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何日進攻遼兵?
京師東城明時坊,某家客棧。
“冤枉,冤枉吶!小民只是南邊來的客商,絕無拖欠朝廷賦稅之舉。軍爺們行行好,就放了小民!
面凈無須的許顯純被人從床底揪出來,他當即摸出幾塊二兩的小銀錠,挨個兒塞進搜捕兵卒的手上。
“你哄傻子呢?南邊商人一口北人腔?”
兵卒們一聽口音就知道此人乃北直隸人,因為他們也是。
“小民只是常年在京師附近經商而已,軍爺們行個方便,行個方便。”
許顯純痛苦的大喊,他是李太后的外甥,自打出生以來就沒受過這么重的苦。
按大明律,凌遲得用二十六刀割死犯人,其中前八刀都是小打小鬧,割點小肉祭奠天地,第九刀開始便動真格,要剜下整塊胸肉,一般人扛到這兒就不行了。
這算是最折中的提議,孫承宗望了望自己手下,勉強同意了。
普通小民百姓自然沒膽子湊到那邊看熱鬧,奈何五彪、五虎得罪的人實在太多,前幾次凌遲時都有數千民眾冒死觀看,并從遼兵軍爺手上買肉吃。
這位大太監能活到六十多純靠從心。
沒辦法,魏忠賢荼毒染指兵部已久,拋開遼鎮,其余八邊軍鎮幾乎家家欠餉,兵卒們連吃都吃不飽,哪有心思拱衛京師、拱衛圣上?
“不如這樣,我和袁巡撫帶著各路援兵東撤,孫部堂帶著少數精兵守在通州,以防逃兵之事擴大?”
此地是他精心挑選的,房間就在二樓,翻出去便是一條不算寬闊但來回人流較多的小街巷,可以隱入行人中逃離。
孫承宗可沒有老太監的臉皮,他沒有率軍進攻李逆的膽子,但也不想就這樣放棄京師一帶。
“孫部堂準備何日進攻遼兵?”
孫承宗帶過遼兵,覺得是這群兵不支持李逆。
至于幾百刀的凌遲,那叫魚鱗剮,得有皇上下旨才能用,遼兵占據城內主導權后,目前還沒有出現過。
“啊~”
“老王的準頭不錯,這許顯純真成太監了!庇形槐涑雎曎潎@。
“他想造反,但手下遼兵不答應,因此拖到了現在。大明的衛所將士還是忠誠的,以后勘定李亂,我要上奏圣上,為遼兵表功!
小街巷中根本沒有幾個行人,他一翻窗就發現街上同樣有兵卒守著,還是騎兵。
紀用見孫承宗也不想開打,于是勸他帶著匯聚在通州的援兵西撤到天津,以免糧斷造成援兵潰散。
“聽說閹黨五彪、五虎都落在李大帥手里了,也不知道這許顯純能挨到第幾刀?”
“這李大帥真是忠臣啊,連許顯純都弄下來了!”
“都這情勢了,還打什么?保定兵都跑的差不多了,有些宣大兵前腳跑了,后腳就去李大帥那邊領餉。人家可是挨家挨戶搜刮地皮。別說各路援軍,便是九邊軍鎮全加一塊,李大帥現在都能發的起餉。我看再不撤,連通州這點人都要跑干凈了!
這李大帥的威風他是領教過的,一言不合就殺人,他可不想搭上自己小命兒。
孫承宗也很糾結,老太監說的是實話,再不跑,通州兵也會出現逃兵。
紀太監到現在還口稱李大帥,別的文官地位不夠,也沒人來糾正他的稱呼。
許顯純陪著笑,以為這些丘八們嫌給的銀子少,于是再從懷里掏了幾塊較大的銀錠出來,拍到為首兵卒的手上。
這一房間的人里面,就數孫承宗、紀用兩人地位最高,山海關總兵滿桂雖然是正一品,但遠遠不能和正四品的紀太監比權勢大小,因此插不上話。
見他不老實,街上的騎兵直接趁他摔倒地上緩不過來的空隙,給他雙腿處放了幾銃。
雖然是明軍與遼兵對峙前線,可通州城內年味相當濃厚,仗還在打,可日子也是要過的。
“我賭十二刀,吳淳夫、田吉只挨了十一刀就咽氣兒了,這許顯純身子骨硬朗,也就多挨一刀。”
雖然北京西城、中城鬧翻了天,可遼兵拷餉行為暫時只針對勛貴、閹黨錦衣衛、六部九卿的堂官,東城富商都沒怎么動,因此這崇文門大街兩側的明時坊、澄清坊幾地秩序還算正常。
“我說孫部堂吶,再拖,援兵們都沒口糧了,遼兵進攻宣大兵的手段您老也聽說了,居然給將士們陣前發餉,這誰能防得住?不如咱直接撤到天津,虜飽自去!
