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第298章 茅廁頓開

第298章 茅廁頓開


第298章  茅廁頓開

        后人看到如此短的滑翔距離肯定毫無感覺,當然不止后人,現場看到的幾人也并沒有足夠的興奮。

        因為真的是太短了,就兩百多米。

        手舞足蹈的只有在天上飛了一兩圈的萊特兄弟二人。

        他們請來的攝影師拍下了照片,萊特兄弟頗為激動:“或許我們的成功會成為轟動性的新聞!”

        不過很可惜,至少往后再推幾年,他們的發明也沒有受到什么重視。

        汽車已經突飛猛進玩命發展了二十多年,如今仍舊不是主流,更何況飛機。

        真正明白飛機價值的只有李諭,不過他暫時幫不上什么忙,剛才觀察時只是在琢磨自己過幾年是不是也可以搞個小飛機開著玩玩。

        反正是他上輩子基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如今的確很有機會。

        畢竟早期的飛機駕駛難度和后來的飛機完全是兩個概念,最需要考慮的是安全性問題。

        也正是由于安全性的問題,這件事必然是要往后推一下,飛機技術的基本成熟還要最少十年以上。

        從李諭的一些專利申請就能看出來,李諭對于安全與質量看得很重,因為這是后世最尋常的思維模式。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以及競爭,后世的工業設計中已經體現出足夠的人文關懷,產品經理們挖破腦袋研究人體工學以及用戶便利程度。

        而在二十世紀初,更多的考量仍舊是收益,有點像是野蠻生長。

        這也是李諭擁有后世思維的一個隱性大優勢。

        就算是不懂設計,但現代社會潛移默化中帶給每個現代人的影響根本不是此時人能夠想象的。

        試飛結束后,李諭幾人來到了萊特兄弟的公司及實驗室。

        ——就是萊特自行車公司。

        他們沒有得到任何資金援助,能搞得起費錢的飛行試驗,靠的就是賣自行車掙來的錢。

        很像之前提到過后世汽車界馬自達的那個梗:“有錢了就搞轉子發動機,沒錢就賣車,掙了錢繼續搞轉子發動機。”

        萊特兄弟也差不多,自行車沒賣出什么名堂,倒是業余愛好真正成就了他們。

        李諭看了一圈,很快就知道萊特兄弟已經初步解決了升力與驅動飛機飛行前進的動力問題。

        “我想你們可以繼續提高動力,對升力的提升也有幫助。”李諭說。

        一句話就說到了點子上,哥哥威爾伯道:“李諭先生,您果然不愧是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我們已經多次有這樣的想法,可現在找不到更好的發動機。”

        李諭點點頭,說道:“現在確實沒有專門的飛機用發動機,雖然我能提供更大馬力的引擎,但重量必然會增加,繼而勢必影響你們在飛機設計中的重量布局。”

        “這些都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總歸需要更大的馬力,”弟弟奧威爾說,“我們有信心提升飛行的距離與高度。”

        他當然明白重量對飛機設計的影響有多大,甚至兄弟二人為了駕駛飛機一直嚴格控制體重。現在飛機的起飛重量就這么點,人的體重多個一兩公斤都會有不小的壓力。

        哥哥威爾伯·萊特問道:“有沒有可能造出馬力又大、重量又輕的發動機?”

        李諭說:“將來會有,不過新型發動機的研制需要一段時間,成功后,我依舊會無償贈送你們一臺。”

        李諭學過流體力學,這是當年的專業課,但尚未專門研究過空氣動力學,所以關于飛機的設計細節無能為力。

        不過發動機他比較在行。

        威爾伯·萊特激動道:“太榮幸了,您是我見過第一個如此支持我們飛行試驗的人!”

