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貞觀長安小坊正 > 第671章 何以見德

第671章 何以見德


第671章  何以見德

        大德之議,自是在太極殿中。

        太真觀兩名坤道之議,再桀驁不馴的大臣也老實閉嘴。

        長孫無忌的眸子里,難得地帶上一絲真誠的笑意。

        兕子,她平安長大了啊!

        長孫無忌曾親自到太真觀上香,與隱隱有出塵之意的鳳真交談,看過她的狀態(tài),詢問過悟真觀主,終于確認,外甥女已經(jīng)平安度過劫難。

        哎,就是太冷清了,與小時候那個甜甜地叫“舅父”的兕子差異太大。

        不管怎樣,阿妹的血脈在世間安然,長孫無忌就覺得歡喜。

        大德,必須有兕子一份,就是皇帝也不能阻止,我長孫無忌說的!

        玄謨禪師、悟崐寺主、陳矩年觀主諸人,俱是聲名遠揚、德行無虧之輩。

        出家人當然并不全部都是六根清凈,藏污納垢之輩也不少,但推出為大德者,必須潔白無瑕。

        就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可它全靠淤泥里的根供給養(yǎng)分呢。

        所以,看古書的時候啊,多想想。

        一個無闕的君子,有時候比有闕的人更可怕。

        許久,侍御史丘神勣出聲詢問:“何以不見大興善寺標桿禪師之名?”

        可見,讓標桿出現(xiàn)在名冊上,竟涉及了多方的博弈。

        范錚出班:“此人原身為長安令杜善賢,標桿之名乃先帝御賜,因為官不辨善惡而命其出家。”

        “本官身為雍州長史時,從未聽說標桿有何善行,道佛辯經(jīng)亦未見其有何建樹,何故竟薦為大德?”

        何以見德?

        長孫無忌的嘴咧了咧,沒出聲。

        幾年未出聲,有人以為某吃齋念佛了呢,某當年親手打下去的標桿,都敢抬到眼前來戳一戳了。

        沃鯌腆著肚腩出班:“既然有紛爭,何妨召標桿禪師上殿,考校一番佛經(jīng)、詢問一番功德?”

        這個瓜慫,壞得很!

        祠部司掌天下觀寺,不敢說對長安城數(shù)以千計的比丘了如指掌,起碼知名人物的狀況是了解的。

        標桿禪師身為比丘,能背經(jīng)文不過三篇,連《毗尼日用切要》都背得恍恍惚惚,若不是因為奉旨出家,早追回度牒了。

        大德?

        嘿嘿,缺德吧!

        想送標桿上大德之位,其實是想打臉太宗、打臉長孫無忌;

        至于范錚,那是被殃及的池魚。

        不好意思,即便范錚現(xiàn)在是九卿之一,依舊未能成為某些人眼中的對手,份量不足。

        讓標桿上殿背經(jīng)文,那些拼命支持的人勢必出丑,甚至可能因此失去朝廷、皇帝的信任。

        倒不是說標桿沒文化,可他從來就無心向佛!

        功德……對于標桿更是一種奢侈,他于大興善寺度日如年,功課都勉強,談何功德。

        李世民、長孫無忌這兩郎舅壞得很,讓他出家為僧,卻不給期限。

        這是讓他一輩子吃齋呢。

        侍御史鄒久酒出來打圓場:“丘御史不過是隨口一問,并無較真之意,不必如此費心。”

        范錚冷笑一聲,正欲乘勝追擊,卻見御史大夫李乾祐微微搖頭,獬豸冠在輕晃。

        正了正頭上的三梁冠,范錚垂下了眼皮。

        不看僧面看佛面,人活于世間,總有些人情要顧,老堂官李乾祐曾經(jīng)也頗關(guān)照范錚,情面不能不給。

        范錚不是水滸那個沒面目焦挺。

        <div  class="contentadv">        沒面目一詞,一是不講情面,二是如焦挺一般丟臉。

        長孫無忌眼皮抬了抬,掃向看熱鬧的司徒李元景。

        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有準確答案,幸好某胖胖也從來不是需要答案之人。

        有些事情,只要心頭有方向就足夠了。

        大德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束縛。

        永徽天子手持名冊,斟酌了許久,才持御筆親批。

        然而,范錚不經(jīng)意地看到,永徽天子眼中掠過一絲不滿。

        他究竟不滿什么?

