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8】扁鵲神方(四)
定風散
治破傷風及洗頭、牙槽等風,牙關緊急,項背強直,角弓反張。若一二日者,服此可治,五七日者難治,須急灸臍下三百壯。
川烏(炮,二兩)防風(二兩)雄黃(一兩)共為末。
每服四錢,水煎,和渣服,日三次,出汗愈。
安蟲散
治蟲攻心痛,吐清水。
如蟯蟲,發則腹脹,寸白蟲則心痛,并治之。
干漆(炒至煙盡,五錢)鶴虱(炒凈)雷丸(切炒,各一兩)共為末。
每服二錢,小兒一錢,米湯下。
檳榔丸
治小便淋澀不通及血淋、石淋。
檳榔芍藥苦楝子(炒)馬藺花(各一兩)共為末。
每服四錢,酒煎熱服。
換骨散
治癩風,面上黑腫,肌肉頑麻,手足疼痛,遍身生瘡。先灸五臟俞穴,后服此藥。
烏蛇(去頭尾酒煮取肉)白花蛇(同上制法)石菖蒲荊芥穗蔓荊子天麻(酒炒)胡首烏(小黑豆拌,蒸、曬)白楊樹皮(炒,各二兩)甘草(炒)地骨皮(酒炒)枳殼(麩炒)杜仲(鹽水炒)當歸(酒炒)川芎(酒炒)牛膝(鹽水炒,各一兩)共為末。
每服二錢,酒下。
胡麻散
治癘風渾身頑麻,或如針刺遍身疼痛,手足癱瘓。
紫背浮萍(七月半采,一斤)黑芝麻(炒,四兩)薄荷(蘇州者佳,二兩)牛蒡子(炒)甘草(炒,各一兩)共為末。每服三錢,茶酒任下,日三服。
消癭散
治氣癭多服取效,血癭不治。
全蝎(三十枚,去頭足)豬羊靨(即膝眼骨,各三十枚,炙枯)枯礬(五錢)共為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飴米糖拌吞或茶任下。
補宮丸
治女人子宮久冷,經事不調致小腹連腰痛,面黃肌瘦,四肢無力,減食發熱,夜多盜汗,下赤白帶,久服且能多子。
當歸(酒炒)熟地(姜汁炒)肉蓯蓉(酒洗去膜)菟絲子(制法見前)牛膝(酒洗,各二兩)肉桂沉香蓽茇(去蒂炒)吳茱萸(去梗)肉果(各一兩)真血竭艾葉(各五錢)共為末,醋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或酒,或白湯任下。
膠艾湯
治婦人沖任虛損,月水不調,子宮久冷,腰腹疼痛,赤白帶下,或惡露不止。
此藥能通經絡,活死血,生新血。
阿膠(蛤粉炒成珠)艾葉當歸白芍川芎熟地(各二兩)甘草干姜(各五錢)共為末。
每服四錢,水煎和渣熱服,戒怒氣一月。
地血散
治婦人心血間有熱,飲食不減,起居如常,但發煩熱。
茜草當歸白芍烏梅柴胡知母(各一錢)每劑加姜三片,水煎溫服。
大青膏
治小兒吐瀉后成慢驚,脾虛發搐,或斑疹后發搐。
烏蛇(去頭尾,酒浸炙)全蝎(十枚,去頭足)蜈蚣(五條,去頭足,炙)鐘乳粉(要真者火研極細末,水飛凈,五錢)青黛丁香木香川附子(制,各五錢)白附子(面包煨熟,一兩)共為末,蜜丸龍眼大。
每服一丸,滾水下,連進二服立瘥。甚者灸中脘五十壯。
碧霞散
治痰涎壅盛卒仆,或發驚搐,一切急癥,服此吐痰。
豬牙皂角(炙去皮弦)銅青(另研)大黃(生用)金線重樓(即金線釣蝦蟆,制法見后,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小兒三五分,白湯灌下。
牙關緊者,鼻中灌下,吐痰立愈。
萬靈膏
治小兒疳瘦腹脹,水瀉多消。
香附(一兩)青皮川黃連肉桂巴豆(去油)砂仁肉果(各五錢)上為末,醋糊丸黍米大。每用三五七丸溫水下。
育嬰丹
治小兒面黃肚大,青筋作瀉及五疳諸積,健脾進食。
