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戡亂救災委員會
隨著群臣的討論,越來越多的臣子認識到:
如果大明真的發生皇帝所說的大災,周圍能容納千萬移民的地方,只有遼東一地。
以前的遼東都司就有數百萬人,收復以后設立省分,能容納的人口必然更多——
朝堂上的文官,認為他們的治理水平必然勝過都司衛所,能夠比遼東都司容納更多的人口。
事實上,遼東都司和甘肅所屬的陜西行都司,一直都有人提議設省,以便更好治理。
省在大明是分設三司,除了都司之外,布政司、按察司的官員,都要由文官擔任。
朝堂上的文官對這樣的事情,都是喜聞樂見。
所以討論得越多,支持平遼的官員就越多——
不管皇帝說的大災是真是假,遼東收復設省,都會帶來很多新官位。
更何況皇帝要在關外實行井田制,他們這些朝堂上的官員在評定功勞時,也有可能被分配井田。
這樣好的事情,他們當然要支持!
所以,在群臣詢問皇帝,明確得到設立新省份的承諾后,收復遼東的事情,越來越成為朝堂共識。
朱由檢見此說道:
“大明和建虜之戰,不僅是平定叛亂之戰,還是收復故土之戰、生存空間之戰。”
“只有收復遼東,才能為陜西等地的災民提供足夠的土地,供他們遷移開墾。”
“誰敢阻撓這件事情,就是大明的罪人。”
把收復遼東的事情,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朱由檢向群臣道:
“今后十幾年的朝廷任務,就是戡亂救災。”
“救災主要是救陜西等地的旱災,戡亂主要是平定西南奢安之亂、遼東建虜之亂。”
“內閣、六部、九寺等衙門,都要圍繞這個目標拿出方案,寫出三年規劃或五年規劃。”
“方案的統籌和審核,由戡亂救災委員會負責。這個委員會的委員,朕委任朝堂大員兼任。”
“內閣首輔黃立極、兵部尚書袁可立、吏部尚書楊景辰、戶部尚書畢自嚴四人先行加入,黃立極主要負責救災、袁可立主要負責戡亂、楊景辰負責考核、畢自嚴提供錢糧。”
“方案確定后必須執行,若有人敢推諉,吏部立刻罷免!”
群臣聽著皇帝的命令,更加認識到這件事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要性,同時羨慕地看著袁可立——
他們都能看出,黃立極只是幌子,皇帝真正要用的,是兵部尚書袁可立。
黃立極只是因為內閣首輔的身份,在明面上統籌,負責的是吃力不討好的救災事宜。
袁可立的戡亂任務排在更前,而且如果做好了,有可能得到紫閣功臣席位——
畢竟他現在不僅是負責戡亂的委員,還是兵部尚書。什么亂子被平定,都有功勞分潤。
可以說,袁可立通過這個任命,已經獲得了內閣首輔的權力,能夠名正言順地插手其它衙門,讓他們必須配合。
這是卸任三法司職務的袁可立,沒想到的事情。
因為之前在擔任協理三法司大臣時,他沒少被一些官員非議,認為他這個兵部尚書不應該插手其它衙門。
皇帝聽從他的請求,撤掉了協理三法司大臣職位。沒想到如今又設了個戡亂救災委員會,仍讓他插手其它衙門。
有心不接受這個任命,但是袁可立想著皇帝所說的災情,卻是心情沉重。
他在內心之中,是不怎么相信皇帝的托夢說法的,但是皇帝這么鄭重其事地為救災移民做準備,還是讓他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以他對皇帝的認識,當今皇帝很少會做沒意義的事情。
如今大張旗鼓地調動整個朝堂的力量,可見旱災之事,皇帝在內心之中已經確認。
考慮到千萬人受災的可能,袁可立覺得無論會不會發生,都要幫皇帝做準備。
同時想到收復遼東的重要性,他更為自己的老朋友孫承宗捏了一把汗,皇帝這么希望平遼,如果孫承宗不能達到要求,很可能有大麻煩。
所以他請求道:
“陛下,平遼非一時之事。”
“臣請陛下多給些時間,不要急中出錯,反而誤了時間。”
朱由檢點頭應許,說道:
“決策朕已定下,具體由卿執行。”
“卿可和孫督師等前線將領商議,確定戡亂方案。”
“朕的要求是,最好在崇禎十年之前,收復遼東土地。”
“陜西那邊的災民,也要做好遷徙準備。”
說著,他看向太仆寺卿秦士文,問道:
“通往陜西的驛道,都還稱得上通暢嗎?”
“朕需要各地驛道暢通,既能把海外的糧食運過去,還能把陜西的人口運出來。”
“沿途各個驛站,都要做好準備。”
秦士文這幾個月忙得不可開交,終于把各個地方的驛站收歸太仆寺,并且把地方行太仆寺建起來。聞言斬釘截鐵地道:
“陛下但請放心!”
