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幕后主使
朱由檢同樣也在思索這個問題,并且一直在追查:
“叛亂是誰發起的?”
“幕后都有什么人?”
錦衣衛掌印、提督北司房情報中心的鄭士毅道:
“臣在收到消息后一直在調查。”
“但是至今為止,尚未發現幕后之人。”
“明面上掀起叛亂的,就是那幾個受打擊的民間宗教,以及去年被打擊的盜匪。”
朱由檢“唔”了一聲,說道:
“你也說是明面上,這件事背后一定有人。”
“否則他們不可能聚起來,也不可能鬧出這么大動靜。”
又向提督東廠的秉筆太監王永祚道:
“你把東廠調查出來的情況,向鄭掌印說一遍。”
“讓他知道錦衣衛在這次叛亂中,都有什么疏漏。”
王永祚負責的東廠,本就有監督錦衣衛的責任。
甚至可以說以前的東廠,事實是錦衣衛的上級。
此次好不容易拿到錦衣衛的把柄,王永祚忍著歡喜道:
“東廠已經確定,錦衣衛得到的消息,是被人故意放出的。”
“有人借錦衣衛提醒皇爺,預防他們叛亂。”
鄭士毅聞言大吃一驚,因為錦衣衛沒查出這件事情。
他們在收到消息后,忙不迭地送進皇宮,再想去查消息從哪里出來時,根本找不到蹤跡。
沒想到東廠一直盯著他們,竟然查到了消息的來源。而且已經確定,是有人故意放出。
這讓他不得不請罪,跪地道:
“臣有罪!”
“應當早些調查消息來源,防備敵人奸計。”
朱由檢神色稍緩,說道:
“錦衣衛能把消息及時傳過來,這次是立了功的。”
“些許疏漏的地方,以后補救就是。”
“像這種危急的情況,情報的重要性、準確性最關鍵。”
“不能因為一點小問題,就不敢把消息報上來。”
“對上報消息的人員仍要記功,不要苛責他們。”
定下這個原則,朱由檢繼續又問王永祚道:
“東廠是否查出,是誰把消息放出的。”
“這起所謂的叛亂,都和誰有關連?”
王永祚斟酌了一下,說道:
“放出消息的人,似和勛貴有關,曾經和陽武侯等勛貴府上有關聯。”
“但是叛亂是否和勛貴有關,那就無法確定了。”
“臣現在探知的消息是,和一些宗教與大戶有關聯。”
朱由檢聞言沉思,沒想到這件事還和勛貴有關。
之前他在知道叛亂和民間宗教有關后,就推測可能是一些宗教掀起來的。
佛道二教都可能參與其中,借這些宗教的力量示威。
不滿有產稅的大戶,也可能給他們提供便利。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叛亂竟然和勛貴有關:
『是這些人對我的優待不滿足?』
『還是巧合牽涉到?』
對此極為生氣,朱由檢自認對勛貴足夠優待了,甚至允許他們把超過限額的莊田以皇莊名義擁有。
沒想到還有人不滿足,竟然和亂賊有聯系。
他心中惱怒之下,就要對這些勛貴下狠手。
但是在想到京城的現狀后,不得不按捺下來——
當前的京城,京營已經出動,勛貴在其中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如果對勛貴下手,有可能發生更大的亂子。
這對他的威信,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畢竟京城的地位實在太重要,發生一場小亂子似乎還情有可原,但是連續發生亂子,會讓人懷疑自己對京城的掌控力。
在剛剛平定城外亂賊的情況下,京城應該求穩。
而且他推出有產稅、優待勛貴,為的就是借用他們的力量,對士人為主的大戶人家征稅。
這個策略不能輕易改弦易轍,以免發生更大的問題。
甚至,他還懷疑所謂的“和勛貴有關”,可能是一些文官故意制造的局面,為的就是讓自己和勛貴決裂,不得不依靠他們。
想著這其中的復雜性,朱由檢深刻感受到,什么是波詭云譎。
當前的局面,最好是鎮之以靜,不給暗中謀劃的人一絲一毫機會。
所以他下令道:
“這件事情要查,但是錦衣衛要盡快結案。”
“東廠暗中跟進,不要大張旗鼓。”
鄭士毅和王永祚聽到,都是有些不明白。
尤其是王永祚,好不容易找到錦衣衛的把柄,想要借這個機會壓服錦衣衛。
沒想到皇帝有盡快結案的意思,只讓東廠慢慢查。
這讓他有些不忿道:
“陛下,這些人對皇爺不忠,為何不挖出來重重處置?”
