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第537章 飛龍回歸

第537章 飛龍回歸


章士釗掰著指頭算了算,現在章太炎的弟子有不少在京城,準備先請個名氣不太大的試一試。

        他叫來何燏時和胡仁源:“你們兩人認識沈尹默,讓他來教國文。”

        章士釗只當了兩個月代理校長,此后接任的就是何燏時,此君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工科。

        何燏時同意道:“沈兄弟是個好人選。”

        然后章士釗對李諭說:“在日本留過學的都知道李大學士的威名,只要你隨便露個臉,他不賣我面子,也得賣你面子。”

        李諭笑道:“我成賣臉的了。”

        ——

        他們在一所小房子見到了正在寫字的沈尹默,光看持筆的架勢,就有大家風范。

        沈尹默目前已在書壇有不小的名氣,與南方的于右任合稱“南于北沈”。

        沈尹默認識他們幾人,放下筆道:“李院士,燮侯(何燏時字)、次珊(胡仁源字),你們怎么來了?”

        胡仁源說:“請你去北大當老師。”

        沈尹默知道北京大學源于京師大學堂,是全國大學的祖庭,連忙拒絕說:“我哪有當大學講師的水平。”

        何燏時說:“林紓先生在中文系課堂上講課就是隨便講講小說,沒什么難的。”

        沈尹默一愣,半開玩笑道:“如果只是講講小說,那我也可以。”

        何燏時說:“你能講,那很好,求之不得!我們回去就給你辦理入職手續。”

        沈尹默沒想到他來真的:“我就隨便一說,你怎么還當真了。”

        何燏時說:“不僅你,以后章門弟子我們都要請到北大。”

        沈尹默不好意思道:“我雖然很想跟著太炎先生學習,不過在日本待的時間太短,壓根沒來得及從太炎先生那里學什么東西。”

        何燏時并不管這一套,以沈尹默的能力,不管是不是章門弟子,都夠資格。

        主要他實在不喜歡林紓的講課風格,過于隨便,英文又不好,卻在課堂上講外國小說。

        “北大現在需要你這種留洋見過世面,同時功底深厚的老師。”何燏時說。

        沈尹默說:“可我不會講話,教不了書。”

        胡仁源用胳膊肘輕輕碰了一下李諭。

        于是李諭說:“沈兄弟放心,只要肚子里有墨水,沒幾天就能學會講課。”

        沈尹默說:“李大院士您是大學問家,而且研究的還是科學之道,不一樣。”

        李諭問道:“有什么不一樣?”

        “科學沒有爭執,會就是會,強就是強,”沈尹默說,“國文科可不一樣,我聽說北大里有許多老先生,不少是桐城派的大學究。我這么個年輕人去了,他們肯定瞧不上我。”

        胡仁源說:“請你們來,就是要引入新力量,慢慢取代那些老先生。”

        沈尹默從言語中感受到北大“新舊之爭”的火藥味,囁嚅道:“這……”

        何燏時說:“新朝新氣象,再按照前清的舊制度,哪還說得過去?”

        沈尹默擰不過他們,只好說:“那我去試一試,要是不成,我再退出,讓真正的章門弟子接替我。”

        何燏時笑道:“這就對了,不試試怎么知道行不行!”

