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第295章 加點新專利

第295章 加點新專利


第295章  加點新專利

        近衛昭雪返回時,故意買了一些饅頭,而不是飯團。

        正好碰到李諭送巖崎小彌太他們返回,于是有意無意間露出了自己買的東西。

        李諭當然注意到了這些小動作。

        不過他還是起了疑心,暫且觀察一下吧。

        輪船終于要啟航前往舊金山。

        在他們走后,高橋義雄把對李諭的采訪錄發在了《時事新聞》上。

        如今這份福澤諭吉創立的報紙銷量還是不錯的。

        引起的反響自然也不小。

        本來進化論已經夠顛覆,李諭直接說人類與大猩猩的相似度高達98%,更加讓人大跌眼鏡。

        何止高橋義雄,大部分民眾都無法接受。

        在很多人理解里,簡直就不是進化論了,莫非進化這么多年就進化了2%?

        很多人繼而將其上升到倫理學角度:民眾感覺單單是人類,差距就夠大了,甚至分三六九等,而猩猩猴子算什么?又或者猩猩猴子還能繼續進化成人類?

        如果李諭看到這些評價,肯定會想要再寫一寫《猩球崛起》的劇本。

        但估計會被罵死……

        日本肯定是有保守派的,相信相對論的人本來就有限,現在不少人直接開始登文反駁。

        只不過現在生物學還沒有進入微觀領域,李諭確實沒有什么太好的方式反擊。

        好在文章只是發在日本,并沒有引起過大的聲浪。

        但有些李諭的支持者顯然還是更相信李諭作為一個科學頂流的判斷,比如夏目漱石就興奮地撰文寫道:“奇哉妙哉!人類與動物的差距竟然如此小,堪稱進化中的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而我們的社會中,很多時候豈不也是微妙的差距卻能造成局面大相徑庭!我想大家更應該深入思考背后的哲學意味。”

        好吧,夏目漱石直接又上升到哲學角度了。

        不過李諭自己知道,生物學的真正發展還要晚上半個世紀,這東西那是真的太尖端。

        畢竟生命堪稱宇宙中最為精細的結構體,其隱藏的眾多秘密遠遠沒有發現。

        魯迅也支持李諭,指著報紙對蔣百里說:“原來差距這么小,我就說有些朝廷大官蠢得連只猴子都不如。”

        蔣百里說:“這話你回國可不要亂講。”

        魯迅說:“現在可不興文字獄了。”

        蔣百里說:“只怕有心人惦記。”

        當然迅哥能夠爆發自己的批判天賦,真心要等到大清沒了以后。

        這些西方科學里對他來說同樣很顛覆的東西,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創作。

        而當數十年后,基因測序出現,大家才發現李諭這位頂級科學家早早就做出了斷言。人們更加盛贊其超前的眼光以及深刻的科學觀。

        不愧他位列二十世紀上半葉最頂級科學家的名譽。

        ——

        航行十多天多少有些無聊,李諭準備再搞幾個專利出來。

        自己要是想成為博世那樣的汽車供應鏈與知識產權巨頭,肯定手里要有足夠多強有力的專利。

        李諭很快在車上畫出了汽車后視鏡與安全帶的設計草圖。

        是的,此時的汽車并沒有這種極為關鍵的零件。

        原因嗎,自然是馬車也沒有。

        汽車誕生之初很多理念難免無法脫離人們對馬車長久的印象。

        可在后世,隨隨便便任何一個人都知道交通工具最重要的是安全。

        ——

        呂碧城繼上一次長時間坐火車后,這次又乘了超長時間的輪船,真是把如今最先進的旅行方式體驗了個遍。

        “原來這才是走向世界的人生。”呂碧城非常興奮。

        李諭笑道:“火車與輪船,現在海陸空就差一個空了。”

        “你說的空中旅行真的可以實現?”呂碧城仍舊有些感覺難以置信。

        “怎么,我說的話有哪一次錯過?”李諭說。

        “沒有倒是沒有,但實在是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方式實現。”呂碧城說。

        “實際操作起來的確沒那么簡單,但其背后的原理倒是沒那么復雜,其實就是伯努利原理,利用了空氣的壓力差。”李諭說。

        “壓力差?”幾個學生湊了過來,李諭以前在府上就動不動給他們講講科學,大家非常喜歡聽。

        “是啊,有了壓力差,就可以浮起來。”李諭說。

        近衛昭雪說:“浮起來?那不就和輪船一樣了?”

