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筑城北遼
時值九月,泛舟渡海,萬里晴空,碧海如翠。
這就是鄂霍茨克海,此時被鄭毅命名為北海灣。
北海灣面積廣大,此時又正值漁汛,到處都是繁忙捕撈的漁船。
這些漁船有些是風帆船,有些則是最新建造出來測試的鐵甲蒸汽船。
無論那種船,在這個時代都是當之無愧的頂尖水平,也是最新科技的成果。
鄭毅這次前往的是鎮遠府北部,地處北海灣北部的北山府,這是一座新建的區劃。
這片區域沿海生活著數萬的當地人,他們統稱為北山野人或者北山女貞。
但其實論起血緣關系來,跟關外常說的女貞人已經非常遙遠了。
唐朝時候,他們這些人被稱為驅度寐國,只是大部分都是小部落。
經過兩年的持續探索,如今這些北山人已經很多都遷到了南部。
但是這里依然有很多選擇留下的,鄭毅決定建立個機構來管理。
這就是如今的北山府,北山府劃得區域很大,如果非要按照后世的標準來說,就是馬加丹的全部、哈巴羅夫的一部分以及雅庫特的一部分,此地極為荒涼,都是一些耐寒的山林樹中,也無法有效的開墾出土地耕種。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價值,此地的礦產資源絕對在整個世界都是頂尖的。
金礦、鐵礦、煤礦、石油,還有一些其他的金屬礦物。
都是這片區域儲藏量非常大的,甚至是難以想象的。
不過開采起來也比較困難,一年只能干上半年罷了。
鄭毅乘船直驅如今的北山府治所,靠近北海灣的北山鎮。
這里后世有個名字就叫做馬加丹,不過如今也就是個沿海小鎮。
人口不足一萬,大都是捕魚和采礦的人居住在這里。
開采的也是金銀錫煤鎢等有很大利用價值的資源。
北山鎮背靠連綿的大山,氣候還是能湊合生活的。
但是冬季也很冷,去年最冷的時候氣溫在零下六十多度。
可以說比后世的時候還要冷的多,不過夏季也能種一些短期的作物。
在北山府轄域的大部分范圍內,都是比較惡劣的環境和氣候,也只有采礦點和養殖場所在地,會形成一些聚居的村落,整個北山府如今的總人數也不到十萬人,這也是鄭毅此行的目的。
在北山鎮建立分基地,對于北山府進行大規模的開發。
趁著現在還沒有到冬季,正好為他們積蓄力量。
到了這邊,鄭毅就將分基地建立在北山鎮附近。
然后連綿的運輸船就跟著進入了北山鎮的港口。
無數的物資從各地調運過來,糧食、水泥、布匹、木材等。
不過木材是最不太需要的,這邊的林子里也有很多的優質木材。
鄭毅進山的時候,都能找到三五人都無法合抱的巨樹,但加工起來比較費勁。
還不如從鎮原府那邊運輸過來比較方便,水路過來很快,船都能拖著從海里到這邊。
然后就是大量的刷人口了,三十萬人,這是鄭毅在北山府定下的目標。
有三十萬人在這里生活,這片區域想必很快也能出現新的變化。
而且這里未來定的就是礦產的開采和冶金,也不需要太多的人。
北山府的知府,鄭毅繼續讓熟悉北山情況的劉慶來擔任。
至于軍事力量,按照一萬人的標準建立就可以。
只是維持一些必要的治安,打擊那些野人部落。
人太多了耗費也太大,新式武器的裝備,一萬人能抵十萬人用。
更別說那些野人連鐵器都很好,更不是這里正規軍隊的對手了。
在北山府呆了幾天,劉慶來建設安排的有條不紊,建設工程部也是火力全開。
他就再次乘船前往勘察加,也就是現在的北遼府,名字聽起來都帶著一股冷氣。
北遼府的區劃包含整個勘察加和更北部的楚科奇地區,也就是說直接到了北極圈。
只是生活在這邊的人更少,如今滿打滿算也不過有五萬多人。
鄭毅直接在北遼半島南端的遼州城登陸,此處距離北千島群島很近。
也是鄭毅這邊建立的第一個登陸點和居民點,環境氣候還是能夠滿足生活的。
只是遼州城說是城,現在也就是個鎮子的規模,人口不足一萬人,大多數都是漁民。
鄭毅來到這里之后,釋放了分基地,然后又跨海前往千島海峽的位置建了一座大洋城。
后世這里也叫作大洋城,鄭毅建立這兩座基地,就是為了能夠將這里作為下一步計劃的起步點。
