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佂川蜀
張獻忠,在另外一個時空的歷史上,建立了聞名天下的大西政權。
在明末亂世之中,與李自成并稱,曾經也輝煌過,當然也囂張過。
最后被剛建立的滿清政權給滅掉了,還留下張獻忠藏銀的傳說流傳幾百年。
本來在這個時空之中,張獻忠是沒太大可能崛起的,但偏偏這家伙還真就崛起了。
只不過崛起的方式和那個時空有所不同,要更早一些,而且實力也更加的單薄一些。
當初在陜北大旱的時候,大多數的人都遷移到了大華,或者是在大華占據陜/西后安穩度日。
只有那么一小撮,當時就不是很喜歡大華,不知道出于什么樣的目的就轉移到了明王朝控制的疆域內。
這里面就有出身邊軍的張獻忠,輾轉到了川蜀,然后逐漸的落魄到與人做短工過活。
后來崇禎繼位,一系列的騷操作頻出,逼得整個長江以南和西南地區反叛連連。
張獻忠就在其中看到了機會,拜在了小天王趙振鐸門下,并且還娶了趙振鐸寡居的妹妹。
從這起家,加上能打敢拼,很快身邊就聚攏了一群人,之后借助攻打奉節的機會占據了三峽。
占據三峽水道之后,張獻忠幾乎就跟趙振鐸分家了,接連控制西至巴縣(重慶府)、東到奉節的長江水道和周邊縣城,包括夔州、云陽、萬縣、酆都、涪州、長壽、武隆等數十座州縣,勢力擴張極快,風頭一時無兩。
那附近大大小小的勢力全都投靠到張獻忠門下,甚至趙振鐸門下也有不少人投效于他。
趙振鐸不服,從成都府出兵攻打巴縣,但被張獻忠打的連戰連敗,最后只能承認這個便宜妹夫的勢力范圍。
大華快刀斬亂麻之勢連續平定江南、湖廣、嶺南地區,按照正常來講川蜀這邊應該見好就收。
可是大華派出使者,卻被張獻忠羞辱了一通,然后趕出了奉節,言明絕對不會投降。
此等舉動當即就將軍部那些人氣壞了,就連一向好脾氣的政務院都出言必須要滅掉。
這些事情鄭毅不需要管,怎么打軍部和政務院、樞密院等會制定出詳細的計劃。
他現在就是在江南各地轉悠,看到滿目瘡痍的江南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
老百姓流離失所,天地荒蕪、白骨于野也是哪里都是。
他有些后悔當初沒有當機立斷,非要等著大明自己滅亡。
到最后造成如此的局面,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若是能早些出手,不顧念那么多事情。
想必整個江南的百姓也不會遭遇如此慘劇。
鄭毅開始在江南設置分基地,打算快速的恢復民生。
只有人口和科技才能盡快的讓老百姓走出戰亂的陰霾。
恢復原有的生產生活秩序,讓他們忘記傷痛重新開始。
鄭毅又從北方抽調了十萬大軍進入江南,嚴厲打擊各處為患的土匪。
這些所謂的土匪,有的是豪強士紳組建起來的,有的則是當初活不下去的農民組建起來的。
但是無一例外,如今都稱為江南迅速恢復的掣肘,早已不是建立初期抱團取暖的初衷了。
大華的正規軍隊剿匪確實有些大材小用,但對于江南來說卻是最有效的方式。
十萬大軍進入江南、湖廣等地,開始了快速的剿匪行動。
凡是不接受大華統一管理的,大華將全部雷霆之勢掃除。
一時間盤踞各個山頭的土匪都是風聲鶴唳。
他們占領的山頭都是比較易守難攻的。
但易守難攻也要看是怎么個難法。
人從山下打上來確實很困難。
但飛機這玩意他們防不住啊。
別說飛機,人家大華軍隊那些單兵武裝,比如火箭彈之類的,也是一下就死一片。
這邊還沒剛拉開陣勢,帶著條火焰尾巴的火箭彈就飛了上來。
當即就將剛組建好隊形的土匪給打懵了。
然后就是人馬沖上來一陣亂槍。
他們根本就沒什么還手之力。
這哪是打仗啊,簡直就是欺負人才對。
鄭毅坐陣金陵,大華的物資不斷的調運到江南。
