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牧民新生活
蒙古草原,其實就是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的合稱。
如今分為五個行省,分別是察哈爾行省、呼倫貝爾行省、歸化行省、漠北行省、漠西行省。
察哈爾行省,主要的范圍是大興安嶺南部到長城,西部到后世的山西和河北交界一帶,行政中心設置宣化,協調關內外草原和漢民族,是當前在蒙古地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
歸化行省在察哈爾行省以西,涵蓋大同關外到河套、塞北的廣大地區。
西北角的邊界就在居延府,與漠西行省和漠北行省交界。
呼倫貝爾行省在呼倫貝爾草原,東依大興安嶺、北部到北海行省交界地帶,南部與察哈爾行省交界,西部到狼居胥山,也就相當于后世的呼倫貝爾和外蒙的東部,面積遼闊,涵蓋草原、河流、湖泊、沙漠、高原、山地等多種地形。
自從蒙古三大部陸續歸附,大華就開展了對這幾個地區的大開發,鼓勵當地開展多種產業的集群發展。
如今在這蒙古部五大行省,已經形成了以畜牧業和采礦、冶煉為主的新經濟業態。
畜牧自不必說,這邊本來就是世界最大的牧場,歷來也是游牧民族的生存老巢。
劃分了大大小小的牧區,如今已經是大華最大農牧業生產基地。
牛羊、馬匹、駱駝還有北部的馴鹿養殖,這里都是排在大華頂尖地位的。
南部以牛羊和馬匹為主,中部和西部則是綿羊和牛馬駱駝,北部主要是耐寒的馴鹿。
建立了一大批的毛紡織企業、皮毛加工企業和奶制品企業,其中崛起的巨頭型企業已經高達上千家。
產品更是通過大華開拓的海路和陸路走遍全世界,為當地的百姓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力的支撐。
除了畜牧業之外,農業在這里發展也比較快,尤其是南部的察哈爾和歸化行省。
兩地開展農作物種植、林木種植和蔬菜花卉種植為主的三大基礎農業項目。
用的都是培育出來的高產作物,林木繁育也是做的很不錯。
蔬菜和花卉更是在能夠滿足五大行省的基礎上,還能夠推動外銷。
另外就是各類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冶煉,煤鐵銅是大項,不過一直都限制著數量。
畢竟大華如今這么大的地盤,不用太著急在本土這邊大規模的開采,就算開采也不如海外領地簡單。
比如奧州那邊,銅鐵的儲量極為的驚人,大量的礦產每天都會通過礦船運輸到本土這邊。
或者再奧州就地加工,將制成的工業品運輸到大華疆域的各處。
是以本土這邊的礦產開采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鄭毅想給子孫后代留著用。
歸化行省是經濟發展僅次于察哈爾行省的。
這邊畢竟也是靠近漢蒙貿易區,自古以來都是商業重地。
土默特部是這邊的主體民族,附近還有鄂爾多斯等部落。
在多年的發展中,歸化行省已經逐漸將習俗向漢民族轉化。
比如說將游牧生活轉化為固定居所,然后開展農業和規模化畜牧養殖。
不帶著牛羊在大草原馳騁了,而是建立大型養殖場,集中起來發展養殖。
如今規劃有十幾個府,數百個州縣,大多數都開始轉化為這樣的養殖方式。
至于原本的牧場就成為了牧草種植區,兼顧一些游牧養殖和牧草的生產。
鄭毅這次過來巡視,就是為了看看當前牧民的生活環境,還有就是草原恢復情況。
一個個牧民村和養殖廠,成區域的分布在原本各個部落的集中據點。
如今已經形成了州城、縣城和鄉鎮、村莊,看起來就像是后世一段時間推動的新農村。
跟新農村差不多的是,這邊也是統一規劃和建設的,為此還形成了規劃建設集團這個超大型企業。
如今活躍在大華疆域的各個角落,為大華不斷的建立起新的城市、村莊和橋梁、堤壩。
牧民都住在二層或者三層的小別墅中,庭院里竟然有的都種植了小花園。
至于他們的養殖廠,都在村子的外面,也是集中化建設的。
鄭毅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參觀了牧民們的家中。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遠不是那么復雜的事情。
牧民們鄉音未改,但已經可以用官話和鄭毅對話了。
