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荀師講道
自從接到荀子要來咸陽,不少慕名而來的學子瘋狂涌入咸陽城。
張良此時正在城門口翹首以盼,看到熟悉的馬車,前去迎接。
見到荀子先是恭敬一禮:“荀師,良來晚了,先去食肆為您接風洗塵!
荀子見到眼眸明亮,整個人散發著往日沒有的沉穩大氣,可以看出贏姬將人養的很好。
“不必了,去學堂看看,老夫如今對王女所建,有教無類的學堂很是感興趣。”
張良想了一下,帶著人去了家屬院學堂,原本只接收家屬和軍屬,如今的地點,已經重新選地建成,收人也變成只要住在咸陽周邊,都可以交少量學費入學。
學校名字由贏姬提名——咸陽第一小學。
名字通俗易懂,可黔首還是習慣叫家屬院小學。
荀子到了小學門口,被盡職盡責的保安攔住。
“這位夫子是新來教導文學課的?”
荀子笑而不語,身后的張良只是露個面,安保便主動打開門:“良公子,您來了,快進快進。”
張良帶著人直接進了學校。
荀子聽著學堂里朗朗的讀書聲,從心底里感受到一種力量。
一層層看過去,見到小小稚童,青蔥少年,甚至還有垂髫老者,更有女子抱著書本。
這一幕更是沖擊著荀子的內心,這是他的理想。
這比孔子的理想更加充實,即使孔子也沒有教導女子,如今這一切,更是讓他久違的想在講臺上講課授學。
張良沒有制止這一切,就這樣靜靜陪伴。
“叮叮當當”
下課鈴聲響了,學生們陸陸續續出了課堂,一個個看到張良,臉上滿是興奮,彎腰45°表達著敬意。
更有一些熟悉的面孔招手打著招呼。
順在一眾稚童里面格外招搖,看到張良有些尷尬,但還是湊前行禮:“良公子,今個過來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嗎?”
張良語氣溫潤:“順工頭也來學習?”
順黝黑的臉上滿是尷尬,手里捏著今日老師教的政字:“嗯啊,主要是想以后能看得懂丹陽主的圖紙,過來學一下!
荀子看到對方極為愛惜的抱著書本,不由得有些好奇:“不知小友可以讓我看看此書。”
順爽朗一笑:“當然可以,就是我的筆跡有些丑,不要見怪!
荀子回了一個和藹的微笑:“小友愿意身處稚童之間學習,已是不易,這份心胸,會讓你走得更遠,看的更廣!
順不好意思的遞出。
荀子拿起書冊,簡簡單單的拼音,每一頁一個音節,一頁頁看過去,對這本書的作者,簡直想引為知己。
“這教科書作為啟蒙讀物甚是方便,不熟的字也可以拼音標注,編纂此書一人,心思通透,理應奉為達者!
順呲牙直樂:“夫子,您真是,真是慧眼如炬,這就是丹陽主發明的,說是為了娃娃,我這學了大半,確實懂了不少,等把課程學完,就可以晉升一級了!
荀子撫須,聲音驚詫:“不曾想,丹陽主竟是如此心思通透之人,倒是讓老夫刮目相看!
張良的地位不只是身為典客,被同僚所尊重,身為丹陽主寵愛至極的側君,可以說是最先讓黔首認識的。
如今夫妻一體,荀子的夸贊,還是讓張良有些與有同焉。
“荀師客氣,王女接連不斷的給您去信,也不見您回復,還有所傷感,如今要是聽到荀師夸贊,想必要開心好久!
荀子心情大好,更是將其余地方轉了一圈,幾乎可以說是極為滿意。
“張良,你說我若想在此地做個夫子可好!
張良苦笑連連:“荀師,你若在此地,要有多少慕名而來前來拜訪,這個地方的黔首可就無處可去了!
荀子大好的心情有些低迷,可想到自己的到來會打擾這份凈土,還是壓下這份激動前往太學院。
幸好太學院的一切也讓荀子覺得不錯,尤其時?吹綆讉學子坐而論道,或者研究禾苗,研究工具。
即使是小的不能在小的科目,只要有夫子及三位學生,便可以得到一間教室。
荀子只覺得不虛此行,之前的遺憾,如今也已經補全。
儒家眾弟子齊齊前來接見荀師,張良為讓人休息一番,將人迎回儒院,東西一應俱全,還有小廝定時打掃房間。
荀子休息一番,便派人傳話,三日后,邀請眾人,傳道解惑。
此話一出,幾近沸騰,儒家子弟都在瘋狂往咸陽城趕,只希望能聽荀子一課。
而其他學子也是驚訝于太學院竟然請動了荀子,不說其他,只說荀子兩個最為優秀的弟子。
李斯如今在秦為相,韓非也是御史大夫,兩人可謂是權傾朝野,占半壁江山。
這讓很多不了解荀子的人,也都極為期待這次的講課。
三日之期轉瞬即逝。
贏姬為了容納千人的講堂,被迫選擇抽號搖位置,當然前幾排的位置早都預留好了。
講臺是個半圓形,用了墨家研究出的獨特材質,可以將中間發出聲音的地方,進行擴大。
宛如一個大型演唱會,聲音可以清晰的傳到各處。
前一排都以贏姬為中心散開,一左一右兩位側君,在左側是相邦李斯、韓非、甘羅、蕭何等有官位在身的。
右側則是太學院各家教授,坐在身側的都是優秀學子,扶蘇、韓信兩人沒有搞特殊,被看好的夫子帶在身側。
再往后就是憑運氣坐在位置上的眾人。
荀子今日一身儒衣長袍,一頭銀發頭發被高高盤起,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極為飽滿。
尤其看到自己最為得意的兩個弟子在棠下聽課,讓他一瞬間有些恍惚,好似回到了稷下學宮那段日子。
荀子躬身行禮,其余眾人起身回禮。
荀子落座開始講課。
他強調“禮”在社會中的規范作用。
“禮”不僅是一個人人生的最高準則,而且也是治理國家的最高準則。
其次,荀子首倡性惡論。
讓眾人竊竊私語,并沒有喧嘩多長時間,后續引經據典的解釋這番理論,便讓不少人沉迷其中。
荀子認為人的道德品質是后天形成的,是環境影響和教育的結果,因此更加注重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突出講述了自己在咸陽第一小學的所見所聞。
更是其言“天行有!保恍殴砩,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和“人定勝天”的命題。
荀子條理清晰的解釋,宇宙存在著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規律,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一番讓人振聾發聵的講解,讓不少人重新認識了儒學,并且也讓不少人對法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贏姬見此番作為反響不錯,直接每月聯系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開課。
墨老將自己所推理的學說,帶著做好的物品進行講解。
醫家扁老更是將不少疑難雜癥患者聚集一處,和眾位醫師研究。
即使是舞者,也會組建比拼欣賞活動,不過這個被安排到龍門客棧了。
(https://www.dzxsw.cc/book/13250702/3636594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