“東廠已經有線索,不日就能挖出來。”
鄭士毅也大聲保證,把暗中的人全部挖出來。
朱由檢相信他們的能力,但是他更擔心案子牽連太廣,讓自己不好收拾。
現在他的目的是推行有產稅,一切不利于此事的,都要放在一邊。
所以他明令道:
“對牽扯的宗教和大戶人家可以重重查。”
“但是牽扯到的勛貴,王卿去警告。”
“讓他們寫個奏疏,請求海外開藩。”
這個決定,讓王永祚和鄭士毅,都感到有些可惜。
因為叛亂的事情,是可能掀起大案的。東廠和錦衣衛在這個過程中,能攫取很多權力。
但是皇帝顯然沒有掀起大案的意思,對涉及到的勛貴,也只是丟去海外。
他們能下手的,只有宗教和大戶。
——
確定了這件事的處置方針,朱由檢又詢問道:
“京師戒嚴執行得怎么樣?”
“有沒有出現亂子?”
鄭士毅聞言回道:
“最初有些慌亂,現在已經安穩下來了。”
“各大報紙也已經接受管制,宣傳朝廷決定。”
這是朱由檢決定戒嚴后,實施的一個策略:
對報紙實施新聞管制,只能刊登通過審核的消息。
也因為此,市面上的謠言少了很多,大多是根據報紙上的消息猜測。
他對這件事情比較自得,決定多實行幾天戒嚴,看看執行中有什么疏漏,為完善戒嚴制度做準備。
同時,他也想舉行一次演習,讓京城民眾適應這一點。免得外敵打來時,京城發生大亂——
隨著己巳年的臨近,朱由檢雖然不覺得會發生歷史上的己巳之變,卻到底要做準備,預防可能出現的大亂。
這次叛亂就是一個好借口,正好趁機演習。
所以一時半會兒,他是不打算取消戒嚴的。
戒嚴過程中有什么問題,都要趁這個機會找出來。
安排錦衣衛和東廠把戒嚴實施情況每日匯報,朱由檢在舉行朝會時,不出意外聽到了臣子請求。
朝堂上大部分臣子,都認為叛亂已經結束,皇帝應取消戒嚴。甚至一些人認為這種小亂子,根本就不應該戒嚴。皇帝匆忙下達的戒嚴令,不合戒嚴制度。
面對這種情況,朱由檢皺著眉頭說道:
“朕在遇到戰亂時有權頒布戒嚴令,難道諸位臣工要否認這一點?”
這句話問得群臣一時默然,因為袁可立是用戒嚴制度,換取了皇帝不使用中旨的承諾。
當今皇帝也確實遵守了承諾,即位以來很少使用中旨。就連理藩院這個能使用中旨的機構,也是通過戒嚴制度獲得的。
如果推翻戒嚴制度,意味著皇帝在理藩院的權力會有一個大調整。皇帝也可能推翻約定,不再遵守不使用中旨的承諾。
以后朝堂上的事情,也可能極為混亂。不像現在不管怎么改,都有制度存在。
這是文官更無法接受的事情,內閣大學士韓爌道:
“臣等并非反對戒嚴制度,只是希望陛下頒布戒嚴令時,更加慎重一些。”
“而且按照制度,陛下的詔書要由內閣起草。此次詔書頒布,并不符合制度。”
朱由檢聽得冷笑,說道:
“照你這么說,朕在遇到變亂時,也只能先找到大學士起草詔書,再讓六部和六科商議,方能頒布出去?”
“這樣朕還怎么及時戒嚴,難道要等人打過來?”
這番話問得群臣默然,認識到按照圣旨的流程頒布戒嚴令不可行。
但是皇帝遇到這樣的小亂子就隨意頒布戒嚴令,他們也同樣受不了。
因為按照戒嚴制度,現在皇帝完全能頒布中旨,撇過朝堂諸臣。
這讓習慣了和皇帝共治的他們,如何能受得了?
