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第642章
天子詔令,于志寧為侍中,張行成兼侍中、檢校刑部尚書,高季輔兼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
詔司徒、揚州都督、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免司徒)、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事,賜物三千段(緞)。
太尉知兵,再加上兼、知三高官孫無忌事實上成為帝王之下第一人,要想改朝換代也未必行不通。
疊州都督、英國公李世勣,因避先帝諱,省為李勣,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留守洛陽宮,并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府儀同三司。
當然了,開府儀同三司這個待遇事實上已經(jīng)貶值了,說著好聽而已,誰真開府設(shè)官員,腦殼進水了。
之后,李勣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也就是說,確立了中書省、門下省的立法與審核地位,尚書省實際意義上略低一頭,成為政令的執(zhí)行者。
沒有“同中書門下三品”頭銜,哪怕是尚書仆射也沒資格進政事堂。
六部,則為尚書省的具體管理執(zhí)行機構(gòu);
九寺,則為六部的輔助機構(gòu);
三監(jiān),為皇帝與朝廷直接掌控的機構(gòu)。
戶部侍郎高履行晉戶部尚書,倒也在情理之中,何況他本人確實有些能耐。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李義府,晉正五品上中書舍人,正式踏入中書省,來李終又平起平坐。
就這,能讓李義府這種淺薄之人暗樂一年的。
尉遲寶琳一步登天,直接晉升為從四品上衛(wèi)尉少卿。
品秩倒也不算高,憑他阿耶尉遲敬德之功也當?shù)谩?
衛(wèi)尉寺其他職司倒也罷了,武庫署、武器署可是重中之重,沒有皇帝的信任根本不可能入寺為佐。
倒是可憐的程處俠,不曉得是哪里不對,大賞竟然沒有他的份。
右驍衛(wèi)翊府中郎將高侃,因生擒乙注車鼻可汗阿史那斛勃之功,任北庭安撫使。
安撫使在大唐屬于天子、朝廷臨時委派的官員,與之前的觀風使大致相似,安撫受災(zāi)、受害之地,這也是給高侃鋪墊一下資歷。
太子司議郎郝處俊,遷吏部侍郎。
嗯,就是之前嫌棄滕王那個郝處俊。
郯國公張大象任戶部郎中,這個名字,也不知道是取自“大象無形”還是真的大象。
這一位聲名不顯,他那過世的阿耶可是大名鼎鼎的張公瑾。
“行皇帝奄棄普天,痛貫心靈,若置湯火……可大赦天下,內(nèi)外文武賜勛官一級,諸年八十以上賚(lài,賜予)以粟帛。雍州及諸州比年供軍勞役尤甚之處,并給復(fù)一年。”
新君詔書,照例是以施恩為主。
大赦天下對于敦化坊的影響就是,華容開國縣侯府的防閤、敦化坊的蝦蟆更夫,都由雜戶成了良人。
有司奏請改名,大規(guī)模的改名潮終于起了浪頭。
治書侍御史改御史中丞(此處《唐六典》與《舊唐書》時間線沖突),民部改名戶部并形成定例,諸州治中改名司馬,別駕改稱長史,治禮郎改名奉禮郎,為避諱。
唯一弄不懂的是,別駕二字犯了哪門子的諱?
皇帝擺手:“先帝貞觀時不避諱,朕又何須避諱?”
禮部尚書許敬宗奏道:“先帝二(字)名,禮不諱單。陛下為單名,臣子不合指斥。”
于是,大唐開始避諱“民”、“治”字。
唯有范錚比較吃虧,太子成了皇帝,他的太子賓客也就免了,卻未得加官進爵。
范錚本人倒無所謂,少一個職司,少一個索命無常。
八月,河東地震,晉州受損最大,屋舍倒塌壓死者多達五千余人。
三日之后,又有余震。
<div class="contentadv"> “諸卿以為,當以何人存問(慰問)?”
皇帝難得開金口了。
因為,絕大多數(shù)政務(wù),太尉長孫無忌都處理得極妥當,皇帝就是頷首、用印。
即便長孫無忌是元舅,這么把著權(quán)力,也難免生嫌隙。
范錚眼見冷場,只能輕嘆一聲,舉笏出班:“臣范錚以為,若戶部錢糧支撐得住,當遣中書舍人李義府、來濟存問,受災(zāi)者給復(fù)(免除賦稅徭役)二年,壓死者賜絹三匹。”
別問范錚為什么舉薦了李義府,還順帶舉薦來濟,問就是不放心。
義府兄的人品不太堅挺,有個來濟牽制一下,不太容易犯錯。
高履行出班:“雖難,戶部義無反顧,縱使官廚壓縮,也得解了河東父老之難。”
漂亮話,官場中人誰不會說?
真扯壓縮官廚,呵呵,范錚是堅決不會信的。
事實就是,貞觀天子這些年,還真是從牙縫里摳出了不少錢,再加上絲綢之路的興旺,商稅是沒少收的。
哪怕三十稅一,那也是一筆驚人的數(shù)目啊!
你想想翠微宮與玉華宮建造的敷衍,就知道這兩年實際沒花多少錢。
所以后人不明所以地指責貞觀天子后期奢侈,呵呵,看過《唐會要》卷三十再說話。
“正殿瓦覆,余皆葺之以茅”,怕是歷朝歷代都找不出幾個離宮窮酸成這樣的。
阿耶省錢,娃兒自然就闊綽了,皇帝也沒這上頭摳摳搜搜。
李義府聞訊,雖不敢喜笑顏開,卻仍對范錚感恩涕零。
當官,不怕累,就怕閑著。
對底層的吏員來說,就正好相反,我才掙幾文錢啊!
來李同啟程,途中免不了相互別苗頭,故李義府當真不便上下其手。
罷了,本中舍人李義府,就是清如水、明如鏡!
嗯,就當為李津他們帶個好頭了。
同月,群臣為貞觀天子上謚號“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昭陵。
經(jīng)天緯地、慈惠愛民謂之文。
在謚法中,文、武都是頂級的上謚。
內(nèi)宮自是清理了一番,有子嗣的隨子嗣就藩為國太妃,無后者就去感業(yè)寺青燈古佛。
感謝高祖太武皇帝吧,若非他心存仁慈,還不曉得有多少人要殉葬。
太子典內(nèi)尤福貴,全面接手內(nèi)謁者監(jiān)、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
汶江縣侯張阿難自請為昭陵戶,愿以余生伴帝陵。
也只能準了張阿難的請求,唯俸祿優(yōu)厚之。
昭陵令都才從五品上,真沒合適位置給他,也不能拒了他這份忠義。
內(nèi)宮中的宮人被放了大半歸家,為群臣、儒林稱頌陛下仁慈,至于皇帝對她們不放心的事只字不提。
九月,贈太尉、梁國公房玄齡,贈司徒、申國公高士廉,贈左仆射、蔣國公屈突通,并配享太宗廟。
(https://www.dzxsw.cc/book/12347270/13720966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