上好白蠟(一兩二錢,入銚頓化,傾入碗內七次)朱砂(飛凈,一錢,心疳用之)赤石脂(一錢,火煅,脾疳用之)青黛(一錢,肝疳用之)寒水石(一錢,用泥罐上下蓋定火,肺疳用之)牡蠣(一錢,火,腎疳用之)先將白蠟研碎,后加各經引藥,共研細末,分作十帖。
每用雞蛋一枚,開一小孔,去黃留清,入藥一帖,攪勻,紙封口,或蒸,或用火煨,任意食之,酒飯無忌。
抑青餅
治小兒驚風,清膈化痰,降熱火。
防風薄荷桔梗(炒,各一兩)甘草(炙)青黛(凈,各五錢)冰片(四分)共為末,蜜丸芡實大,或捏作餅姜湯下。
朱砂丸
治小兒膈熱消痰。
半夏(制)辰砂(各五錢)杏仁(三十粒,去皮)共為末,蒸餅丸梧子大。
每服十丸,或五七丸,食后薄荷湯下。醒脾丸治久瘧不瘥。
川烏(五兩,姜汁浸去黑皮,切片)大蒜(三兩,煨去皮)共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小兒量減。
奪命丹
治中風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語謇澀。
川烏(酒煮)蒼術(米泔浸,各四兩)共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服十五丸,忌見風,暖蓋出汗。
脫衣散
治汗斑及紫白癜風。
附子硫黃(各五錢)共為末,姜汁調,以茄蒂蘸擦三四次全愈。
百花散
治腿肚血風瘡,小兒螻蛄癤,或耳底出膿,瘰痔漏。
川烏五兩搗為末。
凡一切瘡毒,以麻油調涂,濕者干糝,耳中出水吹入,牛馬六畜瘡皆可治。
人家合醬入此末五錢,不生蟲蛆。
附∶金線重樓治證金線重樓俗名金線釣蝦蟆,采得去外黑粗皮,用石頭打碎,勿見鐵器。
曬干為末,小罐收貯。凡一切要吐痰涎之證,用代瓜蒂最妙。
一治風痰結胸,用一錢,陰陽水和服,吐去痰即愈。
一治傷食成瘧疾者,用一錢,臨發,空心水和服,一吐即愈。
一治禁口痢疾,涼水和服一錢,吐痰即愈。
服金液丹各證引藥虛勞白湯下,或姜湯下。骨蒸潮熱地骨皮湯或炒胡黃連五分煎湯,或丹皮湯下。
吐血茅根湯或藕節湯下。
消渴烏梅湯或石膏湯下。
肺脹真蘇子湯下。
中滿陳皮湯或木香湯或芥菜湯下。
水腫車前子湯或木通湯下。
休息痢白者,用臭椿根皮湯下,紅者用雞冠花湯下。
脾泄車前子炒焦煎湯下。
注下木通湯下。
大便閉芒硝煎湯下。
小便閉木通湯下。
尿血山梔木通湯下,或燈心竹葉湯下。
霍亂藿香湯下。
吐瀉生姜燈心湯下。
尸厥姜湯下。
氣厥真蘇子湯下。
陰證附子湯下。
陰毒黃湯或附子湯下。
目中內障木賊菊花湯下。
心下作痞,枳實桔梗湯下。
心胃痛延胡索湯或酒下。
胃寒米谷不化,干姜麥芽湯下,兩脅急痛青皮湯下。
肚腹痛甘草白芍湯下。
臍腹痛麥芽湯下。
小腹痛小茴香湯下。膀胱疝氣小茴桔核湯下。
女人子宮虛冷姜湯下。
赤帶地榆湯下。
白帶樗白皮湯或白果炒煎酒下。
小兒急驚風金銀花湯下。
慢驚風人參湯下。
一切疑難之證俱用姜湯下。
(昔人稱金液丹有起死回生之功,真是救危神劑,然亦有戒人服餌者。
如蘇頌之《本草圖經》,寇宗之《本草衍義》,一言其為效雖捷,為患亦速;一言其人但知用之為福,而不知為禍。
蓋亦有所鑒而云,世人于此疑而不敢服者多矣。
然余常見二人,年少時,皆荒耽于色,至五十外皆患虛損,服參附渺若不知,有勸餌硫黃者,二人皆服皆有效。
一人不能節欲,閱五六年竟以氣脫而殞;一人能止欲,至八十余始卒,此目所親擊者也。
夫藥以治疾,有是疾必得是藥而后愈。
許叔微所謂“形有寒邪,雖嬰孩亦可服金液;藏有熱毒,雖羸老亦可服大黃。
”至哉!
