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國會籌辦
朱由檢明顯低估了議會的影響力。
這個新設的機構,代表的是民對官的制衡:
民眾能夠在議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在涿鹿區議會的決議逐漸傳遍北直隸,并且得到認可后,各地請建議會的聲音,頓時洶涌而來。
通政司每天都能接到很多上疏,請求在當地建立議會。
呂圖南帶著通政司的官員忙得團團轉,要按照皇帝的規定給這些奏疏分類,并且把不符合規定的奏疏參駁,告訴他們不予封進的原因。
通政司擴編之后也就十幾名官員,實在忙不過來。呂圖南向皇帝請求,派中書舍人幫助。
朱由檢對這么多有關議會的奏疏也有些頭疼,他是實在沒有想到,大明的士紳對建立議會這么熱心。
聽到呂圖南的請求后,把劉宗周召了過來,詢問道:
“朕之前決定把中軍都督府改為小會堂,作為以后國會日常工作的地方。”
“現在改好了沒有?能不能籌辦國會?”
劉宗周聞言回道:
“小會堂已經改好了,但是國會籌建,還沒有定下章程。”
“這件事主要是資政院和禮法研究中心的官員在做,但是資政大臣大多不參與具體事務,禮法研究中心的官員又多是其他衙門兼任。”
“臣請專設官員,負責國會籌建。”
朱由檢點了點頭,覺得在如此群情洶洶的情況下,確實需要做些動作。讓天下人知道自己愿意放權,愿意讓他們用議會保障自己的權益。
所以他任命道:
“成立籌辦國會事務處,劉先生擔任主任。”
“房壯麗以首席資政大臣身份,擔任籌辦處副主任。”
“籌辦處負責國會籌建過程的日常工作,以及國會需要成立的機構和各種委員會。”
“以后禮法研究中心,要改為國會下屬的禮法委員會,專門負責禮法起草工作,和國會議員商討制定禮儀和法律。”
“首先要制定的就是選舉法,確定選民資格和代表資格等問題。”
選舉法的事情,劉宗周之前就知道。但他沒有想到,皇帝把如今屬于禮部和刑部的禮法研究中心,改為國會下屬的禮法委員會。
這對國會來說,可謂一大利好。也意味著他負責的重制禮樂工作,以后要主要轉向國會。
所以他詢問道:
“陛下成立籌辦處,不知何時完全建立國會?”
朱由檢想了一下,回應道:
“朕之前的打算,是用十年完善選舉辦法,在北直隸建立議會。”
“然后再用十年,在全國各地建議會。”
“最終在二十年后,先生重制禮樂基本完成的時候,召開第一屆國會表決重制后的禮法,讓大明各地推行。”
“但是如今北直隸各地都請求建立議會,恐怕時間會快一點。”
“先生可以多找幾個地方試點,建立府縣議會。”
各地士紳對建立議會之熱情,是朱由檢根本沒有料到的。
他本以為自己為了收稅建立的議會,有可能被一些地主抵制。
沒想到很多士紳似乎根本不在意稅收上的損失,比他還希望議會能建起來。
這讓他覺得自己之前的預計有些失誤,或者說貪官污吏的胡作非為,讓很多士紳都無法忍受。
這些人迫不及待地希望議會建起來,保障他們的利益。
不過這個時候,朱由檢是不能答應他們的請求的——
如果不能在國會和議會建立的過程中,把大明上上下下梳理一遍,朱由檢是不會給他們輕易放權、他們擁有權力的。
現在選舉辦法尚未確定,各地行政區劃沒有調整,戶部更沒有確定新的稅收體系。即使各地士紳迫切希望建立議會,這件事也只能先拖著。
成立國會籌辦處和增加議會試點,就是給這些人一個念想。讓他們積極配合,擁護朝廷改制。
劉宗周不知這些,對于籌辦國會非常熱心。朱由檢把有關國會和議會的奏疏,全部交給他處理。并且允許這些奏疏登報,在報紙上討論。
這樣總算解決了這件煩心事,把壓力轉給了劉宗周。
劉宗周對這件事非常重視,利用他的名望,征集了很多朝堂官員和在野名士加入國會籌辦處,根據在涿鹿區開辦議會的經驗,準備建立國會。
一時間,國會開辦的事情,在朝野如火如荼。很多人都迫切希望,這個機構能盡早建立。
《邸報》和《京報》作為拿到授權的報紙,刊登了很多這一類的奏疏。
《明報》和《大同報》作為文人士子的聚集地,更多的是學堂生員在討論。
