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登基稱帝
不太樂意的只有虎墩兔汗,也就是史書中那位末代林丹汗。
自從三十萬聯軍大敗虧輸之后,林丹汗就老實的窩了起來。
連他弟弟阿布納都不去管了,那些漢人將他殺了對他更好。
蒙古左翼是完了,本來就沒人聽他的話,如今更是被橫掃一空,大部分的部落都被關外軍收服,他想要奪回來基本上不太可能了,就算奪回來,一堆的孤兒寡母難道他去養著嗎?開玩笑呢!
右翼的諸部也是聽調不聽宣,他也指望不上,只希望能穩住現在的地盤,沒事的時候能在明國打打秋風就好。
但是他始終不放心已經盡在咫尺的關外軍,現在應該說是華夏朝的華夏軍了。
華夏軍的厲害他如今也有所了解,那真不是明軍能夠相比的啊。
火炮、火銃,都是殺人利器,他們引以為傲的騎兵,在華夏軍手中根本沒有任何優勢。
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造出如此殺人利器的,簡直就是駭人聽聞、無情冷血到極限。
他如今已經沒有了爭鋒之心,就算弄出百萬大軍在人家手里那也完全不是個兒。
但是說讓他去向華夏朝求和,他林丹汗也拉不下那個臉,想他祖上榮光
林丹汗不由的嘆了口氣,祖上榮光到他這一代已經基本不剩什么了。
當初女貞都可以欺負他,后面那些部落也可以欺負他。
到現在誰都能欺負他,還談什么祖上的榮光。
如果老祖宗成吉思汗還說著,說不定得拿馬鞭抽死他。
還是派人過去看看吧,省得哪天華夏朝不高興,派出大軍來攻打他,連現在的地位都保不住。
再次嘆了口氣,林丹汗招來心腹手下商議,組建使團前往沈/陽去參加華夏朝的建國大典。
臘月寒冰如水,整個遼東乃至東北、外東北都是極為寒冷的天氣,小冰河的威力已經初現。
就是明國中原,也一樣氣溫能夠低到零下十幾度或者零下二十多度。
中原的商隊傳來消息,長江也開始結冰了,南/京應天府秦淮河冰凍達到三公分厚。
北方河/南布政使司、陜/西布政使司、山/西行都司都凍死了不少人。
連京城附近也有人凍死,大明救援不及時,致使各地民怨沸騰。
萬歷還在深宮躲著,將朝廷大事全都扔給內閣去處理。
六部高官高高掛起,朝堂爭斗不斷,根本沒人搭理死活。
鄭毅看不過去,從復興城等地調集了三百萬擔糧食和幾十船的布匹,以商隊的名義半賣半送到那些老百姓手中,但是這些物資相對于偌大的中原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甚至一些需要委托當地發放的,還被各種名義給侵吞掉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的商團雖然已經進入大明十三省,但到底還是沒有形成規模。
那些合作的家族,這些家族都是豪紳,想要他們心疼百姓,那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
但想要徹底打通明國的市場,還必須要與這些人合作才行,他們掌握著市場和渠道。
盡人事、聽天命吧,鄭毅也只能如此的安慰自己,關外這邊沒有出現凍死餓死的情況就是萬幸。
遼東大建設,除了道路修筑和城市建設之外,對于民生建設也是很關注,修建了不少的村莊用房。
將原本屬于明朝,但沒來得及撤走的遼東百姓遷移到新房之中,發放煤炭和取暖資源。
糧食的供給也比較充足,社會基本保障體系也運轉正常,遼東百姓很快安定下來。
隨著建國日期的臨近,很多百姓都拜托當地識字的人,聯名弄出萬民書和萬民傘送上。
這玩意兒明朝特別流行,當官的都希望為官一任,得到當地百姓送上的萬民書和萬民傘。
這樣才能彰顯其功績,升官的時候也有加分,遼東百姓也是這么想的,不過感激之情倒是真心實意。
不過鄭毅倒是不在乎這東西,就是個形式上的事,老百姓能真正過好才是他最期盼的事情。
前些日子新大陸那邊來了一支船隊,帶上了許多新大陸的物產,黃金肯定是最多的。
但還有比較多的就是人參和獸皮,鄭毅看到人參的時候還嚇了一跳。
那人參,好幾伙就跟大蘿卜似的,比小孩的大腿都要粗的多。
他雖然知道美洲一樣產人參,但當時去新大陸的時候并沒在意。
這些都是他在那邊的開拓隊找到的,據說一整片山谷全都是人參,起碼有幾千畝大小。
當時隨隊的醫生看到那些植物的枝葉有點像人參,就試著挖了一株,然后差點沒將自己嚇死。
野山參百年的不過筷子粗細,東北這邊的山里也有千年或者萬年人參,鄭毅的府里當初也存了不少。
但是千年的人參也不過胡蘿卜那么大點,但新大陸這邊挖出來的人參,竟然有成人的手腕粗細,這得多少年啊?
