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婁家的發展
現在電視劇中阻礙他們的最大力量一大爺和秦淮茹已經被他給搬開,再也沒有什么人能阻攔他們一家三口團聚。
從婁小娥和何曉穿著打扮來看,婁家在香江處境應該不錯,他到香江留學應該能夠提供幫助。
當年婁曉娥跟隨父母逃到香江,婁父初到香江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語言不通,雖然帶了些身家過來,可生意無門也只是坐吃山空,在香江舉步為艱。
后來華人證券交易會成立,香江掀起一股炒股熱潮。婁父也一腔熱情投身其中,靠著這股浪潮賺了些錢才在香江穩住了腳根。
婁曉娥到香江不久之后就懷上了何曉,讓她明白了原來在四合院跟許大茂那幾年,有問題的不是她,而是許大茂,害她白白的遭了幾年罪,喝了不少的苦中藥。
她在生下何曉之后考進了香江大學學習經濟學,在大學里有不少的青年才俊追求她,她始終無法忘懷跟何雨柱之間的愛情守身如玉。
香江在1960年代跟隨過去十年的步伐,繼續發展與擴張制造業。強勁的經濟增長令香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新加坡、南韓、臺灣齊名。隨著經濟的急速發展,加上***也積極發展基礎建設及公共房屋,香江居民的生活質素普遍有所改善。
70年代是香江經濟起飛時期,也可以說,是一個新發財的暴發戶來臨年代。香江開始推行經濟多元化方針,香江金融、房地產、貿易、旅游業迅速發展。
在大學學習經濟學的婁曉娥發現。這一商機后,果斷的進入金融和房地產領域,從而享受到了香江經濟騰飛帶來的紅利。
現在婁家房地產公司名下有好多棟大廈、商品房、廠房,而且不賣只對外出租,他們家身家現在在10億元左右,成為香江的豪門之一。
這些年,婁曉娥偷偷托關系回過京城幾次,但因為形勢的問題,一直沒敢去四合院告訴何雨柱他有兒子了。
其實婁曉娥這些年確實是偷偷回京了幾次,也知道那邊其實也就風暴剛起頭三年鬧得厲害,時間長了,大家也都明白了還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實在。
而且她上次回去也打聽清楚了,當年害她最慘的許大茂和劉海中都早已下臺,不再是軋鋼廠的主任領導。
現在她要是帶何曉回四合院的話,許大茂和劉海中也根本奈何不了她母子。更何況她現在已經在香江落了戶,回去的身份都不一樣了,他們就更威脅不了她母子了。
這次,婁曉娥還是打算帶著何曉回京,已經提前打探清楚形勢穩定了,才敢帶上何曉回四合院找何雨柱認親。何曉都已經十三歲了,也是該回去見見何雨柱認親了,這才有了婁曉娥趁著暑假帶何曉回到四合院跟何雨柱認親。
白子睿聽到婁曉娥介紹的婁家在香江的情況,雖說婁家現在在香江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豪門,但一路的艱辛也不足為外人道。
香江是祖國南方邊陲的一個小島。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夕,它以自然經濟為基礎,是個非常落后的彈丸小島。當時居民只有5000多人,多數以捕魚,采石,農耕為業。
1841年英國侵占香江后著手在江島北部修建維多利亞城,吸引各國人士來島貿易。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向其輸入鴉片換取白銀和其他物質,從而帶動了香江航運、造船、貨棧、客店、商貿和銀行業等的發展,成為早期資本積累的主要源泉。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在華南興起,內地大批居民避居香江,其中許多富商、買辦和其他富裕人家攜資前往,這不僅使香江人口迅速增加,而且店鋪、商號也與日俱增,商貿活動日趨興旺。
1860年,中英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迫使清政府割占九龍半島,完全控制了港、九間的維多利亞港,香江轉口貿易迅速增加,從而使其轉口港的地理優勢得以確立。
經過十多年發展到1870年以后,各大商行開始把業務的重點從商品交易轉向金融、航運和貿易服務性行業,這個轉移使銀行業迅速崛起。
由于他以優惠的貸款鼓勵中小商行參與對外貿易,因而使香江作為轉口港的作用越來越大,對其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就越來越強。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多,市政公用事業,港口設施也進一步改善。房地產和建筑業日益興起,船舶修造業迅速發展,轉口貿易也獲得了長足發展。
1898年,在英國的強迫下,清政府將農村地區新界和235個島嶼租借給英國,租期為99年。此后香江行政轄區新增人口85000人,陸地面積增長11倍,為香江以后的發展提供了大量人力資源和空間余地。
1911年廣九鐵路通車后,香江與內地陸路運輸能力大大增強,經濟發展直線上升,后雖經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和省江大罷工(1925年~1926年)的影響,經濟發展時有起伏,但總體上是上升之勢。
1926年啟德機場投入使用后也更加強了香江與世界各國的聯系,為其發展又創造了新的良好條件。
1937年,抗倭戰爭全面爆發后,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心南移,香江成為戰時中國對外貿易的樞紐,其經濟地位更加重要。
盧溝橋事變后,內地廠商陸續前往香江經營。1941年華資工廠達1200多家,職工達9萬余人,香江呈現出一片繁華景象。
同年12月倭國侵占香江,直到1945年8月這個時期,香江經濟受到嚴重摧殘,工業萎縮,對外貿易幾乎停頓,人口大量減少,由1941年8月的163.9萬人減少到1945年8月的60萬人。
抗戰勝利后,經過四年時間醫治戰爭創傷,到1949年才恢復了自由港的地位,1950年后,由于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封鎖禁運,香江的轉口貿易停滯不前衰落不振。
迫于這種形勢,香江則利用來自祖國內陸和東南亞的資金、勞力等,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走出口導向型的工業化之路。
到1959年自己的制成品,占出口總量的比重上升到69.9%,第一次超過了轉口商品,實現了由轉口貿易港到加工貿易型工業城市的轉變,為以后經濟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60年代到70年代,香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特別是1982年之前10年時間里,世界各地不少地方經濟動蕩,香江的生產總值年平均卻以9.6%的速度快速增長。
(https://www.dzxsw.cc/book/13251533/75914767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