        范錚雖不是一味揣摩上意之人,卻多少心頭打了個問號。

        禮部尚書之位,由房玄齡長子房遺直接任。

        房遺直履歷雖略短,卻承梁國公之嗣,之前也一直在禮部司為官,勉強也補得了。

        ——

        逢赦而歸的薛萬徹,在空曠的府邸中,迷迷糊糊地灌著蝦蟆陵郎官清酒。

        府中人員稀少,除了幾個部曲,只有身為縣侯之子獨存,其余子嗣漸漸散于諸地為小官。

        《舊唐書》上,明確記錄,薛萬徹于貞觀十五年隨李世勣大破薛延陀,以功別封一子為縣侯。

        按這文字,說明薛萬徹不止一子。

        薛萬徹尚丹陽長公主,是在貞觀十八年,顯然是長公主為續(xù)弦了。

        “萬徹蠢甚,公主羞,不與同席者數(shù)月”,看上去有點純情小狼狗的樣子,但是可能么?

        估計是當時的薛萬徹自慚形穢,隱約有自卑感所致。

        丹陽長公主也沒陪伴薛萬徹幾年,還是薨了。

        若有她相約束,薛萬徹斷不至于走向不歸路。

        房遺愛不知何時坐到了薛萬徹身旁,一缽噴香的牛肉,一壇西市腔酒,飲得有滋有味,不時與薛萬徹碰一下壇子。

        薛萬徹欣賞房遺愛,只是欣賞他的力氣,不是欣賞他的武藝。

        “怎地,堂堂太府卿,竟肯紆尊降貴,來看我這不中用的庶人?”

        薛萬徹狂笑。

        其實,薛萬徹無論如何都說不上是庶人,他身上的武安郡公爵位可未曾削呢。

        只是,這一趟回長安,物是人非,唯阿弟薛萬備仍存。

        兩唐書唯《舊唐書》提及薛萬備卒于薛萬徹前,偏偏葬于長安高陽原的薛萬備墓志提到受牽連流至交州。

        史料打架了,唯有以墓志為準。

        至于《資治通鑒》提到流交州,算了吧,這本書不能當史料看。

        查不到的情況下,以史書為準(竊笑,機智得一匹)。

        薛萬徹卻有意疏遠阿弟,唯恐連累了他。

        但是,血脈相通,又怎是他說不牽連就真不牽連的?

        房遺愛苦澀一笑:“想我房二郎大好男子,不去上陣搏一個萬世流芳,卻身處太府寺,為朝廷守著那些財物,猶如看門狗。”

        這就是典型的志大才疏,房遺愛若上陣啊,連趙括都不如。

        說話一向尖酸刻薄的薛萬徹卻顧不上打擊房遺愛,一口飲盡壇中酒,壇子向外一擲,落于假山石上,砸了個粉碎。

        “薛某為大唐征討仇寇,縱未曾攻下泊灼城,亦斬了所夫?qū)O。竟因小人誹謗,去職流象州!”


  (https://www.dzxsw.cc/book/12347270/13706424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汽车| 辛集市| 龙南县| 长岭县| 甘肃省| 永丰县| 广宁县| 霞浦县| 巴楚县| 汝州市| 白玉县| 综艺| 温州市| 新泰市| 年辖:市辖区| 青神县| 武乡县| 乌拉特后旗| 资源县| 沾益县| 龙陵县| 株洲市| 永清县| 新绛县| 高阳县| 临洮县| 沐川县| 山东省| 石台县| 青阳县| 措勤县| 云龙县| 十堰市| 大连市| 青海省| 台前县| 延寿县| 个旧市| 邻水|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