這四份報紙借著議會籌建的東風,銷量上出現爆發。影響力也突破京城,深入到整個北直隸。
很多北直隸的士紳,都訂閱了四份報紙。有的還積極寫文章,投給報紙發表。
北直隸各地的郵遞公司,因此業務量大增,有的還開始掙到錢。
京城的郵遞公司是太仆寺和內府監合辦的,各地郵遞公司招股時,有很多宦官親戚參與——
這些人消息靈通,知道京城的郵遞公司有多掙錢。所以在太仆寺招募當地商人建立分公司時,很多宦官讓家鄉的親戚積極參與。
如今,這些公司開始掙錢后,各地士紳才恍然發覺:
這一行竟然被人占了,自己現在已沒有機會參與。
再想到皇帝要在各地成立鹽業公司,同樣會在地方招募股分,這些士紳頓時覺得不能忍,不能再把這個機會讓給他人——
相比利潤微薄的郵遞行業來說,鹽業才是暴利。
但是想要入股鹽業公司,就得遵守朝廷的有產稅和限田限租政策,拿到入股的優先權。
這讓很多士紳更積極地表態,支持涿鹿區議會通過的政策、請求在當地建立議會。
在得知劉宗周主持國會籌辦處、要在北直隸增加幾個試點建議會后,一些地方的士紳甚至串聯起來,組團進京請求。
這股風潮,甚至波及到其他省份。尤其是南直隸的蘇州、松江等地,從事工業和商業的人員更多,一些在京的江南商人得知議會成立后,只要工業和商業的稅收在兩成以上,就能獲得兩成議員名額后。同樣請求在南直隸建立試點,認為試點不能局限在北直隸,要顧及其它省份——
這些富裕起來的工商業從業者,相比地主士紳,更迫切地需要政治權利。
他們需要用議員身份,保住自己的財富。
尤其是之前閹黨在徽州掀起的“私占黃山木植案”,導致歙縣徽商吳養春家破人亡。
這讓很多商人都有一種危機感,相比地主士紳更甚。
其他省份停留在會館的商人得知江南商人的動作后,同樣也行動起來,請求在各省建試點。
眼看這樣下去,有可能釀成全國的風潮,朱由檢不得不命令劉宗周,盡快把新的試點定下來。
劉宗周這些日子和他人商議之后,已經選定了幾處地方,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京城旁邊的天津。
這里之前沒有設縣,只有天津三衛。然后又成立了天津兵備道,如今已改成海防區。
參考涿州和涿鹿三衛合并為涿鹿區的經驗,劉宗周認為天津三衛可合并為天津區。在這個新設的區里面,同樣建立議會:
“天津三衛都是軍管,在天津越來越繁榮后,已經不合時宜。”
“如今天津三衛都劃歸天津海防區,衛所開始改制,急需建立衙門,管理這塊地界。”
“臣以為可仿照涿鹿區,以天津三衛建立天津區。”
在朝堂上侃侃而談,劉宗周以順天府治中的身份,提議在天津設區。
天津改制的事情,朱由檢早就想過。
因為他也認識到,繼續讓天津實行軍管不合時宜。
沒有專業的政務衙門和稅收機構,天津的賦稅損失很大。各種民間糾紛,處理起來也麻煩。
朱由檢之前就想過,在天津設立府縣,專門管理這一片。
但是具體是設府還是設縣,朱由檢卻沒確定。
因為設府的話,天津府會從順天府獨立出去,對于京津一體,可謂頗為不利。
而且如今是大航海時代,朱由檢希望順天府臨海,以便京城的貨物,能夠不受限制地通過大海轉運。之前修建京津公路,就是為了促進這一點。
同時,因為京城屬于順天府,順天府臨海的現狀,也能讓朝堂的官員對大海在心理上感覺親近點。
所以他左思右想,都沒有決定在天津設府。而是打算把天津留在順天府,促進京津一體。
但是設縣的話,級別又有點低。一個縣級衙門,很難治理好天津。
州介于府縣之間,按理說比較適合。但是朱由檢早已打算在地方取消州一級,自然不想新設州。
如今劉宗周提出了想法,那就是仿照涿州和涿鹿三衛,以天津三衛為基礎,成立新的天津區。
這個區的級別,和以前的州差不多。而且三署分立,適合城市管理。
朱由檢對此頗為贊同,稱贊了劉宗周幾句,又詢問負責治理海河的河道侍郎李從心道:
“天津既然要設區,就得綜合考慮。”
“如今天津三衛在海河北岸,南岸歸河間府。”
“要不要把南岸的靜海縣劃歸天津區,和天津三衛合建衙門?”
