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三家會盟
第九十八章三家會盟
時近七月,草原上牧草蔥郁,天氣已經開始慢慢轉涼,上年剛下的羊羔崽子也已經養得肥美
漠北和漠南的交接處,一望無垠的草原上,服色各異的騎兵隊伍如同茫茫綠海里穿巡的鯊群一樣,驅趕著大群的野黃羊等獵物
突起的丘陵上,五彩的大蓋下,大祚榮,獨解支,蟒度,這三個統治整個草原的男人著手下的騎兵隊伍分進合擊,互相比試
孫萬榮作為大祚榮的隨從,就站在一邊,獨解支是回鶻之主,蟒度是薛延陀之主,這兩個人不管是誰,手中握有的軍勢都不會弱于大祚榮
對于懷有野心的孫萬榮來說,這一次大祚榮和這兩人會盟,也是他的機會,渤海國各族相雜,和回鶻,薛延陀這兩個草原上的霸主根本無法與之相比,之所以大祚榮現在能壓過兩人一頭,不過是他擊敗了帝**隊罷了
當年帝國開國之時,屢次出兵掃蕩草原,東突厥和西突厥從此煙消云散,甚至連復起的機會都沒有,突厥余眾要么歸附王化,要么一路西遷前往河中甚至遠,而草原也從此置于帝國的統治下
東西突厥兩大草原帝國土崩瓦解之后,草原處在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中,當時的薛延陀和回鶻已經算是草原上較為強大的部落,不論是誰只要得到帝國的幫助都可以一統草原,不過太祖皇帝實施的卻是讓草原處于絕對均勢的紛爭狀態的策略
那時候即便薛延陀和回鶻順從于帝國,但是在帝國展開西征之前的二十年里,草原作為了帝**隊的練兵場,一茬茬的帝**隊在草原上以保護者的身份為那些小部落‘主持公道’
對于崇拜強權,從小就被灌輸以武力至上的草原人來說,大部落欺壓吞并小部落是再正當不過的事情,當草原處于群狼無首的時代時,大部吞并小部,在無數的骸骨和殺戮里誕生的草原霸主是天經地義的
不過在太祖皇帝的時代,草原上自古以來的傳統被帝**隊顛覆了,帝**隊準許草原上發生戰爭,但是卻絕不容許出現一個的草原霸主,于是幾乎在太祖朝和太宗朝時期的草原戰爭里,帝**隊都成了那些草原部落的保護者
大部落可以獲取牛羊等戰利品,但是卻休想吞并那些小部落,甚至于連他們在戰場俘獲的奴隸,要是當時帝**隊的將軍發話要他們釋放俘虜,他們也只有照辦
在那個時代里,即便薛延陀和回鶻中出了諸如夷男,拔灼,曳蟒,菩薩俟斤,吐迷度等英雄人物,可還是依然要如同那些普通的牧民一樣匍匐于帝**隊的鐵騎下,他們中不乏反抗者,但唯一的下場就是被誅滅親族
靠著帝**隊的帶血軍刀,草原上保持了整整近三十年的平靜,直到文皇帝登基后,隨著北庭都護府的軍力衰減,帝**隊縱橫草原的鐵騎也從草原上建立的各種軍事堡壘撤到了原本作為出擊草原后的前哨補充基地的長城一線
而沒有了帝**隊這道枷鎖,薛延陀和回鶻開始了強勢的擴張,他們不斷地吞并周圍的部落,從原本過去被壓制的衰弱狀態里恢復過去的實力
一直到最后,薛延陀和回鶻各自霸占了草原的東西部,但是過去帝**隊鎮壓草原時的強大依然縈繞在每個草原人的心中,蟒度和獨解之盡管從父輩手里接過了事業,可兩人并沒有因為各自的強大而失去對帝**隊的畏懼
在過去的幾年里,薛延陀和回鶻在草原上擺出了敵對的姿態,甚至發生了幾場戰爭,要說兩者之間的關系,絕對好不到哪里去,但是獨解之和蟒度各自清楚,只要一天帝**隊還沒有完全被打敗,他們之間的戰爭最后絕不會誕生出一個草原霸主來,而是雙方兩敗俱傷后,被帝**隊各個擊破
正是懷著這種恐懼,獨解之和蟒度早就達成了彼此間的約定,雙方各自以兩人父親尚在時的區域為界,分別占有草原的東西兩部
朝鮮行省發生叛亂之后,獨解之和蟒度便一直在觀望著局勢的發展,文皇帝死后,兩人都有些蠢蠢欲動的意思,但是玉門關前,吐蕃使節被屠殺殆盡,讓靠西和吐蕃人有所聯系的獨解之心中再次忌憚起來
