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結發
第96章 結發
“請舅母上轎!”甄行開口,學生們隨后相即附和。
格調,不就上來了嗎?
入了轎子,杜笙霞笑嘻嘻的:“阿耶阿娘、兄長嫂嫂,等我三朝回門,弄好吃的、上好酒啊!”
當然,忙著蓋蓋頭的杜笙霞,并沒有回頭。
這是當地一個比較看重的規矩,出嫁不能回頭看,要一路向前。
得,就這模樣,你指望她哭嫁?
大唐有哭嫁,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講究這個。
而且,哭嫁也不是什么好風俗。
正常的哭嫁是舍不得耶娘;
然后發展到哭耶娘狠心,為了錢將女兒推入火坑;
哭媒婆心腸歹毒,讓自己嫁個殘廢、癡呆、惡心腸。
范錚當然不講究這個。
樊大娘的鼓點起,輕快的調子,帶著鼓樂走起,大約是《雜曲》的范疇吧。
本來路上還會有些障車,相熟的人出來要熱鬧一把,討兩文喜錢的,可看看鐵大壯他們腰間的突起,還是偃旗息鼓了。
這個習慣,到了后世就嚴重變味了,成了一些老潑皮勒索年輕人錢財的途徑。
鐵大壯他們的本意只是防意外,倒把討喜錢的人嚇開了。
轎入敦化坊,熱鬧的聲音涌入轎中,讓好奇的杜笙霞悄悄撥開一點蓋頭,從轎簾的縫隙往外看。
呀,這人聲鼎沸的,怕是整個敦化坊的人都來了!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如苦貞貞之類守孝期的人,雖然不忌外出做事,卻不能參加喜宴,苦貞貞托陸甲生隨了十文的禮,禮到人不到。
轎子穩穩停在在范家宅院前,轎簾前是一路紅毯。
整個宅院里,只有范老石與元鸞在,其他人必須循新娘子的足跡才可以進來。
范錚下驢,牽著杜笙霞柔軟溫熱的手掌,共同踏上紅毯,甄行、巫桑在身后撒五谷雜糧為賀。
路長毯短,就需要陸甲生他們不停地,將位于身后的紅毯轉到前頭繼上,這個名目就叫轉席。
不鋪毯子不像話,盡鋪靡費太高,所以轉席就成了最經濟的法子,在中下層人群中廣為流傳。
過火盆、過馬鞍、過粟袋,這種玩法,并不是整個長安都有。
在杜笙霞還戴著蓋頭的情況下,范錚當然只能抱著過了。
進門之后,并不是先拜舅姑,而是先拜豬舍與爐灶。
豬八戒大笑:這就是社會地位!
拜神祗之后才是拜舅姑,還要拜觀禮的賓客。
稍稍意外,觀禮的人群中,除了劉諳、華鳴,竟然還有李義府的身影。
還以為李義府用完了人,就要過河拆橋了呢,想不到他還有點人情味。
李義府一臉假笑。
他倒想用完人就扔呢,問題范錚反手就給他一個驚嚇。
號稱全長安城最狂的公子,被他反手彈劾了;
太子仆寺丞,被他一言送太子率更寺用刑了。
當了幾年門下省典儀,冷板凳坐夠了,無人問津的滋味李義府不想再嘗了。
風骨?
哪有什么風骨,有的只是滿腹牢騷!
范錚成親這種惠而不費的場合,李義府當然要緊緊抓住!
魏王府典簽武能踏入正堂,叉手行禮:“恭喜監察御史喜結連理,下官奉魏王妃之命,向范家娘子奉上于闐白玉臂釧為賀!”
一片驚呼聲,讓杜笙霞倍感得意。
嘻嘻,還是閻婉姐姐會撐場面,這一下顏面不就有了嘛。
夫人這個詞,在唐朝是不能亂叫的,皇宮之外,一品及國公母、妻稱國夫人,三品以上母、妻稱郡夫人,亂叫是僭越,會招災的。
范錚代為收下,然后交到一手執團扇的杜笙霞手里。
“請典簽代謝魏王妃厚禮。”
元鸞似笑非笑地看著這一幕,一言不發。
呵呵,這個兒媳婦,還是有點小心計的。
賓客們在院子里、坊中開席,新人則送入洞房。
所謂的洞房,當然是指正房分出的一側起居室。
左右廂房,堆了老多木匠工具了。
沃盥禮洗干凈手了,之后是挑蓋頭,這里還稍微講究點,用的是秤桿。
說用秤砣那個,別走,去武候鋪解釋清楚,你真不是來奪命的?
取秤桿,取的是南斗六星、北斗七星、福祿壽三星,恰合斤兩的十六進制,寓意圓滿。
貞觀時期的女子,臉上涂的粉沒那么夸張,要是像倭國舞伎那種膩子粉臉,會嚇死人的。
但是,杜笙霞的臉,范錚也沒看到,因為團扇迅速遮掩了臉龐。
哦,不是矯情,這是婚禮中一道必須的流程,叫卻扇禮,需要以詩詞打動新娘子喲。
詞發源于南梁、成形于唐朝、興盛于五代十國,鼎盛于宋朝,在唐朝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兒,就是普遍認為它格調不夠。
“妝濃未試芙蓉臉,卻扇涼猶淺。粉輕紅裊一生嬌,風外細香時伴,濕云飄。”
“雙飛屬玉來還去,誰識幽閑趣。莫教疏雨黃昏,已是不禁秋色,怕銷魂。”
【宋·張镃《虞美人》】
杜笙霞噗哧一笑,團扇交給身邊的女儐,如星的眸子里透出一絲狡黠。
“萬年隱者?”
嘿,杜笙霞的懷疑,從來沒退散過。
都成了一家人,范錚也沒有必要瞞著,大大方方地點頭。
唐朝的婚姻,多數人的保質期為一生,不是閃婚閃離的周婚,相互間可信得多。
新人也是要用膳的,以范錚的家底,同牢禮的牢,怎么也是羊肉、豬肉齊全的少牢,還有其他菜肴,一看蔬菜那色香味俱全的模樣,就知道絕對與阿娘無關。
哈哈!
陸乙生持干凈的箸,分別挾了一片羊肉置入范錚與杜笙霞碗中,兩人同食,以示正式在一起生活了,同牢禮就算完成了。
合巹禮,不用說得很復雜,就是交杯酒。
用完膳后,是解纓禮,也就是把杜笙霞發上的許婚之纓解開。
然后,夫妻各自剪下一些頭發,挽成合髻,由杜笙霞保管,這也是結發夫妻一詞的詮釋。
最后,是婆娘們撒一些金錢在床上,同時在床頭放置紅棗、花生、桂圓、瓜子,寓意“早生貴子”,便告禮成,儐相與女儐也可以退出去吃特意留的酒席了。
瓜子自然不是向日葵,冬瓜籽而已。
花生不是十六世紀傳入中國的嗎?
現在國際上有不少人認為花生的原產地為巴西、中國、埃及,中國出土的浙江吳興錢山洋原始社會遺址有炭化花生種子。
最多,你能說中國原生種可能因為產量等原因,而沒有大范圍種植,伱不能指著花生炭化種子說“孤證不舉”,這樣與行徑與“拋開事實不論”有區別嗎?
感謝朕躬萬萬歲打賞,祝陛下開疆拓土,廣納嬪妃,富有四海!
(https://www.dzxsw.cc/book/12347270/13951818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