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準備炮擊
“明軍開始了,他們是要攻打黃土嶺!”
在峰路山上。
皇太極與清國的重臣們緊盯著明軍動靜。
在千里鏡中,是一片黑色的海洋,那是明軍的士兵。
他們在山嶺間蜿蜒前行,向東方的黃土嶺涌去。
連日來,哨探不斷傳來明軍活動的報告。
皇太極本人也在山城上,親眼看到了明軍大規(guī)模建造攻城器械的場景。
他猜測明軍即將發(fā)動攻勢,但不確定他們會選擇哪個方向。
皇太極曾希望明軍會選擇攻擊峰路山,這樣戰(zhàn)斗可能會陷入僵持。
然而,清晨時分,明軍集結在松山堡的東側。
皇太極心生不安之感。
果然,明軍要攻擊黃土嶺。
望著下方如潮水般涌動的人群,皇太極的心情變得沉重。
明軍規(guī)模龐大,數(shù)萬大軍齊出動,黃土嶺的守軍能否抵擋住這股洪流?
……
青牙軍白虎營乙總丁把隊。
趙晟戎視線所及之處,無論是前方、后方、左側還是右側,乃至遠眺之處,都是無盡的盔甲和旗幟。
這些不僅是青牙軍,更多的還有友軍。
騎在馬上,趙晟戎望著周圍涌動的人群,不禁嘆了口氣。
他瞥了一眼同僚賴向德和羅左兩,他們臉上同樣流露出遺憾的表情。
這一次,他們的青牙軍被乃是支援的角色。
不會直接參與攻山的戰(zhàn)斗。
這種安排讓趙晟戎感到失望,他渴望帶領青牙軍迅速投入戰(zhàn)斗。
然而,這也意味著友軍的攻山行動,可能遭遇挫折,這是他所不愿見到的。
此刻,趙晟戎的心中充滿了復雜的情緒。
……
大軍如同洶涌的潮水,堅定不移地涌向黃土嶺。
溫越的目光投向東南方的松山嶺。
他原本預計,在行軍途中,那里的鑲藍正藍兩旗的清兵,可能會從側面發(fā)起突襲。
然而,他們始終按兵不動。
讓人捉摸不透他們的意圖。
最終,浩浩蕩蕩的明軍抵達了黃土嶺的前沿。
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上的清兵已經(jīng)嚴陣以待。
至此,距離黃土嶺清兵的第一道防線僅剩兩里。
隨著悠長的號角聲響起,明軍龐大的陣列緩緩停下。
溫越將軍登上他的高大指揮車,凝視著黃土嶺和松山嶺的方向良久。
隨后,他看向曹變蛟,臉上帶著嚴肅的表情,命令道:“曹將軍,攻山大軍的左翼護衛(wèi)任務,就托付給你了,務必阻止任何建虜攻擊!”
曹變蛟大聲回應:“大將軍請放心,末將絕不讓一個建虜,接近攻山大軍的左翼!”
他猛地一抖身上的披風,讓它在風中高高飄揚。
隨即緊握韁繩,率領親衛(wèi)疾馳而去。
在千軍萬馬之中,曹變蛟面色深沉。
他一路穿過軍陣,回到自己的本部。
隨即,抽出馬鞍上的馬槊,猛地提起韁繩,使坐騎四蹄騰空,發(fā)出嘶鳴。
曹變蛟高聲呼喊:“兄弟們,跟我來!”
伴隨著潮水般的響應,其麾下萬人滾滾向左方奔去。
監(jiān)軍張霖若見此,贊嘆道:“此真乃英雄豪杰!”
溫越面帶微笑,點頭示意,周圍官員將領齊聲稱贊。
接著,他轉向總兵牛苛和湯通,語氣鄭重道:“兩位將軍,我軍的右翼安全就托付給你們了,務必嚴防松山嶺敵騎的突襲。
“同時,盡可能保護民夫,讓他們在黃土嶺與松山嶺之間挖掘戰(zhàn)壕,切斷兩地敵軍的聯(lián)系。”
牛苛和湯通大聲應道:“大將軍請放心。”
隨后,他們帶領部隊向南進發(fā),身后跟隨著龐大的民夫隊伍。
隨著幾位總兵的離開,明軍陣中的士卒數(shù)量有所減少。
最后,溫越手指向山嶺上的清軍陣地,目光如炬。
他對著神機營副將付崇英大聲命令:“付將軍,你的神機營炮火威力巨大,給我全力轟炸,讓建虜嘗嘗我們大明的炮火之威!”
付崇英信心滿滿地應聲道:“大將軍,您就等著看好戲吧!”
