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崇禎重振大明 > 第297章 監護朝鮮

第297章 監護朝鮮


朱由檢聽著鹿太公的話,心中感慨這時的人淳樸,卻又知道實現大同之世,絕非那么容易。

    就連幾百年后的工業時代,都沒有真正建成大同之世,更別說在這個時代實現這個理想了。

    所以,他感慨著道:

    “大同之世,談何容易。”

    “就連周公和成康二王那樣的圣賢,都沒能實現大同之世。”

    “朕只是提出愿景,給天下人定個目標罷了。”

    “若是朕有生之年能夠實現成康之治,那就心滿意足了!”

    鹿太公聽著這些看似喪氣的話,心中卻覺得當今皇帝靠譜。

    之前他提出大同之世,不過是在皇帝面前說些好話罷了。

    如果皇帝真的說能建成大同之世,他會說好話附和,卻絕不會當真。

    畢竟他這么大年紀,什么東西沒見過,又是家學淵源,對儒學和三代之治有自己的見解。雖然接受了皇帝提出的大同之世,卻根本不信所謂的大同之世會很快來到。

    皇帝如實說目標是成康二王的成康之治,這讓他覺得靠譜。皇帝沒有好高務遠,把目標定成從未出現過的大同之世。

    所以他擺正態度,誠心實意地道:

    “陛下能有此念,是百姓之福!”

    “望陛下少刑慎刑,不要酷刑濫殺。”

    朱由檢聽聞此言,借著他的話語發揮道:

    “朕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對很多人只判流放,而非直接殺掉。”

    “但是仇怨又實實在在,有些人不肯罷休。”

    “朕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是又擔心他們若報了仇,其他人會有樣學樣。”

    “以后都這個樣子,何時能實現成康之治?”

    “對于這件事情,朕是深感憂慮啊!”

    話里話外的意思,是想讓黃宗羲等遇害者家屬不再追究,讓仇恨不再蔓延。

    鹿太公人老成精,當然能聽出皇帝的話。他對皇帝慎刑的態度十分贊賞,但是卻知道有些仇怨,是不能輕易放下的。

    作為楊漣、左光斗等人之死的親歷者,鹿太公只是稱贊陛下仁德,沒有再說它話。

    見此,朱由檢沒有強求,強行讓他去勸別人放下仇恨。今日他說這番話的目的,是在表明態度,說明自己的苦衷。如果鹿太公今日之后還執意給黃宗羲等人提供幫助,那就不要怪他使手段了。

    旁邊的孫奇逢、張果中等人,同樣也聽到這些話,思索皇帝的用意。

    朱由檢這時轉向孫奇逢,說道:

    “孫卿是鹿參贊的好友,聽說你們是同一科的舉人。”

    “有沒有和他一樣,建功立業的想法?”

    “如今遼東正是用武之處,需要孫卿這樣的人才啊!”

    這個人是孫承宗等人曾經推薦過的,而且在十七歲就考上舉人,稱得上是人才。若非父母接連去世守孝六載,說不定早就考上進士了。

    歷史上,孫奇逢最終從祀孔廟,和黃宗羲、李颙并稱三大儒。他的“北學”,被人與黃宗羲的“南學”相提并論。

    因為他的名氣在后世不怎么大,朱由檢不知道這些。但他明顯感覺到,孫奇逢是范陽三烈士的核心。朱由檢冊封他為元士后,想把他送到遼東去。

    不過孫奇逢立志講學,并無出仕的想法,聞言回道:

    “臣在家中守孝時,立志躬耕講學。”

    “遼東之事,有孫督師、鹿參贊等謀劃,陛下當可無憂!”

    朱由檢聞言皺眉,對他不愿當官有些驚訝,詢問道:

    “孫卿想回鄉講學,是想教化世人嗎?”

    孫奇逢謙虛道:

    “不過學習先師,教學相長罷了!”

    朱由檢道:

    “那孫卿可以去太學,朕讓你擔任助教。”

    “以孫卿的學問,應該能承擔起。”

    孫奇逢還是不愿,只是想白身講學。擔心受了官職,就要迎來送往。他對官場的事情,很是有些不耐。

    對于這樣的人,朱由檢也是無奈,想了一下說道:

    “先生在鄉中講學,至多能影響幾千人。”

    “但是在報紙上寫文章,卻能讓數萬人看到。”

    “先生有沒有想過,辦一份教學的報紙,讓所有人看到?”

    這下孫奇逢還真思索起來,有些懷疑地道:

    “辦教學的報紙,能有數萬人看到嗎?”

