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深藏不露的尹昌隆
鄉試是一個很惱火的事情,要考三次,每次都要提前一天進場,然后考一天,然后考后一天出場。
也就是說雖然只有八月初九、八月十二、八月十五考試,但是考生從八月初八就要進貢院,初十可以出來吃頓飽飯,睡個好覺,十一又得要進去考場,等著十二繼續考。
所以這三場考下來,胡燁都覺得自己已經快要死了,是活生生累死的,他從來沒有想過,考試也能這么累,就算是去搬磚也不過如此。
在八月十六那天出考場的時候,胡燁看見出來的人就已經沒有進去的時候多了,因為好多考生都受不了里面的生活,半途直接退出了。
胡燁不鄙視他們,因為這個年頭人的身體真不怎么樣,特別是書生的身體,整天讀著圣賢書,根本就沒多少時間出去鍛煉。再加上今年又是一個大災年,一般人家的子弟就難以吃上好飯食,身體就更跟不上了,堅持不下去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尹昌隆終究是沒讓胡燁失望,他還是堅持下來了,不然胡燁就會懷疑自己知道的歷史的真實性了。
“尹兄,考得如何?”跟著尹昌隆走出考場,胡燁笑著問尹昌隆。
尹昌隆雖然看上去很是憔悴,但是眼神中還是能夠看出那種自信,想必是考的很好。
“嘿嘿,還不錯,前三不敢說,但是舉人應該是沒問題的。”尹昌隆朝著胡燁笑了笑,然后自信的說道。
胡燁微笑一聲,開玩笑,要是你連舉人都考不中,自己不得要虧死。
“對了,我看今年的策論有些稀奇啊,竟然是論朝廷時政。昨天我可是苦思冥想了一整天,在交卷前的一個時辰才開始動筆。這個朝廷時政不好寫啊。”尹昌隆隨即臉色有些變化。
原來八月十五這一天,鄉試是考策論,讓個位考生對所出題目加以論述。往年的策論無非就是天下大事,黎民眾生,眾位考生只能代圣人言,抒發一下對這些事情的看法。
本來今年就是一個大災之年,好多考生都以為今年的策論就是關于這場旱災的。
于是幾乎是一大半的考生,都將策論的壓在了旱災之上,將四書五經中關于災禍的論述倒背如流,想要在策論這一項中脫穎而出。
但是讓很多考生大跌眼鏡的是。今年的策論竟然沒有出關于大災之年的事情,而是出了關于當今朝廷時政的問題。
不過還是有很多考生急中生智,將大災之事和那些貪官污吏聯系了起來,勉勉強強算是切合題意。過關不難,但是想要脫穎而出就難了。
“怎么?難道尹兄覺得今年這個策論很難?”胡燁好奇的問尹昌隆。
“不是很難,而是這背后隱藏的陰謀。”尹昌隆皺著眉頭說道。
胡燁一望四周,發現人多嘴雜,趕緊拉著尹昌隆出了貢院。
這個時候老錢早就駕著馬車等在了外面,于是胡燁將尹昌隆拉上馬車。讓老錢一邊走著,一邊在馬車里對著尹昌隆說道,“尹兄,你看到了這鄉試背后的陰謀?”
“其實也談不上陰謀吧。只是說這是朝廷的一種風向罷了。”尹昌隆小聲的說道,顯然也不想讓自己說的話被別人聽去。
“風向?”胡燁好奇的看著尹昌隆,他不明白一個窮書生,平時連肚子都不飽。哪里來的心思關注朝廷官場。
“沒錯,胡兄還記得策論的題目么?”尹昌隆肯定的點了點頭,然后不等胡燁回答。便重復起了策論的題目,“萬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殺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誅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則誅之,在弟則封之。”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
“然后就是以此為題,討論對于近年來朝廷時政的看法。”尹昌隆慢慢的說道。
“這不就是很一般的策論么?怎么在尹兄口中竟然有了陰謀的味道了?”胡燁故作驚嘆,問尹昌隆。
“胡兄不覺得這個朝廷時政范圍太廣了么?以往也出過這類題目,但是也有個具體的方向。比如說關于稅賦問題,或者是關于倭寇問題,或者是關于貪污問題,都是有具體的問題。但是這一次范圍極廣,我看朝廷是想要大變革了。”尹昌隆回答。
胡燁驚訝的看著尹昌隆,他不明白這窮書生怎么能從一段話里面就能看出這么多東西來,但是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不知尹兄對這個有什么看法。”胡燁謙虛的問。
“想必胡兄心里也清楚,當今皇上是沒有多長時間可活了吧。”尹昌隆小聲的說道。
胡燁聽了大驚,這話可不能亂說,雖然自己在北平已經說了無數回了,但是這里是在南京,被旁人聽去,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事。
“尹兄,這話可別亂說,就算是明顯的事,咱們也只能埋在心里。”胡燁小聲回答。
“胡兄不必擔心,你是個神算子,想必比我知道的要清楚。”尹昌隆就像是跟以前變了個人似的,說起話來竟然比之前鏗鏘有力的多,“既然我這種屁民都能看得出來,沒理由朝廷里面那些大臣看不出來。”
“胡兄可知道這鄉試的試卷是誰所出?”尹昌隆又問。
“不是主考官么?”胡燁好奇的問,如果不是主考官出題,前些日子去拜訪王瑋的時候,就不會遇到那么多書生了。
“或許以前是主考官出題,但是這次我看主考官可能只是提提意見罷了,出題之人肯定比主考官大上不少。”尹昌隆分析著。
“何以見得?”
