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東尋漢人
炎帝村,就是在山谷中建設的村子,經過一個多月的建設,炎帝村如今已經頗具規模。
如果單單按照人口規模來算,炎帝村比如今的華夏村還要大一些,三千多的人口可稱為苦夷島第一大聚居點。
炎帝村的山谷長寬都有幾十公里,如果按照土地面積算下來,至少也是數百平方公里,面積廣大、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可謂是苦夷島少有的宜居地帶。
自從炎帝村建村之后,就與中原村連成了一體,大量的人口從中原村的分基地,涌入到炎帝村生存,養殖鹿群、捕魚打獵,加上地熱溫泉的緣故,和降雪之后很快能夠融化,形成豐富的水源,讓那邊的村民都生活的很好。
當初鄭毅回歸中原村之后,就向中原村下達了向南探索、炎帝村向東探索的指令,兩邊都開始陸續的沿著各自的方向向外擴展,由于炎帝村地處深山之中,是以向東北數百里并沒有遇到土著部落。
但是卻發現不少的資源點,比如說松林峽谷、比如說有大量肥美魚類的河流湖泊,還有不少的小型鹿群,當然也沒有少得了狼群,光這段時間炎帝村的護衛隊,通過打獵殺死的野狼就有數百頭,收獲了大量的狼皮和食物。
炎帝村沿著河一直走、一直走,終于在河流的中游地帶發現了土著部落,那個部落按照地域劃分應該劃入到兀烈河衛,大概有兩百多人,部落的名字叫做溫墩,具體的含義大家也搞得不是很清楚,因為溫墩部沒有人會說中原官話。
還是從中原村這邊找來了幾個人當翻譯,大家才了解到溫墩部的大致情況。
溫墩同樣是吉里迷人,和當初烏里奇一般,算是后世的尼夫赫分支。
此地的土著百姓身量都不高,也是敦敦實實的那種。
在兀烈河中游靠原的地帶靠漁獵繁衍生息。
溫墩的房子和北方的窩棚不太一樣。
他們搭建的是草房子,類似于鳥巢一樣。
這樣的房子側邊是不開門的,門放在屋子的頂上。
每次進出,都需要沿著梯子爬上房頂,然后從房頂的窟窿進到屋里。
出來的時候也是一樣,從屋里爬到房頂上,然后順著梯子在到地面上。
用他們的話來說,這樣的房子比較安全,野獸很難進到里面來。
詢問他們夏季生活的時候,溫墩人回答夏季不需要房子。
這邊的夏季不冷不熱,大家一般都是露天居住。
倒是讓炎帝村的探索隊驚得無言以對。
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
他們也不能讓人家移風易俗。
只能慢慢的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改變。
溫墩部對于漢人了解不多,對大明朝了解也不多。
但是部落的人對漢人都很熱情,喜歡和他們交流聊天。
甚至還喜歡比比誰的力氣大之類的,對護衛隊的長刀和長槍最是羨慕。
后來李然得到消息,從炎帝村親自趕到溫墩部,并給他們帶來不少的物資。
溫墩部將積攢的狼皮、熊皮和鹿皮等,也都拿出來交換給炎帝村。
兩方之間達成了友好的關系,甚至李然還要請他們搬去村里住。
只是溫墩部在這片地方呆了上千年,有些舍不得離開這里。
不過溫墩不少的好姑娘,被探索隊的年輕人給勾搭走了。
嫁到炎帝村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溫墩對此也絲毫不反對。
他們這里的婚俗開放。
不反對男女自由婚戀。
聽說探索隊還要繼續前行,尋找其他的兀烈河衛部落。
溫墩部的族長納合溫墩就親自帶著探險隊向東北走。
他們的部落是偏僻了一些,但平時也有跟其他部落有聯系。
在他們北部二十里外的地方,就有兩個比較大的部落分別叫夾谷和依剌噠。
兩個部落屬于那種世代姻親的關系,后來溫墩距離他們比較近,也跟兩部也分別有結親。
畢竟靠著自己部落,幾乎全都是近親結婚,長久下去對部落的繁衍影響太惡劣。
