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修訂水滸傳
把國會通過的議案制定為法案,是重制禮樂的重要一步。
按照皇帝的說法,這就是禮法治國——
在禮樂指導下制定法律,作為所有人都應該遵守的法案。
如果有人對法案有異議,可以提出修改。
但在沒修改前,就要繼續執行,或者由皇帝頒布詔令臨時廢止。
劉宗周對此是支持的,《禮記·樂記》有言:
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
儒家向來視禮刑為互補,把禮法作為最高層面的典章制度。
外儒內法,也是漢朝之后儒家治國的顯著特點。
只是和純粹的法家不同的是,儒家將刑名視作教化的手段,是用來防備奸人的。他們更提倡禮樂教化,提高世人的道德水平。
《禮記·樂記》有云: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這也是劉宗周重制禮樂,所希望達到的目的——
他希望用禮樂刑政,輔佐天子行王道。
劉理順作為碩儒,對此也極為認同,他向劉宗周道:
“國會能制定法案,地方議會是否能制定呢?”
“若是地方和朝廷的訴求不一,應當如何解決?”
這是劉宗周正在忙的事情之一,給國會和各級議會如何制定法案定標準,他說道:
“陛下有云,法律法規要分級別。”
“下位法不能與上位法相抵觸,同位法有矛盾的地方,要進行修改和解釋。”
“國會籌辦處的初步意思,是無論哪一級別議會,通過的法案都不能與法律相抵牾。”
“而且在成為法律前,要確定實施日期和范圍。”
“例如這次鹽業改革要制定的鹽業專賣法案,暫時就定為在北直隸實行,日期定為三年。”
“三年后再看成效,決定是否推廣到其它地方,對法案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做出相應修改。”
這是經過激烈爭論后,定下的最終方案。
在皇帝的一再表態、還有戶部的極力支持下,鹽業公司專賣政策將在北直隸實施,其它地方以后再視情況推進。
發行輔幣券的事情,也是在京城、順天府實施,其它地方銀行錢莊不完善,不強行要求他們用紙幣。
劉理順聽著劉宗周的這些解釋,連連點頭認可。旁邊同樣在聽著的政務署署長倪元珙道:
“看來皇上給禮法科定的職責,要著落在這里了。”
“禮法科以后不但要審核公文是否合法,還要審核議案。”
“不符合法律的議案,根本就不用表決。”
“議員不切實際的要求,應該果斷駁回去。”
作為政務署的署長,他對有些議員干涉行政是極為不滿的。
有些議員能提出有益建議、幫官府執行政令,他對此勉強還能忍受。
有些議員在他看來純粹是找事,提議免征賦稅、免除徭役什么的。
如今有了議案不能違法的規定,他當即就提出,用禮法科審核議案。
對此,劉宗周并不認可,說道:
“議會有修改法律的職責,不是所有和現行法律不合的議案,都不能夠提出。”
“國會議員可以在提出議案的同時,提議修改法律。最終結果如何,要看國會表決。”
“藩國和地方沒有修改法律的權限,但可以按照朝廷授與的自治權力,修改當地法規。”
“如果地方議案只是和某些法規相抵牾,并不是不能修改的。”
說著,他還繼續說道:
“地方議會的議案,是要交上一級議會常務會議通過的,不能同上級議會制定的法案相抵牾。”
“國會籌辦處初步的意見,就是區縣議會的議案,要由府議會常委會通過、省按察司批準,方能成為法案。”
“府議會的議案,要由省議會常委會通過、省按察司和巡撫都御史批準,方能成為法案。”
“省議會的議案,則由國會常委會通過,都察院和大理院批準,方能成為法案。”
“藩國和領地的議案,因為距離太遠,由朝廷授權督撫臨時批準,在貴族議會和國會通過后正式成為法案。”
相比省府縣來說,藩國和領地的自治權力還是很大的,只要不和朝廷的法律相違背,都能得到批準。
甚至因為治理土人的需要,一些藩國或領地,還會被允許不執行某條法律,擁有更大的自治權力。
朝廷的部門法規,也管不到藩國。他們需要遵守的,是朝廷的法律和國會、貴族議會的法案。
黃宗羲在旁聽得有些心動,忽然向老師道:
“先生,聽說潞王在求賢,招攬人才開藩。”
“不知潞藩的議會什么時候設立,先生能否推薦我過去?”
劉宗周聽得大奇,說道:
“怎么?”
“你不想著考試了?”
“要去潞藩做官?”
