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崇禎重振大明 > 第405章 樞密院和政務院

第405章 樞密院和政務院


西南奇捷的消息,雖然沒有被正式公布,有心人卻都知道了。

    他們驚嘆于這次大捷,更驚訝于朱燮元被調任兵部尚書、督師長城邊務。

    一個外出的督師,按理說在朝堂上引起不了多少注意。就像孫承宗這個大學士出任遼東督師后,在朝堂上面就基本沒有多少影響力。

    但是朱燮元這個督師卻不同,他是被皇帝允許每月回京的。

    而且長城督師的駐地密云距離京城并不遠,完全能很快往返。

    這讓很多官員認識到,朱燮元的兵部尚書身份,會對袁可立這個兵部尚書,帶來很大沖擊。

    很多人都期待袁可立的反應,認為面對韓爌的步步緊逼,這個曾經擁有首輔權力的人,不會輕易忍耐。

    沒讓群臣失望,剛剛進入十月,袁可立就上了一份奏疏,請求設立樞密院。

    在這份奏疏之中,袁可立闡述了重設樞密院的必要性,并且建議把樞密院和兵部份立,分掌軍令軍政。

    這樁在京城流傳已久的傳聞,如今終于落地。

    韓爌作為大學士,是最早看到這份奏疏的人之一。

    看到奏疏之后,他就敏銳感覺到,這里面有皇帝的手筆。

    袁可立為樞密院設置的各個部門,非常有皇帝的風格。憑袁可立的腦子,根本想不出這些。

    想必是皇帝和袁可立商議已久,如今正式提出來。

    作為東林領袖,又在內閣中擔任次輔,韓爌就任之后,已經漸漸掌握了次輔的權力。甚至因為獨立票擬權,在侵蝕原本屬于首輔的權力。

    不過他也沒有做得太過,因為黃立極這個首輔,正處于躺平階段——

    早在去年,黃立極就在朝堂上承諾,最多再干兩年。

    也因此換來了東林黨默認,沒有下死力彈劾他這個閹黨留下來的首輔。

    韓爌作為東林黨現階段的領袖,自然不會在黃立極的任期還剩下一年時,和他起大爭端。

    再加上黃立極為人頗為識趣,除了皇帝規定的必須由首輔承擔的責任外,他是能推就推,絲毫不在乎首輔權力流失,圖謀獨攬大權——

    對他來說,不爭不搶的話,紫閣賢臣席位已經基本確定。

    反而是爭權奪利的話,有可能引來皇帝和群臣厭惡,失去名列紫閣的機會。

    黃立極自知沒有成為紫閣功臣的可能,多做事反而出錯,所以他現在完全是躺平,當一個擺在臺面上的工具人。

    韓爌面對這樣一個幾乎無欲無求的黃立極,真不敢輕易和他起爭端。只是暗戳戳地爭奪一些權力,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現在,他的做法引來黃立極小小的反擊,袁可立的《請設樞密院疏》,就被黃立極安排他寫票擬。

    面對這份奏疏,韓爌真有些為難。因為他已經把下一任首輔視為囊中之物,當然不愿意樞密院這樣分出去。

    畢竟按袁可立的設置,樞密院完全是獨立衙門,能和政事堂并稱,可以和現在的內閣六部并列。

    但是這份奏疏,又明顯有皇帝的手筆。

    他是打著“以威福還主上”的旗號上臺,如果對皇帝的想法置之不理,明顯會失去圣心。

    再加上樞密院的設置,符合他喊出的“以政務還諸司”。這讓他在反對時,根本沒有底氣。

    所以,韓爌斟酌之后,寫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票擬。大概意思是這件事關系太大,臣子不敢擅專,需要皇帝圣裁。

    其他大學士的意見,大體也是如此。他們都不想內閣在軍事上的權力被剝奪,但是又不敢明確表示反對。

    朱由檢登極一年多,已經在朝堂上樹立了權威。不斷被削權的內閣,根本沒有底氣反對。

    但是他也沒有專斷,對這樣的事情,決定舉行廷議。

    廷議之前,他還召集大學士、九卿、小九卿、四輔大臣、資政大臣等官員,讓他們在武英殿中,暢所欲言討論。

    徐光啟是大學士中僅有的支持樞密院創立者,但他同樣認為按照袁可立的設置,樞密院權力太大,必須有其它衙門牽制:

    “臣觀前宋之制,與樞密院對掌大政、并稱東西二府者,為政事堂。”