再想到按照戒嚴制度,皇帝能戒嚴三個月到一年,他們更加覺得,之前定下的戒嚴制度不合理。
一時間,群臣陷入紛亂。有的要求改變戒嚴制度,有的要求取消此次的戒嚴令。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他們不想看到皇帝獨攬大權。
但是這些人越請求,朱由檢越要反著來。反正這次的戒嚴令已頒布,該著急的是他們。
所以他下令道:
“戒嚴制度不是不能改,但是如何修改,要看這次實行的效果。”
“劉先生,你負責重制禮樂,戒嚴法的制定,就由先生負責。”
“至于這次,就按之前的約定,如果三個月后沒有發生變亂,朕就取消戒嚴。”
向群臣約定了時間,朱由檢不讓他們繼續討論這件事,詢問袁可立道:
“袁卿,京西情況現在如何?”
“叛賊是否解決?”
袁可立也沒有在戒嚴制度上糾纏,因為這本就是他和皇帝商定的。其他人再怎么反對,也不能由他推翻。
而且此時的他,已經確定這次變亂不是由皇帝操控的。他對這場鬧劇一樣的變亂,也存在和皇帝一樣的擔心——
擔心有人在幕后操縱,想要趁亂漁利。
所以他覺得京城維持一段時間戒嚴是好事,能讓幕后之人看到朝廷的決心,震懾他們不敢動彈。
也因為此,他在聽到皇帝問話后,回應道:
“亂賊主力已平。”
“但是有一些人潛逃,如今仍在追捕。”
“臣以為應該給巡捕營一段時間,把逃竄的亂賊抓出來。”
這番話為皇帝繼續戒嚴提供了借口,同時也是如今的現實。
虎大威率領一百人破賊聽著固然很痛快,卻同樣因為人少,讓一些亂賊趁亂逃了出去。
之后趕到的勇士營職責又是守衛諸王府和大學城,對于逃竄到其它地方的亂賊,根本沒有精力管。
以至于巡捕營趕到的時候,很多亂賊已逃竄民間。
這給巡捕營的搜捕工作,帶來很大麻煩。
但是朱由檢卻不怕麻煩,他巴不得巡捕營的搜查更慢點,讓自己有更多的理由延續戒嚴令。
所以他一邊聽著一邊點頭,下令道:
“此次叛亂牽涉甚大,凡是涉及到的,都要嚴懲不貸。”
“能夠確定罪名的按照法律審判,不能確定罪名、但是和亂賊有牽扯的,要流放去海外。”
“陽武侯,你對這個處置,有沒有什么意見?”
“這些和亂賊有染的,該不該流放海外?”
陽武侯薛濂聞言,頓時心中一驚。
因為他已經想到了,王永祚給自己的提示。
這場變亂的原因其實不復雜,最初就是一些勛貴牽頭,想要向皇帝展示力量的。
在樞密院設立、五軍都督府徹底成為虛職、衛所也進行改制的現在,很多勛貴都認識到的,他們的力量在削弱。
因此有些人就做了準備,想要在京城掀起一場亂子,讓皇帝不得不重用他們。
這個準備,在有產稅被通過后,被一些勛貴實施。
當時他們想的就是一邊進宮請求,一邊讓這些人發起叛亂,再由他們率領京營平叛,讓皇帝知道他們的忠心。
只是這些勛貴沒有想到的是,皇帝對勛貴極為優待。而且收買了英國公張維賢,讓這件事輕易平息下來。
這讓很多勛貴緊急撒手,從這件事撤了出來。
但是也有人撤得不徹底,陽武侯就是其一。
而且更讓陽武侯驚恐的,就是勛貴雖然撤了,卻有另一批人,把那些教徒和盜賊聯絡起來。
以至于他不得不冒險,把消息捅給錦衣衛。免得事情鬧大,他更無法脫身。
也因此有了錦衣衛緊急收到消息,皇帝出兵平叛。
心里有鬼的陽武侯,在被皇帝派王永祚警告后,本來就有些惴惴不安。
在聽到皇帝問話后,急忙在朝堂上回道:
“該!”
“就該把這些人流放海外。”
“陛下,臣請求前往海外開藩,把這些人帶出去。”
“他們這些亂民,就該去海外贖罪。”(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58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