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永寧寺碑
黑龍江拐彎處,最窄的位置只有不足三里,在最窄處的東北岸就是傳說中的努爾哥城。
此時天氣剛剛轉暖,努爾哥城的位置太過靠北,還殘留著不少的積雪,氣溫也不算太高。
這里常年的氣溫都不會超過十度,冬季更是能達到零下三、四十度甚至更低,如果說種糧食什么的完全是不太適合的,除非說種植大棚還行,等到玻璃弄出來,鄭毅打算在這邊嘗試一下,說不定能搞成呢。
就是種植大棚的成本太高了,有這樣的成本支出,其實還不如到倭國或者李朝去“進口”。
實在不行到中原也行,一船的玻璃怎么也能換一船的菜回來吧?
不過當前這時代的菜品種還太少,都不如他自己種菜品種豐富。
想這些有點多了,當前吃飯問題還沒徹底解決,就考慮什么蔬菜大棚了,這不吃飽撐的嗎?
因為是沿著河岸行進,鄭毅沒到努爾哥城就先看到了傳說中的永寧寺遺址。
說到永寧寺就不得不說到一個與鄭和能夠并稱的太監亦失哈。
亦失哈海西女貞人,幼年就入宮當了太監,深的永樂皇帝的信任。
永樂九年亦失哈奉命前往外東北這邊巡視,一手創建了努爾哥都司。
只是他開拓的是東北、外東北地區,名聲上不如鄭和下西洋那么的大。
但是成就基本上差不多,亦失哈同樣為漢人王朝開疆拓土和統一大業做出巨大貢獻。
這位名流青史的大太監,從永樂九年開始,一直到宣德八年的二十多年中十次巡視努爾哥。
在第三次巡視努爾哥的時候,在江邊的這塊巖石上,以當時的一座觀音堂為基礎建立了永寧寺。
并且在永寧寺立了一塊碑,并刻上了碑文,后世稱之為永寧寺碑。
第十次出巡努爾哥的時候,他發現永寧寺竟然被當地人給拆毀了,一打聽得知是當地的吉里迷人。
其實就是生活在這塊區域的山丹部落,不過亦失哈并沒有懲治,而是讓工匠再次重修了永寧寺。
再次立下了一塊石碑,是為《重建永寧寺記》,兩塊石碑在后世還保存完好。
鄭毅看到那殘破的永寧寺,就打算上岸去看看那兩塊傳說中的永寧寺碑。
命令船只靠岸,用幾艘小船帶著數十人登上了河岸。
這邊沒有什么正經路,走到永寧寺還真不太容易。
好在都是年輕力壯的,半個小時后鄭毅終于來到了這里。
這是一塊巨大的巖石,上面是一座損壞大半的石質小寺院。
分為前后兩進,供奉的是佛教的觀音菩薩,不過菩薩相已經損毀嚴重了。
康紅姑等人趕緊合十遙拜幾下,對于他們來說對菩薩這種神靈還是很尊敬的。
鄭毅在寺院轉了好幾圈,也沒找到那兩座傳說中的石碑,頓時心中有些疑惑。
難道這時候石碑就損毀了嗎?按說不應該啊,要知道三四百年后還好好的呢。
他直接出了寺院,在永寧寺附近尋找起來,走出大概幾百米,驚喜的發現江邊有塊石碑樣的東西。
不過因為時間比較久,附近到處都是枯草,被遮擋住了大半,很不容易發現那是塊石碑。
鄭毅拂去那些雜草和塵土,看著上面依舊清晰可辯的文字,不禁也是感慨萬千。
第一次覺得穿越時間長河,與傳說中的古代觸碰到了一起,就是這塊石碑。
這是永寧寺記,也就是亦失哈當時立的第一塊石碑,高度大概一米二。
加上下面的碑座,高度差不多在一米六左右,比鄭毅稍微矮上一些。
這塊石碑的文字后世的時候鄭毅就看過,《永寧寺記》大概說的是從遼金時代開始,這里就是中原王朝管理,大明朝作為繼承者,同樣將這片土地當做自己的國土,國土的子民同樣是大明的子民,這些部落都是大明的百姓。
后面對待此地百姓大明朝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在這邊實施的一系列惠民措施等等,初看像是一塊記功的碑文,其實代表了當時明朝對此地的絕對統治。
