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轉禍為福
判處李守因,略略越過年限,卻無人抗議。
甚至,李楷家縣君還惋惜地嘆了口氣,覺得這小禍害就應該徒到死。
不喜李守因,自然不僅是其庶子的身份。
賠償牛馬的數量,自是倍于華州所失,然范錚亦不加思索地全盤接下,不嫌燙手。
待得司戶參軍鳳護急風急火地歸衙,范錚讓他與年百歲進二堂茶室,賀鉤雄麻利地烹茶。
賀鉤雄的茶藝仍未有太大進展,勉強稱得個能喝,倒是熟練了不少。
至于熟能生巧,不指望。
凡人喜歡以偏概全,百人里有一個熟能生巧,便覺得個個都熟能生巧了,也不想想,若如此,豈非遍地巧匠?
有天賦與勉強靠之糊口,是兩碼事。
“年百歲說,收到賠償的牛馬,三倍于莊戶的損失。”范錚舉碗示意開喝。“本官覺得,民曹與法曹聯手走一趟,確定受損人家與損失數量,你二人再按比例分發下去。”
不發下去不行,整個衙院里牛屎馬糞的,氣味都有點受不了。
至于說衙門留兩匹馬代步,呵呵,那是耕馬,不是乘馬,差距很大的,恰如后世的手扶拖拉機與轎車之別。
多余的衙門掙一道差價?
若是之前,或許還能動一下人心;
可現在,僅雪花鹽一項的入賬,便能讓司倉參軍食無足手舞足蹈。
這些牛馬,就真不入法眼了。
耕馬、挽馬、乘馬,三者之間價差之大,讓人恍然覺得不是一個物種。
鳳護斟酌了一下:“使君一番好意,卻不能讓庶民平白承情,至少得讓他們知道,該謝的人是誰。”
“下官以為,分發牲畜時,最好是使君出面。”
要當個青史留名的好官,不僅要會做事,還要會做秀,時不時得出現在庶民感恩的現場。
要不然,庶民認識你是誰呀?
生祠里給你弄出個青面獠牙的形象怎么辦?
民間繡像描成二師兄咋整?
范錚痛飲一口茶湯,面上帶著些許笑容。
鳳護的用意是好的,惟獨沒說完整。
不管怎么說,六曹參軍都是本鄉本土的人,涉及到利益,容易為人詬病偏心,刺史出場就沒人敢嚼舌頭了。
還是那句話,千錯萬錯都是佐官的錯,堂官如神靈一般公正,豈會有一絲弊病?
遇上撒潑打滾的,本地人出身的參軍還不好得撕破面皮,使君的脾氣可沒那么好哦。
——
赤水分隔雍州、華州,一橋分屬兩地。
赤水橋以西是渭南縣的地界,以東是華州地界,赤水里。
后世所存的赤水橋,又名橋上橋,是清朝時修建的。
官方的文書上是說百戶為里,可哪有那么死板的?
赤水里正辛葛麻微微佝腰,笑容帶著諂媚,在前頭絮絮叨叨地為范錚介紹。
“赤水里么,以水得名,莊子不少,有五百來戶人家。”
二三千口的赤水里,很不錯了。
“除開橋畔的赤水莊,多是以姓得名,什么辛莊、侯坊莊、大王莊、魏三莊……”
這種簡單粗暴的取名方式,對官吏來說也容易理解,一聽就知道是哪個姓氏的聚居地。
略為頭疼的是,官府威信一旦不足,政令難下這些抱團的莊子。
當然了,官府要不寒了民心,也不會輕易出現這種極端場面。
罵人刁民之前,捫心自問,官府是真為庶民謀利了,還是在蚊子腿上刮油?
“赤水里地勢相對平坦,最高點是程高莊,最低是魏三莊,北有渭水,南有赤水、石堤水、遇仙水貫穿入渭水。”
“現在,全里基本改種小麥,蔬菜以長豆角為主,有少量萵苣與菘菜。嗯,大蔥味道好。”
辛葛麻偷偷看了范錚一眼。
還好,使君面上沒有異色。
就是旁邊的鄭令關三刀想咆哮:說好種長豆角、豌豆,為什么你們還要種萵苣、菘菜?
菘菜,唐朝《新修本草》的全稱是牛肚菘,就是本土原產的散葉白菜,這物種喜涼、好水,生長時長也不超過兩個月,在赤水畔種一種也無妨。
萵苣習性與菘菜接近,多數時間都可種植,百日內可收獲。
莊民玩點小聰明、打個時間差,補上一點損失,范錚還是不反對的。
“小麥收獲之際,萵苣與牛肚菘全部收割了。”范錚想了想。
這個強制命令,損失是會有一些,不多,莊戶也大致能接受。
又不是說小一點的菘菜與萵苣,就不能當菜食用。
關三刀狠狠瞪了辛葛麻一眼。
再出紕漏,本官剝了你的皮!
因赤水里的地理位置,故成為柳風少一伙下手的重災區,尤其是赤水莊、江莊,連續失了六頭牲畜。
里正遣一名保正去兩莊跑了一趟,六家漢子帶婆娘趕到赤水畔,激動地伏地大禮。
騾馬丟失之時,各家如喪考妣,感覺天都塌了下來。
州縣法曹的頻繁奔波,讓他們漸漸生起一絲希望——或許,官人真能追回自家牲畜吧?
接下來的消息,讓他們感覺登上了少華山頂,又被扔了下來。
法曹是抓住盜賊了,可他們的供詞是驅入渭水溺殺了!
這幫天殺的!
幸而州衙及時傳話,使君宣告,必追回損失,才讓他們將信將疑地熬下去。
坦白說,若使君沒有動作,莊戶們也不那——能安撫庶民,已經是個好官了。
萬萬沒想到,使君言出必踐,他身后那些、耕馬就是明證!
為什么是次牛,抱歉,長安城的達官貴人腦子好使著呢,牛馬數量可以多給,品質卻絕不可能太好,細牛休想,病牛范錚定拒,次牛就是必然選擇了。
三貫余一頭的次牛,無所謂了。
范錚知道了次牛的價格,回想自家買小叫驢也是這價錢,忍不住想說:真傻!
莊戶家被盜的騾馬,也就是下等品質,甚至有一些已經年邁。
可讓他們自己選牲口了,一個個看牙口那挑剔法,比牙子(中介)還專業。
范錚宣告一賠三,讓莊戶沸騰了,一個個磕頭道謝。
可是,問題也來了,牲畜多了,用料也多,他們有這能力飼養嗎?
里正辛葛麻罵道:“沒見識的!就不知道租給鄉里干活,或者是轉售鄉里嗎?這是使君憐憫你們!”
一個個泥腿莊戶扛著農具回莊,見到這一幕,牙都酸了。
若非使君,他們怎能轉禍為福!
(https://www.dzxsw.cc/book/12347270/13887282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