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債券眾籌
最大的殺手锏就是債券,西部建工向全大華發(fā)布了三億份的企業(yè)債券。
債券由華夏銀行作為擔保,華夏商貿、關外商貿和皇家商貿作為支撐。
等于是將能利用上的信用保障全都用上了,三億份共募集的資金總額是三百萬億。
也就是說一份的價值是一百萬,在大華如今將近二十億的人口中募集,只要是大華國籍都可以購買。
一百萬在當今這個時代購買力還是很強的,可以供一個中等家庭吃喝不愁十年,甚至是二十年。
乍一聽其實條件很高,但若是仔細算的話,條件其實也不算太高。
至少經過政務院有關部門的統(tǒng)計,能夠擁有百萬資產的大華子民至少有四五億人之多。
這些人都是從底層起,借助大華在全世界開展貿易的風口,通過自辦企業(yè)和從事貿易貨運加工等行業(yè)積累出來的。
外東北因為氣候原因,如今總人口在一億多人,大概有兩千多萬戶,幾乎每戶都擁有百萬以上的資產。
他們有的從事捕魚和水產加工、運輸行業(yè),有的從事養(yǎng)殖和種植行業(yè),也有的如代善一樣經營著牧場。
有的做藥材生意,有的做皮毛生意,有的則是做木材生意,還有很大一部分做的是礦產生意。
就比如苦夷島那邊,煤炭、石油和鐵礦石這三項,就足以讓數(shù)十萬戶家庭過得美滋滋的。
外東北的人少地多,大機械農場遍地都是,糧食雖然便宜,但架不住人家種的多啊。
這樣也很大一部分發(fā)了財,成為百萬級以上的富翁階層,拿出一百萬根本不是問題。
草原那邊也是地廣人稀,蒙古各部如今在大華的推動下,大牧場經營的有聲有色。
一年的純收入至少在二三十萬左右,稍微積攢一些就能拿出百萬以上的家財。
就算是西伯利亞高原和平原,也因為礦產和種植業(yè)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
更不要說新大陸那邊了,當初最先在新大陸扎根的百姓,人均都能有數(shù)百萬的資產。
所以說這三億份的債券還真不算什么,能夠拿出上百萬的家庭比比皆是。
也就只有中原和江南,因為明王朝的拖累,過得不算是太好。
就那樣也能找出幾十萬戶能達到這個水平的。
事實也印證了這個數(shù)據(jù),當西部建工的債券在整個大華疆域發(fā)布之后。
又有了鄭毅這個皇爺?shù)陌咐挥昧艘惶於嗟臅r間,就將三億份全部銷售了出去。
回籠的資金高達三百萬億,相當于華夏帝國一年多的財政收入總和。
加上前期那些股東投入的資金,如今西部建工的總資產高達四百萬億。
而且還都是現(xiàn)金,可以說比帝國的國庫現(xiàn)金還要富裕的多。
看的政務院負責財政那些人眼睛都紅了。
也琢磨要發(fā)布一些債券去搞些錢回來。
當然這是不可能被批準的。
國家的運行當前很正常。
債券這東西可有可無,沒必要如此去做。
相信等到非洲大陸開拓出來之后,大華的財政收入還能再上新臺階。
加上奧州和新大陸等地的發(fā)展,財政收入只會越來越多,不需要讓老百姓去支援。
西部建工這次是例外,因為財政沒辦法支持才會想出這樣的辦法去啟動工程項目。
這些錢都是要還給百姓的,不然的話三大商貿和各位股東就要想辦法補窟窿了。
朱功亮迫不及待的搞了個開工慶典,鄭毅出席講了個話就急匆匆的開始干了。
這個工程的總量十分的浩大,幾乎需要十年的建設周期。
收益周期也會比較長,動用的資源和人力那更是多不勝數(shù)。
朱功亮提前就向政務院建設工程部、高等教育、礦產資源和工業(yè)等部門提出了申請,物資和人員都從全國各地開始運輸,先運送到川蜀和滇南,然后從那里上高原,進行整個工程的前期準備和一期工程建設。
要知道這個工程可是遍布西北、西南和次大陸的北岸,用的人簡直就是不可估量的。
鄭毅也只能在高原邏些城等地設立分基地,在滇黔川蜀等地的分基地支持下大量召集青壯勞動力。
倒是大大促進了西南等地的經濟發(fā)展,畢竟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就算是想不快速發(fā)展都不可能。
因此鄭毅還特別抽調了五萬人的軍隊到西南,將軍裝脫下轉變?yōu)楫數(shù)氐闹伟膊筷牎?