糧食、布匹、日用品,全都是不限量的供應。
很快江南因為戰亂造成的物價就被打了下去。
那些囤積居奇的所謂士紳豪商,也都被抓起來審判判刑。
就算是當初跟大華關系不錯,協助大華開拓市場的的士紳家族,也被抓了幾百上千家。
他們就算是再恨大華,如今也是沒有什么用處,面對大華他們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倒也不是大華想要過河拆橋,實在是這些人黑心錢賺起來沒夠,坑害了許多的百姓。
鄭毅如果不給他們點顏色瞧瞧,這些人恐怕還以為自己是明王朝的統治階層呢。
抄家的、殺頭的、扔到海外服勞役的,多達幾十萬人,江南徹底安定下來。
嶺南那邊由于高奎的配合,造成的影響倒是不如江南這邊大。
不過也被抓了不少人,都是那些士紳階層,也都曾經跟大華有過合作。
但如今都稱為大華穩定南方的絆腳石,大華將會無情的將他們鎮壓掉。
川蜀滇黔的戰爭也拉開了帷幕,從兩個方向雷霆萬鈞的出兵橫掃西南。
一部就是最先進入江南地區的海軍東海艦隊、漢江內河艦隊和揚州內河艦隊三支水軍,以及大華隸屬于軍部的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以及皇家禁衛軍一部,總規模約十二萬人,以湖廣地區的江陵府為基地,直面張獻忠的部隊。
第二部則是佂西軍團,也就是李源的軍隊,分成幾路進入川蜀滇黔。
第一路從陜/西入漢/中然后打劍門關進入川蜀的北部地區,壓制成/都府等地。
第二路、第三路和第四路都是從青藏高原東進,自大小金川直逼成都、從建昌地區攻打川南和黔貴、自邏些穿橫斷山直逼大理,三路大軍都是輕車簡從,幾乎全部都是騎兵,一路東進直撲目標地點。
另外就是中南半島的軍隊,以大華在仰光的第82軍團為主力,匯合暹羅、南掌的軍隊,以及在阿拉干地區的軍隊,對當初大明控制的洞烏地區發起進攻,幾乎一路都是平推著過去的,在中南地區的大明軍隊早已沒了士氣。
三峽自古難渡,更別說張獻忠將鐵鎖橫江發揮的淋漓盡致,另外在三峽兩岸設置了大量工事。
可惜他手中只有一些小火炮,比如虎尊炮那種老掉牙的東西,對大華根本沒什么作用。
倒是三峽的地形和那些鐵索有些麻煩,對水軍的進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和艦隊遲遲無法突破,軍部立刻將空軍部隊調了過去。
還有就是工程兵部隊,沿著三峽開始了大爆破和野戰機場的修建。
這下換張獻忠頂不住了,每天睜開眼就是飛機在頭頂飛過去。
然后一連串的炸彈就扔了下來,炸得整個營地雞飛狗跳。
人員傷亡更是不計其數,短短的幾日他至少損失了數萬精兵。
這些精兵可不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上過戰場見過血的老兵。
就這么死在這里心疼的他渾身上下都抽抽。
但是還沒辦法,他根本就夠不著人家的飛機。
江面上,幾艘工程船也是出現在江面上,帶著那種大鐵鉤子。
掛住鐵鏈就拉走了,連兩邊在石壁上穿著都抵擋不住那種拉力。
他被逼的一退再退,很快巫峽就被打通了,張獻忠只能從巫山縣撤出。
之后又一路被逼到奉節的老巢,等到瞿塘峽全部被打通,他只能倉皇逃回巴縣。
只留下心腹大將在夔州防守,希望能夠借助大江,攔住這些大華軍隊的去路。
不過他還是高看了自己,夔州是地勢險要,也同樣是兩江交匯之地。
但大華的攻擊方式,豈是他這種原始的部隊所能夠防御住的?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2958591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