李從心沒料到天津區的設置,會關聯到自己。聞言思索了一下,回道:
“臣以為靜海縣當劃歸天津區,這樣海河下游,就全都屬于順天府。”
“以后治河的時候,能夠減少推諉,調集錢糧的時候,同樣會更方便。”
得到他的支持,朱由檢決定道:
“那就把靜海縣劃歸順天府,和天津三衛合并成立天津區。”
“天津區的轄地要確定,和周圍各縣區分開。”
“順天府的州縣,也要重新確定,將來改為區縣,取消州這一級。”
順天府下轄通、薊、涿、霸、昌平五州,如今涿州已改為涿鹿區。通州和薊州各有四個縣,霸州和昌平州各有三個縣。
如今皇帝要全部取消,頓時引來很多官員反對。
袁可立道:
“順天府下轄五州二十二縣,取消只領一縣的涿州尚可。”
“通州、薊州、霸州、昌平四州若取消,下屬各縣就要全部由順天府直管。”
“臣以為此法不可行,甚至天津也要設州,下轄靜海縣和天津三衛改縣。”
這個說法,是在尊重現實。
但和朱由檢的取消州級頗為不合,因為他的設想中,地方應該是省府縣三級。
現在的省府州縣四級體系,實在是太復雜了,有很多冗官不說,治理也很不便。
如今趁著要建議會,他決定梳理一下地方區劃,免得府州縣議會建立后,以后更難更改。
只是地方府州縣還好點,可以拆分合并,調整行政區劃。轄縣多的州可以改為下府,帶幾個縣從原本的府分出去。轄縣少的州可以直接改縣,也可以像涿州那樣改為區。
取消州一級的動靜雖然大,卻不會引起多少反對。更不會有民眾因為行政區劃調整就造反。
但是順天府卻不同,它是府級衙門,取消州就要直管縣。一個府直管二十二個縣,以現在的管理水平是無法治理好的。
而且順天府也無法拆分,朱由檢不想朝廷直管的地方減少。而且順天府的民眾,也不樂意改變戶籍——
作為大明首府,順天府擴充地盤可以。但是把地盤分出去、把民眾劃給其它府,居住在那里的民眾可不樂意。
說不定就會鬧出亂子,要求保留順天府戶籍。
之前朱由檢不愿分設天津府,也和這個顧慮有關。
袁可立也是因為這些,認為順天府應該維持現狀,反對取消州級。
但是朱由檢也有考量,那就是將來其它地方的州都被改成府縣后,只有順天府存在州,實在說不過去。
而且設立州級就要建立州議會,以順天府這么大的地方,在府級議會和區縣議會之間增設州議會,實在太繁雜了,而且非常不便。
所以他執意取消州級,并且讓袁可立、郭允厚、劉宗周等兼任順天府官員的大臣,想個更好的辦法,治理順天府各縣。
他相信,治理順天府的方法不止設立州這一種。朝堂上這么多大臣,完全能找出辦法。(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6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