    “臣以為要建樞密院,則必須建政事堂。”

    “否則樞密院一家獨大,朝堂有失衡之危。”

    這個提法,是在冒著風險的。因為政事堂的名字,其實是中書門下。執掌的大臣被稱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

    這兩個職位,都是所謂的宰相,是太祖明令不許設立的。

    如果是在朝會上提出,一定會有科道官員彈劾,讓徐光啟只能謝罪。

    好在今日是朝堂大臣討論,皇帝又明令暢所欲言。徐光啟這個說法,并沒有引來責難。

    但是設立政事堂的提議,仍舊讓其他大學士不滿。

    因為這樣是能和樞密院并立了,但是內閣和六部,也徹底失去了插手樞密院的權力。

    所以韓爌說道:

    “臣以為設立政事堂不妥,不當違背祖訓重設中書門下。”

    “以臣之見,樞密院能夠設立,但是品級不應太高,應當等同都察院。”

    “都察院由左右都御史掌管,樞密院可設左右樞密使。”

    “其下樞密同知、樞密僉事、樞密同僉等官,同樣降低品級。”

    這是他想出的辦法,把樞密院級別降低,讓內閣仍舊有插手的權力。

    畢竟都察院雖然是獨立衙門,但是左右都御史的地位,明顯不如六部尚書。

    如果樞密院和都察院級別相當,那就對內閣構不成威脅。

    甚至樞密使的地位,可能還不如兵部尚書。

    面對這種情況,袁可立道:

    “五軍都督府是由大都督府而來,大都督府則是源自樞密院。”

    “如今左右都督是正一品,都督同知是從一品,都督僉事是正二品。”

    “其官職來源,是國初樞密院的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僉樞密院事、同僉樞密院事。”

    “故而袁某提議設立的樞密使,為正一品。樞密同知從一品、樞密僉事正二品、樞密同僉從二品。”

    “韓學士將樞密使品級降低,讓樞密院如何面對五軍都督府?”

    一個正一品的衙門,和正二品的衙門地位截然不同。

    袁可立想成為真正的樞輔,就不會任由韓爌壓低樞密院級別。

    但是正一品的衙門,級別實在太高了。可以說已經到頂,沒有衙門能壓過它。

    如果樞密使真被設為正一品,除了首輔之外,就沒有官員能壓過他。

    甚至弱一點的首輔,都可能不如樞密使。

    所以內閣那邊,紛紛反對把樞密使定為正一品。

    六部尚書,對此也不大樂意。

    面對這種情況,朱由檢決定折中,向群臣道:

    “既然如此,朕決定左右樞密使空置,樞密院由樞密同知管轄。”

    “兵部尚書加樞密同知或樞密僉事銜,參與樞密院事。”

    “眾卿以為如何?”

    這個提法,讓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直接答應。

    因為答應的話,就代表著樞密院設立的事情已經確定,如今在討論級別。

    之后舉行的廷議,完全只是過場。

    所以他們面對皇帝的詢問,沒有一人回答。

    吏部尚書楊景辰見到有些冷場,說道:

    “既然左右樞密使空置,為何不直接廢除,將樞密院定為從一品衙門。”

    “臣以為這樣設置,更加合乎情理。”

    朱由檢笑著說道:

    “空置的意思不是不置,而是平常不任命。”

    “但是如果有人立下大功,例如孫督師平定建虜回朝,必須要有樞密使這樣的正一品官職酬功。”

    “平常的時候,則是由從一品樞密同知,負責執掌院事。”

    事實上,在決定設立樞密使的時候,他就沒打算把這個職位輕易授出去——

    樞密使權力太大,他這個皇帝反而不放心。

    之所以設立樞密使,是為了把樞密院級別提上去,能和內閣相對。

    袁可立也是這個想法,甚至有“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念頭,做好了降低樞密院級別的準備。

    群臣聽到皇帝這么說,很多人暗暗點頭,認為一個實際從一品的樞密院,勉強可以接受。

    袁可立如今加銜弼政大臣,級別就是從一品。雖然比其他九卿地位略高,卻也高不到哪里去。

    而且九卿也需要一個領頭人,幫他們抗衡內閣。如果在六部之外的樞密院任職,那就更讓人接受了——

    需要的時候,拉出樞密同知抗衡內閣大學士。不需要的時候,就把樞密同知的權力擠回樞密院。

    這對九卿來說,可謂再好不過。

    他們這么想著,內閣大學士則感覺到不妙。因為樞密同知的設立,會讓九卿有一個明確的領頭人。以后內閣的權力,明顯會受沖擊。

    韓爌急忙說道:

