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尼德蘭
華倫斯坦和古斯塔夫,在三十年戰爭中,可謂是棋逢對手。
若這個時空沒有大華在里面橫插一杠子,那么他們將會是整個歐陸三十年大戰最大的明星。
如今戰場集中在神圣羅馬帝國的的意志和錫班牙、葡匋牙,幾乎每個參戰國都卷入了進去。
在海上,有了大華協助組織的艦隊,塞迪克斯可謂是大殺四方,幾乎以一己之力封鎖了整個海岸線,打的鶯歌蘭與法蘭克的艦隊不敢出海,尼德蘭想要救援,也被薩迪克斯打的大敗,只能縮回到鹿特丹,連殖民地貿易都受到了影響。
不過尼德蘭畢竟是那個時空在17世紀崛起的霸主,其經濟實力還是非常厲害的。
16世紀的后二十年和17世紀這前三十年,尼德蘭聯盟王國可謂是翻天覆地。
商船數量高達一萬二千多艘,若是在歷史上的時空,其數量會高達一萬六千多艘。
這還是大華的強勢崛起,將尼德蘭給限制住了,否則其能力會更加的強大。
一萬二千多艘是什么概念呢,在當今世界除了大華沒人能比得上。
若是形象的比喻一下,整個西洋有商船兩萬艘,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尼德蘭的。
大華的商船總數量經過多年的發展,還有一代代的更新換代,遠洋和近海的都算上,已經高達七萬多艘,這點就是整個世界都加上也無法相比的,所以說大華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國,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是實力超強的霸主。
再說回到尼德蘭,尼德蘭如今以七省之地成立王國,但其地位并沒有受到其他國家太過認可。
認可他的也就是法蘭克和的意志的一些新貴族,連鶯歌蘭都不承認其社會地位。
這要說到他們由來已久的沖突,也是西洋諸國之間的利益紛爭。
法蘭克和鶯歌蘭作為新興勢力,目的就是要搶占錫班牙和葡匋牙的市場。
只是怎么搶占呢?那就只有一個方式——戰爭。
鶯歌蘭在十六到十七世紀的幾十年間。
搶掠錫班牙商船不知道有多少次。
就算他們自己估計也根本數不清。
還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海上戰爭。
前兩次都是鶯歌蘭贏了,囂張的不可一世,叫囂著要將錫班牙整個干掉。
但是第三次的時候,也就是兩年前,錫班牙在大華買了十艘鋼鐵戰艦。
以絕對的勝利奠定了老牌帝國的地位,打的鶯歌蘭躲在樸茨茅斯幾個月不敢出去。
但是鶯歌蘭為什么又跟尼德蘭不對付呢?
這就要說到世界商貿的利益爭端。
尼德蘭原本是屬于錫班牙王國管轄的。
歷代的錫班牙國王,也兼任著尼德蘭聯合省的最高領導。
說白了就是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控制住著尼德蘭這片地方。
后來尼德蘭那些新型的商人不樂意了,憑啥讓一堆蛀蟲控制和壓榨我們的地方。
北方七省就在新興的烏得勒支聯盟的協助下,建立了北方七省的聯合共和國。
這個就是如今的尼德蘭,包括了何蘭、比利石和盧森寶等小的公國。
尼德蘭獨立是不被錫班牙承認的,但是錫班牙正在跟鶯歌蘭打仗,也沒空去收拾尼德蘭。
尼德蘭在這種情況下才迅速的發展起來,有了海上馬車夫的稱號。
在他們打仗的時候,帶著船隊在全世界各地建立了殖民貿易據點。
甚至眼光獨到的控制了很多航道節點,就比如說毛里求斯、滿剌加、帝汶島等。
若沒有大華,如今的尼德蘭早已不需要看誰的臉色,直接會成為17世紀的全球霸主。
但就算是沒有成為全球霸主,他們和錫班牙、葡匋牙的梁子也算是結下了。
更是讓鶯歌蘭敵視不已,誰讓鶯歌蘭在前面沖鋒陷陣,尼德蘭卻趁機撿了個大便宜呢?