就是為了防止因人員的增多,造成一些影響社會發(fā)展的惡劣事件。
這些人后期會并入到司法部管轄,成為類似于公共安全部隊性質的機構。
等到這一切處理完,鄭毅從邏些城北上,穿過大片的無人區(qū)回到羌塘一帶。
然后到西寧支線乘坐火車返回中京,這一次因為對明戰(zhàn)爭的原因,他又出來了將近一年時間。
加上前面巡游世界,已經三年多的時間沒在朝中了,估計短時間內想要出來是不大可能了。
鄭毅都想著早點讓位給自家兒子李琰,太子繼位他就可以瀟灑的去玩耍了。
但慎重考慮之后覺得還不到時機,復興計劃到現(xiàn)在都沒有任何的提醒。
復興號基地車如今還是七級,上面還有第八級和第九級兩個等級。
估計他需要將復興號升級到第九級的頂級,讓華夏帝國統(tǒng)治整個世界之后,才有可能完成復興計劃。
這個是跟他原來尋思的是有差別的,看來想要提前退休是不大可能了,起碼短時間內還是別去想的好。
鄭毅到了中京,果然如他所想,很快就被許多的事務給占住了,各地的消息也雪片一樣的飛來。
其中算的上是大事的,就是大華經過幾年在次大陸的發(fā)展建設,已經諸部收服了當?shù)氐娜诵摹?
在一個月前的時候,也就是鄭毅離開邏些城不久,大華駐守在次大陸的軍隊開始合圍恒河平原。
恒河平原當初帝國上下的定位就是斗獸場,里面圈養(yǎng)了七八個大型勢力,幾十個中小型勢力。
其中就包括在歷史上留下很大名聲的沙賈汗,也就是所謂的莫臥兒帝國。
隨著斗獸計劃的開展,整個計劃的效果已經完全出乎了大華的預料。
本來消耗各方勢力的策略,確實也起到了消耗各方勢力的效果。
但是效果未免有些太好了,整個恒河平原這些年幾乎被打成白地。
死去的人口粗略估計有五百萬到七百萬左右。
到現(xiàn)在剩下的根本連一百萬應該都不到了。
幾十上百個勢力,到現(xiàn)在只剩下三個最大的。
其中就有沙賈汗,看來是梟雄什么環(huán)境都一樣。
另外一個較大的勢力就是波斯和喀布爾周邊過去的波斯汗國。
這個汗國可以說和沙賈汗同源,都是穆斯林化的蒙古和回鶻各部。
也有一些長期生活在印度河平原的龐哲普等族的人。
這個勢力強悍至極,跟沙賈汗死磕了數(shù)年,終于在恒河南部平原站穩(wěn)了腳跟。
然后開始大肆的吞并其他勢力,包括次大陸南部和東北部的各族。
如今已經成為僅次于沙賈汗的勢力,雙方一南一北倒是相得益彰。
至于恒河下游地區(qū),則是第三個大勢力土蕃部。
說起來有些搞笑,這些土蕃部都是被大華趕出來的,其中也包括了廓爾喀人。
他們本身各自為戰(zhàn),實力也是排在下游的,但架不住人家反應快啊。
僅僅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土蕃部就完成了整合。
在尺寸丹朱的帶領下,建立了土蕃佛國。
這個土蕃佛國號稱萬族匯聚,大部分都是信奉佛教的民族。
有本來就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各族,也有高原上的藏民和蒙古人,更有生活在次大陸東北部到阿拉干一帶的民族,甚至還有大華消滅洞烏的時候,從中南半島逃到這邊來的一些南洋民族。
當然其中也有大華的故意放縱,不然的話也不至于讓土蕃佛國做大。
大華進入恒河平原,也是因為這三個勢力基本上都沒力氣打了。
正好能夠進去將他們收拾妥當了,讓整個次大陸安定下來。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2947941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