        “如果硬要說的話,可以這么理解,”李諭說,“不過具體的實驗過程十分艱辛,畢竟接近200年前人類就知道了伯努利原理,直到現在還無法實現上天的夢想。”

        李諭沒法給他們講太深入,因為流體力學的難度在經典力學各大領域(如什么理論力學、彈性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土力學等)里是出了名的。

        不少一直到李諭穿越前都無法解決的微分方程就來自流體力學,比如挑戰人類極限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

        這東西很多人可能沒聽過,但韋東奕韋神應該都曉得,他研究的就是此方程。

        具體是什么不用去試圖了解,只需要知道它關于流體力學的一個分支,然后巨難,不是尋常人能夠染指的東西就足夠了。

        剩下的,都是神之領域。

        話說實際上飛機到底為什么能夠飛行,完全準確的答案目前也無法給出。

        不過已有的理論知識及風洞模型、龐大的試驗數據足夠支撐它安全平穩飛行。

        近衛昭雪沉思一會兒問道:“這么說來,如果能夠輕易上空,各種制高點豈不失去意義?我指的是看到一些關于歷史的書籍中,往往提到制高點能夠俯瞰戰局。”

        胡嘉言立即表示贊同:“昭雪說得對,我也曾在書上多次看到過這樣的例子。”

        “你們又忘了一句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諭說,“到那時候,人類又會有能夠往天上發射的大炮。”

        近衛昭雪手指攥了攥:“這也會實現?”

        “相信我,會的。”李諭說。

        呂碧城說:“這樣子還有個頭?大家豈不還會爭斗下去?”

        她還真是個世界主義者,是反戰行列的。

        近衛昭雪讀過李諭的博弈論,雖然沒完全讀懂,但此時有點體會出意思:“是長久的博弈?”

        李諭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是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近衛昭雪并不理解這個詞語。

        李諭想到現在哪有武俠問世,的確沒有人能夠明白他所說的“江湖”和解。

        只好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大海中已經演化了上億年,同樣沒有改變。”

        “上億年?不會是佛家的概念吧?”呂碧城問道。

        “實實在在的上億年,地球的生命存在的時間極為漫長,曾經還有過極為可怕的生物。”李諭說。

        胡嘉言感覺越說越玄乎了,問道:“可怕的生物?”

        “幾千萬年前,地球上曾經有一種可怕的爬行動物,體型巨大、兇猛異常,西方人稱其為恐龍。”李諭說。

        近衛昭雪訝道:“伱是在講科幻故事或者恐怖故事嗎?”

        “當然不是,”李諭說,“如果將來有機會,你們去歐洲能夠看到它們恐怖的化石。”

        好在八十年前,已經有人發現了恐龍化石,不過對其的研究尚在持續中,關鍵是沒有類似碳十四這種測定年限的技術存在。

        近衛昭雪返回房間就將李諭說的話一五一十記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末了還不住感慨:“他到底長了一個什么樣的腦袋?真想鉆進去看看,怎么什么都知道,偏偏講出來又如此信誓旦旦!”

        到達美國后,幾人乘坐火車穿越美國大陸,先抵達了底特律。

        大衛·別克以及鄒周早早就收到了消息,把工廠收拾得干凈整潔。

        雖然過去沒多久,但是生產流程已經明顯步入正軌。

        大衛·別克的才能在這里得到了發揮,他是個技術狂人,癡迷于汽車技術的研發,尤其是發動機領域。

        李諭想搞的正好是高科技方向,大衛·別克在此能夠完全釋放才能。

        鄒周和大衛·別克帶領李諭等人參觀了廠房,并且給他講述了最近的進展:“老板,雖然比預想中要慢一些,但現在電子打火系統的生產非常順利,能夠順利給利蘭先生的凱迪拉克公司完成供貨。”

        “很好!一定要保證產品的質量,良品率必然不能有問題。如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我們必須無條件修復甚至補換產品。”李諭說。

        大衛·別克說:“其實大部分買汽車的人,一定程度上都會進行汽車的簡單維修,只要是功能上可以滿足,我想就算是偶爾壞一下,也不至于出問題。”

        李諭搖了搖頭:“質量與可靠性必須要保證,我們要在口碑上同時打響。”