他先前在錦州監軍,后來前鋒鎮屢立大功,他跟著沾了不少光,直接升到了山海關繼續監軍,因此躲過了遼兵清算錦州官員太監的風波。
孫老頭本身算主戰派,但領兵的將軍們都不愿意和遼兵開戰,他也就沒了催督各路援兵一齊上前圍攻京師的心思,只一味拖下去。
遼兵們帶走了目標人物后,騎兵們又沿途宣讀主帥的命令。
李大帥允許小魚自留,這群兵卒也就心安理得收下了許顯純的小禮。
按最近幾天宣大兵、保定兵的去向來看,通州逃兵也會快速到李逆手下領餉,并接受改制,成為李逆的忠實下屬。
兵卒們滿意地點了點頭,將手上的銀子藏好后,為首兵卒才說道:“許顯純,你的事發了。咱是看過畫像才來抓人的,你也是管過錦衣衛的,就乖乖走一趟,不要逼我們上手段。”
原先的菜市場斬首地點在宣武門南邊,但南城囤積了不少薊鎮兵,遼兵在行凌遲之刑時便在宣武門北側進行,同時允許百姓買米肉、蘸血吃。
街上騎兵專門瞄著此人的褲襠射,效果很明顯,許顯純兩腿之間流出了不少的暗血,不是太監也差不了多少。
“你們說,這李大帥是什么意思?”老太監紀用問衙門里議事的文官武將。
紀用探問孫承宗的口氣,他準備在這支軍隊進攻遼兵之前偷空溜了。
年關將近,雖然大街上沒有多少行商小販兒,沿街店鋪也都緊閉店門,但街坊間的消息傳播的相當快,等到遼兵走遠,就有不少原先逼緊的窗戶打開,住戶們探出身子相互小聲議論。
“可我孫家也是耕讀世家,怎能丟下在京師里呢?”
可惜他算盤打錯了。
“這豈不是丟下圣上不管了?我可擔不起天下的罵名!”
雖然因為戰亂不得置辦年貨,但百姓們對李大帥殺閹黨這事極為認同,坊間傳言,連天啟皇爺都每日痛哭,覺得先前被魏忠賢、閹黨蒙蔽,以致九邊廢弛,朝政紊亂。
但不知道拖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
紀用一心想著勸孫承宗帶兵東撤,于是反復提及遼兵的發銀式戰法。
深覺城外不安全的孫承宗早就將中軍挪到了城內的守備衙門里,除去領兵的將軍外,基本上文臣太監都跑進城了。
這位掌司事的北鎮撫司指揮僉事早年考過武會試,身子雖然被酒色掏空,但還沒有完全丟掉底子,他瞅準時機,一把推翻離他最近的為首兵卒,也不管房間內的盤纏銀錢,直接從窗戶翻出去。
“軍爺們,小民真不是許顯純,這其中必有錯漏之處。小民還有一些盤纏,不如幾位軍爺分了去,放小民一馬!
二樓的兵卒搜刮了房間后,帶著許顯純的行李盤纏下了樓,而后把斷了腿的許顯純雙手綁死,又掛到一匹戰馬,直接在大街上放起了風箏。
“將士們無意與遼兵惡戰,我也顧忌李逆手上的圣上,暫時還不能和遼兵開戰!
“此街正常經營,李大帥有令,不拷百姓的餉!
雖然北京城內的太監全落到李大帥手里,但薊鎮、山海關、天津等處的監軍太監可都活的好好的,他們隨軍到了通州。
……
通州城,守備衙門。
他雖然也知道遼兵的手段,可大明哪有錢糧讓援兵們也補足欠餉呢?
只能以拖待變。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https://www.dzxsw.cc/book/13374398/363659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