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崇禎重振大明 > 第369章 海運漕運爭端

第369章 海運漕運爭端


朱由檢沒想到只是從天津把糧食運到京城,會遇到這么多困難。

    但是在看到一些臣子上疏,或是請求革除海運,或是以防止漂沒為由、建議海運不許輕委雜流后。

    朱由檢頓時意識到,這是漕運利益集團和海運利益集團的聯合反擊。他們都不希望改變當前局面,想要繼續把持利益。

    漕運利益集團的反抗,朱由檢能夠理解,畢竟這是他們的衣食所系。

    但是海運利益集團和他們聯合鬧事,就讓朱由檢實在理解不能:

    『難道這些人不明白,這是在發展海運?』

    『盤子大了之后,他們能分享更多利益。』

    搞不清楚這些人的腦回路,朱由檢只能認為,這些人想壟斷海貿,不許外人插手。對這樣的人,當然要堅決打擊——

    畢竟他這個皇帝都沒想過壟斷海貿,甚至把市舶司讓給了海關總署。這些人又憑什么,敢壟斷海上貿易?

    不是朱由檢看不起他們,這些海商連鄭芝龍海盜集團都打不過,否則也不會乖乖交錢,讓那些海盜發財。

    如今北方有俞咨皋、南方有鄭芝龍,他們徹底丟失了海上貿易的主導權。所以就把主意打到朝堂上,想要從朝堂上解決兩個人。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不惜和漕運利益集團聯合,和京城的糧商一起,掀起這場風波。

    只是有一件事他們沒有想到,那就是因為武道大會引起的文武矛盾,朱由檢躲了個懶,讓朝堂大臣鎮壓了科道官員。

    中低級官員因為這件事,現在是噤若寒蟬。他們花錢也找不到多少官員上疏,只有負責巡倉的云南道御史李遵,奏疏的影響力稍微大一點。

    但是區區一個御史的奏疏,在朝堂上根本掀起不了多大風浪。當今朝堂大臣在海外封地的誘惑下,大多支持海運。

    即使有稍微不那么支持的,也只是說海運利弊兼有,需要綜合考慮。

    戶部右侍郎翟鳳翀的觀點,可為其中表率。他在奏疏中指出:

    “海運一節,為天下大利大害。”

    提出祛奸革弊十事,請朝廷認真對待。

    以這份奏疏為引,朱由檢專門召開會議,讓大臣各抒己見。

    翟鳳翀是戶部官員,戶部尚書畢自嚴、太府寺卿郭允厚,自然支持他的意見。

    他們都知道京畿大旱的情況下,海外糧食的重要性,所以都肯定了海運的必要性,建議和漕運一起并行。

    意見和翟鳳翀一樣,那就是海運利弊兼有,應該專門設立衙門,和漕運一樣重視。

    這下朱由檢終于聽明白了,戶部不是不贊同海運,是想要把持海運。天津的糧食運不過來,和他們脫不了干系。否則有戶部尚書加銜的天津巡撫黃運泰,早就調動巡撫衙門的兵馬,鎮壓所謂的漕幫——

    這些幫派勢力,面對朝廷的軍隊和運河沿岸衛所,根本鬧不起來。

    戶部現在盯上的,是海軍衙門的航運署,以及和內府監合作成立的大明航運集團。

    對于此事,朱由檢當然不答應。他不能因為戶部要用航線運糧,就把控制權交給他們。所以他轉向工部,詢問薛鳳翔道:

    “太學生張溥提議修建京津公路,工部什么意見?”

    工部尚書薛鳳翔道:

    “京津地勢平坦,修公路毫無問題。”

    “只要人手足夠,可以立刻修建。”

    說著,他還匯報了一個好消息,向皇帝道:

    “陛下命文思院研制水泥,臣等竭力試驗,用草木灰燒制出來。”

    “此水泥遇水之后,可以塑造成型。放置三日之后,便硬如石塊一般。”

    “以此用于修路,遠勝石板、磚塊。”

    知道張溥在京城鼓噪起來的聲勢,薛鳳翔看到京津公路的提議后,特意把水泥的事情壓下,現在才拿出來。

    在請示皇帝之后,薛鳳翔派人取來一個用水泥和碎石子、碎陶瓷、碎磚塊捏成的方塊,呈給皇帝觀看。

    朱由檢讓旁邊的太監取過來,放在手中一看,發現果然是水泥。雖然堅實度不如后世、三天的干燥時間也有些長,卻的確是能用的。

    以這種水泥修路,足以硬化路面。

    這讓他的心情非常高興,傳給眾臣觀看。

    群臣雖然不知道什么是水泥,但是看到這個方塊里面的碎石子、碎陶瓷、碎磚塊后,就知道它絕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為制造。