        李諭笑道:“不過是一臺發動機罷了。對了,你們還需要對飛機升空后如何平衡操縱以及平穩落地進行試驗。”

        奧威爾·萊特說:“先生提到的都是關鍵的點,我們此后的試驗重心都將放在這些上面。”

        不過只靠他們兄弟二人,飛機的研制不會有什么大突破,還需要等到社會各界有了足夠重視才行。

        就像汽車,雖然尚且沒有擊潰馬車成為主流,不過它已經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歐美各國幾乎都有公司進行不間斷研制,完全是個欣欣向榮的朝陽產業。

        而飛機早年的待遇就差得多。

        甚至試飛成功后報紙的報道也非常少,因為大部分報紙一度懷疑其真實性。

        唯獨李諭在自家最新一期的《Science》上進行了講述,并且針對飛機升力、操縱等原理進行了科普,然后做了一定的未來展望。

        受惠于他在科學界的名氣,讀者總算有了一點認知,不過更多的讀者認為這是“科幻后遺癥”,誰叫李諭的星戰系列流傳更過,其中又一度提到過一種“宇宙飛船”的概念。

        大家看飛機這件事就像幾十年前當初看待著名女作家科幻小說之母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

        或者是李諭星戰系列中的“機器人”。

        反正都是感覺不可能實現的“幻想”。

        不過李諭并不著急,屬于大眾的正常反應。

        ——

        當他們返回紐約時,謝煜希已經申請下了安全帶和后視鏡兩項汽車專利。

        李諭隨即將專利的情況電報告知了底特律的福特、亨利·利蘭,以及德國的邁巴赫及卡爾·本茨等人。

        出乎意料的是,幾位汽車界大佬都對后視鏡表現出了相當的重視,反而覺得安全帶可有可無。

        邁巴赫甚至直接回復:“后視鏡技術對于改善駕駛者的視野簡直是無與倫比的發明!”

        卡爾·本茨也發來了請求,希望購買這項專利的使用權。

        底特律的福特如今正在汽車研制,當即表示要在此后的生產中加上后視鏡。

        反正他們都認為后視鏡好處極大。

        李諭寫了幾份技術授權合同,將來各大車企使用此項技術只需要給相應的專利使用費即可。

        各大車企肯定樂得采用,因為李諭的設計已經非常完善,沒有多少改進空間。

        李諭感慨,還是靠技術掙錢過癮,堪稱一勞永逸。

        難怪后世高通能通過5G使用費大賺特賺。

        比如一部四千元左右的手機,單專利費用,高通就能賺將近100元,還沒算芯片和基帶費用。

        這就是掌握專利才有的巨大利潤。

        所以李諭才想要走博世的路線,先成為汽車行業上游的核心技術供應企業。

        至于安全帶嘛,反正如今汽車的車速不高,福特等人認為不會出現重大的人身傷亡情況。

        唯獨表現出一些興趣的只有保時捷,他是個賽車癡迷者,聽聞過此前一位賽車手用皮帶固定自己從而撿回一條命的事情。

        于是保時捷在電報中請求購買幾條安全帶。

        李諭知道這項技術的推進需要花點時間,于是根本沒要保時捷一分錢,免費做了幾條郵寄給他。

        就當產品推廣費。

        用不了多久,車速提上來后,大家就知道安全帶有多重要。

        ——

        漂洋過海后,發在物理學會會報上的文章終于被歐洲學界看到。

        本來歐洲學界并不屑于看美國的科學雜志,但誰叫是李諭寫的,不能不看。

        作為提出兩朵烏云的開爾文勛爵,也是頭一次看到有人說“光速不變是基本原理,無需證明”的觀點。

        李諭關于牛頓與蘋果的故事援引對于有物理修養的人來說不難理解。

        畢竟真的沒有人想過證明為什么蘋果不會朝天上跑。

        都是理所應當嘛!

        但即便是開爾文勛爵,仍舊覺得光速不變的問題違背了伽利略的經典變換,在大部分人看來,相向而行的兩人,速度肯定要更快。

        關鍵這也符合日常觀測。

        矛盾啊,太矛盾了!

        開爾文勛爵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說:“你是懂天文學的,他曾經提到太陽的光線需要八分鐘才能到達地球,你怎么看?”

        哈金斯會長說:“雖然知道不太現實,但我寧可相信牛頓說的,存在超距作用,一瞬間,不對,不需要時間就可以到達地球,因為這可以避免好多問題。”

        開爾文勛爵說:“恐怕問題無法避免,光確實有速度,算不上超距作用。但一旦果真如此,再聯想此前他關于河外星系的那幾篇文章,真是讓人不寒而栗。”

        哈金斯終歸專門搞天文學,想了想說:“您指的是光線到達我們這里需要上萬年?”

        開爾文勛爵說:“是啊,如果是這樣,光也太慢了,所以我想光速不會只有這么點。”

        哈金斯會長說:“可從邁克爾遜的數據看,真空中的光速就是一個基本確定的值。”

        開爾文勛爵嘆道:“所以實在是讓人想不通!”

