漢的碼頭很多,大大小小加起來兩百多個,碼頭工人五萬多人,沒有跨江大橋,倒是讓船運行業發展迅猛。離著黃鶴樓碼頭不遠的漢口,在漢口租界的最東邊一塊區域,相比于西邊的原租界區,比較荒涼,不少建筑上面飄著太陽旗。
這是日租界。
漢口日租界的規模是法租界的兩倍,占地約600多畝,不過論經濟繁榮,卻是比法租界差了不少。日本商人財力有限,加上日租界地理偏僻,所以日租界內商業并不是很繁榮,不過這里走私、販毒的大本營。
日本領事館,位于長江北岸距離長江也不過百多米,所以站在領事館的四樓,能清晰地看到長江上來往的江輪。
“安田君,你不覺得武漢很美嗎?”一個穿著西裝、身材偏瘦、但很干練的中年男子,端著酒杯站在臨江的窗戶邊,對著屋里另外一個矮胖的中年人說道,“這絡繹不絕的船只,證明著這里的商業發展潛力有多大。即便是幾個月前的洪災,也沒能阻擋這座城市的發展。”
矮胖的中年人就是日本在武漢的商會領袖安田太郎,他面前這個看似干練不少的男子則是日本現任駐武漢總領事池田信。
安田太郎同樣舉著酒杯,來到窗邊,看著江面的景色,嘆息道,“可惜這座城市終究不屬于帝國,這段時間帝國軍人的擅自行動,讓我們的商人損失慘重。那些本來跟我們一直保持著長期合作的支那商人,對我們也都避而遠之,漢冶萍公司的大冶鐵礦更是停工好幾天了。
再這么下去,我們可能不得不離開武漢。”
池田信笑著道,“安田君,你多想了,我們有著軍隊,長江上還有帝國的軍艦。等上海的戰斗取得勝利,支那人會乖乖地求和的。
支那人最喜歡窩里斗,加上帝國在支那埋下那么多棋子,現在都開始起作用。支那越亂,對帝國越有利。”
“上海那邊能打贏嗎?”安田太郎不是很自信,“這個對帝國并不友善的李主席可是派出他的精銳部隊去了上海,其他的支那軍隊也聽說都趕去增援。帝國做好了跟支那人全面開戰的準備了嗎?”
“肯定能打贏,你要相信帝國軍隊是戰無不勝的!”池田信保證道。
不過他也就嘴里說說,心里也很清楚其實國內并沒有做好對華全面開戰的準備。這次上海發生的戰爭,純屬為了轉移注意力而出現,國內高層并沒有打算擴大,僅僅局限于上海而已。
不過即便是不打算擴大,他也認為上海的戰爭肯定是帝國取勝,至于支那軍隊肯定是跟東北軍一樣。
“希望是吧!”安田太郎淡淡地說道,“武漢長江大橋的施工,池田君應該去看過吧?”
“看過!”池田信點頭道,武漢長江大橋可是武漢人一直議論不停的話題,他怎么可能不去看看,那還是一次路過,把車停到江邊,遠遠地看著,“這座橋要是修建成功,影響很大,這可是長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橋。”
“帝國都沒修過這么長的跨江大橋吧!”安田太郎自嘲道。
“話不能這么說,只是帝國沒有這么寬的河流而已,不代表帝國沒有這個技術。論工業實力,帝國要比支那強上很多。”池田信反駁道。
“工業實力?我沒記錯,這座長江大橋的水泥、鋼鐵都是采用漢陽支那工廠生產的。要是這么發展下去,支那跟帝國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小。”安田太郎神色復雜的說道。
即便是沒有這次武漢中國商會宣布跟日本斷絕經濟往來,武漢乃至湖北日商都面臨著市場被擠壓的情況。
“沒什么用,建的再多,只要能帝國軍隊打來,這些都是帝國的。”池田信頗為自信地說道。
就在兩人在那聊著天的時候,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陣陣喊聲,想起這段時間武漢不時出現的游行,池田信心里不禁充滿了擔憂。
(https://www.dzxsw.cc/book/134521/711421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