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翰林院
今天是觀獅山書院的大喜日子。
整個書院就像是過節(jié)一樣,熱鬧非凡。
不過,李寬卻是在這個時候被叫到了大明宮。
“寬兒,觀獅山書院今年在科舉上的表現(xiàn)非常好,好的有點出乎朕的意料啊!
作為當(dāng)今天子,李世民自然是比誰都先知道今年的科舉結(jié)果。
如果說觀獅山書院在明算科和明醫(yī)科上能夠取得好成績,李世民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但是連明經(jīng)科和進士科都能有好成績,那就真的很難得了。
隱約之中,觀獅山書院已經(jīng)壓了國子監(jiān)一頭。
“陛下,所謂努力就會有回報;觀獅山書院的學(xué)員們認真鉆研學(xué)術(shù),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微臣倒是覺得理所當(dāng)然!
李寬有點搞不懂李世民今天找自己來是干什么。
不過,對于自家書院學(xué)員的吹捧,那是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的。
“科舉雖然在大唐已經(jīng)有了二十多年的歷史,進士的地位也有非常大的提升;但是目前官場之中,終究只是一些底層的個別官員出生科舉,大部分朝臣都沒有參加過科舉;朕原本想著直接將各科進士安排到朝廷的各個衙門,但是讓李忠去了解了一下,似乎大家的反對意見非常大,你有什么好的建議沒有?”
大唐雖然是李家的天下,但是并不代表李世民可以為所欲為。
要知道,不管是長安城中的世家,還是各個州縣的鄉(xiāng)紳,對當(dāng)?shù)氐挠绊懥Χ际蔷薮蟮摹?br />
一項政策,如果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那么要想順利的推行下去,難度就會非常的高。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陛下,居然把進士們安排到重要的職位上很有難度,那我們?yōu)楹尾荒軉为氃O(shè)立一個容納科舉進士的機構(gòu)呢?”
李寬對于李世民的想法,還是比較了解的。
真要安排科舉的進士進入官場,一點也不難。
難的是要安排到一個有吸引力,或者重要的位置。
就像是后世的大學(xué)生找工作,其實也不難。
難的是要找到一份合適、滿意的工作。
如果餐廳洗盤子你也滿意,那還有幾個大學(xué)生會找不到工作?
但是如果你各個都想去海關(guān),都想去稅局,那個難度就不一般了。
“單獨容納科舉進士的機構(gòu)?”
李世民臉上并沒有什么欣喜的表情。
這個方案,他也不是沒有想過。
但是朝廷現(xiàn)行的運轉(zhuǎn),他并沒有感受到有多大的問題。
如何設(shè)立一個合適的機構(gòu),就變得很有挑戰(zhàn)性了。
“沒錯,科舉進士,那是一個比較清貴的出生。但是這些進士雖然通過科舉獲得了晉升之資,可本身的執(zhí)政水平不見得有多高。當(dāng)然,剛剛成為進士的他們,執(zhí)政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缺少經(jīng)驗,并不是能力不行,只要給他們一個發(fā)揮的舞臺,給他們一個學(xué)習(xí)的機會,假以時日,他們一定會成為我們大唐的棟梁。
所以微臣建議陛下單獨在朝中設(shè)置一個翰林院,從每年春闈進士之中,挑選合適的人選進入翰林院,專門從事史書修撰、起居注記錄,甚至是詔書的起草。”
李寬覺得大唐的進士,都還算是比較有專業(yè)水平的。
但畢竟也還算是讀書人,沒有經(jīng)過社會的毒打,直接扔到地方上磨練的話,很容易就被煉廢了。
倒不如在長安城設(shè)置一個翰林院,讓各科三甲進士能夠進入到里頭,成為天子近臣。
翰林院的人員,級別不一定要設(shè)置的多高,只要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李世民,那就足夠了。
朝中的大臣,哪怕是級別再高,也不敢隨意得罪翰林院的人員。
假以時日,這些翰林院的人員不管是外方一州刺史,亦或是安排到六部之中任職,遇到的阻力都會小很多。
“寬兒,你是覺得大唐現(xiàn)在的三省六部制有問題?”
李世民對政治改革比較敏感,狐疑的看著李寬。
“談不上問題,三省六部制可以有效的約束各部的權(quán)利,讓大唐穩(wěn)定的發(fā)展;但是太多的約束,有時候就意味著效率的低下;陛下的威信足夠,這個缺點自然就不明顯,但是如果今后的天子沒有這么強的威信,那么三省之間扯皮的情況,就很難避免!
按照大唐的官制,中書省負責(zé)詔書的起草,門下省負責(zé)詔書的審核,尚書省負責(zé)詔書的執(zhí)行。
看起來,三權(quán)分立,效果應(yīng)該很好。
實際上,這一套體制運行到唐朝后期,就運行不下去了。
要不然唐玄宗也不會成立翰林院,讓翰林學(xué)士來掌管詔書的起草。
“治大國如烹小鮮,不能操之過急。三省六部制,還沒有到需要改的時候,不過你提議的翰林院,朕同意了!”
李世民雖然知道李寬的弟子狄仁杰是今科進士科狀元,這翰林院的成立,狄仁杰肯定是有機會進入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寬的這個提議,有以權(quán)謀私的嫌疑。
不過,李世民很欣賞李寬這種胸懷坦蕩的“陽謀”,哪怕是他感受到了李寬的一些目的,也不會去拒絕。
再說了,把各科的狀元、榜眼、探花都安置到翰林院,讓翰林院成為一個才華出眾之人的集中地,這倒不失為一個提高科舉地位的好方法。
畢竟,不管翰林院里面的人員的級別如何,只要能夠起草詔書,能夠與李世民朝夕相處,長安城中就沒有幾個官員敢欺負他。
你是一品大員又怎么樣?
我還是天子近臣呢。
“如此,微臣就替今春進士們謝過陛下了。”
李寬臉上露出了笑容,這個結(jié)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啊。
要知道,不管是史書的修撰,還是詔書的起草,在封建王朝里頭,都算是一等一的大事。
如今將這些大事都交給了還沒有成立的翰林院,可想而知李世民對李寬的信任已經(jīng)到了什么程度。
“翰林院作為一個養(yǎng)士之地,終歸他們還是要出去拼搏的;不過在出去之間,先經(jīng)歷過一番磨練,也許最終的收獲會更加的大!
李世民早年南征北戰(zhàn),漲了不少的見識,所以很清楚翰林院的存在,對于科舉進士的意義。
(https://www.dzxsw.cc/book/12597214/55483156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