“原因很簡單,提學還沒有膽子敢出這么寬泛的題目,那樣絕對會遭到一眾大學士的反對。所以我敢斷定,這次鄉試出題的,肯定是一眾大學士出的題目。”
“而他們出這么廣泛的題目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想要尋找不拘一格的人才。如果出以前那種定向的題目,考生的答題很有局限,根本就看不出才華來。”尹昌隆說著。
“不拘一格的人才?難道尹兄是說……”胡燁好奇的看著尹昌隆。
“不錯,我認為朝中大員已經在開始為下一任皇帝選拔人才了。”尹昌隆很自信的猜測。
胡燁直接被尹昌隆嚇了一跳,這貨真是什么都敢說啊,朱元璋還在位呢,就敢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來,都快要趕上自己的膽子了。重要的是,這貨是在南京這么說,真是不要命了。
“尹兄,就是一道策論題目而已,哪有這么多道道。”胡燁知道尹昌隆猜得很準,這一屆科舉中,確實是出了很多人才,跟朝中大員的刻意為之有很大關系。
但是胡燁還想看看這個窮書生還知道些什么,因為歷史上的尹昌隆雖然考中了榜眼,但是作為也不大。如果歷史上的尹昌隆真的有這般見識,絕對不可能這么默默無聞的。
“這有什么,前朝又不是沒出現過。胡兄該聽說過一朝天子一朝臣吧,一旦洪武皇帝駕崩了,不管是皇太孫即位,還是某個藩王回京篡位,朝中的大臣肯定是要換上一波的。”
“然而這些大臣不可能默默無聞,他們必須得要培養自己的勢力。而考生就成了他們最容易拉攏的對象,于是他們就出了這樣一個范圍極廣的策論,就可以挑選附和自己利益的考生加以栽培。這樣日后當官了,也就會成為他們的盟友,就算是他們歸隱了也能注視著朝廷里的一舉一動。”
“所以這個策論里面隱藏的東西很多,我才會思索了一天,到了快要交卷的時候才動筆。”尹昌隆回答著。
胡燁震驚的看著尹昌隆,這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從小落魄的人該有的見識。就算是世家里面的弟子,都不一定將朝廷里面的事情看得這么透徹,就連自己對于朝廷的認識都沒有他的清楚。
“那尹兄是如何作答的?你的回答又是符合朝中哪一位大臣的利益?”
“呵呵,胡兄說笑了,現在時局很不明顯,既然大學士們出這么廣泛的策論,就說明他們自己都還對未來的變化不清楚,我們又如何能夠輕易站隊。”
“所以我就只是對于孟子那段話的表面做了解析,也就是“仁”字做了鞭辟入里的解析,不贊揚當今的皇上,不恭維皇太孫,也不迎合朝中大臣,更不歌頌外地藩王,這才是中庸的精髓。”尹昌隆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跟之前那個經常餓肚子的尹昌隆判若兩人。
如果不是這些天來經常見到尹昌隆,胡燁都以為眼前這個是尹昌隆的雙胞胎兄弟了。
“對了胡兄,你做的策論如何,相信以胡兄的見識,答卷一定很有特色吧。”尹昌隆說完了關于自己的認識,便好奇的問胡燁。
因為從這些天的觀察下來,他認為胡燁是這些年來自己唯一看不透的人,但是對胡燁又沒有一點戒心。
“哪里有什么特色,不過就是中規中矩的一點意見罷了。”胡燁尷尬的搖了搖手,沒想到自己竟然是看走眼了,這尹昌隆竟然是深藏不露。
不過他對于自己的策論也是有些信心的,中個舉應該不難,至少不用去當阮安的徒弟了,這一點還是值得欣慰的。(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115662/642901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