帝**隊即便軍力衰減了,可是只要那些漢人依然強悍好戰,那么漢人的帝國依然是不可戰勝的,當時吐蕃人前往回鶻想要說服獨解之一起反漢,被獨解之拒絕了
但是后來,先是羅軍隊陷落熊津城,整個朝鮮行省被羅人和渤海人瓜分,之后羅人雖然全軍覆沒,但是渤海人依然取得了勝利,而且是自漢人恢復帝國以后,前所未有的空前勝利
雖然回鶻位于草原的西部,但是獨解之知道蟒度不會在這件事情騙他,這一次三家會盟,便是蟒度親自去他那里請他一同赴會
大祚榮,這個渤海國之主,也確實有其過人之處,獨解之和蟒度因此也不敢小覷他,尤其是在擊敗了漢軍之后,大祚榮一時間隱隱有了過他們二人的聲望,尤其是蟒度感受最為明顯,薛延陀占據草原東部,本來草原靠北的契丹,女真等部都臣服于他
可是隨著大祚榮的崛起,這些契丹,女真部落都加入了渤海國,成了大祚榮手下的軍隊
蟒度并非沒有動過吞并渤海國的念頭,但是大祚榮如今聲勢無二,手下軍隊士氣高昂,重要地是他擊敗近三萬漢軍,所獲得的盔甲武器足以讓他擁有草原上最精銳的一支軍隊,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不敢和大祚榮交惡
何況對他們來說,從始至終最兇惡的敵人就只有褪去無敵之名的漢軍,只有徹底地擊敗漢軍,他們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草原霸主
在過去,草原上不乏有雄才大略的人想要依靠漢帝國的力量來統一草原,即便是徹底臣服于漢人也可以,但是那位太祖皇帝卻親手締造了一支空前強悍和好戰的軍隊來捍衛他所建立的帝國,沒有人可以挑戰他定下的規矩,而他也不需要所謂的草原仆人來為他管理草原
漢軍無數次在草原發動的戰爭和過去死于漢軍刀下的草原英雄們,讓獨解之和蟒度無比清醒地認識到即便他們想要趁這個機會投靠漢人,從漢人那里獲取力量來成為草原真正的霸主也只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罷了
打倒漢帝國,瓦解漢人的霸權,成為了他們唯一的目標,在這個目標達成之前,他們可以互相合作,直到有利于他們的機會出現為止
“好”蟒度忽地大喝起來,只見平原上代表他薛延陀的騎兵隊來了一次異常漂亮的合圍,馬上射出的箭矢如同狂風暴雨一樣,將被包圍起來的獵物全都釘死在了地上,鮮有漏網者
薛延陀這些年霸有草原東部,號稱能戰之士二十余萬,可是真正能被蟒度當成軍隊的只有薛延陀的本部八萬兵馬,而這一次他帶來的騎兵便是其中精銳,有此表現也是在他意料之中
獨解之和大祚榮亦是稱贊了起來,薛延陀乃是鐵勒各部之首,向來驍勇善戰,而且其騎兵戰法沿襲當年突厥人的傳統,騎射犀利,作戰強硬,確實是草原上最強的騎兵之一
蟒度看著另外兩邊同樣不差的回鶻騎兵和渤海騎兵,心里很快估算出了三方的實力,回鶻騎兵的悍不畏死是出了名的,而且地處西面,和吐蕃,河中等國有所來往,其騎兵所擁有的武器裝備比他薛延陀尚強了些,可以說獨解之才是他們三人中實力最強的,至于那個大祚榮,不過是靠著最近擊敗漢軍而聲威大震,兼且得到了漢軍的武器裝備,方才有了和他跟獨解之平起平坐的實力
要是較真的話,大祚榮和他的渤海軍是最弱的,三人會盟,總要商議出個盟主來,正所謂蛇無頭不行,蟒度心里面盤算幾番之后,卻是決定退出盟主之爭,獨解之看似謙和,可實際上也是個心高氣傲的人,倒不如推大祚榮當盟主
盟主之議,蟒度自然不會去主動提出來,這一次會盟本就是大祚榮想出來的,恐怕他也有意盟主之位,他既然對盟主位子沒什么想法,又何必做那出頭鳥