所以各國的關系就是如此的混亂,只要涉及到利益,就會有矛盾,而矛盾也是逐漸的加大。
三十年戰爭,整個西洋大陸全都卷入了戰爭之中,尼德蘭和鶯歌蘭也是不能避免的。
而且他們在名義上還屬于是一個聯盟,都是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聯盟。
是以綜合考慮之后,尼德蘭才會去救援法蘭克與鶯歌蘭的聯盟。
只是卻被塞迪克斯以在大華雇傭的艦隊打的大敗。
為了保存實力,只能縮在港口里不敢出門。
法蘭克與鶯歌蘭氣得嗷嗷大叫,卻對此毫無辦法。
他們兩國的艦隊,加起來也就不過幾百艘,如果加上武裝商船的話,規模看看突破千艘。
與錫班牙艦隊也就是持平,不過唯一的變故就是新艦隊的加入,他們根本就是毫無還手之力。
那些來自大華的鋼鐵戰艦,以及兇猛的武力,他們的船根本沒靠近就會被打沉到海底去。
只能寄希望于陸地的戰爭能夠獲勝,不然的話他們這場戰爭已經是必輸無疑。
尼德蘭這邊卻趁著回縮的機會,悄悄的派人前往新大陸去跟大華接觸。
鄭毅在新大陸呆了將近四個月,如今已經趕到了位于西部的金山城。
這里也是大華四大都城之一的東/京城,同時也是新大陸的行政中心。
只不過這個中心的位置,在短短的十年中就開始出現了衰落的跡象。
倒不是因為金山城發展的不夠好,相反這里發展的非常不錯。
如今城市面積,早已在原本幾個城堡的基礎上擴大了幾十倍。
在金山灣附近建立了面積高達八十多平方公里的城市。
人口將近百萬,工商業和貿易都是很發達。
文化和教育、科技等事業也是蓬勃向上。
但是金山城發展的快,架不住其他地方發展的也快。
就比如五湖行省的華夏城,以工業集群力壓金山城,成為新大陸經濟增長最快的地方。
還有就是東海岸的新州城,也就是后世的曼哈頓,以總部經濟和文化、藝術、金融冠絕新大陸。
成為新大陸東方的中心,也是東部最大的貿易城市,而且已經與其他的城市形成了一條經濟帶。
這就讓金山城顯得比較尷尬了,經濟實力雖然依舊是位列新大陸第二位,但面子上掛不住阿。
尤其是李然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呆在東部,幾乎將整個經略使司都帶去了東部那邊。
讓金山城的地位就更加的尷尬了,名義上的行政中心,但行政團隊都去了東部,還算的上什么中心?
好在整個大陸如今局勢已經趨于穩定,就算偶然有一些原住民的反抗,也不過都是極小規模的事情。
金山城依舊控制著西部到北部整個經濟帶,還覆蓋著與本土的航線,本土的船只大都是穿越北太平洋到達這里,然后通過貫穿整個大陸的鐵路完成貿易。
但這個時間也不會太長了,瓜州運河的修通,讓大華的商船能夠穿越加拉比海直達東部。
幾年內就會分流大量的商船,到時候金山城的商貿地位定然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鄭毅到了這邊之后,就跟李然等人協商東/京城的未來發展和定位。
最終敲定,此地還是作為行政和西海岸軍事中心的位置。
同時也是西海岸商貿中心,以及科技的研發中心。
將商貿事務諸部向北方的溫城和南部的洛城去轉移。
讓那兩個城市成為金山城的有效輔助,打造一條西海岸的經濟帶。
然后覆蓋住整個西部,進而輻射到整個新大陸。
至于東部和五湖行省、加拉比行省的發展也不能設置障礙。
尤其是東部的新州那邊,再設置一個大華政務院直轄地。
將新州直轄之后,地位上將會是與金山城是平等的。
只是整個新大陸的事務,還是由經略使司還綜合協調。
這樣也就不會影響到新大陸東西兩面的發展了。
至于五湖行省,華夏城的潛力也就是百年。
百年之后,五湖行省的發展勢必會遲滯。
這樣的情況下,沒必要再去抬高華夏城的地位。
還是讓其保持工業中心的地位就可以了。
那里畢竟氣候上也很寒冷。
絕對不如東西海岸更加有發展潛力。
不得不說小冰河氣候,不止是影響到亞洲。
新大陸這邊一樣是很受影響,沒到冬季五湖都是冰封千里。
航道都被凍住了,只能依靠修建好的鐵路去運輸原材料。
這就限制了五湖地區的發展潛力,最終還是要讓位給東西部的。
鄭毅正在跟新大陸經略使司探討整個新大陸的計劃。
沒想到得到了新消息,尼德蘭派遣使團前來這邊。
希望與大華建立友好關系,成為友好國家。
最主要的是他們還想采購一批鋼鐵戰艦。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2982825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