說的最多的就是感謝朝廷、感謝皇爺,讓他們這些牧民過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可以用上了點燈,可以住上這么好的樓房,自來水能夠入戶,洗澡都可以在家洗。
想想當初住的蒙古包,吃不上、喝不上,過一段時間就要坐著大車遷移到別處。
至于洗澡、自來水、液化氣這些東西,做夢都夢不到那樣的場景。
只有吃過苦的人,才會分外的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那些四十多歲的牧民們,都是經歷過當初艱苦生活的。
所以對于大華朝廷,對于鄭毅這個皇帝,那真是由衷的感激和忠誠。
對于當初的剛加入大華時候那種彷徨,現在真的是感覺無比的慶幸。
他們過上了好日子,后代人也沒必要天天趕著牛羊到處遷移了。
兒孫們都背著書包進入學堂,讀書學習做對大華有用的人。
很多孩子走上社會,進入工廠、企業,或者自己建廠過的也是美滋滋的。
日子變化的太快,讓很多牧民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等到發現都是真的,立刻就將這種幸福感和滿足感,轉化為對華夏帝國的熱愛和忠誠。
如今誰要是敢讓他們失去這樣的好日子,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拿起刀槍拼命。
所以參軍的青年之中,蒙古族一向是除漢人之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民族。
幾乎個個都爭搶著加入軍隊,保家衛國、守護著他們的幸福生活。
在養殖廠,鄭毅好像感覺回到了穿越前一樣。
牛羊都在干凈整齊的圈內悠閑的休息。
配置的飼料和牧草按照比例會投喂。
飲水也是直接接入到每個圈內。
每個養殖場還設有專門的牲畜防風區域,給這些牲畜一個出來活動的位置。
然后還有專門的擠奶區、無菌化儲存區,還有專門剪羊毛的區域,飼料的拌料室等。
每個養殖廠會配備一個技術員,做防疫和科學養殖的工作,大多數都是老板或者老板娘兼著。
每個月還會有朝廷派出的技術人員和獸醫過來,到這里為他們養殖的牛羊檢查身體。
可謂是全方位服務,讓牧民根本不用擔心其他的,只要做好最擅長的事情就行了。
巡視完牧民的生活區域和養殖區域之后,鄭毅又在當地陪同下前往沙化的土地上。
這片土地因為氣候變化和過度放牧的原因,已經成為了一片廣闊的沙漠。
不過當前這片沙漠,已經開始了人工防沙、治沙。
而且已經進行了三年多的時間了。
如今在沙地邊緣當初種植的小樹,如今也都有手腕粗細了。
這個工程的開展比他呆的那個時代早了三百多年。
而且如今的沙化也遠遠沒有后世那么的嚴重。
治理起來也要輕松很多。
當然如果不是趕上小冰河的話。
歸化行省這邊的陪同主官哈丹巴特爾說道,“皇爺,自從三年前您提出了防沙、治沙,為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的旨意之后,我們歸化行省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綠化治理行動。在農科院、水利部、農業部和歸化大學農業學院的協助下,還有全體牧民自發、自主的參與下,時至今日我們歸化行省已經植樹造林和植草超過三十萬平方公里,在河套、塞北、居延各地也都成效顯著,很多沙漠今年都沒有再次擴展。”
“同時我們也開始減少游牧,讓牧場得以恢復,相信不出五年,您再來這邊肯定會大變樣的!”
“只是如今冬天氣溫太低,很多植物沒辦法扛過嚴寒低溫和大雪,加上經常會出現干旱的情況,讓我們無法種植多樣植物,也不知道這種見鬼的氣候多久能夠過去!”
“過去就不要想了,至少我們這輩子不容易見到。”鄭毅對著已經綠化頗有成效的沙漠笑著回答說,“不過你們也不用在意,我們老祖宗有句話說的好,叫做人定勝天!水利、農林和建設幾個部門已經通過了,在高原這邊興建水利工程的方案,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定會給子孫后代留下這片塞外江南!”
。
(https://www.dzxsw.cc/book/13044702/2939556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