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科考
大選的事情往后拖,但是春闈之事,卻進行得如火如荼。
全國各地,精英云集于西琉京都。
于保和殿殿試畢,經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收存后,陸玦和虞彥親自將前十的名單與卷子交給了女帝。
溫如棲看到名單,上面赫然有一個名字。
袁清婉。
一個女子。
她拿過對方的卷子,一手端莊清秀的楷體躍然紙上,洋洋灑灑的一篇文章,無任何錯漏污墨之處。
此次殿試是溫如棲親自出的策問,因此前西單一事,牽涉人之多,她便直接問了關于西單內亂一事。
這份考卷上明顯能夠看出來未經官場的生澀與生疏,但是那句“附屬之國,聽之用之,反之滅之”,令她興味大漲。
御批第一。
殿試后張榜,榜前人頭攢動。
狀元袁清婉,榜眼顧未之,探花童梅甄。
安泰三年的這場科舉,成為了后世最有名的一場考試。
只因這屆科考,出了十三位宰相,并且首次科舉考試狀元為女性,袁清婉,史上干古難得的詩人與政治家。其作品后世流傳不過兩百篇,但在西琉歷史上,文豪陸玦對其稱頌不已。顧未之、童梅甄、呂憲臣等人,亦是盛極文壇的文章大家。
殿試完畢之后,溫如棲親自見了考中的進士。
宮墻之上,她看著年輕的有識之士從宮門魚貫而入,胸中西琉的版圖緩緩擴展開。
商云止與她并肩而立,在這一刻,他終于體會到了帝王一心為國之要。
“云止,這天下之士,都囊入京都了嗎?”
“是的,陛下。天下英雄,入您印中。”
溫如棲朗聲一笑,“不,還不夠。”她的目光從宮門躍至十萬八干里的廣袤土地之外,在那些地方,在女人被埋沒的地方,還有許許多多滄海遺珠。
她也要親自培養一批批明珠,讓他們歸于山河,守衛江山社稷。
帝王不曾妄語。
安泰二年春末,在袁清婉成為史上第一位女狀元強大影響力和感召之下,帝王下令于京都祈靈山修建白鶴女館,廣招師傅,長樂公主主持,袁清婉為女長師,命凡有志于學的女子可入館學習。
一時間,白鶴女館聚集了來自各地的女子。
在宮內的趙曼聽聞白鶴女館一事,遂問:“殿下,草民可否前往白鶴女館?”
彼時溫如陽正埋頭在一書堆中找尋她需要的版本,聽到趙曼的話從書里抬起頭,好笑道:“你是要去當學生,還是做女師傅?”
“自是去做學生。袁大人為女師,我區區山野小民,怎敢妄自尊大,當師父,豈不惹天下人笑話。”
溫如陽偏過頭,皺著眉頭道:“陛下召見你時,還夸你可堪大用,你怎么轉眼就如此妄自菲薄?你如此才學,自是要去當師傅的。”
趙曼臉皮一紅,“不……不敢當,我只想去聽袁大人講學。”
如陽尚未反映過來,只道:“袁大人乃朝廷命官,她去女館講學,只是偶爾過去,怎可常駐于此。你若是想結識她,袁大人常常進宮面圣,本宮為你引薦便是。”
想來沉穩的人一下子站起來,興奮地問:“此話當真?那趙曼在此先謝過公主。”
這個機會很快來臨。
兩三天如陽就遇到問題需要帝王掌舵,于是她帶上陸言和趙曼,到勤政殿請示皇姐能否將整理出來的古本復印本傳入民間,因涉及諸多敏感問題,她不敢擅自決定。
恰好袁清婉早朝后與帝王有事相商,留在勤政殿。
皇夫商云止也在。
溫如陽如今見到商云止,不可謂不尷尬,且還是當著皇姐的面。
自上次云滄一事后,她就一直避著對方,誰知還是不能總避掉的。她來到時間略微晚,本意是想借此機會可以一同用膳,亦能讓趙曼與袁清婉結識。
現在她可一點都不想。
她不想與皇夫等人用膳。
怕什么來什么,因商量事情的時間過長,帝王賜膳。
袁清婉和趙曼等人戰戰兢兢,放不開手腳,早就忘記結交一事,沉浸在帝王賜膳的榮譽和害怕出錯的惶恐里。
陸言因為與帝后二人打交道甚多,尤其是了解到皇夫并不是此前自己想象的那種可怕形象后,加之麻煩皇夫許多,倒是生出親近之感。
而對帝王的心思……他向來隱藏得極好。
溫如陽欲哭無淚,她一點都不愿意見皇夫。
可事實上,她羞恥的事情,溫如棲絲毫不在意,甚至早就拋諸腦后,那點算不上什么的兒女私情,根本不值得帝王注意。
她在意的事情能否好,能做到哪一步,如何盡善盡美。想起中德宮內藏書閣的書,她叮囑如陽,“中德宮內藏書閣,你有空可去看看,或許有幫助。”她想到什么,看向一邊的陸言,打趣道,“前段時間陸言可沒少在中德宮看書。”
陸言頂不住帝王溫和含笑的目光,盡管知道并無其他意思,可他依舊忍不住小鹿亂撞,卻不敢表現異樣,接著就聽到皇夫說:“是,讓臣當私塾先生,每日二十文的酬勞。”
陸言眼巴巴地抱著碗,“真的……僅有的銀子了。”
溫如陽嘴賤地接話,“難怪你最近一有時間就往中德宮跑。”她咬牙,“這么有空,趕明兒你把地方志也給整理一下吧。”
陸言瘋狂搖頭,然后小聲說:“沒錢了。”
趙曼和袁清婉兩個人聽著四個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與她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尤其是在看到皇夫自然地將陛下布菜時,總會想起家中父母平淡的日常。
午膳后,帝后二人有政事需要商量,溫如陽和陸言整理的書籍,有十多本古本藏在中德宮的藏書閣里,于是商云止讓玉棉親自幾位過去。
溫如陽身側跟著陸言,趙曼自然而然地跟著袁清婉,恰是相識的機會。
趙曼主動開口道:“聽袁大人的口音,好像不是京都本地人。”
袁清婉很是穩重,回答道:“確實,我是鳳萊洲那邊的縣城,因緊鄰西單,所以口音比較雜。”
趙曼驚喜道:“太巧了,我祖籍也是鳳萊洲那邊的,不過已經許多年沒有回去了,我小時候爺爺還一直念著想回鳳萊養老。”
袁清婉嘆息,“還是不要回去。”見小姑娘疑惑地看過來,袁清婉繼續說,“近幾年西單不安分,這邊境小城也不得安寧。”
西單之地……想起這些日子陛下的舉動,或許那個邊境小城,將會迎來新的戰爭,希望……結果是好的。過些日子,京都安定后,她打算將家中二老接入京城。
另一邊勤政殿內,商云止將近日的動靜一一稟告。
“刑部那邊,已經有了三撥人想要救卷丹,只是他們一旦失敗,登時毒發身亡,難以留下活口。明安王府那邊,變得更謹慎了。這樣拖下去,臣擔心走漏風聲,溫基與溫英面上僵持著,拖得越久,恐他們二人再次聯合。”
溫如棲抿了一口熱茶,毫不避諱地將帝王令收集來的資料遞了過去。“皇夫不妨看看這個。”.
(https://www.dzxsw.cc/book/12333027/8044375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