        另一邊,章士釗又托吳稚暉請來了章太炎的弟子朱希祖。

        朱希祖來北京是想參加教育部主持的注音字母會議,沒想到開了一半,蔡元培就辭職南下了。

        總之,自從嚴復從北大辭職,這些年輕的北大管理者立即著手對北大的教師隊伍進行換血整改。

        章士釗、何燏時、胡仁源三任校長給蔡元培將來的改革打了一定基礎。

        換血的重點便是文科,因為這里聚集了最多的前清經學學者。

        章士釗人選挑的沒毛病,國學方面能和他們抗衡,讓他們說不出話的只有章門弟子。

        章太炎以及他的弟子代表了民國初年國學領域的最高水準,這些弟子大體上分成三派。

        一派是守舊派,代表人是章太炎的嫡傳弟子黃侃。黃侃學章太炎學得最像,就連“瘋子”這個頭銜都繼承過來。守舊派的特點是凡舊皆以為然。

        第二派是開新派,代表人是錢玄同,他號稱“疑古玄同”,所以后來倡導廢除漢字他是主力。

        第三派姑且稱作中間派,以馬裕藻為代表,沒有太明顯的傾向。

        雖然分成幾派,此后太炎先生門下大批弟子涌進北大后,對嚴復手下的舊人都采取了一致立場,認為那些老朽應當讓位。

        沈尹默作為“非嫡傳弟子”,同樣站在了他們這邊。

        他們這么想給北大教師隊伍換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之前提到,以前京師大學堂時代存在太多陋習,俗話說為人師表,如果教師隊伍不能代表新時代,北大還怎么當全國大學之祖庭。

        一些北大老先生講課時還秉承著許多私塾習慣,比如有位地理老先生,從不把講義和參考書給學生看,因為他認為這些必須保密的,否則學生提前看了,還怎么教書?

        殊不知圖書館里的書就是公開的。

        ——對了,差點忘了圖書館也算新事物。

        反正這樣的老先生挺多。

        沈尹默與李諭進入北大后,對這里蠻好奇,湊到一間教室門口看看里面上學的情況。

        正好是一位姓徐的英語老師在上課。

        沈尹默聽了一兩分鐘就搖頭走開,他對李諭說:“這位教師明顯是中國人,怎么張嘴就是‘我們西國’?莫不成他像辜鴻銘先生一樣,在南洋長大?”

        李諭說:“辜先生水平比他高不少,而且你要是見著他,絕不會聽他說‘我們西國’。”

        沈尹默說:“那應該讓辜先生回來教。”

        引入了新教師,代理校長章士釗開了一次教務會。

        那位教英語的徐老師同樣出席,輪到他自我介紹時,又是一口英文。

        沈尹默眉頭皺了皺,直接問道:“我固然不精通英語,但此時此地,到底是倫敦還是紐約?如果教務會都要講英語,我就不出席了。”

        李諭心中一樂,這脾氣對胃口。

        徐老師說:“新老師,你不知道嗎,只有講英文,才能證明你有水平。而且洋人的學問只能用英文講。”

        李諭忽然悠悠地說:“我上課講無線電時都用中文。”

        <div  class="contentadv">        徐老師一下子愣住,他不敢懟李諭,只能悻悻然坐下去,不再說話。

        但這種情況以后很長時間都無法避免,就算五四之后再過上十幾年,大學校里還是以會用英文流暢講話甚至演講為榮。

        蔡元培當校長后,曾讓這種情況有所緩解,但不能改變全國的趨勢。

        魯迅的同學兼好友許壽裳1928年去女師大當校長時,就職演說便是英文,他練了幾天幾夜后上臺還是結結巴巴。

        ——好像不用英語,就不足以壓服學生。

        章士釗給沈尹默安排教職時加了一句:“你也教著歷史。”

        沈尹默說:“不對啊!當時讓我教的是國文,歷史我哪教得?”

        章士釗說:“等得聞(陳翰章字)先生畢業后,接手歷史教職,你就可以回國文系。”

        陳翰章是一代鴻儒。

        沈尹默震驚道:“他當學生?我當老師?”

        李諭好整以暇地看著,笑道:“你才剛到北大,以后怪人怪事多了去,千萬不要大驚小怪。”

        沈尹默推了推自己的圓框眼鏡,不可思議道:“為什么他要做學生?”

        章士釗說:“得聞先生已經做了好幾年學生,他雖是經學大師,不過一直有點翰林的愿望。可惜朝廷早早廢除科舉,得聞先生無法忘懷,后來知道京師大學堂的學生被稱作洋翰林,所以一定要在大學堂畢業。”

        陳漢章這樣的人絕不在少數,不過這位老先生如今已經49歲,還在北大里讀書。

        這位老先生明年才畢業,以50歲高齡在北大第一屆史學門以第一名畢業,也算是個奇聞。

        沈尹默感覺不能再問太多,不然自己真不敢當北大教師了。

        ——

        回到住處后,李諭收到了一封美國發來的電報,發報者是中國飛行先驅馮如。

        馮如是個堅定的愛國者,實在忍不住,必須回國效力。

        李諭已經讓他比歷史上在美國多進修了一年半,并且在大量資金資助下,他的飛機研制能力已達到美國航空協會的主流水平。

        而且馮如還考到了美國航空協會的甲等飛行員證書。

        馮如不僅自己回國,還準備把工廠遷回來。

        李諭肯定要盡最大能力幫助,正好游輪派上用武之地,直接安排去拉回一個飛機工廠!