    “陛下設立樞密院,自然能夠把握什么時候任命樞密使。”

    “但是后人無知,可能會輕易任命樞密使。”

    “臣恐朝中出現權臣,以后無人能制。”

    朱由檢微微點頭,覺得確實可能會發生這種事。

    畢竟不遵祖訓的皇帝,那是多了去了。

    如果大明的皇帝都遵守祖訓,朝堂制度就不會是現在這樣子。

    后代皇帝違背他定下的制度任命樞密使,確實是可慮的事情。

    所以他思索之后,想出一個辦法,向負責重制禮樂的劉宗周道:

    “朕想把樞密使的任命權力交給國會,先生以為如何?”

    “以后樞密使若任命,除了皇帝提議、朝會通過之外,還需要國會五分之四通過。”

    “先生認為這個辦法如何?”

    這是讓國會把關,也是在增加國會的權力,劉宗周高興地道:

    “若是如此,當可讓權臣絕跡。”

    “未來國會設立后,必不讓權臣出現。”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于沒話說了。

    如果有人能讓五分之四的議員通過,不是立下大功,就是已完全掌握朝廷權力。

    面對那樣的權臣,樞密使的虛名算什么,而且首輔在名義上還排在他前面。

    不過即使如此,群臣還是給樞密使增加了各種限制。

    一是任期最多三年,而且不得連任。

    二是樞密使任命時,必須左右樞密使同時任命,一起執掌樞密院,以便形成制衡,不讓樞密院出現權臣。

    朱由檢對這些一一采納,讓人加進樞密院設置條例里。然后又向群臣道:

    “這樣看來,諸卿是同意設立樞密院了?”

    “要不要在武英殿舉行廷議,決定這件事情?”

    有廷議資格的官員,如今大部分在殿中。朱由檢嫌舉行廷議麻煩,想要讓他們當場定。

    但是這個想法,遭到群臣的一致抵制。

    廷推被改在朝會上由皇帝盯著舉行后,已經幾乎完全被皇帝操縱。

    廷議這個制度,他們可不想讓皇帝參與。

    縱然這次的廷議、下次的廷議……都可能是走過場。群臣也要維護這個制度,等待下一位皇帝。

    朱由檢對此無法,有些后悔去年沒有把廷議和廷推一起改。

    但是廷議若改為皇帝盯著,那就和朝會幾乎沒區別。

    所以他想了之后,還是沒有強求。為這種不經常舉行的議事,和朝臣對立起來不值得。

    更何況他已經想好了,以后要把廷臣集議,改為在國會舉行,方便資政大臣等臣子一起參與。

    那時朝廷大臣為了防止國會插手朝政,可能會主動要求皇帝,減少舉行廷議。

    就在朱由檢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又聽到韓爌道:

    “樞密院和政事堂在前宋被稱為東西二府,如今政事堂不宜設,臣以為可設政務院。”

    “各個跨部門委員會,皆可以政務院名義施政。”

    “地方布政司和政務署,當遵從政務院令。”

    群臣聽得驚訝,繼而想到了韓爌反對設立政事堂、又提議設立政務院的原因。

    一是政事堂的名字是中書門下,相當于重建中書省門下省,和太祖留下的祖訓違背。

    二是政事堂設立后,就得設同平章事、參知政事執掌,那才是實際的宰相,內閣會分被分職權。

    當然,內閣大學士也可改任同平章事、參知政事,但是那樣就徹底成了政事堂的一員,喪失了插手樞密院、都察院的權力。

    所以韓爌提議設立政務院,不設執掌院事的大臣,而是以專門委員會,負責跨部門協調。

    這些專門委員會中,都有大學士秉筆票擬。內閣能通過委員會,插手政務院事務。

    而且還沒有被歸入政務院,以后仍舊能插手樞密院、都察院。像是戡亂委員會若保留,內閣就能插手樞密院。

    可以說,這個設置若通過,內閣就仍舊能高高在上。政務院、樞密院、都察院這三院,則是在下面相制衡——

    即使樞密院品級再高,對內閣的威脅也有限。

    想明白這一點的臣子,對韓爌贊嘆不已:

    這是用皇帝提出的制度,擴大內閣權力。(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64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