后世很多人都說大明朝對于努爾哥的統治其實就是羈縻,但是到了這邊之后鄭毅才大概了解,其實大明朝對于這片所謂的“苦寒之地”其實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經歷洪武朱元璋到當前的萬歷年間,兩百多年的時間中,從來沒有放棄過這片土地,漢人至今在這片土地上還是受到尊重的。
這些都是當初亦失哈那一代人,一刀一槍、一樁一件的做出來的,恩威并施、教化百姓,他們做的都很好。
看似對這片地方管理的不是那么細致,但大事小情都在朝廷的控制之下,起碼沒有出現大問題。
真正出現問題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那位被稱為遼東“總司令”的李成梁做的事情。
李成梁喜歡在遼東關外諸部落之間搞制衡,誰強就扶持弱的打強的。
其實這本來是沒有問題的,一直也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關外的那些部落也是服服帖帖,見到朝廷的將領就好像見到主子一樣。
但是有件事他沒考慮到,就是這手把戲玩的挺好,卻不見得能得到關外那些部落的人心。
關外的部落是原始一些不錯,但人家也不是傻子,也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出來李成梁的套路。
但是沒辦法,為了讓李成梁高興他們只能陪著好好玩,玩到最后努爾哈赤慢慢的越玩越大,玩到李成梁都收不住了。
現在是1609年,等到1616年,努爾哈赤就會徹底跟明朝決裂,建立后金王朝大舉進犯遼東和中原。
不出意外的話,后面這幾年將是努爾哈赤北上收復關外女貞諸部和蒙古諸部的時間。
也就是他跟努爾哈赤的隊伍碰面,最慢也超不過兩年的時間。
碰面就是敵人,這點鄭毅清楚的很,也沒想跟努爾哈赤做朋友去。
是以,他需要在兩年內,征服整個黑龍江流域,起碼要比努爾哈赤快才行。
若是等到努爾哈赤一統關外,那他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鄭毅不會讓這件事發生。
將碑文看完,鄭毅緩緩的給這道碑文鞠了個躬,這是代表華夏民族感謝先祖們的不斷進取。
然后就去尋找另一塊碑文,也就是那重建永寧寺記的碑文,打算同樣欣賞一番這塊“老古董”。
有了找第一塊碑的經驗,他很快在江邊的另一塊地方發現了石碑,大小、形制幾乎相同,正是第二塊重修碑記。
這塊碑內容也很詳盡,說了重修這座永寧寺的一些事情,大多數都是說朝廷對這邊百姓的好,也讓百姓們記住朝廷的好,聽朝廷的話等等,只是亦失哈沒想到這塊碑修完,不久之后努爾哥都司就被撤銷了。
也是他最后一次來到這里,好在還在時空長河中留下了這兩道碑文和石碑。
這里以后將是他的地盤,他一定要保護好這邊,不會再重復前世的悲劇。
這片土地是先輩們爭過來的,也絕對不能在自己的手中被丟掉。
鄭毅看著碑文在心中暗暗的許下了承諾。
沒有再回船上,鄭毅等到王昆山等人趕到這邊,就騎馬奔向努爾干城。
努爾干說是城,其實不過是圍著長度二里多的石頭墻的村子罷了。
這樣的村子在中原比比皆是,唯一不同的就是多了道石頭墻。
這里歷經數百年的風雨,如今也顯得有些破敗了。
好在大部分的石墻還保存的算是比較完整。
看到幾百人的騎兵來到這里。
那哥吉河山丹人立馬警惕起來。
一聲聲呼喊從城中傳來。
不一會兒就涌出來上百人。
緊盯著他們這群不速之客。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3223944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