        同時李諭讓馮如把工廠里的技師,包括幾名美國技師都挖回來,薪水一切好談。

        給馮如回完電報,李諭馬不停蹄去袁世凱的總統府呈文,希望盡快批下一塊地用作飛機工廠。

        袁世凱和直隸高官段祺瑞聽了李諭的話,有些難以置信。

        袁世凱說:“我雖然知道世上有飛機一物,但又聽人說你在日本時一直宣傳飛艇更有前景。”

        李諭感覺有些頭大,自己是想忽悠日本人,沒想到袁世凱耳目這么多,已經知道此事。

        李諭只好說:“大總統,飛機雖然發展歷史比較短,但勝在機動性強,并且造價低。”

        馮國璋說:“機動性強,造價也低?不正好契合我們的需求?”

        袁世凱點點頭:“我更想不到我們自己國人可以造出來能上天的飛機,對了,我記得去年意大利一場戰爭中,出現了飛機。”

        李諭曉得沒有軍隊支持,國內的環境下研究飛機必然前路坎坷。

        反正對飛機坦克之類的東西而言,戰爭一直是最大的催化劑,于是李諭說:“可以想見,飛機在戰爭中有極強的偵察能力,遠超傳統騎馬步行的偵察兵。”

        袁世凱說:“好東西!若能配合你的無線電一起用,戰場上不就有了眼睛。”

        李諭說:“大總統英明。”

        “批!多少地都批!”袁世凱說,“這項開支列入軍費預算,華符(馮國璋字),你和軍部一起親自監督此事。”

        馮國璋說:“屬下也感興趣得很,甚至還想坐飛機到天上瞧瞧。”

        他們出錢更好,但李諭很清楚,搞飛機產業最多就是培養點航空人才,積累積累經驗。以北洋政府的財力,根本支撐不起成規模的空軍。

        但民國必然缺不了汽車、飛機、無線電,培育人才的同時少量產出一些飛機,就是勝利。

        有袁世凱開綠燈,李諭很快就在天津拿到一塊工業用地。

        前去視察時,馮國璋仍不住詢問飛機的事:“李諭院士,現在洋人造的飛機,能飛多高?”

        李諭說:“兩千米問題不大,不過考慮安全,一般不會飛那么高。”

        “兩千米?”馮國璋抬手比劃了比劃,嘿嘿笑道,“李大院士莫怪,我對這種高度沒什么概念。”

        李諭說:“泰山1545米,就是說飛機可以輕松從泰山上頭飛過去。”

        “我的老天爺!”馮國璋驚訝道,“比泰山還高!”

        李諭說:“這才哪到哪,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達到萬米高空。”

        馮國璋睜大眼睛:“這也行?”

        李諭說:“我什么時候騙過人?”

        “厲害!厲害!”馮國璋連連說,“難怪洋人這么厲害。”

        李諭則說:“厲害的不是洋人,是科技。”

        馮國璋突然想到:“還有一件事我比較好奇,你怎么能這么精確地說出泰山高度1545米?這數準不準?我聽人說,泰山有三四千米高。”

        早期徐霞客等人的記錄里,的確提到泰山3600米左右。

        李諭笑道:“這就是測量學了,其實并不難,只需要知道一定的三角學知識就夠,您要學學嗎?”

        馮國璋說:“我如果年輕二十歲,可能還會學一下,現在決計學不明白了。”

        袁世凱和馮國璋在批地上很大方,但資金方面就很緊缺了,最初僅僅拿出五萬銀圓。

        李諭隨即開始在這片地上進行基礎建設,等馮如回來,好盡快投入使用。

        另外,李諭也要對無線電進行技術改造,以達到把無線電安到飛機上的操作。

        這件事在后世聽起來理所應當,不過目前是個技術難題。

        如果可以做到,飛機的安全系數會瞬間提高幾個維度。


  (https://www.dzxsw.cc/book/13290934/1363935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