    如果真的像薛鳳翔所說可以塑造成型、在放置三日后硬如石塊,那么它的確可以用來修路,甚至在筑城、建房等方面用途也非常大。

    尤其是戶部的官員,更是認識到用水泥有可能取代灰漿,不再使用糯米。在糧食如此緊缺的現在,他們不可能反對水泥,維護糯米灰漿的地位。

    所以他們的臉色,頓時垮了下來。知道他們靠運河插手海運的想法,已經難以實現。

    看皇帝的態度,是寧愿修建公路,也不愿屈伏漕運。

    在水泥這個新事物出現后,硬化路面的成本大大降低。京城到天津這二百多里道路,完全能用陸運。

    所以朱由檢轉向兼任順天府尹的袁可立,詢問道:

    “京城和天津都在順天府,順天府能不能組織人力,修建京津公路?”

    袁可立這些時日忙得焦頭爛額,在糧價的事情上得罪了很多人。他同樣迫切需要海外糧食運進來,穩定京城糧價。

    所以他不假思索,說道:

    “京城一直大旱,夏糧收獲不多。”

    “而且因為旱情太重,種子出苗也很少,秋糧難以指望。”

    “今后數月,需要一直賑災,讓災民有口飯吃。”

    “京津公路修建,不會缺少人力。”

    兩個多月沒有下雨,兩季糧食受災。富裕的人家或許還能撐下去,但是貧困家庭,已經難以支撐。

    為了不讓他們走上賣人賣地的絕路,袁可立請求皇帝免了很多稅收,還發動人力整修水利,保住水澆地的收成。甚至還開動很多工程,實行以工代賑。

    災民的人數那么多,只要有口飯吃,就能找到人干活。所以袁可立不為人力發愁,組織人手的官員,也能讓工部和少府寺支援。

    朱由檢得到他的保證后,當即下命令道:

    “那就修建京津公路,直接從京城修到天津海運碼頭。”

    “暫定為四車道一級公路,預留擴建成八車道的空間。”

    “水泥畢竟是個新事物,誰也不知道用它修路會出現多少問題,需要在使用中改進。”

    “先用水泥修建一條四車道公路,改進完善之后,再修建另外四車道。”

    “兩條路修建和維護時間錯開,保證一直暢通!”

    這個決定做出,群臣都認識到皇帝不打算向漕運屈服,已經決定用海運。

    太府寺卿郭允厚急忙補救道:

    “陛下,修路需要時間,當前運糧還是要走漕運。”

    “臣以為可傳令天津巡撫黃運泰,讓他率領官兵,責令漕丁運糧。”

    “天津到京城這一段的運河,可以從漕運衙門分出,由天津巡撫執掌。”

    無論海運還是漕運,都要經過天津。所以天津到京城的運河,可謂至關重要。

    郭允厚想的就是讓天津巡撫執掌,加強戶部對這段路程的掌握。畢竟天津巡撫不但有戶部加銜,還經常被調到戶部任職,可視為戶部一員。

    但是朱由檢又怎么會放任戶部掌握這么重要的水道,這次漕運的事情,就給他提了一個醒,讓他知道有些利益集團不能放任,必須加以約束。

    對漕運利益集團,朱由檢想的是分化,下令道:

    “不但是天津到京城的運河,北直隸境內的河流,都需要綜合整治。”

    “像是那個盧溝河,河道變化不定,又被稱為無定河。京畿這邊的水災,多是由它而來。”

    “朕以為當綜合整治,從源頭的桑乾河開始,保持水土、減少泥沙、裁彎取直、固定河道。”

    “讓這條河從害河,變成能通航入海、能用于灌溉的好河。”

    “以后這個水系,就按徐學士所說,統稱為海河。”

    “設立海河巡閱使,由專督河道侍郎兼任。”

    “下設海河航運集團,負責航運事務。”

    把天津到京城的運河,劃入海河水系,航運由海河航運集團負責。

    專督河道侍郎李從心聽到這個任命,頓時激動起來。在皇帝把治河有功的李化龍列入紫閣功臣、并且為潘季馴預定了紫閣功臣席位后,他這些日子一直想著如何在治河上立功,讓自己成為紫閣賢臣。