“太仆寺上下官吏,都會盡全力做好這件事。”
朱由檢聽著他堅定的聲音,對這個用心辦事的官員很是滿意,夸獎了幾句之后,又看向太仆寺左少卿陳奇瑜,下令道:
“陳卿曾在陜西任官,就請去陜西走一遭。”
“一是考察沿途驛道、驛站情況,二是看看陜西的旱災有多嚴重。”
“帶著御史和錦衣衛盡快出發,朕賜給你王命旗牌,調換沿途不合格的官吏。”
“今后驛道若出了情況,朕就拿你是問!”
陳奇瑜聽到之后,立刻接下命令。
王命旗牌雖然有些泛濫,卻主要在軍中使用,能得到王命旗牌的文官,大多是巡撫一級。
皇帝賜給他王命旗牌,又讓他整頓沿途驛站,如果能夠做好,將來有可能升任巡撫。
所以他很欣喜地接受命令,打算好好做這件事。又請求道:
“若是驛道、驛站失修,臣能否征發徭役,責令當地修繕?”
朱由檢聽得皺眉,不愿隨意征發徭役、給沿途受災的民眾帶來更大負擔。
想到工部尚書薛鳳翔剛才的話,他說道:
“薛卿說對災民應該以工代賑。”
“太仆寺可準備好錢糧物資,招收災民做工。”
“另外,可在原有的驛道基礎上,規劃新的驛道,盡量裁彎取直、參考直道設計。”
“今后十幾年這些驛道都要被經常用,距離縮得越短,損耗就能越少。”
“還有……”
轉向少府寺那邊,朱由檢命令道:
“太府寺和少府寺合作,成立公共運輸研究院。”
“下設公共道路研究所,簡稱公路研究所。”
“給各種等級的道路劃分標準,例如劃分車道和人行道,將能并列通行四輛馬車的公路,定為一級公路,兩車道的公路定為二級公路。”
“所有驛道在平原地區要盡量修成一級公路,山區等地方也要盡量修成二級公路。路面盡量硬化,并且及時維護。”
“設立運輸工具研究所,設計幾種載重大、建造快的馬車,既能用于運糧、也能用于運人。”
“太仆寺和少府寺要通力合作,革新道路運輸!”
兼任少府寺卿的薛鳳翔急忙答應,太仆寺卿秦士文也答應下來。
朱由檢命令太仆寺派出人員,隨陳奇瑜一起視察驛道,規劃新的道路。
參考后世的道路,朱由檢讓他們在現有驛道的基礎上,修建兩條公路。
一是隴海公路,從陜西抵達海州。中間經過運河,能夠接收漕糧。海州更是已設立海關,能接收海外糧食。
這條公路的路線,類似后世的隴海鐵路。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只能先修公路。
二是延滄公路,從延安府到滄州。中間經過山西太原府,過太行山的井陘關,進入北直隸真定府和河間府。同樣經過運河,能從運河獲得漕糧。而且朱由檢還下令在滄州沿海設立港口,接收從海外運來的糧食。
這條公路的路線,類似后世的朔黃鐵路。只是把起點由忻州改為延安,路線更長一點。
兩條公路的修建,是之前運糧路線的延續。雖然一路上的損耗會很大,但是卻不得不建——
因為它的作用不止是往陜西運糧食,還要把陜西的人口運出去,遷到海外安置。
而且以陜西的情況,將來旱災來臨,不給災民指明生路的話,民亂是遲早的事情。路上的損耗再大,也要盡量把糧食運過去,給災民一點希望。
還有就是讓災民沿著兩條公路,前往海外移民。
未來山西、河南發生旱災,兩地的災民也能如此。
可以說朱由檢下令修建這兩條公路,還有為山西、河南旱災做準備的用意。
另外就是薛鳳翔提出的以工代賑,需要一些大工程。這兩條災民的生路,正好讓災民修建。
為了讓公路的通過能力更強、維護成本更低,朱由檢還提出了路面硬化,鋪磚、鋪水泥等。水泥的重要性再次提升,被朱由檢再次提起,囑咐文思院研究。
這些具體的事情,朱由檢在朝堂上只是簡單提了一下。把精力轉向了災民抵達海邊后,遷往哪里的問題。
東寧那邊已經確定主要遷移鄖陽流民,而且陜西的民眾也不一定適應南方的氣候,朱由檢需要在北方找個地方,容納一些災民。
被他命名為北海島的蝦夷地,就這樣落入他的視線。
這地方物產不算富饒,但是周圍的海域卻是暖流和寒流交匯的大漁場,只要搭配些糧食,就能養活許多人。
北海島和苦兀島一樣,現在主要被苦夷占據。日本德川幕府的松前藩,占據了南方一些地方。
他們的實力都不強,只要能開辟出穩固的航線,朱由檢就有把握在兩個島上設藩國。所以他開始和群臣商議,安排誰去開藩,并且為藩國制定規矩。(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70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