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明軍營兵
這倒不是他這個思明府守備故意推脫。
本來嘛,林從之的手下有三千左右的兵力,這其中包括輔兵兩千余,戰(zhàn)兵八百。
輔兵的作用是開戰(zhàn)之前打頭陣,消耗對方箭矢儲備以及摸清敵軍虛實。
俗稱為“炮灰”。
不過即便是炮灰,倒也比破落軍戶組成的烏合之眾好一些。
最起碼人家畢竟屬于“營兵”系統(tǒng)的一員,戰(zhàn)斗力自然要高不少。
而那八百戰(zhàn)兵,才是林從之這個守備將軍真正壓箱底的寶貝。
是他的心頭肉。
要是一戰(zhàn)報銷個成十上百,林從之比死了爹娘還難受。
當然了,作為堂堂守備,大明的正四品武官。
他還有一支親兵,大約在數(shù)十人左右。
再多,林從之就養(yǎng)不起了。
要知道這些親兵可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騎兵,胯下的戰(zhàn)馬和身上的甲胄皆昂貴無比。
養(yǎng)這數(shù)十號騎兵,已經(jīng)幾乎把他的家底掏空了。
言歸正傳,林從之無奈向楊同知表示,自己雖有數(shù)千兵馬,但眼下能調(diào)動的卻寥寥無幾。
否則容易出岔子啊。
這思明府周邊大大小小的賊匪多如牛毛,人數(shù)少的幾十,多的成百上千。
他這個守備的壓力很大啊。
楊思遠面無表情的聽完這席話,隨后把二郎腿一翹,不緊不慢的喝起了茶。
本官叫你來是解決問題的,不是提出問題的!
個中干系,他堂堂同知豈能不懂?
輪得到你這粗坯多嘴。
“林守備啊...”
“此事是巡撫大人交代下來的,梁巡撫可是極為重視的。”
說罷,楊同知微微一笑,便不再言語。
林從之心中一嘆,猶豫片刻后只得無奈道:
“遵命!”
回到大營,林從之立刻將幾個親信叫了過來。
吩咐哨官李忠平領(lǐng)戰(zhàn)兵兩百.輔兵八百,總數(shù)為一千人的大軍去那裴山縣剿賊。
另外,他還拉出了十五名親兵,供那其驅(qū)使。
“忠平啊,此役還需速戰(zhàn)速決!”
“一應糧草與民夫,自會有沿途的官吏送上。”
林從之語重心長的說完后,將一沓文書遞給對方。
......
禿子嶺上。
經(jīng)過徐晉近日的一番折騰,“保鄉(xiāng)軍”又組建起了一個“炮營”。
總編制在七十人左右,另配有相應的騾馬牲畜供其驅(qū)使。
除了四十多名炮兵之外,剩下的三十多人則充當雜役。
“炮營”中,目前擁有三斤炮十門,短身小炮三門,其中一門便是得自那盧府。
至于剩下的火炮,比如那三門六斤炮由于機動性比較差,已經(jīng)安放在寨墻上作為炮臺使用。
而之前屢立奇功的“碗口炮”,由于射程有限,只適合做防守武器。
因此也被臨時安置到了寨墻上。
有了程安國和李征作為“保鄉(xiāng)軍”的炮營顧問,炮兵們已經(jīng)可以慢吞吞的操炮了。
雖然還沒有準頭可言,但最起碼是可以打響了。
另外,徐晉還交給了“匠部”兩個重要的任務。
一個是想辦法把“土制手榴彈”的威力再提升提升,另一個則是看有沒有可能造出“彈簧”這種玩意。
徐晉之前雖然琢磨出了“手榴彈”這個玩意,但那會條件不足。
只能用將火藥填充至陶罐中,再配上鐵棘碎石之物,點燃引線后看準時機扔向敵群中。
這種武器雖然在打那些軍戶時露了個臉,但大家卻對其效果不是很滿意。
因為缺陷實在是太明顯了,拋開威力不談。
陶罐這東西,是非常之脆,如果時間沒掌握好扔在地上就直接碎了,里面的火藥自然也就不會爆炸,根本沒有殺傷力可言。
在陣戰(zhàn)之時能掌握好引線燃燒速度的,無疑不是心理素質(zhì)極其出眾的家伙。
換句話說,這玩意根本不適合普通士兵使用。
驚慌之下估計連自己都炸了。
因此,徐晉命令匠部研究用鑄鐵做殼的“手榴彈”,如此一來不但威力更大,使用起來也更為的安全。
這個在技術(shù)上沒什么難度,用黏土或者沙子做個模具,澆灌鐵水進去即可。
反正這玩意對那層鐵殼的質(zhì)量要求不高,若質(zhì)量太好的話,以黑火藥的威力很難炸開。
沒過幾天,“副總工”李老鐵匠便做出了一個樣品。
此物的外殼上有許多的縱橫交叉的預留槽,雖然看上去十分廉價粗糙,但爆炸之后便會濺出無數(shù)的破片來殺傷敵人。
其內(nèi)部可以填充一斤的火藥,加上這個薄薄的外殼,總重量差不多在兩斤半。
一番測試過后……
新式鑄鐵手榴彈的威力讓徐晉十分滿意,這東西要是扔進敵群里,一下讓七八個人失去戰(zhàn)斗力沒問題。
只不過要把這玩意扔出十幾二十步,沒點臂力還真不行。
他琢磨著是時候得訓練出一批專業(yè)的“擲彈兵”了。
而“彈簧”這個東西,徐晉之所以如此重視,原因無它。
此物乃是“燧發(fā)槍”的核心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火繩槍時代,由于槍支先天的缺陷,火槍兵們的隊形并不能很密集,兵員之間最起碼要間隔一個身位。
否則將會大大影響裝填速度和火繩的使用,還會有安全隱患。
而燧發(fā)槍卻不存在這個問題,如果點出這項科技之后。
火槍兵們完全可以肩并肩列隊,局部的火力密度何止提升數(shù)倍。
并且,在減少彈丸散布面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提高了精準度。
這也是為何歐洲的軍隊在燧發(fā)槍時代酷愛“線列步兵”這個戰(zhàn)術(shù),實在是太好用了啊。
李老鐵匠接過徐晉遞來的草紙,上面畫著一個螺旋狀的簡單圖案。
在詢問了參數(shù)后,他不禁面露難色:
“大將軍,此物看似簡單,實際打造起來卻很難吶...”
“要能穩(wěn)定的擊發(fā)至少兩百次,這對鐵料的韌性和硬度要求太高了!”
李老鐵匠琢磨著打造這種名為“彈簧”的玩意,用精鐵恐怕都不行,至少得用“百煉鋼”。
“沒事,你先研究研究。”
徐晉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鼓勵對方多琢磨琢磨,若是真的造出來了,他定然不吝嗇于獎賞。
“用不了兩百次,一百次.五十次也行。”
李老鐵匠這才領(lǐng)命,著急忙慌的回匠部叫人一起研究。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嶺南之地的秋意也越發(fā)濃郁起來。
在這段日子中,“保鄉(xiāng)軍”又從裴山縣招募到了一些吃不起飯的佃戶.軍戶。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再加上順利通過了軍測二次考核的此前淘汰的人。
徐晉麾下的兵力又增長了一截。
(https://www.dzxsw.cc/book/13108413/3636599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