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錦州危急
清脆的骨裂之音,與撕心裂肺的哀號,自麻袋而出,仿若地獄交響。
不堪重負的膀胱釋放出的惡臭,與噴涌而出的鮮血,瞬間將麻袋染成一片血紅。
甚至浸透大地,泥濘中泛起一片黑紅。
麻袋中里的,正是之前叫囂最甚的蒙古韃子。
此刻卻五花大綁,四肢朝天,只能無助地蜷縮掙扎。
張入穩的坐騎,鐵蹄落下,正中其胸,無數骨骸應聲斷裂。
多根肋骨穿破麻袋,露出紅白交錯的骨茬,猶如破土而出的利刃。
袋中蒙古韃子痛不欲生,僅能拼命扭動。
從外界觀之,雖無法得見其面容,但其掙扎之態,詭異至極。
張入穩再次策馬,鐵蹄猛下,袋內似有熱血爆散,整片麻袋如受重擊,血霧向上飆射。
瞬息之間,麻袋成了血肉交融的容器。
袋中蒙古勇士雖未即刻殞命,其身體卻已扭曲成不可思議之狀。
張入穩狂笑聲中,策馬亂踏。
旁觀者耳中,慘叫聲如裂帛不絕。
百名勤國營騎士隨之而出,駕馭坐騎,對準那些麻袋,亂踏而下。
骨裂聲中,蒙古韃子們在慘叫中被踐踏成血肉模糊。
這片土地,仿佛變作了一汪血肉泥潭。
暗紅的鮮血流淌滿地,構成一幅人間煉獄的畫卷。
在軍陣之內,不論是飽經戰陣的士兵還是初涉烽火的屯民,皆目露快意。
而觀戰的商賈們則面如土色,眼前的景象太過驚心動魄。
那些未遭麻袋之厄的蒙古韃子,此刻也已魂飛魄散。
失禁的痕跡昭然若揭。
他們蜷縮于地,只求速死。
確認所有蒙古韃子皆化為肉泥,張入穩才領著麾下一眾騎士凱旋而歸。
這些騎士無不高聲歡呼,大呼過癮。
紛紛表示今后擒獲蒙古人,定要如法炮制。
待時至,余下蒙古韃子亦被一刀了斷,祭旗儀式圓滿落幕。
陳贊畫自始至終面不改色,此時撫須而道:“祭旗儀式大吉,將士們痛飲敵寇之血,此戰我軍定能大獲全勝!”
張大春與沈其士聞言,均深以為然,點頭稱是。
祖柏遙望北方,目光如炬。
隨后,他目光掃過臺下整裝待發的雄軍,高舉利劍,一聲令下:“萬勝!”
“萬勝!萬勝!萬勝!”
萬眾一心的呼聲震耳欲聾。
青牙軍甲級軍與勤國營騎士策馬當先,如同奔騰的紅色潮水,向著北方進發。
鐵蹄所至,地動山搖,其勢如破竹,威震四方。
……
崇禎三年,八月初一。
錦州,時近上午。
錦州,這座古城坐落于小凌河的北岸,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洪武二十四年。
那時,指揮使曹鳳對舊縣城進行了翻新,加固了城墻,內土外磚,周長五里。
至明成化十二年,都指揮王鍇進一步擴大城防。
周長增至六里有余,城墻四角增設瞭望臺。
明弘治十七年,參將胡忠再次擴建。
錦州城形如盤子,圓潤而堅固,因此又得名“盤城”。
經過多次擴建,錦州城的周長達到了七里半,護城河環繞,城墻高達十米。
南城墻外,另有一段小城墻作為額外防護。
城的四面,二層重樓式城樓雄峙,而東、西、北三面,皆有小城相連,構成堅固的防御體系。
自弘治年完善以來,直至明末,錦州城布局基本未變。
然而,由于明清兩軍的連年征戰。
錦州作為前線要塞,飽受戰火摧殘,城墻屢遭破壞,又屢次修復,滿是戰爭的痕跡。
今日,戰火再次降臨,清軍的陣列密密麻麻,遍布東、西、北三面。
炮火連天,炮彈呼嘯著砸向城墻。
鐵彈飛濺,城磚破碎,轟鳴聲不斷。
在清軍的猛烈炮擊下,那些身著短身罩甲的錦州守軍,無不驚慌失措。
或躲避或吶喊,城墻上一片混亂。
城墻上的明軍炮手竭力回擊,但錦州城雖炮臺林立,紅夷大炮僅七門,佛郎機大將軍炮也不足二十。
面對清軍的遠程重炮,顯得力不從心。
清軍的炮火如潮水般連綿不絕,城頭已無立足之地,守軍只得撤下城墻,躲入藏兵洞尋求庇護。
清軍的炮擊終于停歇,守軍正欲喘息。
號角聲再次響起,只見清軍大陣中吶喊震天,無數盾車被推出,層層疊疊。
每一層后都緊跟著弓箭手,部分盾車設計近似明軍土車,用以抵御明軍火炮。
盾車與弓箭手之后,是運載泥土麻筐的小車,用以填平溝塹。
最后是蓄勢待發的騎兵大軍。
清軍的陣容浩瀚如海,戰旗在陽光下閃耀。
城頭的守軍不禁倒吸一口冷氣,許多人面如土色。
“建虜莫非瘋了?”
