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崇禎重振大明 > 第445章 對勛貴的征稅

第445章 對勛貴的征稅


皇帝增加爵祿和爵田的表態,讓大部分勛貴感到欣慰。

但是這件事還沒有定下,因為皇帝私底下的許諾不算,爵田最終多少,需要朝堂決議。

朱由檢在眾多勛貴散去后,留下了英國公張維賢,詢問道:

“各家都有多少莊田?”

“爵田定在多少他們才滿意?”

英國公張維賢斟酌了一下,說道:

“萬歷九年議準,勛戚莊田,五服遞減,勛臣止于二百頃。”

“戚臣有的多至七百頃,至五世,止留一百頃為世業。”

“但是京中勛貴,莊田大多超過這個數。天啟年間魏良卿被封肅寧伯的時候,被賜莊田七百頃,晉升肅寧侯加賜三百頃,晉升寧國公又加賜一千頃,一共兩千頃莊田。”

這個數字,讓朱由檢咋舌,認識到為何幾乎所有的勛貴都不滿,以至入宮請求。

實在是按爵祿數字定下的等額爵田面積太少了,伯爵就是按一千畝爵田計算,也幾乎只有他們二百頃莊田面積的二十分之一。

可以說,如果按這個數字執行,各家絕對要大出血。即使給家族的旁支子弟分田,也分不完那么多莊田。

不過每家都是二百頃,在朱由檢看來也實在太高了。更別說他們擁有的莊田,大多還超過這個數。

所以他的心中,還是堅持自己提出的五倍。認為這個數字,對勛貴已經說可以。

但是當前的現狀是,他需要依靠勛貴世官掌握武力征收有產稅。而不是對勛貴征收有產稅,把他們逼到對立面——

那樣反對有產稅的力量就太多了,甚至有可能威脅他的皇位。

而且張維賢還提到其它事,讓朱由檢更加認識到,對待莊田要謹慎:
“勛戚莊田雖是官田,有的卻可以稱為私田,已為家族世業。”

“但是有的卻只享受租稅,每畝征銀三分,每頃地每年上交三兩銀子。”

“這些莊田的性質,不可一概而論。”

“而且除了勛戚之外,諸王、公主、大臣、內監、寺觀皆有莊田,請陛下慎重行事。”

朱由檢聽到這里,感覺更是棘手,也認識到大明田土制度的復雜性。

莊田最初都是皇帝賜的,名義上也屬于官田。

但是得到賞賜的人擁有莊田的時間長了,有的就慢慢化公為私,當成自己的私人田地。

但是還有些莊田賜下的時間不長,現在還是征銀。

例如福王被賜的二萬頃莊田,就是只享受租稅,而且是地方官代收,經常被官員拖欠。

所以張維賢提醒,不能把莊田一刀切。

而且莊田的擁有者,也不止是勛貴,宗室、公主、朝堂大臣、內廷太監、寺廟道觀……都曾被賜莊田。

如果處理不好,會引起這些人的普遍反對。

所以朱由檢思索之后,決定道:

“爵田一定要有,而且要交貢賦。”

“張卿回去后可讓各家上報私田數量,朕會酌情為他們確定爵田。”

“以之前定下的五倍數字為基準,超出爵田的私田可以給家族子弟分一分,爵田不夠的向其他勛貴買一些。”

“收租稅的莊田仍舊可以享用,每畝由司農寺征銀三分。”

又頗是感嘆地道:
“朕明明是讓戶部向大戶人家征稅,限制他們的田產。”

“但是有些官員卻不甘心,向朕的皇莊和你們的莊田收稅。”

“朕不得已做了這個表率,你們這些勛貴也要以身作則,不讓官員找到抗稅理由。”

“哪一家勛貴有損失,朕都可以補償。”

“將來劃分封地時,可以十倍、百倍補償給他們。”

這番話語,張維賢即使覺得不實,也感覺頗是舒心。

皇帝能說這些話,至少表明是站在他們一邊的,只是為了向文官大戶征稅,才不得已讓勛貴做表率——

勛貴如果想與國同戚,就得體諒皇帝。

不過對于封地,張維賢著實有些猶豫。他以為皇帝不知實情,半是提醒半是試探地道:
“陛下,各家勛戚富貴已久,大多不愿前往海外。”

“臣以為可選擇周邊更近的地方,讓愿意出京的勛貴世鎮。”

這番話讓朱由檢皺起了眉頭,同樣有些憂心。

因為直到現在,除了武清侯、新建伯這樣犯錯的勛貴外,他都沒有想好用什么辦法逼勛貴遷出去。

要不然也不會給勛貴確定爵田,鎖死他們的發展余地。

所以他很是疑惑地詢問道:

“勛貴為何不愿意遷出去?”