在納合溫墩的帶路下,炎帝村探索隊包括李然都分別拜訪了兩個部落。
送上了一些細鹽和瓷器,兩個部落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兀烈河這邊的部落都比較溫順,很少會遇到點事情就動刀動槍。
兩個部落也是靠捕獵打漁為生,也會上山采集一些野果、草菇。
李然在這里換取了大量的物資,皮毛都裝了幾十輛雪橇車。
鹿奶酒更是深受這邊的歡迎,成為交易中最緊俏的物品。
李然贊嘆他們兩個部落的富裕,誰知道人家直接否定了。
說到富裕,夾谷和依剌噠比起下游的那些部落差遠了。
那些部落靠近大海不遠,可以吃山、也可以吃海。
手中的海豹皮、海獅皮,將整個村子都鋪滿都有剩余。
而且那邊有個漢人部落,能夠打造鐵器、燒制陶器,還有制鹽的本事。
可以說東部那些部落,完全就是圍繞在那個漢人部落周圍生存的,可想而知那漢人部落有多繁華。
李然聽到這件事之后大為吃驚,他并不是沒聽過苦夷島有漢人部落的事情,鄭毅也在西海岸的部落中聽到過,也知道當年有個漢人組成的部落向東遷移了,只是沒想到會這么快有他們的消息。
仔細詢問過那個漢人部落的位置和情況,李然就趕緊讓人將這個消息傳給了鄭毅。
好歹大家都是漢人,而且也都是中原過來的漢人,既然知道在何處那相見熟悉一番也是應有之義。
鄭毅這邊收到炎帝村的消息,也是禁不住有些期盼,看來有必要到兀烈河衛走一遭了。
起碼看看那邊的部落生活如何,那個漢人部落的情況又如何。
趁著還沒到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出去走走也是不錯的事情。
距離過年的時間不太久了,如果速度快些的話應該趕得上。
想到這里鄭毅就安排出行的事情,王昆山帶著一百騎兵跟隨。
后來被康紅姑得知消息,也是吵著嚷著要一起去。
沒辦法,鄭毅只能帶著大蘿莉一起出發了。
擠在一個窩里,坐著雪橇車就向東而去。
東部探明的路線并非是直線。
而是需要向東北走上一段到大禹村,然后在折向東南到亦立于。
從亦立于沿著烏里奇部和東線醫療隊的路線繼續南下,度過兀烈河到達那個漢人村落。
在這片區域內需要經過不少的山地丘陵,不過還在是冬季,雪橇車對地形不是特別挑剔。
鄭毅打算等到明年夏季積雪融化之后,就在這些村子之間修筑幾條公路,也方便大家互相來往。
馴鹿還是比較快的,尤其是拉著雪橇車,大半日就趕到了修建差不多的大禹村。
這個村子如今有五六百的人口,大都是精裝的漢子的安保隊。
營造坊的人等到村子收尾之后,會逐漸的轉移到北方的唐堯村去建設。
如今朱功亮帶著一批人已經先過去了,大禹村這邊營造坊的人其實不是很多了。
反而精工坊、精作坊、輕工坊不少人來到這邊,在這邊興建工坊、打制器具、安排生產。
一排排的小木屋,按照三千人規模的村莊建的,此時住的還不到其中的三成。
但是相信很快就能有大批的人過來,加入到這個村莊中在此地生存繁衍。
鄭毅對于大禹村的建設很滿意,能在冰天雪地的情況下建出這樣的村莊。
朱功亮那是絕對功不可沒,克服動土、克服天氣、克服材料不足。
弄出這樣漂亮、實用,打著提前量的村莊,那真是不容易。
“首領,我們村這邊遇到點兒特殊情況,想征求下首領意見?”
大禹村的新任村長,叫做費銘,被召集培訓出來還不太久。
相比劉可、劉然這些助理出身的村長們。
費銘是沒有跟在鄭毅身邊待過的。
但是四十來歲的年齡,對管理深有研究。
讓鄭毅馬上確定將大禹村交給他來管理。
“但說無妨,我還真想知道什么事能難住你?”
鄭毅半開著玩笑說道,費銘很少會麻煩到他。
“周邊部落有人想買村里的房子,您看是否”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330154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