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文物”風波④
在這里,我還得說個故事里的故事。
清政府倒臺后,遺老遺少多在北京坐吃山空,有賣房子的、有賣地的,都賣完了就開始賣古董、賣文玩、賣字畫等,那可都是文物,這些個都賣完了就賣幾品大員的朝服、帽子上的翎管、手指上的扳指、甚至還有上朝帶的整掛的朝珠;而有點洋派的人則到天津當了寓公,今天賣這個,明天當那個;再現代一點的,就有些暴發起來的人將好東西放入上海的保險公司,這樣一來,一個新的行當應運而生,那就是倒騰古玩的人們。他們憑借著自己的眼力和滿腹的學識,通曉外語,與商人之間聯系緊密,在北京就出現了幾等與文物有關的專門的從業人員:一種是“夾包袱的”或稱為“夾包的”。這些人身穿長衫,腋下夾一包袱皮,他們文化素養高,知書達理,北京城里的王公貴族、旗人后代、商賈大家等與他們都很熟。平時他們到這類人家,按門鈴或經過門房通報后就可被主人請進去,喝茶、聊天,拿出幾件寶物切磋、把玩、出讓、付錢等,一系列操作后,一張銀票付上,寶物進入包袱皮中。系好包袱皮,綰個扣后往胳膊上一搭,出門、走人,之后這件“寶物”或者說是“文物”就流落于市井了。還有另外一種打鼓斂物的,他們一般不按人家門鈴,而是手執一個懷表大小的、木頭鼓身、牛皮鼓面的小鼓,配一個不到一尺長的竹胚,頂頭那邊厚實一些,走在胡同里,敲起來山響,尤其是在他買過貨的人家門口,會再多敲打幾次。一般情況下,有些想賣東西人聽見鼓聲就會開門看或請入門房看貨,在門口交易,一般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活兒也是很考驗眼力的。再有就是拉著排子車收廢品的了,趕上什么就收什么,凈是些油燈、痰桶、瓷瓶什么的,也沒準能碰上個值錢的、或者有點年代感的寶貝,那就是撿漏了。
這些人在共和國建立以后,都被組織起來了,尤其是公私合營后,就都被吸納到了工作單位,有了到了文物管理部門、有的到了文物商店、有的到了友誼商店,絕大部分人到了外貿公司或信托公司(俗稱委托商店)。這些人在過去是一個大的行業,現在有了不同的工作崗位,那么工作的重點也就不同,任務指標也存在差異。但文人相輕、同行相賤的陋習還是存在的。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天津公司的笑話,或者說您就把他當成一個笑話吧!
第二天,我們這這些負責與工作組聯系的人員被工作組召集開會。會議通報了這個笑話,并嚴厲地批評了天津公司同事的做法,工作組已將通報情況上報。工藝品交易團的領導正色地對我們說:“咱們是工作,人家文物管理部門也是在工作,在文物清查方面,我們必須服從他們。誰也不是神仙,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業務上需要商榷的,先封存起來,以后再說!贝蠹一镆宦爤F領導這話茬都有點檢討的意思,所以大家也不笑了,當然更不敢鬧了。
交易會過后,各地文物管理部門人員深入到各公司清查文物,查出來并貼上“文物待留”字樣的寶貝,東西還是公司的,但不許出口。幾年后,我在我們公司的東壩倉庫的地下室里看到了幾十個封存的箱子,但它們后來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直到2006年北京首飾公司倒閉,也沒有關于這些封存寶貝的消息。
(https://www.dzxsw.cc/book/13349201/3636593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