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湊齊九族拖時間
王應駿也幫著求情,“大帥,此人乃賢官,名氣很大,任知縣時散了家產給貧苦百姓,當時轟動閩地,巡撫福建時抗擊過倭寇、在兩廣打過西洋夷,北直隸和遼東的紅夷大炮就是他弄來的。”
“對對對,寧遠城內的那十一門火炮是兩廣漁民從海里打撈上來,天啟五年我命人解送到兩京的。當時撈上來二十六門炮,試射炸膛了一門,余二十五,其中十一門從送到山海關,后又轉到寧遠城。此事我全程經歷,絕無半句假話!
商周祚知道李大帥參與了寧遠守城戰,于是快速將最能打動李大帥的事跡講清楚。
李昊翻身下馬,走到他身前,問道:“這不對啊,寧遠城的那十一門火炮是購自佛郎機人的,怎么又變成了是兩廣漁民打撈上來的?”
這個商周祚的說法與遼兵兵卒聽到的大炮來歷有出入,李大帥因此心生疑惑。
商部堂也不矜持,直接蛄蛹著身子跪起來,細細解釋了其中緣由。
“天啟元年的確拿銀子買了四門,其后二十五門全是漁民自沉船打撈上來的,共計二十九門,十一門在遼鎮,十八門在北京城。李大帥和遼兵弟兄們聽到的說辭或許是兵部有人拿這二十五門巧立名目,以外購之名拿走了一筆銀子!
偏巧這事兒他是主辦人,為了保命,商周祚也顧不上許多。
“王秀才說你巡撫福建時打過倭寇,我問問你,你在任之時打過幾次大仗?前后共計斬獲多少倭寇首級?”
李昊再問。
“就四次,鼓浪嶼……前后六年,斬獲倭寇首級四百余級!
即使面色煞白,商周祚仍舊對答如流,他之前也是一方大員,還不至于被嚇得屁滾尿流。
“才四百顆,和戚繼光差得遠。人戚大帥十三年斬殺七千顆!
李昊嫌棄一番,“領兵打過倭寇,我也就免了你的死罪,可活罪難逃,我現在就派人帶你去城下,你讓朝廷湊齊魏忠賢九族,以及劉應坤那幫閹黨太監,送到廣渠門外,咱就先不攻北京城!
自鬼門關上走了一遭后,商周祚心氣兒頓時沒了,即使雙手被縛,也老老實實拜倒在地磕了頭。
李昊招來尚老大,命他帶著商周祚去叫門。
“別忘了那二十五門紅夷大炮的事,不管是誰做的手腳,城內都要給我交出一個人來。交不出來,明天必定攻城!
臨行前,李大帥再次叮囑。
此處距離北京城廣渠門尚有七八里地,適合當作臨時營地,下令遼兵和民壯就地駐扎后,李昊召集了將領千把總和王秀才,一起商討攻城事項。
“投石機得好幾天功夫才能造出來,民壯也才四五千人,咱要是集中兵力猛攻一門,得好幾天才能啃下來!
他們主要缺的是能拋大重量彈丸的投石機,主帥連人帶甲,再加上武器得二百四五十斤,普通投石機的杠桿根本撐不住。
“大帥可移師永定門或廣安門,北京城內外出入的貨物此時全走這兩條,堵死這兩門,皇上一定會拿魏忠賢出來頂罪!
王應駿建議道。
北京城是凸字形結構,廣渠門便是下部東城門,永定門則是下部南城門,廣安門是西城門。
王秀才說的有點道理,但李昊不想這么做。
“就駐扎在此處,以后幾日攻城時只攻廣渠門,或有奇效!
關內的錦衣衛、驛站體系尚未全部失靈,京師附近早就開始戒嚴,以北京城內屯儲的物資糧食,堵死西門南門對城內達官顯貴的生活沒啥影響。
“倒是需要派人監視各處城門,干兒子們挑些得力好手,去各處城門值守監視,遇上明兵也不要打,直接回來稟報軍情。”
遼兵來的突然,北京城內能跑掉的也就一部分商人,達官顯貴才受不了在大冬天往南邊跑,或許他們根本就沒有起跑路的心思。
遼兵只需要監視四方援兵即可。
……
北京城內,乾清宮。
皇帝的咳嗽聲響徹大殿內,宣懿太妃劉氏、懿安皇后張氏等天啟帝親屬匯聚在一起。
掌太后印璽的宣懿太妃劉氏坐在椅子上,望著浮腫不堪的皇帝,“那李大帥也不過犯了點錯,比魏忠賢的錯小多了,也只是帶了幾千人馬來,要是他不愿退兵,就加封他一個王罷了,陛下何必如此緊張?”
