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第442章 中國公學

第442章 中國公學


第442章  中國公學

        電風扇吱呀吱呀的聲音不斷傳過來。

        小德張進屋俯身悄聲對慈禧說:“太后,唐國安、李諭、傅增湘都到了。”

        “讓他們進來吧。”慈禧說。

        幾人進來后,慈禧說:“今天我看陳列所,唯一眼前一亮的就是李諭做的幾樣東西。我就說嘛,咱大清不能老跟在洋人屁股后面,總會有新的東西出來。”

        李諭心中暗忖,誰和你是“咱大清”了。

        但李諭很享受這種看著大清國覆滅的感覺,更知道事情發展方向,所以不會說出來什么暴論。

        李諭只是簡單回道:“中國人之智力本就不在洋人之下。”

        慈禧說:“說得很好,今后你就與袁世凱好好搭檔,哀家可盼著萬國來朝的那一天哪。”

        慈禧掌權這半個世紀,基本上是中國最低谷的半個世紀,和當年的唐太宗或者武則天一比,真是一點面子都沒有。

        李諭心想,你可看不到那一天,但嘴上還是說:“在下一定與袁大人通力合作。”

        “就是藥物賣出去后,再給日本人進貨錢。”唐紹儀說。

        幾天后,李諭收到了上海拜耳公司發過來的電報,提到他們公司已經派代表到達上海。

        且正是因為他不關心政治,唯一的官身還只是一個搞教育及保護文物的閑職,反而成了護身符,所有人都愿意結交他。

        袁世凱嘆道:“當年甲午戰敗對招商局的打擊同樣很大,幾乎喪失了遠洋航運能力,但我可以在內河航運上鼎力支持。”

        ——

        端方說:“聽聞津浦鐵路已經開始動工,工期進展異常順利。”

        <div  class="contentadv">        李諭說:“盡快修好吧,不僅比坐船便宜,還要快了太多。”

        ——

        不過辦學可是要花很多錢的,最終求到了朝廷身上。

        “廣告發了好幾個月,是真有錢,幾乎每一期都發在最顯眼的位置,”唐紹儀說,“而且藥房拿藥還可以賒賬。”

        他找到唐紹儀問了問,才發現情況比自己想的要復雜。

        端方想學袁世凱搞新學,于是慷慨解囊。

        “請講。”袁世凱說。

        鄭孝胥說:“大人英明。”

        “和日本國比不了,但我們求學之心不會變。”秋瑾說。

        仁丹一點都不仁。

        馬君武說:“你不準備在公學了?”

        藥店的人甚至在沒有醫生的情況下就說:“簡單,你服用‘仁丹’就好了。”

        正好端方要南下上海,于是兩人共同乘上了船。

        李諭又續上一句:“我可以讓夫人呂碧城親自為你每期撰稿。”

        李諭心想,中國公學,這不就是秋瑾參與創建的嗎。

        路過藥房時,發現賣得很火爆。

        “不了。”秋瑾說。

        李諭說:“其實我還真有點小小請求。”

        日本人還把自己當“仙島”了。

        秋瑾默念了一聲:“中國女報。”

        唐紹儀說:“聽說是個叫做森下博的日本人。”

        李諭一驚,這不就是后世的“賒銷”嘛,經營手段很有一套啊!

        有人去藥店問:“我肚子疼,腹瀉,還渾身乏力,好像是中暑了,該怎么辦?”

        中國公學現在的臨時校舍看著就挺舊,面積不大,但已經有了三百多學生,以目前的辦學規模看,不算小。

        秋瑾毅然說:“我已下定決心,絕不會再收滿人一點好處。”

        李諭同樣表示可以出剩下的三成股份。

        這幾天李諭在天津也看到了曾經在上海看到的那個日本“仁丹”廣告。

        李諭在這兒見到了秋瑾,還有回國的馬君武。

        端方笑道:“帝師果然熱衷教育事業。”

        而且五年之后說不定英國或者荷蘭、丹麥的航運公司就會接過來,尤其英國這種最重視海權的國家。

        李諭當然知道,回了紹興她就很可能死在那里了,于是連忙說:“秋瑾姑娘,我尊重你巾幗不讓須眉的英豪之氣,但你自己也說了要心中有大義。中國之大,哪里不是家?為什么非要回小家?”

        對于拜耳來說,已經是很大的優惠條件。

        此后“仁丹”廣告遍布大街小巷,通過對畫像上那個軍官頭像的細節調整,就成了日本內部的指路暗語。

        好家伙,社區團購的雛形?

        李諭好奇道:“誰搞出來的這副藥?”

        李諭笑道:“我來看看你們的校舍。”

        李諭說:“大人一定要小心傾銷,我總感覺日本人別有所圖。”

        所有的事情都靠袁世凱肯定不行,他只是北洋大臣,南洋那邊的事情難以插手,而南洋恰恰又是工商業更發達的一片地區。

        “李諭先生,”秋瑾驚訝道,“怎么是你?”

