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崇禎重振大明 > 第504章 嫡長房繼承制

第504章 嫡長房繼承制


圖窮匕見!

    很多臣子心里,泛起這個想法。

    皇帝先是否定誅十族,為成祖稍微正名。

    然后又對建文君的繼承順序提出爭議,說明他不是理所當然地繼承人。

    目的無外乎是說建文君正統性不夠,成祖有資格和他爭位。

    靖難年號的提出,更是表明了這一點——

    只有君主才有年號,皇帝把靖難年號和建文年號并列,意思是說成祖起兵之后,天下實有二君。

    這顛覆了群臣以前的認知,刑部主事李若愚道:

    “成祖起兵靖難,是清君側之惡。”

    “故而成祖當時,仍承認建文君為君。”

    朱由檢對此老神在在,不疾不徐地道:
    “當時如此,后來成祖則認識到建文君不堪為君,發布即位詔書說:”

    “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為紀,其改明年為永樂元年。”

    “這樣續用洪武年號,雖然不合常理,卻是無奈之舉。”

    “否則仍用建文年號紀事,成祖兵馬和建文兵馬,又誰是官誰是賊?”

    “所以朕以為若要復用建文年號,靖難年號當同時使用,兩個年號并列,是在爭奪正統。”

    “否則就仍用洪武年號,記錄當時事跡。”

    這是支持建文君臣的人更加無法接受的。

    然而朱由檢決心已下,要么建文年號和靖難年號并用,要么就使用洪武年號。

    他要通過這點,讓天下人把成祖和建文君之間的戰爭,視作繼承戰爭——

    成祖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就能繼承皇位。

    這是很多臣子不大認同的,一時君臣之間,開始陷入僵持。

    這個局面沒有持續多久,被皇帝降座揖相、心中極為感激的韓爌,對群臣為何支持建文君臣更理解,出言調和說道:

    “臣以為建文年號應當復用,但是建文元年七月,成祖起兵靖難后,當同時并用靖難年號。”

    “《靖難實錄》,當為《建文與靖難實錄》,記錄建文君臣和成祖靖難的事跡。”

    “建文之臣既食建文之祿,自當為其盡心。”

    “成祖也曾說過:‘彼食其祿,自盡其心,勿問’,赦免了為建文君盡忠的周是修等人。”

    “死節諸臣多是如此,臣以為應該補謚。”

    這個說法,朱由檢能夠接受。

    群臣中除了一些固執己見的人之外,大部分臣子已經傾向認可。

    他們恢復建文年號的目的,是在單純地為建文君鳴不平、給他爭取名位嗎?

    更多的是想讓方孝孺等殉節諸臣,得到應有待遇——

    這些人的行為,在他們看來就是朝代滅亡都能得到忠臣之譽。

    大明沒有滅亡,更應該褒揚他們。

    如今皇帝好不容易松口,承認建文君是正統之一,方孝孺等人也能以忠臣身份得到追謚。

    大部分人已經傾向認可,把這個成果先定下來。

    不過還有些人想要更多,李若愚道:
    “建文年號既復,建文廟謚不可不補也。”

    “陛下既為景皇帝補謚上廟號,臣以為建文君也當如此。”

    朱由檢對此勃然大怒,呵斥道:
    “荒謬!”

    “建文君如何能與景皇帝并論?”

    “景皇帝和于謙等臣子挽救天下,故而有此待遇。”

    “建文失德亂政,若非起兵靖難的是成祖,天下焉知姓誰?”

    “這樣險些導致大明失國的人,如何能與景皇帝并論?”

    “還是說,你是嫌這個天下不夠亂,想要讓天下紛亂四起?”

    李若愚嚇得急忙跪地請罪,又辯解道:
    “微臣一片忠心,實在不知陛下為何會說,這樣會讓天下紛亂四起?”

    朱由檢看群臣也多有疑惑之色,神情稍稍舒緩,向他們道:

    “你們啊,還是不明白什么是嫡長房繼承制。”

    “太祖昔年為文官蔭敘定下嫡長房繼承制,但是其他繼承制度卻多有不明之處,嫡長房繼承制也沒有深入人心。”

    “成祖恢復太祖舊制,一切遵從祖制,大明皇室和宗室繼承,一直是用嫡長房繼承制。”

    “例如土木堡之變后,朝廷要立長君,當時為何立郕王朱祁鈺、而非一些人提議的襄王朱瞻墡?”