這時三家騎兵已是帶著各自圍獵的獵物回來了,而自有人去清點獵物數目,以定出三家騎兵中的勝者,雖說這對盟主之位的歸屬并無決定的影響,可是獨解之,蟒度,大祚榮仍希望自家騎兵能爭到第一
片刻之后,高亢的嗓音響了起來,“渤海騎,黃羊一百五十七頭,狼四十二只,豹十三頭…”
開始時,大祚榮尚自面露得意之色,圍獵之時,騎兵隊伍往往要奔馳數百里,驅趕草甸里的各種動物,同時圍困住那些獵物不使其逃走,這一次他手下的騎兵能夠毫發無傷地獵取到這么多獵物,其中還有狼豹等兇悍的野獸,就加難得了
不過大祚榮并沒有得意多長時間,他臉上的笑容就凝固住了,因為不管是薛延陀的騎兵還是回鶻騎兵,其所獲都過了他手下的騎兵,其中回鶻騎兵拔得頭籌,不過回鶻騎兵亦是三家騎兵中唯一出現死傷的
“真是沒想到啊”獨解之大聲笑著,自家回鶻騎兵拔得頭籌,讓他心情大為舒爽,會盟一事上,他對盟主之位可是想法不
雖然三家結盟,那所謂的盟主之位恐怕也只是名義上的,可是獨解之看重的就是這個名義,因為盟主意味著草原之主,誰當盟主就能占得名分
“回鶻勇士果然勇猛,便是漢軍也不外如是”大祚榮看著笑得滿面春風的獨解之,在邊上亦是不露聲色地稱贊道,回鶻人打仗不怕死,比起當年的突厥人只強不弱,確實是相當棘手
“大王,勇士們獲獵而歸,該行賞賜”孫萬榮在大祚榮身后輕聲提醒了一句,在草原上帶兵,不但自己要夠勇猛,也要慷慨大方,草原上的勇士沒人會喜歡小氣的君主
“對,是該賞賜”被孫萬榮一提醒,大祚榮卻是連聲道,接著便讓身邊的親兵傳他命令,獲獵而歸的三家騎兵各自賞賜酒肉女子,尤其是拔得頭籌的回鶻騎兵,是一人賞賜兩名女奴
大祚榮的做派,自然讓獨解之和蟒度不甘人后,兩人也是同樣一番厚賜,不過終究叫大祚榮搶了先,落了個慷慨大方的好名聲,反倒是顯得他們小氣了
離開時,獨解之頗為忌恨地看了眼率先離開的大祚榮,而一旁的蟒度看在眼里,卻并不聲張,在他看來這樣才是最好的狀況
“那個漢人是個人才”獨解之看著沒有跟上大祚榮的蟒度,卻是朝他說道,他把孫萬榮當成了投靠大祚榮的漢人
“那個不是漢人,是契丹人,原先是漢軍將領”蟒度比起獨解之,要對渤海軍的情況了解得多得多,他有意挑撥獨解之對大祚榮的看法,自然是不會有所隱瞞
“原來如此”知道大祚榮大勝漢軍,倒有一半功勞要算在孫萬榮這個契丹人身上,獨解之不免心里有些加輕視大祚榮,覺得大祚榮不過是走了好運,才有了現在的聲勢
見獨解之還要跟自己說什么話,蟒度卻是找了個由頭,先自回自己的營地了,他可不想太早地被獨解之試探他對盟主之位的想法
“這個狐貍”看著蟒度急匆匆地離開,獨解之暗罵了一聲,結盟雖是好事,不過他心里覺得并不是十分靠譜,到最后頂多是三家一起進退,但說什么有為
“走了,回營”獨解之招呼一聲,帶著手下的牙帳武士回了營地,有些事情他還需要仔細地想一想
…
半人高的牧草里,張巡吐掉了口中的草籽,他穿著一身牧民的長袍,給曬得黝黑的皮膚看上去倒像是個長年放羊的年輕蠻子
“大哥,薛延陀,回鶻還有渤海蠻湊一塊,準沒好事”張巡身邊,一個和他同樣打扮,看上去像個普通牧民的年輕人恨聲說道
“你少說兩句,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張巡瞪了這個同伴一眼,他祖上是山西人,后來河中大戰,祖父輩和幾個叔伯戰死沙場,文皇帝登基后,本該年年撥付的各種撫恤也都沒了下文,他父親沒辦法之下,就帶著全家去了南陽投奔朋友
張巡從小聰明,讀書極好,他父親本希望他能考上太學,以后當個官,不要去從軍,可張巡幾年前去長安考太學的時候,正遇上郭虎禪名動長安的時候,那時候張巡熱血沸騰,居然直接棄考,轉而投軍
也是張巡實在是運氣極好,他當時在長安投軍,本來是難以入得軍中,偏偏他去投軍的地方,有個老軍官和他祖父當年乃是同袍戰友,幾乎稱得上是過命的兄弟,在這位老軍官的關照下,他如愿入了軍中,之后一年里他也是在兵種嶄露頭角,頗得上司的喜歡