通變之說,理不妄也。
但中病則已,久服或致偏勝之患。
凡藥皆如是,豈特金液丹哉!
其或服之終身,反致壽考,此其稟受特異余人,非可概論。若夫元氣未衰,□□先耗,此藥實非所宜。
更或漁色之徒,朝餐夕餌,不以此為治疾之良劑,而以此為逞欲之單方,自戕其生,而不之懼,卒乃歸咎于金液丹之不可餌。
然則鑒人之傷食而并議稻麻菽麥之不宜餐,鑒人之傷飲而并疑酒漿茗汁不可啜,豈理也哉?因憶書冊中所載服硫黃而受益者采摘數條附錄于后以示來者。)
(《夷堅志》云∶唐與正知醫,遇人有奇疾,多以意治之。
從舅吳巡檢病不得前溲,臥則微通,立則涓滴不下,醫人遍用通利小腸諸藥,窮技巧勿驗。
其侄孫來問吳∶常日服何藥?曰∶常服黑錫丹。問∶何人結砂?曰∶自為之。
唐灑然悟曰∶此繇結砂時,鉛不死,硫黃飛去,鉛砂入積膀胱,膀胱臥則偏重,故猶可溲,立則正塞水道,以故不能通。
乃取金液丹三百粒分為十服,煎瞿麥湯下之,膀胱所積之鉛得硫黃皆化成灰,自水道下,猶累累如細砂,病遂愈。)
(《類編》云∶仁和縣一吏早衰,病瘠齒落,從貨藥道人得一方∶碾生硫黃為細末,入豬臟中,水煮臟爛,入蒸餅丸如梧子大,隨意服之。兩月后飲啖倍常,步履輕捷,年逾九十,略無老態,執役如初。
因從邑宰入村,醉食牛血,遂洞下數十行,所泄如金水,頓覺悴,少日而死。
李巨源得其事于臨安入宮醫官管范,嘗與王樞使言之,王曰∶嘗聞豬肪脂能制硫黃,茲用豬臟尤為得理。樞使亦合服之,久亦見效。)
《本草通元》云∶壬子秋余應試,北雍有孝廉張抱赤,久荒于色,腹滿如斗,以參湯吞金匱丸,小便差利,滿亦差減。
閱旬日而滿腹如故,肢體厥逆,仍投前藥,竟無裨也。
舉家哀亂,惟治終事。抱赤泣告曰∶若可救我,當終身父事之。
余曰∶能餌金液丹數十粒,雖不敢謂萬全,或有生理。
抱赤連服百粒,小便遄行,滿消食進,更以補中、八味并用,遂獲痊安。
故夫藥中肯綮,如鼓應桴。
世之病是證而不得援者眾矣。
有如抱赤之傾信者幾人哉!