    禮部尚書溫體仁接話道:

    “《皇明祖訓》曰: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郕王是英宗之弟,按兄終弟及當立。但他卻是庶子,不如襄王身為嫡子尊貴。”

    “臣也一直疑惑,請陛下為臣等解惑。”

    朱由檢暗暗點頭,覺得溫體仁真識趣,繼續道:
    “成祖繼位之后遵守祖訓,向后人解釋過太祖深意。”

    “郕王之所以繼位,是因為按太祖定下的嫡長房繼承制,宣宗這一房的后人,繼承順序在其他支脈前面。”

    “只要宣宗有子嗣,就輪不到襄王等人繼承。襄王也知道這一點,所以雖兩次監國,卻從沒有妄念。”

    “《皇明祖訓》的粗疏之處,成祖以太祖制定的蔭敘承襲之法補之。嫡長房繼承制雖未對外明說,實際卻一直在執行完善。”

    說著,他又提起了一件事,向群臣道:
    “世宗嘉靖皇帝之所以繼位,就是按嫡長房繼承制,他按倫序當立。”

    “你們說若按嫡長子繼承制,他和益王朱祐檳誰先?”

    “還有郕王朱祁鈺,如果按嫡長子繼承制,他和襄王朱瞻墡誰先?”

    這兩個繼承案例,讓群臣產生很多爭論。

    因為按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同母弟和庶弟,繼承順序高于嫡長孫同母弟和庶弟:
    襄王朱瞻墡身為仁宗嫡子、宣宗朱瞻基同母弟,繼承順序在仁宗庶孫朱祁鈺之前。

    益王朱祐檳身為憲宗庶子、孝宗庶弟,繼承順序在憲宗庶孫朱厚熜之前。

    這和實際的繼承情況截然相反,必須以嫡長房繼承制解釋。

    不過也有人不認同這一點,認為朱祁鈺和朱厚熜繼位時,仁宗和憲宗都已去世。他們的繼承順序,應該按當時的情況重新排序。

    但是如何排序呢?嫡長子繼承制對此沒有規定,諸臣說法不一。    
    一心想成為下一個張孚敬、精研大禮議的楊景辰道:
    “這是嫡長子繼承制的疏漏,世宗堅持嫡長房繼承制,并且彌補其中缺失。”

    “《明倫大典》有云:祖訓兄終弟及,可推之無窮,而施由親始,先及同父,次及同祖,皆所謂倫序也,非專指同產言也。”

    “按此制度,英宗北狩之時,若不立其幼子,應當追溯同父。郕王與其是同父兄弟,故而郕王當立。”

    “武宗無后,又沒有同父兄弟,繼續追溯同祖。睿宗在憲宗諸子中最年長,其雖已經過世,其子仍舊當立。”

    “故而楊廷和草遺詔,言世宗倫序當立。大臣遵祖訓,以世宗倫序當立而迎立之。”

    這個解釋,讓朱由檢龍顏大悅,贊賞道:

    “楊卿精研禮法,不愧翰林出身。”

    “世宗倫序當立,這個倫序是從睿宗的排行而來,所以他為睿宗上廟謚,明確繼承統緒。”

    “可惜一些臣子不理解,發生大禮議之爭。”

    “這都是太祖和成祖改嫡長子繼承制為嫡長房繼承制的余波,成祖的廟號由宗改祖,也是由此而來。”

    說著這個結論,朱由檢具體解釋道:
    “武宗正德年間,有安化王、寧王之亂,此雖武宗之過,卻也有統緒不明的原因。”

    “故而世宗以為:我太宗當皇祖初定之中,又值建文所壞復興起之,便是再創一般。”

    “祖有功而宗有德,太宗廟號改成祖,是為明確統緒、明確皇位來源——”

    “朕和歷代先皇的皇位,不但是承自太祖,也是承自成祖。”

    “太祖開基、成祖再創,二祖皆功高無比,只有他們的后人,才能繼承皇位。”

    這個說法,讓一些臣子恍然,明白了世宗為何固執地給睿宗上廟謚、改太宗廟號為成祖——

    實在是只有這樣,才能明確統緒,明確他的繼承權。

    起到的效果也不錯,世宗之后再無藩王作亂。

    不愿折騰的群臣,認同了皇帝的解釋,太常寺卿李標還打補丁道:

    “既是如此,太祖、成祖二祖,應當一同配天。”

    “建文君也不當有廟謚,避免奸人打著他的名號作亂。”

    群臣紛紛贊同,否定了給建文君上廟謚的提議。

    因為給建文君上廟謚就要給懿文太子上廟謚,按照嫡長房繼承制,這意味著懿文太子朱標的后人,繼承權永遠在成祖后人前面。

    只有把太宗改為成祖,并且不給懿文太子和建文君上廟謚,才能徹底否定他們對大明皇位的繼承權利,把皇位永遠留在成祖一系。

    想明白這點的李若愚,急忙跪地請罪,大熱天驚出了一身冷汗:
    實在是他不能不后怕,擔心給建文君補廟謚后,有人打著建文君的名號作亂。

    歷史上的李自成,就曾打著建文君的名號說:“予祖建文帝之孽子也,避難易姓。”