在錦州城西南角,有一座十三層的遼塔。
站在塔上,視野開闊,四周動靜盡收眼底。
往昔戰事中,城內守將常居塔上,以此為據點,指揮調度。
此時,塔內的高層上聚集了一群大明將官,個個頂盔披甲。
為首的是年逾六旬的守城主將守達筑。
說話的是守達畢,守大筑的弟弟。
這是一位身姿雄壯、須發賁張的猛士,手中揮舞著碩大的狼牙棒。
即便年逾五十,他在戰場上依舊勇猛無雙,曾孤身挑戰建虜,因此贏得了“守二瘋子”的綽號。
此刻,他面對如潮水般涌來的清軍,也不免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自昨日始,他們便一波接一波地猛攻,這……莫非真要一舉攻克錦州城?”
盡管錦州已被圍困數月,清軍數十次的攻城嘗試,手段層出不窮——
用炮火轟擊,用火藥爆破,挖掘地道,如蟻附墻般攀爬。
但很多時候,可以看出他們的決心并不堅定。
只要守軍拼死抵抗,讓他們無利可圖,他們便會退避三舍。
然而,自兩日前起,城外的清兵似乎換了一副面孔。
攻勢不僅更加堅決和猛烈,還源源不斷調來了援軍。
原本只有滿洲鑲紅旗與正紅旗的兵馬圍困。
如今其他建虜各旗的兵馬也陸續抵達。
城外的火炮數量激增。
甚至皇太極的標志性黃龍大傘也多次出現于陣前。
這一切讓守軍心頭涌起不祥的預感。
“這些賊子在施展圍點打援的計謀,意圖加速援軍的到來。”
守達筑沉聲說道,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他手握佩劍,穩如磐石,對清軍的強勢攻勢毫不畏懼。
他沉穩地發布指令,精準地調度著每一處防線的加固與兵力的增援。
運籌帷幄,胸有成竹。
錦州的東、北、西三面,由三座關城拱衛。
它們如同堅不可摧的屏障,為內城提供了堅實的保護。
盡管清軍屢次發起進攻,卻始終被阻擋在外城,無法撼動內城的穩固。
尤其西與南兩面,依傍著河水與山丘的地勢。
清軍的攻城難度倍增,這使得錦州得以在這波攻勢下堅守。
守達筑的目光時而凝視著城池的四圍。
眼中映入的是清軍如潮水般的攻勢,以及環城而立的密集營寨,尤其在東、北、西三面更為密集。
錦州南側臨近小凌河。
由于地勢限制,清軍未在此扎營,也未列陣,僅有游騎馳騁。
但在小凌河南岸,亦有零星營寨,這顯然是清軍故意留下的通道,以引誘明軍援兵。
實際上,高塔雖為指揮重地,卻也成了清軍炮火集中的目標。
不久前,一枚炮彈就摧毀了塔頂,部下多次勸說守將撤離,均被守達筑堅定拒絕。
守達筑看了周邊許久,突然感慨道:“時勢造英雄,溫越這次動作太大了,把建虜給逼急了。”
守達畢聞言,急躁道:“把建虜給逼急了?大哥,是我們陷入了絕境!
