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第676章
“除了一些應急的征調,發的工錢并不多,至于難民營中發的工錢,更是少的可憐。”
“不過這只是表象。”
霍文閣說著帶上了自豪之色。
“卑職在其他地方做過官,知道其中的門道。”
“這些工錢,在其余地方,根本發布下去。”
“礦山大小頭目,工坊的大小管事一分錢,最后能到老百姓手里的,有個三四成算良心,大部分地方能給個二成就到頭了。”
“這兩成工錢本就微薄,還要不時應對官府的苛捐雜稅,真正落在老百姓手里的錢,難說有多少。”
“可西北各城,難民營中,在殿下來之后,一次多余的稅都沒收過。”
“夏稅是您來之前征收的,冬稅馬上要收,而且按照您的要求,免了災民的稅。”
“除此之外,就只有商稅了。”
“若是沒有苛捐雜稅,只是兩稅和商稅,即便是窮苦百姓也負擔的起。”
“所以難民營中這些人,實際到手的工錢,可比其余地方多不少,需要交的捐稅又不多,不少人都存了些錢。”
聽完霍文閣的講述,蕭奕才意識到,自己對這個時代老百姓的吃苦能力,低看了。
這個時代的百姓,本就吃苦耐勞,在西北這片苦寒之地,更是如此。
一切需要花錢來辦的事,這些老百姓能自己動手就自己動手,自己動不了手的,就盡量縮緊開支,能不辦的就不辦。
在他們的觀念中,活下去,讓自己的孩子也活下去,便是一切。
能每頓吃黃米饃饃,就是好日子。
哪怕吃糠,他們都沒有怨言。
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多少人一生的寫照。
蕭奕之前調查過,大梁富庶的地方,百姓可月入三貫銅錢,西北百姓算下來一個月能有一貫半就算不錯。
那時候蕭奕在想,百姓吃吃苦,一貫半銅錢,每個月只花六七百文,剩下的用來交稅,還能剩一點存下。
可隨著對百姓的日子越來越了解,蕭奕才知道,不管是富庶之地的三貫錢,還是西北這邊平均下來一貫半的收入,都只是表象。
老百姓真正能拿到的錢,不足這個數值的一倍。
而且還需要考慮貧富差距過大,大量貧民的收入很低的情況。
如此低的收入下,要交的稅可不光是夏冬兩稅和商稅,每年的苛捐雜稅加起來,要比兩稅高數倍!
這種情況下,能活著就已經很難了。
老百姓一個月用的,不是蕭奕之前想的六七百文。
真正的情況是,能掏出幾十文買糧食,一家人再挖點野菜,便夠三口人活著。
只是這幾十文,不知多少百姓掏不出來。
也正是因此,粒粒皆辛苦的觀念才在每一個中原人的意識中根深蒂固。
這是數千年餓出來的!
現在的西北,因為嚴格的管理和更完善的制度,讓工錢能實實在在發到老百姓手中。
而兩稅之外又無雜稅,無疑也大幅讓西北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不少。
至于官府會不會因為少收稅府庫空虛,則有些有趣。
往年苛捐雜稅不斷,西北各府衙什么都不敢,府庫都空虛。
(https://www.dzxsw.cc/book/12391678/303972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