他策馬來到自己的神機營士兵面前,高聲激勵:“兄弟們,我們的祖先曾跟隨太祖高皇帝,從蒙古韃子手中奪回江山。
“如今面對的是滿洲建虜,雖然換了種族,但他們都是賤種,現(xiàn)在就讓他們看看,我們京師子弟的炮火是無敵的!”
他激昂地大喊道:“大炮轟鳴,震破敵膽!”
神機營的將士們沸騰起來,歡呼聲震天。
旁觀者無不點頭稱贊。
溫越輕聲自語:“神機營的士氣正盛,軍心可用。”
……
神機營的觀察手拿著精致的千里鏡,仔細觀察清軍的陣地后,確定了幾個適合設置炮陣的位置。
他們手里的千里鏡制作精良,由精銅打造,表面光亮耀眼。
神機營的主要炮陣設在一座突出的丘陵高地上。
正面直指清軍的馬娘廟樓臺。
那里的地形相對平坦,將成為明軍進攻的主要區(qū)域。
由于距離清軍的第一道防線超過一里,付崇英自信清軍的小型火炮無法打到自己的位置。
即使主嶺上的大型火炮,距離這里也有三里多,射擊難度很大。
當然,為了安全起見,付崇英還是采取了預防措施。
受到長嶺山防線的啟發(fā)。
他指揮民夫在大炮前方及兩側,堆放了許多裝滿泥土的麻布袋和土筐,形成了防護墻,以抵御紅夷大炮的跳彈威脅。
此時,中軍和前軍的大陣離炮陣不遠。
溫越,洪承疇、監(jiān)軍張霖若以及祖大壽、李鳴負等人,連同他們麾下的大批軍官,都聚集在丘陵上,好奇地觀看神機營炮兵的部署。
看到付崇英設置的麻袋防護墻。
溫越心中暗自贊嘆:“這就是靈活運用戰(zhàn)術的典范,真是學的夠快的啊。”
青牙軍炮軍營的大將王鉤,則盯著那些巨大的紅夷大炮。
眼中流露出渴望和嫉妒,恨不得將這些火炮全部據(jù)為己有。
不過,王鉤也注意到了這些火炮的重量問題。
尤其是那些鐵制的火炮,極為沉重。
因此都配備了四輪炮架。
為了穩(wěn)定發(fā)射,需要在地面挖掘坑洞并打入木樁固定。
這樣一來,火炮的轉動變得相當困難。
不過,調(diào)整角度還是可以的。
同樣使用螺旋鐵柄,就是炮手在轉動搖柄時會感到更加吃力。
作為一個火炮技術愛好者,王鉤陷入了深思。
聽聞建虜已經(jīng)有了四輪磨盤炮架,解決了火炮轉向的問題。
那么這種四輪磨盤炮架,究竟是長什么樣的呢?
在王鉤的沉思中,遠處神機營的重型火炮已經(jīng)被拉上了丘陵高地,并布置完畢。
高地上整齊排列著十五門神威大將軍炮,和三十門大口徑臼炮。
還有一些火炮分布在其他陣地。
至于火箭車等武器,由于射程只有三百步或一里,此時并不適合發(fā)射。
而神火鴉等大型火箭,也需要考慮風向,否則射程達不到兩里。
小口徑臼炮的射程也不足,暫時沒有布置。
根據(jù)付崇英的安排,這些火炮將分批次發(fā)射,確保炮火持續(xù)不斷。
幾百年的傳承使得神機營的戰(zhàn)術相當成熟。
每門火炮都有多名觀測手、裝填手、清膛手等。
那些觀測手身著盔甲華貴,顯然是出身不凡的子弟,他們的言行舉止中,透露出與付崇英相似的氣質(zhì)。
自從紅夷炮傳入中國后。
大明將其觀瞄技術視為軍事秘密,只允許可靠的貴胄子弟學習和使用。
因此,京營的炮手中,有很多是豪門勛貴出身的。
隨著炮陣的布置完成,其余的神機營戰(zhàn)士則在炮陣周圍列隊。
作為護衛(wèi)力量,他們手持火銃,身前擺放著戰(zhàn)車,顯得威武雄壯。
而在丘陵后方,負責拉著火炮的牛群和馬群,則悠閑地聚集在一起,似乎即將到來的戰(zhàn)斗和它們一點關系沒有。
太陽逐漸升起,陽光照耀下來。
神機營的觀測手們手持千里鏡和一種名為矩度的測量工具,緊張地估算著射擊距離和精確度。
矩度,又稱方器,是一種銅質(zhì)正方形板。
其兩側分別均勻劃分為十二等分。
從中心點出發(fā),向各個分點引出的線條稱為“度”。
每度還可以根據(jù)矩度的大小,進一步細分。
而此時,這些觀測手似乎有些緊張,或者技能略顯生疏。
花了很長時間才勉強推算出清軍寨墻的距離。
這主要是紅夷大炮不能預先裝填彈藥。
因為不同的射擊距離需要使用不同量的發(fā)射火藥。
因此,戰(zhàn)場上的臨時取用,這對炮手的專業(yè)性和熟練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王鉤看著這些炮手的表現(xiàn),心中不禁有些輕蔑。
這么簡單的計算竟然耗費了這么長時間。
如果是真正的雙方進行炮戰(zhàn),這些炮手恐怕早已遭遇不測。
然而,環(huán)顧四周。
其他人都在耐心等待,臉上沒有一絲不耐煩的表情。
在大明朝,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對炮營的炮手們抱有極高的敬意。
認為他們掌握著神秘的技術。
這種尊重如同當時百姓對文人的敬仰一般。
因為這些技術并不是誰都會,所以顯得格外神秘。
經(jīng)過一番討論,神機營的觀測手們終于確定了敵人的距離。
觀測官大聲宣布:“賊奴寨墻,距離七百二十三步!”