    如果給建文君補廟謚后發生這種事,李若愚必然被彈劾,甚至問罪被殺。

    皇帝否定了他的提議,是在救他的命。

    群臣在想到可能的后果后,再也沒有人支持給建文君補廟謚。

    仍舊以建文君稱之,或者稱為少帝。

    至此,在確定建文年號和靖難年號一起使用后,建文廟謚之事,被皇帝和群臣否決。

    建文諸臣補謚,朱由檢答應得很爽快。因為這件事最難的地方,剛才已經解決——

    承認建文君曾經是天子,那么建文諸臣為建文君盡忠,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按照成祖說的“彼食其祿,自盡其心,勿問”,可以不追究他們抵抗靖難的過失,甚至封贈補謚。

    這個名單也很好定,因為萬歷皇帝剛即位時,高拱、張居正等人已經趁著皇帝年幼,在南京為建文忠臣建表忠祠,以魏國公徐輝祖為首、方孝孺等人入祠。后來還增補了幾次,已經少有遺漏。

    朱由檢應群臣之議,為魏國公徐輝祖、文學博士方孝孺、戶部侍郎卓敬、御史大夫練子寧四人追謚忠貞。

    兵部尚書鐵鉉追謚忠襄,長興侯耿炳文追謚武壯,其余人追謚忠惠、忠愍、忠節等謚號。

    比較麻煩的是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這兩人,他們是力主削藩逼成祖靖難的禍首。

    成祖起兵靖難打出清君側的口號,也曾明確指出齊泰、黃子澄是奸臣。

    所以他們是否補謚封贈,在群臣中有些爭議。

    一些人認為應該保留兩人的奸臣身份,給成祖起兵留個理由。

    一些人則認為方孝孺等人都被追贈了,單留著他們不合適。

    朱由檢則覺得無可無不可,認為給齊泰、黃子澄追謚也沒什么。這樣建文君做的錯事,就沒法推到臣子頭上了。湘王之死等事,都要由建文君承擔。

    面對群臣商議的給齊泰、黃子澄二人追謚節愍的結果,朱由檢十分大度地表示認可。

    并且給徐輝祖、方孝孺、卓敬、練子寧、鐵鉉五人之后封了一個子爵,其他建文忠臣之后,酌情冊封男爵和爵士。但他們都需要去海外開辟領地,才有資格承襲爵位。

    這讓群臣更加感受到皇帝的恩德,對此歡呼雀躍。

    他們提出的建文三事,這次有一半達到目的——

    在萬歷年間的建表忠祠和部分恢復建文年號后,文官在建文君臣的事情上,取得新的勝利。
——
    在建文諸臣補謚完成后,朱由檢指著唯一沒有被封贈的耿炳文,向群臣道:

    “耿炳文是開國功臣,洪武三年封長興侯。”

    “他既然不再被追究罪過,當入太祖功臣廟。”

    “還有同樣受牽連的藍玉等人,同樣應該入功臣廟。”

    這個說法,讓群臣驚訝莫名,不知皇帝為何把藍玉也扯進來。

    如果說耿炳文是為建文君盡忠,建文諸臣平反后自然可以列入功臣廟的話,藍玉又和建文諸臣有什么關系?
    對于這個疑問,朱由檢淡淡道:
    “卿等難道不知,藍玉案因何而起嗎?”

    “洪武年間四大案,空印案是為了糾正前元留下的弊政,胡惟庸案是為了清理有異心的權臣,郭恒案是為了懲治貪腐。”

    “唯有藍玉案,你們說為了什么呢?”

    群臣有心說是為了殺戮功臣,但是在皇帝面前顯然不能把這個觀點說出來。

    禮部尚書溫體仁苦思冥想,想到了皇帝之前提到的朱允炆和朱允熥繼承順序先后,頓時恍然地道:

    “藍玉案是因為建文君上位。”

    “太祖為了防止吳王朱允熥怨憤,在藍玉等人支持下生出什么事端。”

    “故而把藍玉等人除去,給建文君提前除去隱患。”

    作為常遇春的妻弟、朱允熥母親常妃的舅舅,藍玉和朱允熥的關系太深了。

    太祖既然沒有選擇朱允熥為皇太孫,自然不能把藍玉等人留下來,給朱允炆留下隱患。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53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