    朱由檢見他有興趣,頓時知道有可能把這個人用起來,當即道:

    “天下教師何其多,如果人手一份,怎么沒有幾萬份?”

    “朕打算資助先生辦一份《教育報》,指導所有學正、教諭、教師教學。”

    “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為大明培養更多的人才。”

    說到這里,他又想到了一件事,說道:

    “朕打算辦一座師范學堂,專門培養教師,讓他們成為可以師法的模范。”

    “有好的老師,才會有好的學生,希望孫先生能把師范學堂辦起來,培養更多的老師。”

    “這樣你就能通過他們,教化更多的人!”

    這件事如果辦好了,孫奇逢就能成為很多老師的老師,最終桃李滿天下。

    這對他來說,是非常大的名聲,也是能名垂青史的事業。

    面對這樣的誘惑,孫奇逢不能不心動。同時對尊重自己心意、循循善誘的皇帝,心中很是感激,跪地謝恩道:

    “陛下不以臣卑下,授臣此等重任,臣又怎不盡力?”

    “愿以余生,為陛下建師范學堂!”

    朱由檢急忙令他起身,說道:

    “先生不愿當官,就是不耐煩這些禮節,怎么能輕易下跪呢?”

    “都說天地君親師,朕就在此規定,除了需要大禮參拜的場合外,先生可誰都不拜。”

    “這一條也要加入師范學堂的規矩,作為教師的權力。”

    “見到任何官員,有正式資格的教師,都可以不用下拜。”

    這個規定,明顯把教師的地位提升了一截。

    孫奇逢聽到這些,心中對皇帝更是稱贊,忍不住想要下拜。卻又想起皇帝剛才的命令,只能用躬下身子,表示心中恭敬。

    如此一來,孫奇逢雖然沒有當官,卻也算是收服了。朱由檢還找到了一個立志于教育的人才,發展教育事業。

    這讓他心里極為高興,又問張果中道:

    “張卿是鹿參贊的弟子吧?”

    “有沒有興趣去朝鮮工作?”

    張果中還是個年輕人,被特賜元士出身已經高興得不得了。面對皇帝問他愿不愿意跟隨老師去當官,根本沒想過拒絕,懷著興奮說道:

    “愿從陛下旨意!”

    “臣愿意去朝鮮任職。”

    總算按自己心意安排了一個,朱由檢呵呵笑著,說道:

    “那卿就先在翰林院當正九品侍書,待莊際昌、姜曰廣等人進京了,和他們一起出使朝鮮。”

    “這次去朝鮮有大事,你要好好準備。”

    “待到徐學士進京后,朕還會有安排。”

    張果中聞言領命,欣喜于自己直接進入翰林院,還得到了可以立功的任務。

    旁邊的溫體仁等大臣,則聽到了徐光啟將要進京的消息。

    一位大學士進入京城任職,所有朝廷官員都會注意。更別說溫體仁是和徐光啟一起起復,是被皇帝最先起復的人之一。

    想到徐光啟起復后不斷升遷,沒進京就成為大學士。溫體仁這個同樣不斷升遷的禮部尚書都有一些嫉妒,認為徐光啟在皇帝的心中,地位要高于自己。

    也不知徐光啟有什么長處,讓皇帝如此看重?

    難道說,是因為他是利瑪竇的弟子,皇帝重視西學,所以要大用他?

    溫體仁想著皇帝前些日子提到的大鍵琴,還有登極之初推行的小時制,以及向群臣講解《坤輿萬國全圖》等事,覺得隱隱摸到了皇帝想法。

    再想到錢謙益憑借學問翻身,最近又在搗鼓什么實學,他覺得自己在學問上也要有建樹,不能被這些人撇下去:

    『只是,該用什么學問呢?』

    心中揣摩著這件事,溫體仁覺得自己在儒學上無論如何也比不過劉宗周、錢謙益。這兩人以前在理學、心學上的名聲就大,現在有了重制禮樂的名義后,名聲更上一層。在這方面沒有建樹的溫體仁,是無論如何爭不過他們的。

    倒是徐光啟的西學,似乎可以爭一下。畢竟他作為禮部尚書,之前被任命為禮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如果真有學問,是能參與重制禮樂的。