“自己擁有一個藩國做封君不好嗎?”

“以后藩國的土地和賦稅都是他們自己的,朕只分享十分之一賦稅。”

“這個條件難道還不夠好,他們到底想要什么?”

張維賢聞言啞然,感覺當今皇帝有些天真。

外面的藩王再好,又怎么比得上大明勛貴?
君不見永樂年間的時候,還有一些國王連國家都拋棄了,就是為了前來大明定居。

勛貴在大明過得這么自在,哪里愿意舍棄家業去海外開藩?
也只有那些被皇帝追贈爵位、不去海外開藩就無法獲得世爵的,才不得已去海外開藩。

但是也有很多功臣后裔沒動彈,估計是寧愿不要爵位,也不遷往海外。

張維賢委婉說出這些實情,朱由檢頓時明白了,還是這些勛貴在大明活得太自在。

他們如果沒有世襲爵位、或者像宗室藩王一樣被圈在一座小城里,估計就想要去海外開藩了。

但是這些勛貴云集在大明最繁華的兩京,他們當然不愿離開這個安樂窩,前往海外蠻荒之地。

即使朱由檢許諾他們可以有半年時間回京,這些人也根本不想出去。

這種事情,一時半會兒無解,朱由檢也沒辦法動他們,把他們逼向對立面。

只有等以后掌握的軍隊多了,讓自己冊封的功臣掌握京營,他才敢對這些腐朽勛貴下手,逼他們遷往海外。

至于現在,朱由檢只能意興闌珊地道:

“不管怎么樣,稅是一定要交的,不然朕沒辦法向文官大戶征稅。”
“如果有哪一家勛貴不愿交,可以讓他們站出來,朕會給他們百倍置換海外封地,而且十年免稅。”

又繼續收買張維賢:

“張卿想要在大明周邊世鎮,朕是可以答應的。”

“甚至可以再進一步,直接開辟為內藩。”

“當年定興王沒能世鎮交趾,讓這塊漢唐故地又分裂了出去,朕一直深以為憾。”

“張卿如果有心,可以多關注安南那邊。”

“莫氏在鄭氏逼迫下已經有些頂不住,將來還需要卿家出力。”

這是赤裸裸地許諾,意思是英國公張家可以在安南開藩。相比黔國公在云南世鎮,自主權還要更大點。

張維賢知道皇帝讓勛貴開藩的決心有多堅定,以后張家多半還要去海外。所以他最謀求的就是這塊地方,想要求個世鎮。

作為大明周邊最好的地方之一,安南被很多想要開藩的宗室和貴族覬覦。靖江王朱亨嘉就曾向皇帝請求,把靖江藩國放在那。只是被皇帝給否了,讓他去更南方的占城國。

現在,皇帝把這片地許給了他,張維賢心里很是高興,向皇帝保證道:

“臣必勸說各家,讓他們繳納賦稅。”

“如果還有人不愿,陛下盡可以把他們封出去。”