黃宗羲猶豫了一下,還是堅定地道:
“學生學了十幾年,自覺積累了學識,想要一展學問。”
“如今天子圣明,欲分天下利害之權于萬民。”
“學生想找地方試行,建立更完善的議會。”
他奉劉宗周之命在涿鹿區議會盯著,漸漸沉迷上了議會。
在他看來,皇帝設立的議會,實在是一大創舉,要分天下之權。
只不過涿鹿區和京城挨著,議會受朝廷的影響還是很大。
他在聽說藩國有更大的自治權力后,決定去藩國建立議會。
劉宗周對黃宗羲的這個想法,自然是很支持的。皇帝也早就讓他制章程,給藩國議會更大的權力,用以牽制封君。
如今黃宗羲要去潞藩建議會,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在他看來都是好事,所以他撫著胡須道:
“你愿為國分憂,為師自然是支持的。”
“就是這議會可能會影響潞王的權柄,你可不一定能獲得他許諾的爵位。”
潞王為了請大才幫助他去開藩,開出了子爵的條件。這件事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頗有一些人應募。
這些人不是擅長軍事就是擅長行政,將來都有可能立功獲得封爵機會。
然而黃宗羲選的議會,是要限制潞王權力的,而且很難立功。未來他想被封爵,需要潞王發善心。
對此,還是一個年輕人、有著一腔熱血的黃宗羲,是不怎么在意的。他滿是壯志地道:
“弟子不是為了爵位,是為了踐行所學。”
“先生教弟子的禮法,弟子會在潞藩踐行之。”
劉理順等人聞言,都是擊掌贊嘆。認為劉宗周收了個好弟子,所學后繼有人。
——
同是劉宗周弟子、和黃宗羲一起盯著涿鹿區議會的陳洪綬,則羨慕地看著這一幕,卻沒有下定去藩國的決心。
一是朝廷分封的藩國位置偏遠,他不想離開中原到那里去。
二是曾鯨被特賜元士出身后,他這個同樣擅長人物畫的畫家,自覺也有機會。
曾鯨的人物畫固然惟妙惟肖,但他陳洪綬繪出的人物,卻更被人稱贊。單在人物畫一項上,陳洪綬可以自信地說獨霸畫壇,仇英、唐寅都不及自己。
早在皇帝制作懸賞紙牌前,他就于天啟五年畫了一套四十幅的《水滸葉子》。以水滸傳的人物作畫,被刻印成版畫,讓民間爭相購買。
不過,在皇帝推出五十四張一套的紙牌、搭配更完善的玩法后,他的《水滸葉子》,銷量遠不如前。
現在,他正在應人所請,繪制其他的水滸將領。打算把一百零八將全都畫出來,制作成兩套紙牌。
這兩套紙牌花費了他極大的心力,也是他打算獻上去,打動皇帝的東西。
不過,在向恩師劉宗周私下里提出這個意思、請恩師把紙牌獻上去后,劉宗周卻沒答應,說道:
“繪制水滸人物,于國有何益哉?”
“更何況當今天下多災,民間多有盜賊。”
“陛下正憂心他們嘯聚山林,如何愿意宣揚水滸傳?”
“你這些畫繪得越好,陛下越會生氣。不給你禁了都算好了,還想獲得出身?”
狠狠訓斥了陳洪綬一通,認為他空有技藝,卻沒有走到正路上。
而且他的畫雖然形神兼備,卻不像曾鯨那么寫實,并不是皇帝要求的,能認出人的圖像。
劉宗周并不認為皇帝喜歡這種畫,當今皇帝最看重的是實用,甚至還鼓動錢謙益琢磨實學。
陳洪綬受到訓斥,臉色有些蒼白。他是萬萬沒有想到,拍馬屁竟然還能拍到馬腿上。如果不是老師點明,他可能因此被皇帝所厭。
不過極為喜愛水滸的他,還是辯解道:
“梁山好漢也都受了招安,《水滸傳》并無反意。”
“他們大多還為國盡忠,陛下怎會不喜?”
劉宗周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就是因為他們受招安后沒有好下場,陛下才對這部書才深惡痛絕。”
“如果結局他們受招安后享受榮華富貴,讓民間的盜賊蜂擁接受招安。陛下又怎會不喜、限制它的流傳。”
“你看京城的書坊,可印過一本水滸?就連報紙上面,對這部書也不提。”
這是一種軟性的禁書,就是把它無視。
避免明文禁止后,民間會有人懷著好奇去看。
在京城書坊的印刷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水滸傳》的影響力,自然不如先前。
陳洪綬這下明白了,為何自己的《水滸葉子》銷量會一落千丈,之前他以為是五十四張紙牌流行的原因。如今看來并不是,是朝廷在軟性限制。
對此極為失落的他,收起自己繪制的紙牌,正想向老師請教應該畫什么時。旁邊聽著的黃宗羲,突然道:
“學生以為水滸紙牌可以獻上去,而且可以向陛下請求,重新修訂《水滸傳》。”
“這樣陳兄不但能展示畫技,還能得到修書的任務。若是能夠修成,元士的資格豈不十拿九穩?”
“當今陛下特賜的元士,多有修書之人啊!”
這是他和太學生交流知道的,認為陳洪綬也能走這條路子,編撰修訂《水滸傳》。
皇帝忌諱這本書,那就按皇帝的意思把這本書修好,這樣也能夠得到元士出身。
而且以修書成為元士,相比以畫技成為元士來說,也要更好聽點。
陳洪綬聽到之后,同樣心動起來。(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44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