趕緊上報,開拓隊一級一級的報上去,最后連李然都親自趕了過去,讓人挖出一些人參出來,經過測試這玩意就是人參,藥性跟東北的人參沒什么兩樣,恐怖的是最小的都有成人手腕粗細。
那些懂的藥理、藥性的專家看完,評估這些野山參至少是萬年以上,甚至時間可能更長。
放到任何地方這種野山參都是無價之寶,堪稱極品的野山參,當場就將李然給震住了。
他馬上命令封鎖這片山谷,以后采挖人參必須要經過新大陸總督府的批準,而且數量嚴格限制。
又派人馬上去尋找環境差不多的山谷,還真找到不少的野山參成長地,大多數都是萬年以上的野山參。
李然同樣建立保護機制,將這些價值超過黃金的野山參保護起來,這東西如果被挖完,想要再長出來可就不容易了。
人的一輩子只不過短短幾十年,就算是幼年時種上人參,等到耄耋之年也不過筷子大小,根本就用不上。
相比于這些野山參,最低也是萬年的參齡,人的壽命與其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必須要細水長流才行。
當然也采挖出來一部分,處理過后全都裝箱,跟著前往遼東的船隊一起過來,算是為建國送上的賀禮。
鄭毅見到這些已經曬干的人參,就算干了依然有小兒手臂粗細,根須長長的好像老人的胡子一樣。
他知道若是送到中原去,恐怕那些豪紳家族,拼的傾家蕩產也要搶上那么一支。
這一批的野山參大概有三百多根,他將一大部分分發到藥物研究所和藥廠。
自己留下了十幾根當做傳家寶,剩下的全都以東北野山參的名義給到商隊。
讓商隊去中原換成錢,那些大戶的錢不要白不要,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
消息傳出去,東北的各府也馬上組織探查隊到深山去搜尋。
既然新大陸都能發現萬年人參,沒道理這邊都挖光了。
但是尋找人參,尤其是在冬季尋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萬眾期待的建國大典終于到了,各國的使團也分別到場祝賀。
正月初一這一天,鄭毅穿著一身禮服,他不喜歡穿明朝那樣的龍袍。
不過這件禮服也是專門定制的,上下分體,將鄭毅的身材襯托的更挺拔。
禮服的前襟繡著金色的龍紋,看起來威武霸氣,真有種君臨天下之感。
所謂的帝王平天冠被換成了禮帽,鄭毅就穿著這一身,在三百六十五響火炮聲中走上祭壇。
祭拜天地,宣讀祭文,這年代登基有一整套的流程,鄭毅就算簡化也不可能全都簡化掉。
一場祭奠整整三個小時,鄭毅給天地行禮都行的有點暈,更別說還有各種各樣的祭拜式。
等到全部完成,鄭毅向天下發出第一道圣旨,宣布代天承命、安撫黎民、竭盡所能。
然后就是建立政務院、樞密院、司法院等管理機構的旨意。
之后就是大封祖先和后宮,就是形式的事情,紀靈昀成為華夏帝國第一任皇后。
妃嬪按照規制分別賜予封號就行了,這些事情自然有紀靈昀和皇政司去做好。
接受朝拜、接見使團,最后才是開宴慶祝,時間已經到了下午四點多。
鄭毅差點將自己給餓暈過去,如果真餓暈了估計樂子就大發了。
但是儀式之復雜,他這輩子絕對都不想來第二次。
簡直就是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
皇帝還真沒什好的,但現在他必須當。
時代的洪流滾滾而過,最終會改變,但當下要承擔。
無論東西方,君主制是主流,他也不能違逆大勢。
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天下自然要歸于天下人。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3108788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