朱由檢滿意地點了點頭,讓這位在勛貴中頗有名望的老臣,去和各家勛貴談。

英國公也果然不負所望,把勛貴田地交稅的事情,成功定了下來——

因為他在臨走前,又向皇帝討了一個政策。那就是超過二百頃的莊田大多是戚臣所有,這些人是皇帝的親戚,建議掛在皇帝名下作為皇莊交稅。

其他勛臣、太監等等,張維賢也建議像戚臣一樣,把超過二百頃的莊田,掛在皇帝名下。

這樣各家擁有的莊田實際還是沒變化,甚至還因為朝廷確定爵田,可以把一部分田地光明正大地轉為世業——

就是相比以前,必須向皇帝交賦稅。

朱由檢為了保障有產稅的推行、也為了取得勛貴的支持,同意了這個請求。

把這些人超出數額的莊田,全部掛在自己名下,按照皇莊征稅。

只有寺觀的莊田,仍舊要嚴格限制,甚至要征收宗教稅。

可以說,文官向勛貴收稅的事情,最終在他的庇護下,轉變為只能征收宗教稅。

這讓朱由檢很是感慨,感覺自己還是有些墮落了,同時更決心培養自己的功臣,把京中腐朽勛貴趕出去。

至于現在,他還需要聯合這些勛貴的力量,對文官大戶征稅。
——
文官對于這個結果,毫無疑問是不滿的。

因為有些人和朱由檢猜測的一樣,就是打著向勛貴征稅的主意,阻礙有產稅的推行。

只要勛貴不交稅,偷逃賦稅被默許,他們就能有樣學樣,讓有產稅淪為空文。

沒想到皇帝同意了對皇莊征稅不說,還想法勸服了勛貴,讓他們繳納賦稅。

這讓一些文官很不滿,有些人鼓動劉宗周,在朝會上討論爵田時出言道:
“陛下,前唐之時,親王永業田百頃,郡王五十頃,國公三十五頃,縣公二十五頃,侯十二頃,子八頃,男五頃。”

“陛下定伯爵爵田五十頃、侯爵七十五頃,國公多者更是能達到二百五十頃。”

“實在賞賜太甚,懇請降低數額。”

朱由檢其實也覺得高,但是勛貴擁有的田地數量,實際還高于這個數。

他如果不將爵田數額定高點,怎么讓勛貴繼續支持自己、而且同意納稅?

所以面對劉宗周的請求,他說道:
“大明勛貴與國同戚二百余年,為三代以來未有。”

“他們為國效力這么多年,理當擁有更多爵田。”

這個說法,讓很多參加朝會的勛貴感動,也讓一些人警醒——

夏商周三代之后,確實沒有任何一個朝代的貴族,像大明勛貴這樣延續二百多年時間。

漢朝就不用說了,曾被漢武帝酎金奪爵不說,還被王莽的新朝攔腰截斷。以至于西漢八百多列侯,到光武時只剩下三個。東漢延續不到二百年,更是可以說沒有超過二百年的勛貴。

唐朝的爵位能世襲的很少,大多只是降等承襲幾代。而且唐朝實行的玄武門繼承法,導致政局很混亂,一不小心就會站錯隊,導致身死族滅。

至于宋朝的爵位,根本就沒法提。只能看做是給官員的待遇,完全不像個爵位。

與之相比,大明的勛貴能把爵位傳承這么多代,確實堪稱異數。

夏商周三代之后,此為絕無僅有之事。

就是為了延續自家富貴,他們也必須支持皇帝,繼續與國同戚。

一些對皇帝征稅本來還心懷怨懟的勛貴,在想明白這一點后,大多也少了一點怨氣,對皇帝表示支持。

他們七嘴八舌地說著祖上的貢獻,認為自己有這么多爵田,完全理所當然。

朱由檢看著他們的表現,心中哂笑不已。

這些勛貴真的是完全墮落了,只有在涉及自身利益時才關心。

前面設立樞密院完全架空五軍都督府,就沒見他們怎么反對。

似乎只要五軍都督的虛銜能保留,他們就很滿意。

卻不知勛貴已越來越邊緣化,再這樣下去遲早會喪失所有權力。

自己讓他們去海外開藩,其實是為了給他們的權力重新塑造根基。

沒想到這些人還不領情,只想在京城安享富貴。

將來遲早要找其他理由,把這些人一個個趕到海外去。

不知皇帝打算的勛貴,首先迎來的是文官的反擊。

在劉宗周出言之后,很多文官壯著膽子發言,他們引經據典地表明勛貴擁有這么多爵田不合理。

并且建議把多余的莊田,從他們手里收回來。

五六十名勛貴,怎么能說得過二百多名常朝官?
他們很快被駁得理屈詞窮,甚至有人被揭了老底,指出他們祖上根本沒有那么多功勛。

他們中很多人的功勛連紫閣功臣都不如,紫閣功臣的后裔尚且需要海外開藩才能得世爵,這些人也必須遷往海外,才能世襲爵位。

可以說,在朱由檢提出海外開藩之后。有些文官已經產生了一樣的想法,想用這種方式,把一些稱得上朝廷負擔的勛貴趕出去。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59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兴市| 大港区| 柘荣县| 昌邑市| 咸阳市| 色达县| 德惠市| 丹巴县| 义乌市| 台北县| 兴国县| 芜湖县| 娱乐| 衡阳县| 南皮县| 安福县| 阿坝| 资源县| 万荣县| 安化县| 广汉市| 通榆县| 台山市| 建水县| 开江县| 德格县| 双柏县| 湟中县| 张北县| 武夷山市| 麦盖提县| 澄江县| 奎屯市| 于田县| 镇安县| 攀枝花市| 合水县| 黄大仙区| 陆川县| 乾安县| 定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