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箭形彈
呂祥說出的請求,讓朱由檢很是喜悅。
他在思索之后,毫不猶豫地命人把火銃、彈藥、刺刀分離,帶到自己面前。
讓身邊的太監查看,確定火銃中沒有火藥后,朱由檢伸手抓起,微微皺起眉頭,向呂祥道:
“這就是你選的制式火銃,怎么會這么重?”
“這么大的重量,怎么和人拼刺?”
以他的估算來看,這桿火銃,約有二十五六斤,重量實在太大。
就算裝上刺刀,也不便于拼刺。
呂祥聽聞此言,急忙指著火銃下面的架子,說道:
“這是固定火銃的腳架,去掉后就只有十五斤了。”
“雖然還是重了點,但是已經能拼刺。”
朱由檢聞言把腳架去掉,覺得的確是輕了點。這讓他對重達十多斤的腳架產生了不滿,想著后世反器材武器使用的兩腳架,囑咐呂祥道:
“想辦法造個輕的兩腳架,能夠方便拆卸的。”
“現在這個腳架,實在太不實用了!”
又對火銃木托指指點點,根據后世的槍托繪制一份草圖。讓呂祥找合適的材料,制作更好的銃托。
再讓人取來尺子,朱由檢量了一下,發現火銃的長度,約有一百三十厘米。刺刀的刀身,長約五十厘米。兩者結合之后,約有一百八十厘米,雖然相比長兵器比較短,但對自衛再說,已經勉強足夠。
最讓朱由檢不滿的地方,仍舊還是重量。火銃太重不說,刺刀也有點重。所以他囑咐呂祥,要想辦法減重,爭取把火銃的重量控制在十斤內,刺刀也要根據需要,削減一下重量。
呂祥把這些都記下后,才看到皇帝拿著刺刀,把火銃前方的鐵片,插上刀把上的空洞。
“咔嚓”聲音響起,里面似有一個卡扣,輕易卡住了鐵片。
呂祥這時提醒道:
“陛下,刀把上有一個按鈕,按動后里面的卡榫會松開,刺刀就可以取下了。”
朱由檢聽著他的提示,按下刀把下的按鈕,果然發現刺刀可以取下,這讓他滿意地點了點頭,覺得呂祥想出的這種刺刀卡榫結構簡單方便,不愧是自己寄予厚望的木匠。
然后他再次裝上刺刀,隨手突刺了幾下,感覺固定還算牢靠。
唯一的問題在于,插入卡榫的鐵片,現在是固定在火銃木托上的,在激烈的戰斗中,很可能會損毀。
所以朱由檢要求,要把這個鐵片,和銃筒緊密結合,不能在使用刺刀的時候,導致銃托損毀。
呂祥自己也知道這個缺陷,解釋道:
“臣這是用現有的火銃改造,還沒來得及制造新的銃筒。”
“以后再制造火銃,刺刀卡榫就是和銃筒連在一起了。”
朱由檢點頭認可,說道:
“刺刀的事情,你立下了一大功。”
“剩下的就是測試,爭取早日定型。”
“待到新的火銃刺刀裝備時,朕親自為你授勛。”
暗示呂祥能憑借這個功勞,從少良造升為中良造。
呂祥喜不自勝,知道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已經更加穩固。
不過對他來說,刺刀這種簡單的東西沒有什么好說的,他更得意的,是自己按皇帝的要求,辛苦制造出的子彈。
朱由檢也早就發現了他帶來的子彈,指著像是箭矢、前面被木桿裹著、后面纏著藥包的子彈,有些疑惑地道:
“朕和你說的脫殼穿甲彈,是這個樣子嗎?”
“怎么看著像箭矢,只是加上了火藥?”
呂祥訕訕笑著,說道:
“臣回去之后想了一下,發現陛下說的脫殼穿甲彈,和銃箭很是相似。”
“所以就和會造銃箭的匠人一起,制作了這種箭形彈。”
銃箭這種東西,可以說是最早的火器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把箭矢塞到火銃里面,用火藥推動箭矢發射。
它的威力較大、射速又比較慢,和傳統的弩定位比較相似。
所以在銃箭出現后,很快取代了弩。
大明的弩之所以沒有出名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地位早已被取代。
前些年陜西那邊發現了數百張宋朝的神臂弩,大明的人還饒有興趣地觀看,卻沒有提出仿制的。
原因就是弩在軍中早就沒有了地位,火銃在大明軍中,取代了以前的弩。
反而是很多人拿來和火銃對比的弓箭,其實和火銃的地位不重迭。在火銃無法連射速射前,不可能完全取代弓。
朱由檢對銃箭這種國初使用的火器不怎么了解,但是大明的工匠,對此卻很清楚。
在呂祥拿著他提出的脫殼穿甲彈設計圖,和工匠探討的時候,那些擅長火器的工匠,很快就提出:
皇帝下令制造的脫殼穿甲彈,其實就是縮小了的銃箭。
所以,他們按照制造銃箭的經驗,鑄造出縮小的銃箭,在箭頭后面加上弓箭的尾翼,再包裹上能脫殼的木托,再纏上絲綢藥包。
把這種子彈塞到火銃里,能夠順利發射。而且威力和射程都不錯,遠強于現在的子彈。
呂祥在簡單測試后,就拿來向皇帝報功。只是因為宮中對火銃的防范,險些沒帶進來。
此時,眼見皇帝沒有怪罪,似乎還頗有興趣,呂祥仔細解釋道:
“這個箭形子彈,最初是沒有尾翼的,只是使用箭頭,像是陛下所說的一期彈。”
“只是沒有尾翼的話,發射出去容易亂飛不說,藥包也難以固定。”
“所以臣等商量之后,在后面加上了尾翼。”
“現在這個尾翼形狀,就是挑選出來的最好的一種。還有好幾種樣式,仍在進行實驗。”
解釋著尾翼的事情,呂祥又指著木托,說道:
“這是陛下說的可脫殼的木托,臣用各種方法,發現固定起來都太復雜。”
“后來就直接用藥包,把木托尾部纏起來。”
“這樣藥包在火銃中燃燒后,木托就開始松動,飛出銃筒之后,完全脫離箭矢。”
“箭矢在沒有了木托后,飛得更加快捷,相比原本帶著箭桿的銃箭,威力還要更大些。”
“即使在百丈之外,仍舊能破重甲。”
“射在人馬身上,甚至可能穿透!”
這個威力,遠遠超出很多工匠的預計。他們本以為只用箭頭,發射出去的威力必然不如完整的銃箭。
沒想到箭矢縮小后,竟然比之前用的銃箭威力還要大。
所以,這些工匠已經在制造更小的箭形彈,用在鳥銃上面。
(現代箭形彈)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75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