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單于夜遁逃
第428章 單于夜遁逃
按慣例,炮車先轟上一天。
炮車不多,十二架而已,每架承載三百斤大小炮石,于一里外次第投石。
不時地,有車弩一弦七箭發威。
大半鐵勒諸部策馬,吆喝著運送袋裝土石沖到城下,優雅地甩下袋子堆積土山,戰馬一個甩尾,從側面脫離城下,城頭射下的箭矢多數落空。
游牧民族的騎術,幾近本能,有炮車與車弩掩護,再加上諸步兵團的長弓齊射,風險已經降得很低了。
要說與齊頭并進的轒轀車、尖頭轤相比,只能說各有千秋。
騎行的防護固然略有欠缺,但勝在速度快,在風險地帶逗留的時間極短。
羯獵顛努力地組織人手撲上城頭,踏著袍澤的血肉向外射箭、拋石、滾擂木。
哪怕傷亡比例懸殊,哪怕是徒勞無功,作為龜茲的大將,羯獵顛也必須頑抗到底。
城中的比丘僧被丞相那利“請”到馬道,合什口誦毗沙門天王,也是西域奇景了。
不過,后來這風氣影響到了整個大唐,甚至還編造出毗沙門天王助唐玄宗退吐蕃兵的故事,導致唐朝軍中多供奉毗沙門天王。
這不是胡吹,《神機制敵太白陰經》里就記錄有《祭毗沙門天王文篇》。
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四大天王里的多聞天王,整個唐朝,集四大天王名聲于毗沙門天王一身。
整個西域普遍信奉佛教,最牛皮時僧俗比例幾達一比十,可見絲綢之路的富庶。
換成大唐,絕對承擔不起這比例。
這也是鐵勒十三部樂于出兵、對大唐欣然景從的主要原因。
沒好處,再是宗主也不行,皇帝不差餓兵。
三天之后,龜茲軍加西突厥兵,總數已低于三萬,連羯獵顛的親兵都折損了大半。
城墻一丈高,城外堆積的土山就高達六尺,眼見失守也指日可待。
夜幕中,龜茲王訶黎布失畢、丞相那利、大將羯獵顛率萬騎悄然出了伊邏盧城,投入黑暗中。
駐守城頭的龜茲軍,硬扛了一波炮石箭雨,舉目四望,不見羯獵顛,不禁嘩然。
有人爆出龜茲王、相、將已經逃離了伊邏盧城,軍士們更是暴怒無比。
合著,我們以血肉之軀抵擋唐軍,只是為了讓你們逃跑?
打不過,逃跑也正常,但拋下兵馬逃走,就未免令人寒心了。
伊邏盧城頭的大纛次第降下,楊弘禮笑道:“還以為要打上幾場硬仗著,想不到就這么降了。無趣。”
郭孝恪神采飛揚:“西域諸國俱是如此,富而不強,但凡有三萬兵馬,整個西域俱是囊中之物!”
阿史那杜爾深深地看了這位副大總管一眼。
他突厥處羅可汗之子的出身,還是尷尬了點,除了打仗,最好還是不要多嘴多舌。
誰都知道大唐三萬邊軍足以震懾整個西域,可細想過從中原遣兵員、從長安運送糧草兵甲的難處么?
若非如此,當年的魏征為什么要極力反對建西州呢?
戰爭只是國策的實施手段之一,要維護國策,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大。
城門洞開,出來一個戴毗盧帽、著律服(僧衣)的僧人,合什為禮。
“阿彌陀佛!大唐乃禮儀之邦、仁義之師,龜茲于此數百年,雖國主失禮,然前王在世時亦曾助安西都護府征討焉耆……”
老僧絮絮叨叨地說。
郭孝恪性子急躁,聽不得嘮叨,放聲喝道:“兀那和尚,修的什么老婆禪!若要降,著訶黎布失畢髡(kūn)發齊眉而出!”
老婆禪是佛門術語,指的是糾纏于話語,反復多言。
髡發齊眉是指剪短頭發、搭于眉際,是此時奴仆的發式。
老僧嘆息:“好教將軍知曉,龜茲王已夜遁,伊邏盧城空虛無主,軍民茫然,髡人(僧人)受百姓奉養,未能出一力,實屬有愧,只能代為請降,免徒增殺戮。”
近二萬降兵卸了兵甲,由郭孝恪率二萬兵馬,并倉部郎中崔義起、右驍衛將軍曹繼叔、伊州刺史韓威、左驍衛翊府中郎將樊勝,分駐伊邏盧城及周邊。
阿史那杜爾并楊弘禮,率飛騎、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及仆從軍,六百里急追,迫訶黎布失畢退入撥換城。
撥換城固守了月余,城破,訶黎布失畢與羯獵顛被生擒,那利遁逃。
伊邏盧城外,郭孝恪率千騎駐扎。
平心而論,郭孝恪過于自負了,即便二萬人馬需要分駐各方,他也不必只領這一丁點人馬。
當日的老僧羅漢眉長垂:“阿彌陀佛!龜茲王、將,俱入大唐之手,唯相那利在野,那利執政,久得人心,恐生變故,城中之人亦有異志,慎之!”
奈何郭孝恪始終嫌這老僧啰嗦,根本就沒聽進去。
那利率一萬西突厥人馬,驟入伊邏盧城,與原先的降兵里應外合,放聲鼓噪。
郭孝恪領郭待詔,率千騎沖入城中,殺到王宮,又再殺出。
天不假年,流矢奪了郭孝恪的性命,郭待詔亦死于軍中。
曹繼叔、韓威、崔義起、樊勝驚聞噩耗,揮軍出擊,迅速重奪伊邏盧城,那利倉皇而逃,沒多久便為龜茲人抓了送唐軍手中。
不是那利的威望不足,只是,痛打落水狗是人的本性,哪怕那狗它人畜無害也照樣得挨揍。
——
大唐得納龜茲大城五座,男女數萬人。
阿史那杜爾勒石記功,率軍折返,伊邏盧城重新淪為俘虜的龜茲兵、訶黎布失畢、羯獵顛、那利被押送長安,進獻太社、太廟。
然后,《舊唐書》有一段存疑。
“太宗既破龜茲,移置安西都護府于其國城,以郭孝恪為都護,兼統于闐、疏勒、碎葉,謂之‘四鎮’。”
郭孝恪難道能掀開棺材板來受命?
如果是說郭孝恪死之前,李世民能未卜先知,確定伊邏盧城拿下的準確時間?
從拿下伊邏盧城到郭孝恪戰死的時間,怕不夠長安的使者跑一趟。
對于郭孝恪戰死,李世民還是有些惱怒的,畢竟這是可以避免的犧牲啊!
“太宗聞之,初責孝恪不加警備,以致顛覆;后又憐之,為其家舉哀。”
到了《新唐書》,多了一句話,味道全變了。
“奪其官。”
這就是世人指責李世民對待郭孝恪不公的真相。
(https://www.dzxsw.cc/book/12347270/13887300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