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江南亂
如今已經是1633年,崇禎皇帝繼位差不多四年多了。
由于天啟朱由校比歷史上多活了一年多,崇禎繼位也晚了一年。
剛繼位的崇禎不滿大華的一再壓制,派遣袁崇煥為主帥在黃河邊打了一仗。
那一仗明王朝大敗虧輸,將整個長江以北的地區全部交給了大華。
袁崇煥等一干主帥將領,也基本上都在那次投降,如今在非洲東部廝混。
大明王朝的根基,經過那場大戰之后幾乎破裂,整個王朝徹底進入了衰敗。
崇禎朱由檢倒是擺出了一副中興之主的姿態,打算學習大華重新復興明王朝。
可惜明王朝已經爛到了根子里,就算怎么改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反倒是因此引出了一系列的危機,讓整個明王朝離心離德,再也無法保持原本的面貌。
首先就是崇禎借助閹黨事件,殺了魏忠賢開始在江南大肆斂財,徹底得罪死了江南的士紳。
閹黨只是由頭,很多士紳家族跟閹黨沒有半毛錢關系,甚至他們本身就是東林、浙黨的中堅。
但崇禎才不管那個,他想要錢,要很多錢,來推動他所想象的中興改革。
要錢的話,不能全都從老百姓身上去找,那才能找到多大點錢不是?
崇禎也是個狠人,既然老百姓榨不出油水,那就只能去榨這些士紳。
管你是不是閹黨,反正只要我說你是閹黨,你不是也得是閹黨。
對閹黨的政策,那就是抓、殺、抄,自愿獻出錢財的可免罪。
一時間整個江南、兩湖、兩廣這些區域,全都是風聲鶴唳。
滅門的士紳到處都是,而且大多數都是些中等的士紳。
最高等的那一撥,崇禎還是留在那里,等到需要了再殺。
但無論名義用的是怎么樣,崇禎都是觸犯了那些官員的利益。
尤其是他所重用的東林黨,在兩江兩浙之地損失慘重,氣得差點瘋掉。
而一直作為明王朝官員輸出地的浙南和福/建更是損失慘重。
多次上書卻得不到崇禎的回應,只能坐在那里干生氣。
崇禎眼看著國庫充盈起來,才不會去管這些人的意見。
他開始拿錢去造船,還是去造大華那種鋼鐵大船。
在金陵已經廢棄數百年的福船場再次被啟用。
金銀如水一般的潑灑進去,就是想要造出蓋世的大艦。
武器自然也是要的,火藥的武器那么大威力,他不造那才是傻了。
只是沒技術,扔進去諸多的錢財,最后造出威力最大的也就是紅夷大炮。
在其他方面,崇禎大筆花錢重修了金陵城,將其修建為四層的城防。
外城、內城、宮城、皇城,可謂是恢弘至極,就是為了防御大華。
除了在金陵大興土木之外,他還在西南蜀地的成都府修建了別宮。
將那里作為陪都,打算這邊擋不住大華就搬到川蜀,依靠川滇之地抗衡。
還在邕州,也就是后世的南/寧也修建一座宏偉的大城,名字就叫做寧安府。
也是為了防御大華興建的基地之一,崇禎想的是守不住江南就要控制西南。
他也仿照華夏銀行建立了大明銀號,強制老百姓和商人將錢存在大明銀號之中。
這一頓的騷操作更是徹底讓下面的士紳階層,與他徹底的離心離德了。
誰不知道這大明銀號,就是崇禎變著花樣收斂錢財的工具呢?
名字起得很大氣——大明銀號,其實就是朝廷的庫房。
將錢存進去,根本就不可能回來,都得被崇禎給造了。
他們又不是傻子,將錢存進大明銀號,那還不如買刀豬圈里面。
大明銀號開張三個月,竟然是一兩銀子的存款都沒有收到。
當場將崇禎差點氣死,就派人到各處去進行攤派。
每家每戶必須要存進去一定數量的銀子到銀號。
沒錢是吧,沒錢你家總有值錢東西吧?