        “是蘇戡啊,正好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李諭先生。”端方說,然后又介紹給李諭,“這位是鄭孝胥,字蘇戡,是我的左膀右臂。”

        第二天,一個中年人來找到端方,進門說道:“制臺大人,您終于回來了。”

        李諭趁熱打鐵:“上海是最開化之地,姑娘又有志于中國之女權,不如我在這里給你出錢辦一個專門針對女性的雜志,伸張女權,為女子開智,就叫《中國女報》,如何?”

        端方沒啥好說的,建就建吧,但地租按照上海租界外圍的價格,然后稍稍打了折,200兩一畝,稅金則按照進口關稅的六折。

        李諭雖然不知道“仁丹”以后的作用,但考慮到自己對日本人的內心情感,就是不希望他們賺中國人的錢,尤其在這個時候,反正得想辦法搞一搞他。

        慈禧算是給李諭做的工業一事同樣做了最大的支持,今后方便了很多。

        唐紹儀說:“我派人打聽過,森下博沒有什么復雜背景,就是個普通商人,至于所謂的‘仁丹’,也是他仿制的一款在寶島的藥物。疏才兄弟不用擔心,這屬于中藥,在市場上日本人不可能是他們老祖宗的對手。”

        幾天后,在上海他們見到了拜耳代表。

        “端方?我不要滿人的錢!”秋瑾憤憤道。

        拜耳的代表此前與上海租界以及青島租界通過氣,基本同意了在上海建廠的決議。

        簡短寒暄后,鄭孝胥說:“制臺大人,上海已經聚集了數百名留日學生,他們自發創建了一所學校,叫做中國公學,但資金運營困難,正尋求幫助。”

        “秋瑾姑娘。”李諭給她打招呼。

        而且上海輻射能力明顯更強,整個長江流域幾乎都可以覆蓋。

        李諭只能說:“先做好內河航運也不錯。”

        馬君武高興道:“秋瑾姑娘,剛才我聽鄭大人說,兩江總督端方大人同意每個月資助1000兩,我們能繼續把學校辦下去了!”

        正如他所料,在中國的許多日本人都充當了諜報人員,包括這個藥商以及醫藥廣告。

        李諭買了一份《大公報》,發現如今的廣告語更扯,什么“仙島妙藥,藥到病除”。

        秋瑾咬咬牙:“小恩小惠不能看在眼里,不然如何行大義!”

        當時日本取締條約出臺后,很多留日學生歸國,但不能沒學上,所以學生們就組織了一所學校。

        會見結束后,當天袁世凱在北洋設宴招待了一下李諭。

        李諭無心從政,在這種亂世其實就是最明智的,不然以清末民國的動蕩形勢,死多少次都不夠。

        “賒賬?”李諭問。

        李諭完全是基于對日本人的認知做的猜測。

        事情果然不好辦,航運業太花錢,目前完全被歐美幾個大國控制,連日本都很難打開海路。

        哎,滲透到了這種程度,真的……

        “等產品生產出來,必然要行銷海外。日本國的三菱財團暫時與我簽訂了運輸合同,但只有五年,我希望這五年間大人可以敦促輪船招商局拓展幾條線路,我便可以把運輸之事交給招商局。”

        因為英國人已經在廣州建廠,拜耳不想和他們直接競爭。

        唐紹儀又說:“不僅如此,日本方面還在郵局里開設了售賣點。”

        “確實不容易,留學生都是人才,”端方說,“以后每月從兩江總督署撥銀一千兩,正好你做學校的監督,維持下去。”

        “疏才兄弟,得虧你有點新玩意,不然我的勸業場和陳列所真的成了洋人展覽!”袁世凱舉杯說,“今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鄭孝胥準備走時,李諭對他說:“帶著我一起去看看。”

        馬君武說:“這位端大人雖然也是滿人,但算不上壞人,你忘了中山先生說的了,支持我們的滿人不要反對,要團結。”

        馬君武嘆了口氣,問道:“那你要去哪?”

        馬君武尷尬道:“秋瑾姑娘,銀子這東西,在哪都是銀子,也只是銀子。”

        時不時就可以聽見有人打聽哪里有賣的。

        “紹興,回家。”秋瑾說。

        告別袁世凱后,李諭又在天津待了幾天,有時在呂碧城的北洋女子學院,有時去自己和張伯苓、嚴范孫他們共同創建的中學看看。

        看來秋瑾的脾氣還是沒有變,嫉惡如仇啊。

        決議便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簽訂,端方心情挺好,邀請李諭以及德方的人去匯中飯店一起吃了飯。

        李諭知道鄭孝胥這家伙,以后是偽滿洲國的漢奸,不過這時候還沒有顯示出漢奸本色。

        慈禧說:“梁誠在美國給我發過電報,退還庚子賠款一事辦得很漂亮,聽到伱是留美游學處的監督,讓你這種最懂西學之人做事,而且又不像康有為那么獨斷專行,我算放了心。”

        秋瑾眼睛閃爍:“有一些道理。”

        李諭是想去看看秋瑾的狀況。

        “還有碧城姑娘?”秋瑾終于被說服,“好吧,當年康梁還有同盟會都辦了雜志,我也應為兩萬萬中國女子發聲。”

        李諭笑道:“而且是要振臂高呼!”

        好在把她穩住了。


  (https://www.dzxsw.cc/book/13290934/13748171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