“溫越的厲害暫且不論,以清軍這般猛烈的攻勢,錦州能支撐多久,實難預料。
“若援軍再不至,我們就徹底完了。”
守達筑瞥了一眼弟弟,守達畢頓時噤聲。
盡管他作戰勇猛,自幼卻對這位兄長敬若神明。
在兄長的威嚴下,僅是一眼,守達畢便收斂了言語,重歸沉默。
守達筑心底輕嘆,暗忖這個兄弟勇猛有余,卻在謀略大局上略顯不足。他緩緩道:“黃土嶺的捷報,我們早已知曉。
“平虜伯以雷霆之勢大勝,斬獲敵首近兩千,更一炮擊斃了阿濟格那囂張的家伙。
“而且援軍未中皇太極之計,未墮其圈套。
“故而皇太極將主要攻勢轉向錦州,催促援軍。
“而抵達錦州的最快路徑,是從松山堡西面穿越。
“若選擇此路,勢必得面對峰路山的清軍,以防止他們側翼突襲或截斷后方補給……
“只是峰路山的艱難,令人望而生畏。
“攻下此山,不知將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
守達畢憤然道:“峰路山確實難攻,但清軍如此猛烈的攻勢,錦州又能堅持多久?
“若援軍再不至,城池危在旦夕。”
守達筑沉默了片刻,最終沉重地說道:“是啊,如此狠攻,錦州的防線的確難以長久支撐。”
錦州已遭圍困數月,城中守軍疲憊不堪。
盡管糧草充足,但柴薪短缺,連最基本的飲食都成問題,士氣大受影響。
他問道:“錦州的戰況,信使是否已送至松山堡的王監軍處?”
一名親信將領回道:“一切順利,沿途清軍攔截稀少。
“前日,信使分多路夜出城池,當夜便抵達王監軍的行轅。”
守達筑沉聲道:“這是清軍有意為之。”
他接著問:“王監軍那邊有何反應?”
那親信答道:“援軍中各總兵意見分歧,王監軍亦難做定奪,援軍何時到來,仍是未知數。”
說到這,他緊咬牙關,突然間滿腔怒火:“有幾位將軍意圖救援,卻被那溫越都喊下了。
“如今,松山的幾位總兵——付崇英、曹變蛟、王宸霆,甚至監軍張霖若,全都倒向了他那邊。
“洪都督雖有心救援,但軍力有限,劉繼虎和左顯光立場搖擺,湯通、牛苛二人更是貪生怕死……
“溫越究竟想干什么?難道他想眼睜睜看著錦州陷落,對我們的危亡置之不理嗎?”
“就是就是。”
親信將領的話一出,其他眾將紛紛議論紛紛,言語間無不流露出對溫越的抱怨。
起初,溫越在松山時,堅決阻止眾人立即救援的提議,主張先攻黃土嶺。
得到消息的他們并未多言。
畢竟,利用戰車壓制清軍,避免輕率作戰穩妥的策略。
清軍強大,他們同樣明白,魯莽行動可能導致全軍覆沒。
而黃土嶺大捷的消息傳至錦州時,城中軍民歡騰,對溫越贊譽有加,青牙軍和平虜伯的威名一時無兩。
可是,隨后清軍再次發起猛攻,此次攻勢更為堅決,錦州守軍難以招架。
又得知溫越阻撓救援的消息后。
眾將對他的怨恨頓時爆發。
聽到下屬的抱怨,守達筑森冷的目光掃過眾將,突然一聲厲喝:“閉嘴,安靜!”
守達筑在軍中的威信無人能及。
他這一聲呵斥,身邊眾將皆是一震,不約而同地噤聲,面露不安地望向他。
“戰事兇險,一著不慎,恐將重蹈天啟二年大凌河之覆轍。”
守達筑沉聲道:“平虜伯與各總兵深謀遠慮,豈能不謹慎?
“他們久經沙場,自有一番考量。
“援軍并非不來,只是稍有延宕。”
他目光如炬,掃過眾人,“尤其是平虜伯,其忠勇無雙,先取杜度首,再斬阿濟格。
“如此勇猛,大明又有幾人可及?
“爾等在背后妄議,若傳至平虜伯耳中,豈不是破壞了我等與青牙軍的關系?”
守達筑能在邊疆穩坐釣魚臺數十年,關鍵在于他深諳人情世故,知道何人可忤,何人需敬。
他對溫越此行抱持友好,不愿結怨。
特別是黃土嶺大捷的消息傳來,更堅定了他交好溫越的決心。
在守達筑的威嚴震懾下。
眾將唯唯諾諾,不敢多言,只能側耳傾聽。
黃土嶺大捷的消息,傳到錦州這邊,聽到他的耳朵里。
他們心中不免各各都是波瀾起伏。
他們多是作戰多年的老將,知曉與清軍交戰的艱難,斬敵首已是不易,更別提取親王、郡王之命。
(https://www.dzxsw.cc/book/12786267/3636547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