將這些東西賣了也得給我存錢進去。
崇禎這一招是大范圍攻擊,無論是普通平民百姓還是士紳都被劃了線。
百姓貧戶要存進去多少,中戶要存進去多少,富戶又要存進去多少。
至于士紳階層,有地在那擺著呢,多少地存多少銀。
怎么?沒錢?會讓你們有錢的!
錦衣衛如狼似虎的下去,很快就將錢收了上來。
這一通的操作下來,起碼三成的百姓和士紳破產成為流民。
諸如此類的事情,崇禎還做了很多,徹底的將他自己和廣大的百姓放在了對立面上。
崇禎三年五月,閩南十八姓造反,聚攏流民七萬多人,攻破了漳州、直逼泉州城。
明王朝派兵鎮壓,在閩東南殺的是人頭滾滾、血流漂櫓。整個漳水都變成了紅色。
在這場起義被鎮壓之后,閩東南百姓徹底的對明王朝失望了。
閩南三萬多戶,攜老扶幼的乘船渡海,前往了東番去定居。
整個閩南,除了在深山中的那些百姓之外,幾乎成為了荒地。
同樣是崇禎三年夏天,江陵府大堤決口、洞庭湖水泛濫。
整個沿江和沿湖地區成為一片,流民多達百萬人之眾。
崇禎沒有撥下一兩銀子賑災,反而要求當地百姓開展自救。
并且強制攤派每戶要納入大明銀號的錢財一分都不能少。
整個兩湖亂作一團,當地官員和士紳帶頭造了反。
經過連番大戰,百萬流民被迫渡江前往北岸。
成為大華的子民,兩湖的戶數因此消減六成。
崇禎三年冬季,川蜀大旱,當地百姓起義造反。
攻破了正在修建的成都府,造反人數高達百萬人。
崇禎急忙派出大軍鎮壓,倒是引出了一位不世豪強——張獻忠。
張獻忠那時還不到三十歲,從陜北一路的退到川蜀,本來打算討個活路。
誰知道卻再次遭遇了朝廷的欺壓,幾乎已經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正好借助這次川蜀大亂,張獻忠很快就在起義軍中混出了名聲。
崇禎四年,已經成為了小頭領的張獻忠,帶兵攻克了奉節城。
將整個川蜀與東部的聯系切斷,整個川蜀地區成為了孤地。
直到現在,川蜀還是亂做一團,大小的勢力紛紛割據各處,大明的勢力幾乎被清掃一空。
還波及到了滇黔等地,讓崇禎經略西南的計劃徹底的破產。
如果說川蜀亂了,崇禎還不至于太過于頭疼。
可是江/西和兩浙地區的反叛,他就有點受不了了。
這兩個地方都分別包夾著金陵,是他的統治中心也不為過。
只是這兩地的起義風起云涌,在崇禎四年幾乎是搞得他焦頭爛額。
戰亂引發的是百姓的大批的逃亡,自蘇滬一帶到鎮江,到九江府再到黃州、江陵、歸州等地,沿著長江形成了一條逃亡的鏈條,幾乎每天都有百姓渡江北逃,希望能夠離開江南的是非之地,到大華的安定世界去找一條活路。
隨著老百姓的逃離,江南的農工商業迅速的衰落,再加上各地幾乎都在打仗,更加沒有了安寧之地。
崇禎只能從兩廣地區征兵,越過五嶺前往腹心的江南之地平定叛亂。
朝廷內部也出現了危機,大量的官員開始掛冠離去,各地的基層官員也都紛紛不告而別。
這些人隨同家族,也就是士紳的中間階層,也開始向大華開始轉移財產和家人。
更是造成了整個江南的經濟崩潰,朝廷幾乎運轉都成了問題。
在鄭毅回來之前,也就是1633年的三月中旬。
廣/東布政使陳興高被殺,兩廣總督高奎宣布脫離明王朝。
徹底了斬斷了崇禎朝廷的最后一絲生機。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2960724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