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嫁接的,產量高。”
這個年代,北方冬天能有點菜吃就不錯了,誰會在乎味道呢?尤其是黃瓜,市面上賣到好幾塊錢一斤。
華夏還沒有進步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階段,依然處在吃飽飯的階段。
讓大部分人冬天能吃到鮮嫩的黃瓜,比少數人吃到美味的鮮嫩黃瓜更重要,這是王鳴岐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解。
“孩子的戶口都落下了?”
“落下了,那天跟你聊過之后,我和你嫂子就回來了,幸虧回來的早,交了三千塊的撫養費,就把戶口落下了。”
“要是放到今年,沒一萬塊,落不下吧?”
“是咧,政府按照上一年的人均收入收社會撫養費,要是今年按照去年的,咱們村太高了。”
“還打算生嗎?”
“不生了,五個丫頭就五個丫頭吧,認命了。”
“能想通就不錯。”
王鳴岐圍著大棚轉了一圈,看到王慶和王四妮倆人正在往下摘還沒紅的柿子,“慶慶,四妮,還沒熟呢,摘點紅色的,一會回去咱們拌著吃。”
王慶喊了一聲好。
“幾個大棚?”
“就這一個,明年秋天再上兩個。”
“一茬能有多少錢利潤?”
“我這一個棚,一個冬天大概兩萬塊吧。”
“那也不少了。”
“我才開始種,只敢種芹菜西紅柿和黃瓜,他們有種油菜的,那才賺錢呢。”
“慢慢來,剛開始沒技術,多學學就好了。”
“是咧。”
王鳴岐看王慶已經摘了十來個西紅柿,就讓王慶停下了。
王鳴岐要給王濱錢,王濱死活不同意。
沒辦法,王鳴岐只能從車上拿了一盒子點心給了王四妮。
“濱哥,你大哥王強家沒蓋大棚?”
王濱苦笑道:“碰到來福了?”
“是邊,跟著李青干呢。”
“哎,我大哥管不了,也不是我親侄子,咱不好管。”
王濱和王強屬于叔輩兄弟,他們都是一個爺爺,算是三服以內。
“來義也管不了?”
“來義巴不得來福出事呢,哎,他們家的事,誰都不想管。”
王鳴岐只能嘆氣。
窮的時候,姊妹兄弟之間的關系尚可,畢竟老一輩手里也沒啥像模像樣的財產。
可現在村里富裕了,親兄弟之間的心思就活泛了。
“來義不是挺好的嗎?”
“來義成親了,最近跟我大哥鬧分家呢。”
王鳴岐哦了一聲。
王鳴岐記得很清楚,上一輩子,王來義快四十歲的時候,才找了個二婚的女人結婚,幫著婦女拉扯大了孩子,老了打不了工的時候,被媳婦和孩子趕了回來,還是來福給來義操持的后事。
這一輩子,全變了。
村口牌坊下面,一群老頭,在墻根下曬太陽。
“鳴岐回來了?”
“三大爺,玩著呢?”
“是啊,干不動活了,只能曬太陽了。”
“建國叔,沒去大棚?”
王建國笑道:“你兄弟回來了,他在地里忙活著呢。”
王建國的兒子王兵去當兵,看來今年轉業回來了。
“是嗎?晚上跟我王兵兄弟過來喝酒。”
“好,你爹已經下了通知了。”
走進村子里才發現,如今的村子已經大變樣了。
村子南面整整三排一模一樣的聯排別墅,王鳴岐數了數,三十多戶。
也就是說,村里三分之一的家庭,已經翻蓋了新房子。
第二排別墅最東頭,就是王鳴岐家的別墅。
王云山正站在門口,指揮著高滿囤和于華往家里搬東西。
“鳴岐,不是讓你買中華煙嗎?你咋沒買?”
“爹哎,王素玲就在煙草局,您讓我從京城買煙?根本就買不到好不好。”
“你懂個球,人情世故一點都不懂,從京城買的煙,能跟咱縣里買的一樣嗎?”
王鳴岐果斷的閉嘴了,他老子顯擺的心思無處不在。
估計王云山到現在都沒明白,他已經不用顯擺了,他在縣里的身份和地位,已經決定了王云山哪怕穿花棉襖上街,別人也會認為他節儉,而不是買不起好面包服。
“你就是想給老子丟人是吧?穿軍大衣回來?”
王鳴岐選擇了無視王云山。
(https://www.dzxsw.cc/book/13313978/259021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