    而且據他所知,皇帝雖然對西學有興趣,卻對傳教士不怎么待見。太常寺宗教總署的各種章程,也明顯在限制新宗教,似乎要扶持佛道兩家,對抗新宗教的入侵。

    所以,徐光啟的教徒身份,有些天然不利。他參與重制禮樂的可能性,幾乎趨近于零。

    如果能把這件事利用好,或許能壓制這個人。甚至把西學化為己用,從徐光啟那里奪過來,用于重制禮樂,在大明學術界占據一席之地。

    想著這件事情,溫體仁心中就有一些激動。因為他猛然發現了,自己有可能在學問上有建樹,同樣名留青史。

    只是他在西學上的造詣,和徐光啟比起來差得遠。甚至完全可以說是七竅通了六竅——剩下一竅不通。

    想要和徐光啟競爭,似乎還差得遠:

    『看來要找個人學習一下!』

    『只是現在精通西學的,大多是教徒,他們如果知道我的想法,會愿意教我嗎?』

    心里琢磨著這件事,溫體仁覺得要慎重點,不能輕易表明自己的態度。待到從徐光啟等人那里學到西學后,再裝作幡然悔悟,另立一門學問。

    到那時,不待見教徒的皇帝,會不支持自己嗎?

    有了皇帝的指點,自己說不定能像錢謙益領悟實學一樣,領悟出新的學問。

    這些念頭,在溫體仁心中轉著,朱由檢卻絲毫不知。

    如果他能知道,會讓溫體仁不要去學什么西學了,直接和自己學習就行。他腦海里的科學知識,領先這個時代幾百年。

    可惜,溫體仁不知道這些,還需要和徐光啟等人交好,先學一段時間西學。

    不過他對朱由檢的揣測確實不錯,因為朱由檢確實對徐光啟的教徒身份不太放心。天主教等一神教被馴化的難度,朱由檢是清楚的,所以他沒打算放任這些宗教傳播,之前在宗教上的布局,已經體現了這一點。

    徐光啟作為正式受洗的天主教徒,他在擔任大學士后,天主教在大明的影響力,必然會有一個躍升。

    如何利用他推廣對大明有用的西學,卻又排除宗教干擾、限制天主教的傳播,對朱由檢是一個考驗。

    他要盡量發揮徐光啟的能力,又不至于因為徐光啟的信仰,給后世埋下禍根。

    在這種疑慮之中,徐光啟帶著孫元化等門徒,還有精心準備的《農政全書》,以及各種作物的種子,終于來到京城。

    朱由檢得知這些,心中極為感嘆。不管徐光啟的身份如何,這個人都是應該用的。這樣的大才不用,實在太過浪費。

    所以在徐光啟進京的第二天,他就立刻召見。還喚上了之前任命去出使朝鮮的張果中,以及已經進京的莊際昌,讓他們一同旁聽。

    這次召見的主題,是徐光啟在萬歷四十七年上的《遼左阽危已甚疏》,疏中提出了求人才、造大炮、建城圍等五條建議。

    最讓朱由檢看重的是第五條“亟遣使臣監護朝鮮,以聯外勢”,很對朱由檢的胃口,符合他年前提出的策略。

    所以,徐光啟到來之后,朱由檢首先提到了這個話題,詢問這條建議的可行性如何,現在能不能用?

    徐光啟早早提出這條建議,當然是思索過可行性的,面對皇帝的詢問,他當然說能用:

    “臣考古制,天子使大夫監于方伯之國。”

    “漢開河西四郡,通西域,置護羌戊己校尉、都護、長史、司馬,以控制諸國,斷匈奴右臂。”

    “當此之時,朝鮮形勢略似西域。建虜兇惡,亟于匈奴。”

    “臣之愚計,宜仿周漢故事,遣使宣論,監護其國,闡明華夏君臣,天經地義。”

    “監者察其情形,護者扶其顛危也。”

    把他奏疏上的論點,又重說了一遍。

    這條計策,之前因為朝鮮使臣和反對的大臣聯合,沒能在朝堂上通過。

    但是朱由檢登極后,就沒有那么多反對的大臣了。

    畢竟朝鮮這些年的作為,大明君臣看得清楚。建虜的兇惡之處,也很讓人憂心。

    所以朱由檢年前提出的派遣駐朝大臣一事,得到很多官員認同。在此基礎上實行徐光啟的監護朝鮮策略,也是順理成章。

    把年前有關朝鮮的會議記錄交給徐光啟一份,朱由檢向他說道:

    “徐卿提出這個策略,可見對朝鮮的事情是有全盤考慮的。”

    “這是朕在年前和孫督師、袁尚書等大臣定下的事情,希望卿能在這個基礎上,制定更完善的策略。”

    “今后朝鮮的事情,就交給卿處置。所有駐朝人員,都由徐卿指揮。”

    把朝鮮方面的事情,完全交給了徐光啟。希望這個提出監護朝鮮的大學士,在朝堂上推進策略。(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76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