劉氏素有賢名,雖然對外朝內廷局勢了如指掌,但一般不在皇帝面前議論國事。
如今情況特殊,她也就說上兩句。
“吾弟來了嗎?”朱由校沒有理名義上的祖母,反而問起弟弟信王。
他和信王的關系比他和皇后張氏都親密。
“陛下,臣弟來了!
信王大步走進大殿,徑直走向哥哥躺著的軟榻旁,伏在榻邊捏住了皇帝哥哥的手。
“局勢危矣!吾弟當出西直門,繞道河南去南京。北京城如有不測,吾弟便是大明的堯舜!
皇帝的聲音雖然小,可殿中眾人全都聽得清清楚楚,宣懿太妃劉氏、皇后張氏紛紛出言勸阻。
就連朱由檢本人都大吃一驚,覺得這是皇帝哥哥在試探他,因此連聲推辭。
“陛下說的這是什么話,也先、俺答幾萬騎兵來北京城下都無可奈何,區區一個遼東總兵,封他世爵也就夠了!
自小就不受寵愛,多疑善猜早就成了朱由檢的本能。
天啟帝深吸一口氣,死死扣住弟弟的手,“都這時候了,還說什么虛話。你扶朕起來,朕把你們的去路都安排了。”
他不管國事并不意味著他不懂兵事,據傳城外的李逆能用投石機上城頭,且又萬人不敵,如此算來,離北京城破也就三五日的光陰。
朱由檢將哥哥扶正在軟榻上,又把紋龍袍服的下擺掖實,才退后幾步跪好。
皇后張氏和大殿內的太監宮女們也跟著下跪,宣懿太妃劉氏也將自己的椅子擺正,等著皇帝的旨意。
“朕兄弟七人,如今唯有朕與信王兩人,大明社稷不可斷絕,李逆已經在廣渠門八里外扎營,信王今日下午就出城,前往南京聽命,宣懿太妃跟著信王一起走!
天啟帝將最重要的兩位親人安排好后,又望了眼皇后張氏,“伱是想去南京,還是陪著朕守在宮里?”
這話問的相當無情,皇帝就是要張氏自己表態留守北京城。
“臣妾愿一生一世陪在陛下身邊,城若破,臣妾自己找根繩子,決不丟陛下的臉面!
十九歲的皇后相當明事理,知道皇帝已存死社稷之意,當場痛痛快快的答應下來。
“善!”天啟帝難得露出和煦的笑容,“既然你如此忠烈,朕便了你一樁心事。劉朝,你帶人拿了魏忠賢和客氏,魏忠賢羈押等廷議發落,抄其私宅,所得銀錢分給京營將士,客氏賜死!
皇后張氏曾懷過孕,被客氏搞的流產,張氏又是出了名的賢后,常常用自己身份保護被客氏、魏忠賢荼害的宦官宮女,雙方因此水火不容。
劉朝是皇帝老爹泰昌帝身邊的宦官,深度參與了移宮案,目前是乾清宮提督兼御馬監掌印,他和劉應坤輪流提督京營里最能打的忠武營。
老太監高興的蹦起來,滑跪到天啟帝身前磕頭拜謝,“外朝閹黨官員是否也一并拿下?”
這話只得到了一句滾,劉朝又磕了個頭后美滋滋的帶人去捉拿皇城內的魏公公。
他和袁崇煥關系莫逆,忠武營的部分騎兵便是按袁巡撫建議,仿照遼鎮騎兵訓練的。
乾清宮內凄凄慘慘,文華殿內的廷議也好不到哪兒去。
“孫大帥后日便到,遼兵遼將多是其下屬,或許事態還有轉機。”首輔黃立極心存僥幸。
打贏寧遠之戰后,孫承宗短暫回歸過官場,但又受不了閹黨官員的排擠,回北直隸老家養老去了。
如今國難當頭,閹黨內閣搞不定遼兵兵變,又請皇帝把孫老頭叫了回來。
“哪還有什么轉機?這李逆就是來北京城造反的。”
天啟帝的聲音響起,他看的比這些閹黨內閣清楚多了。
參與廷議的官員紛紛跪下行禮,皇帝態度的轉變讓他們不知所措,難不成真要和遼兵開打?
黃首輔代表百官回了剛才議定的事項,天啟帝一邊輕咳一邊下令。
“就按李逆的要求,湊齊閹黨太監的九族,全送出城去拖延時間。魏忠賢的家產不少,給忠武營的將士們分了。孫師到了后,讓孫師總督京營和援兵!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3374398/3636593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