且硫非治滿之劑,特以元陽將絕,參附無功,藉其純陽之精,令陰寒之滯,見冰消爾。
神治諸般風氣靈膏
紅砒一斤入罐化汁,用金頭蜈蚣、全蝎末投砒內,以砒不起煙為度。
又以砒用槐角子一斗煮三晝夜,水干為度,上以土筑實,封固,火鍋通紅,死砒脆白化成汁。
用砒一兩,配前金液硫一兩,共研為末,攤于膏藥貼患處。
跋
《扁鵲心書》三卷及《神方》一卷,宋紹興中開州巡檢竇材所集錄,已嘗鋟板行世,而歲久湮沒,人間少有見者。古月老人得之,詫為奇書秘冊,寶藏不啻在瑯函玉笈中。
老人精醫理,于古今方論,剖析疑似,指斥訛謬,皆合軒岐正義。遇危急之疾,他人縮手告難,老人治之往往奏效。
年五十外又得此書,嗣后治人痼疾,益多奇驗。
沒后,其子道周繼其業,嘗手其書示余,曰∶思欲重刊,以傳于世。而家貧乏力,遲之十余年,竟不克刊,道周亦沒,歷今又十余年。見其孫紀云語及是書,因出其祖手錄副本見示,上有參論百余條,拾遺補闕,可謂竇氏功臣。
第字句不無訛錯,邊方亦有蠹蝕。問前者所見原本,則歸橫塘一藏書家。
余深以不得再見為歉,又恐此本久亦湮沒不存。爰加較勘,即以參論諸條附注其下,以付剖劂。
一以恩故人昔日見示斯編之意;一以使奇方要訣,流傳世上,后人用之得以起沉而保天年,為益甚無窮也。
回思數十年前與古月老人父子相晤語,宛然疇昔事,歲月如馳,兩人墓木已拱,不獲親見是書重刊,為可嘆也。
老人名玨字念庵,因姓胡氏,故自號古月老人。
乾隆乙酉二月丁丑朔紫陽山民王琦書竇氏材生于宋之中葉,而書中有河間丹溪遺訛后世之語,又鐘乳粉方下,訾丹溪“多服發渴淋”之說為謬,又言制法見時珍《本草》,何緣舉元明人之書而及之,其為后人增益無疑,兼知是編非竇氏原本矣。
仲景《傷寒論》,古今奉為不刊之典,竇氏顧有指摘其未當者數條,蓋由膠執其詞,未嘗融貫以參領其活潑之用,致意見有差池耳。
再后人自當分別觀之,能鑒其是,更能正其非,判然不惑,斯為善讀古書者人稟陰陽二氣。
以成此身,身之內皆二氣所充周也。
互以相生,因以相濟,而無過與不及之相陵,是以內外和平而無疾病。
有疾病者反是。
治之者,扶陽保陰,各視其攸宜,損之,益之,以期于至當而無偏焉。
是書重在扶陽,或者疑其不免偏見,然余嘗觀天地間日月盈虧,寒暄遞運,雨時若,草木盛衰,而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乃造化自然之樞機。
若夫陽常有余,而蕓生不厭其有余;陰常不足,而蕓生不苦其不足。
以此悟扶陽之理視保陰為尤要者,亦本造化當然之軌。
則竇氏之書以灼艾為第一,餌丹藥為第二,用附子為第三,傳此三法以為保命真訣,洵千古不磨之法。
何庸排訾其非哉。其議論張王以下六子也,非務為好辯以矯異也。
序中已明言,學六子之書,以調治小疾百發而百中。特以數十種大病,垂危之證,非其書中所載諸方可能救療,而別有救療之方而言也。
惟是藥與人有宜不宜之殊,方與證有對能剖割積聚,湔洗腸胃,其方書焚毀不傳,后人以為恨,然使其書尚存,恐謂其誕妄不經者必多,孰敢有信而用者。
今竇氏之書寧獨異于華氏之書耶?余幸其得存于今也。
亟重刊之,化一帙為千百帙,冀其長留天地間,而不至澌滅無傳。
后人得之,或有信而用者,此之起死扶衰,通閉解結,而反之于平。
則是書實博施濟眾之良書,其為有功于蒼赤豈少哉!
彼執偏滯之見,平居則嘖有煩言,于扶陽之理,肆為排擊;臨險證則袖手徨,莫之能救。其學之優劣可一覽而知,其言之是非,曾何足為重輕乎!
二月二十六日壬寅琢崖又書
(完)
本書純屬虛構!
請忽模仿!
(https://www.dzxsw.cc/book/11786419/3061481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