        兩人研究了半天,終究討論不出個所以然。

        邁克爾遜和莫雷的實驗已經在許多大學及研究機構做過許多次,大家一致確定沒有錯誤。

        很多人表達過疑惑,但真心不知道為什么。

        不僅開爾文勛爵此刻看到李諭的說辭感覺難以置信,歐洲各界的表現都差不多。

        馬赫直言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偷懶的理論!找不到原因,竟然就說它無法證明?實在愧對李諭各種院士加身的名號。”

        馬赫支持者奧斯特瓦爾德說:“這完全是在阻礙科學的進步,因為他竟然想要讓我們坦然接受物理天空中存在烏云的事實。根本就是對物理學的莫大侮辱!如同偵探找不到殺人兇手,就說沒有兇手一般。”

        這兩位也是老反對者了。

        不過他們在學術界的話語權并不輕,馬赫早已成名,奧斯特瓦爾德過幾年還會拿到諾獎。

        好在李諭也是有支持者的,玻爾茲曼老爺子本來和奧斯特瓦爾德就非常不對付,立刻撰文回擊:“還請幾位仔細閱讀文章,李諭并沒有無來由地單純拋出一個荒誕結論,反而更應該看作一種科學的引子。”

        奧斯塔瓦爾德已經和玻爾茲曼為了原子理論打了十幾年嘴仗,雖然和后世愛因斯坦及玻爾這種神級論戰無法相提并論,但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也是非常著名的。

        另一位超級大咖普朗克評價過兩人的論戰:“這兩個死對頭都同樣機智,應答如流;彼此都很有才氣。”

        普朗克真是蠻有意思,兩場論戰都是見證者,感覺像見證了兩個時代。

        但區別就是奧斯特瓦爾德的“唯能論”實在拿不出手,過不了多少年大家就知道原子理論的正確。所以導致他與玻爾茲曼的論戰乏善可陳。

        必須要勢均力敵才有意思。

        愛因斯坦雖然在與玻爾的論戰中敗下陣來,但他以及他的陣營提出的一些觀點可以說大規模推進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就比如那句“上帝不擲骰子”,甚至“薛定諤的貓”也是為了反駁玻爾而提出。

        額,沒錯,薛定諤作為量子力學大佬,巔峰論戰中是站在愛因斯坦這一邊反對量子力學的……

        普朗克兩次論戰則都當了旁觀者,玻爾茲曼那次是因為他還人微言輕;而愛因斯坦和玻爾論戰時,他已經成了公認的權威,是主持者,要當評委。

        還有一層原因是普朗克行事比較謹慎,他算大器晚成,不喜歡當排頭兵沖鋒陷陣。

        但現在當身在柏林大學的普朗克看到李諭的文章后,則迅速提筆寫了一篇電文發去紐約:

        “李諭小友,驚聞你再次赴美‘旅游’,敢問有沒有做好正事?有沒有寫好星戰前傳?”

        好嘛,再次越洋催稿。

        果然大佬的觀點總是讓人猜不到方向。

        李諭看到電文哭笑不得,立刻給他回了電報:“普朗克教授,前傳已經付梓印刷,相信用不了多久歐洲就可以看到。”

        普朗克看到李諭的回信心滿意足:“這才像話!”

        愛因斯坦由于在瑞士,看到美國物理學會的文章要晚一些。

        但只看到幾句,就知道事關自己進行的研究,于是迅速拿著報紙來到廁所仔細端詳。

        專利局的領導用余光看到了躡手躡腳跑出辦公室的愛因斯坦,不過他已經習慣愛因斯坦上班摸魚了,見怪不怪。

        愛因斯坦一直在研究李諭上次的回信以及自己的文章,如今看到李諭提到的“光速不變是基本公理”,頓時感覺喜出望外。

        “是啊,我怎么沒有想到!證明不出就不去證明,反而用它當作基本假設不就可以?如果推出來的理論證明沒有問題,不就把理論圓了起來!”

        想通這個關節,愛因斯坦頭腦越來越清晰,雖然身在廁所,依舊感覺不到臭氣。

        甚至在聽到有人拉屎的聲音后,想到了一句中國成語:“果真猶如茅廁頓開!”


  (https://www.dzxsw.cc/book/13290934/13798935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