    他如今年紀大了,不指望自己能治理好黃河。所以想的是從皇帝的保持水土、潘季馴的束水攻沙理論著手,制定治理黃河的方案,分潤后人的治河功勞。

    但是這個辦法有點為人作嫁的意思,而且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以后治河的人不一定按他的方案,讓他分享功勞。

    如今皇帝讓他兼任海河巡閱使,李從心頓時看到自己治河立功、成為紫閣賢臣的道路。

    海河固然遠遠比不上黃河,但它有渾河之稱,又被稱為小黃河。

    這條河和黃河的情況很像,都是上游從黃土高原而來,河水含沙量大。下游平原河道又經常擺動,經常發生水災。

    如果能治好這條河,他的治河方案能夠驗證。未來治理黃河的方案,被后人使用的把握更大。

    甚至單憑治理海河的功勞,他也有資格成為紫閣賢臣。

    所以,李從心即使知道皇帝是讓自己和戶部打擂臺,卻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把京城到天津的運河,納入海河巡閱使麾下。

    戶部棋差一著,不但好處沒撈到,還丟了一段運河。正當他們還想再爭的時候,忽聽皇帝問道:

    “漕運衙門下面有兵馬吧?朕記得有十多萬,還有諸多衛所。”

    “現在的漕運總兵是誰?”

    兵部尚書袁可立回道:

    “總督漕運總兵官,自萬歷四十年王承勛請辭之后,朝廷已經不設。”

    “現在的漕軍和沿途衛所,由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管轄。”

    朱由檢聽到王承勛這個名字,眉頭頓時一皺,說道:

    “王承勛是新建伯吧?”

    “為何自他之后,漕運總兵就不設了?”

    袁可立斟酌了一下,回道:

    “漕運之事,原本武尊文卑。”

    “后來李三才就任,王承勛移坐其下。”

    “自此漕運總兵被架空,朝廷遂不再設。”

    朱由檢聽得眉頭皺得更緊,對王承勛惡感更甚。就是這個人,在天啟五年死了后,留下新建伯爭襲案,讓朝堂上下現在還為此煩心。

    沒想到他還丟了一直由武勛把持的漕運總兵,把掌管漕運的權力,完全被文官奪了去。

    這讓朱由檢不能不懷疑,王承勛是不是因為王守仁孫子的身份,立場上有點拎不清。屁股還坐在文官那一邊,沒把自己當勛貴?

    如果新建伯家族還是這個想法,他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借著新建伯爭襲案,把他們踢出勛貴。

    轉著這個念頭,朱由檢道:

    “漕運總兵不設后,漕運弊端叢生。”

    “先有李三才的盜用皇木案,又有如今的漕幫鬧事。”

    “可見漕運沒有武勛是不行的,漕運總督失職。”

    “傳旨京中勛貴,讓他們書寫治軍方略,競聘漕運總兵。”

    這條旨意,聽得一眾文官火氣上涌,又羞得臉色通紅。

    因為皇帝這個說法,簡直是指著文官的鼻子在罵,怪他們趕走了漕運總兵,卻又干不好漕運。

    這讓很多人心里不忿,葉向高的弟子成基命道:

    “陛下,李三才總督漕運十三年,與南樂魏允貞、長垣李化龍并稱,皆為治世之臣。”

    “因為政績卓著,被人以非翰林出身,推薦為內閣輔臣。”

    “因此被小人嫉恨,由此引發黨爭。”

    “漕運之事,并非離不開武勛。反而武勛做總兵時,漕運多有弊端。”

    李三才入閣是由葉向高提請增補閣員引發的,由此引爆了東林黨和浙黨、楚黨之爭,是當前黨爭的源頭。

    如今聽到皇帝有否定李三才的意思,成基命作為東林黨人、葉向高的弟子,不能不辯解一二。

    但是他的辯解軟弱無力,沒有解釋清楚盜用皇木案,朱由檢道:

    “李三才的才干朕不否認,但是他卻沒用在正道上。”

    “和他齊名的李化龍,平定播州之亂不說,還有開泇河等功績,成為紫閣功臣。”

    “李三才總督漕運十三年,朕也不說軍功,就說他在治河上的功勞,能和短暫治河的李化龍相比嗎?”

    “此人才大名高、好用機權,善于籠絡朝士,性又不能持廉。”

    “此非為臣之道,諸卿當引以為戒!”

    全面否定了李三才,把他作為李化龍的反面。(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68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