這兩處除了漁業和海洋運輸業之外,就是在軍事方面的,未來會有幾個軍團在這里開展輪訓。
不過北遼半島的開發,還是要繼續的,整體來說,北遼半島的環境氣候并不算太差。
中央一道山脈,整座北遼半島分布著一百六十多座火山,還有幾十座是活火山。
地熱資源豐富,暫時還沒辦法開發利用,溫泉、地熱泉、間歇泉遍地都是。
北遼半島沿海和陸地上,有豐富的水產資源,也就是漁業開發價值很大。
這兩年來,漁業已經在這邊建立了,每年東洲島、魏州島和岸上的捕魚隊都會過來,在這邊進行捕撈。
當地的也建立了水產加工坊,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也會大量運輸到岸上,比如伯力城這樣的地方銷售。
除了漁業之外,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適合養殖的草場,可以進行木材加工和養殖業的發展。
不過養殖也就是集中在馴鹿養殖和家禽養殖兩個方面,其他動物對這里的氣候適應不了。
最重要的是,北遼半島沿海很多地方是可以開展種植的。
馬鈴薯、白菜都可以在這邊種,紅薯也在嘗試種植。
只是主糧還是有些不夠,畢竟最高氣溫才不過十幾度。
另外就是野生動物資源,北遼半島也是堪稱極為豐富。
北遼半島上,有著數不清棕熊、駝鹿、麋鹿、馴鹿、角羊、雪羊、水貂、黑貂、北極狐、藍狐、銀狐、麝鼠等,都是價值極為昂貴的皮毛,已經代替東洲島成為大都督府轄域內最大的皮毛產出基地和加工基地。
可惜體量還是有點小,暫時無法開展大規模的供應,是以鄭毅才會趕來北遼半島這邊。
既然環境比北山府還要好的多,他有為何不做大力開發呢?
再說了,除了這些資源之外,北遼半島也不缺金銀礦產。
最優質的砂金礦、原生金礦、銀礦都數不清。
如今已經找到的就高達兩百多處。
基于此,鄭毅才決定大力開發北遼半島。
從遼州府轉到東岸,在后世的彼得羅巴甫洛夫,鄭毅建立了朝暉城。
這里將作為新的北遼府治所,管理這整個半島到北極圈一大片區域。
天氣已經慢慢轉寒,鄭毅將朝暉城安置好之后,繼續沿著海岸線北上,又設立了神冊城、天顯城、統合城、天慶城,最后在到后世白令海峽的時候,到處都是一片冰雪皚皚,他在這片北遼海峽的西部建立了最后一座保寧城,徹底將整個北遼半島和后世的楚科奇半島被裹在自己的懷抱之中,有了這放置出來的八座基地,他相信誰都不可能從他手里搶走。
這些基地都有召集平民的能力,也控制著兩座半島中最重要的節點,還有這個大都督府轄域的支持。
除非是將航母艦隊拉開,那些飛毛腿什么的不要錢的硬砸,否則沒人能破的開。
將整個北遼府交給北遼知府常意,他乘坐大船開始急速南下,不南下也不行,這邊天氣已經很冷了。
時間已經到十月,整個北方的冬季已經算是在這里開始了,再說鄭毅還有事情沒有做完呢。
沒有在北遼府神冊城進行休整,他直接帶著船隊向東而去,距離神冊城約二百公里的大洋上,有座后世被命名為白令島的地方,如今這里叫做望東島,島上有一座港口,駐扎著一千人的隊伍,這里是鄭毅踏入世界殖民的第一步。
夏季的時候這里也是一片翠綠,島嶼周邊和附近的島上生活著大量的海狗、海貍、海豹。
島上也有一些原住民,但數量不過幾百人,這些人后世被稱為阿留申人。
不過鄭毅這邊第一批登島的,用他們自己的話音譯過來叫尤南干人。
經過幾次貿易之后,這些尤南干人答應遷到北遼半島去生活。
地點就在鄭毅新建立不久的神冊城附近。
這座望東島就全成了漢人。
鄭毅在這里放置了一座基地。
望東島將是起步點,與遼州、大洋兩城,諸部沿著島鏈向東走。
這個方案鄭毅已經籌劃了兩年多,終于可以開始實施了。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3151036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