        他作為穿越者,太明白后世豐田為什么能夠成為全球銷量第一了。

        了解汽車的應該都知道,豐田成名最大的王牌就是可靠性。

        甚至網上都有不少段子。

        不過可靠性可以通過技術革新以及嚴格的管理實現,豐田與其他車企的差距實際上在不斷縮小。

        發展到李諭穿越前,基本上可靠性已經成了整個產業的共識。

        尤其是家用車領域。

        因為家用車和性能車由于面向的消費群體不一樣,所以設計初衷也大相徑庭。

        性能車或者說豪華車的買家都是有錢人,他們不在乎省油、不在乎可靠性。

        但家用車的買家考慮的就是省油的同時也要可靠地開很多年。

        這就是為什么十萬上下的汽車可能超過十年車齡后,比幾十萬的豪華車毛病還要少的原因。

        并不是豪華車差,單純是最初的設計及生產理念有差異。

        畢竟性能的提升很多時候就是要犧牲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只不過后來不知道國內為啥瘋狂吹起了豪車的可靠性,不用說,都知道是雷車。

        也不是說雷車不好,而是很多人真的吹的方向有點問題。

        而且國內的雷車和美國的雷車也不是一碼事。

        國內大部分銷售出的雷車都是馬力羸弱的小排量自吸款,美國則是大排量,實際開起來的感受根本不是一款車。

        雖然不太喜歡日系,但不得不說日系在一些方面還是推進了整個汽車產業的進步。

        所以說歸說,日系能夠崛起的很多優點必須學習。

        何況質量本來就是一個關鍵點。

        大衛·別克說:“從生產上看,如果過分追求良品率,會導致利潤率嚴重下滑。”

        李諭說:“等產品真正鋪開后,這些都是小問題,而且我們的利潤空間本來也不小。而且,后續還有更多新穎的別人沒有的產品要上生產線,咱們的格局到時候肯定越來越大。”

        “還有新產品?”大衛·別克問道。

        李諭拿出自己的設計圖:“這兩樣東西,將來肯定會是標配。”

        大衛·別克看一會兒就明白了李諭畫的是什么東西:“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有賽車手用皮帶把自己固定在座位上,一次車禍時,只有他幸免于難。”

        “這就是設計靈感的來源,”李諭說,“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這些專利將來一定會大力推廣甚至立法普及。”

        大衛·別克豎起大拇指:“老板你真是有獨到的眼光,我很懷疑您是怎么做到的,難道中國有很多汽車?”

        李諭笑道:“現在沒有,但我的腦海中可以有,并且將來各國都少不了。”

        大衛·別克說:“對此我深信不疑。”

        李諭又對鄒周說:“另外,我要討要一些技術工人回國。”

        “回國建廠?”鄒周問。

        李諭點點頭:“沒錯。”

        鄒周說:“我這邊汽車方面的人當然沒有問題,只不過又要繼續培養新工人罷了;但特斯拉先生那邊,人員可能有點緊張。”

        李諭嘆了口氣:“這個老特啊!”

        很多華工還是很想落葉歸根的,中國人就是這樣,很多人無法放棄自己的傳統。

        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國家不喜歡唐人街的原因。

        因為很多中國人哪怕加入他們的國籍,自始至終都是以中國人自居。

        額,話也沒有說絕對哈。

        但至少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確如此。

        李諭帶著他們好好參觀了一下工廠。

        此時的美國已經成了世界工業霸主,底特律也并沒有像后世一樣成為衰敗之城,如今其可怕的生產能力對眾人的震撼是極大的。

        即便胡嘉言出身國內頂級的官商家族,面對如此可怕的生產能力,也不住嘖嘖稱奇:“原來這就是列強的實力,如果英法同樣如此,怎么可能戰勝?”

        他此時突然有點理解為什么以前的戰爭怎么都打不贏,堂堂僧王帶領最英勇的蒙古騎兵三萬精銳,面對現代化國家的八千軍隊仍舊像以卵擊石。

        以及后來李鴻章手握強大的海軍,仍舊不敢對外開戰的原因了。

        近衛昭雪作為日本膨脹的幾代人中成長起來的,看到真正的工業強國同樣唏噓不已,但聽到胡嘉言的話后,卻說:“自古以來就有以弱勝強。”

        胡嘉言被嗆了一句,想想確實煞了自己威風,吐吐舌頭:“是我見識狹小了。”

        李諭根本不用擔心華工們不愿意回國,大家果然踴躍得很。

        回去后他們就可以成為妥妥的技術骨干,只是艱難程度會超過底特律。

        這邊看完,李諭當然還要去催催老特。

        從電報傳回來的消息,他已經在著手通過人造閃電再次點亮紐約的夜空了。

        李諭知道阻止不了他,只能去看看這場出色的表演,就當一場最為絢爛的煙花秀。


  (https://www.dzxsw.cc/book/13290934/13798935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