隨即,這個信息被迅速傳達開來:“距離七百二十三步!”
“銃高五分五度!”
炮手們接著使用圓器,在弧形刻度上讀取炮管的仰角。
緊接著,校正手們拼命轉動每門炮后的螺旋鐵柄,調(diào)整炮管的仰角。
“距離七百二十三步,銃高五分五度,用藥四斤九兩。”
神機營的炮手們大聲呼喊,指揮著裝填手們迅速裝藥裝彈。
看到這一幕,在場的文官武將們也跟著緊張起來。
在一陣陣叫喊聲中。
彈藥手們迅速從彈藥車中,取出預先包裝好的發(fā)射藥包。
按照上面的編號選擇合適的用量,逐一放入炮膛。
裝填手們使用粗大的通條,將藥包用力推進炮膛內(nèi)。
然后用尖銳的鐵錐從火門刺入,刺破藥包。
接著,有人在火門上插入用紙包裹的火藥制成的引線。
這種引線的設計存在一定的難題。
如果預裝時間過長,引線可能會結塊,導致點火不暢;
如果使用散裝的引藥,遇到大風時又容易被吹散。
插入引線后。
裝填手們抱著沉重的炮彈,用力推入炮膛內(nèi)。
所有火炮準備就緒,就等發(fā)射了!
在陽光的照耀下。
神機營的每一門火炮都閃耀著光芒,瞄準了黃土嶺上的清軍陣地。
而在他們身后。
攻山的明軍大軍,已經(jīng)列陣完畢。
整個天地間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
……
明軍的行動,引起了峰路山城中的皇太極,以及松山嶺和黃土嶺的清軍的密切關注。
在松山嶺的山頂,一座高大的空心墩臺巍峨聳立。
周圍環(huán)繞著密集的清軍營寨和深深的壕溝。
山頂上飄揚著眾多藍色或紅色鑲白邊的旗幟。
墩臺上,兩桿巨大的織金龍纛高高豎立。
龍纛下分別是八旗滿洲鑲紅旗主和親王岳托,以及正藍旗旗主肅親王豪格。
兩位親王身后,各自站著旗中的巴牙喇纛章京。
他們掌控著旗中最精銳的巴牙喇兵,也就是白甲兵,負責守護龍纛大旗。
此外,還有大批旗中的章京、甲喇等高級將領肅立。
他們都隨著兩位親王一起,向明軍陣地凝望。
在墩臺四周,還有布滿了兩旗精悍的披甲戰(zhàn)兵。
每個人都戴著明亮的頭盔,穿著精良的外露甲葉,甲胄厚重異常。
盔甲的胸前和背后,都有綁著巨大護心銅鏡。
在后背處,又插著火熱鮮艷的紅纓旗。
這些戰(zhàn)士個個身材高大健壯,手持沉重的武器,如重劍、大錘或長柄尖刀。
他們背負的弓箭都是數(shù)石的強弓。
力量之大,能夠在數(shù)十步外穿透重甲。
他們站立筆直著,警惕四周。
盡管身披厚重沉重的盔甲,又是酷日之下。
卻依然堅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毫不動搖,抱怨。
岳托和豪格都擁有皇太極賞賜的千里鏡。
通過千里鏡,他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明軍的炮營已然準備完畢,即將對守在黃土嶺的己方勇士,展開猛烈的轟擊。
(https://www.dzxsw.cc/book/12786267/363655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