本來張巡在郭虎禪去了細柳營后,也是想要一心進細柳營,見見這個在玉門關前殺吐蕃蠻子如同殺豬屠狗般的英雄,只是當時恰逢北庭都護府的軍官來長安公干,同時要挑選一批人去長城歷練,補充北庭的后備軍官
張巡表現一向出眾,于是就被自己的上司推薦,最后給北庭都護府的軍官給挑中,當時張巡猶豫了下,但是最后還是毅然去了北庭,前往長城一線服役
從長安出發前,張巡寫了家書送往南陽,他在長安從軍的事情一直都瞞著父親,只是說自己沒有考進太學,留在長安繼續讀書,不過這次前往北方,一去不知道要幾年,他才寫了家書送回去
張巡到了北庭都護府后,很快就和一批同樣年紀不大的青年軍官前往長城一線,他們都是擔任所謂的伍長,實際上帝的伍長只是一個稱呼,作為十夫長的副手用來歷練像他們這樣的青年后備軍官
張巡在長城一呆就是兩年,兩年里他也手刃了好幾個犯邊的蠻子,同樣也學會了好幾種蠻語,而他也當到了隊正,手下管著五十號士兵
朝鮮行省叛亂的時候,郭虎禪帶兵時,王方翼調動長城一線的部分精銳騎兵,張巡卻是差點就給選上,之后當郭虎禪橫掃羅叛軍,一路連屠叛軍二十五萬的消息傳回后,張巡本是大為懊惱,不過之后玄菟戰事失利,草原上各部蠻族蠢蠢欲動,長城一線進入全面戰備后,張巡的懊惱就給他拋到了腦后
因為來自西面的軍情,回鶻人出現異動,長城一線的帝**隊,斥候偵騎四出,嚴密地監視著長城一線百里范圍內的部落
張巡因為平時表現出眾,而且會說好幾種蠻語,卻是被上面指派化妝成薛延陀人前往草原腹地偵察敵情
張巡平時只恨得不到這等機會,得了命令之后,立刻便挑了幾個好手,一起化妝成普通的牧民潛進了薛延陀人控制的草原
一路上,張巡帶著幾個手下襲擊了一戶散居在草原上的牧民家庭,然后便趕著那戶人家的牛羊,想法子加入了一個小部落,成功地混進了薛延陀本部放牧的地盤里
大祚榮派人到薛延陀之后,張巡就注意上了那些明顯是來自北方的人,就一直耐心地等待起來,終于被他等到了薛延陀,回鶻,渤海蠻三部會盟
三家會盟的地方雖然挑在漠北和漠南的交接處,但實際上還是在薛延陀的地頭,薛延陀人作為地主,自然要多備牛羊以招待來客,而張巡自是獻出了自己的全部牛羊,得以隨行跟著薛延陀騎兵
“把羊都趕回去”張巡朝身邊幾個手下用薛延陀語說道,三家會盟的大體情形他已經大致摸了個清楚,不得不說那些蠻子幾乎是沒什么防備
‘要是給我一千騎兵,剛才就能把那些蠻人頭子一鍋全端了’回去的時候,張巡不無臆想,要知道郭虎禪的大名如今整個北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張巡雖然敬重郭虎禪,可是心里也未嘗沒有比試之意
將牛羊趕入營地的木圈之后,張巡自是帶著幾個同伴回了帳,他使了些錢才讓營地的管事把他和幾個手下安排在一起
“大人,咱們怎么辦,要不找個機會,殺了孫萬榮那個狗賊”帳子里,南霽云看著張巡問道,他先前給張巡罵了句‘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心里一直都想著要在張巡這里爭回口氣,一想到孫萬榮那個害死了那么多軍中兄弟的狗賊就在這邊,他恨不得立刻殺了這個狗賊給死去的兄弟報仇
“南八”張巡瞪了眼南霽云,這個南八年少性烈,做事情想事情有時候太過沖動了些
“殺孫萬榮,不是說殺就殺的,我們現在最該做的是先把消息送回去”張巡雖然也恨不得立刻殺了孫萬榮,可是他仍然很清醒,知道孫萬榮如今是大祚榮身邊的紅人,護衛不少,他們不過四個人,刺殺孫萬榮的機會近乎沒有,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
南霽云有些不滿地看了眼張巡,他覺得張巡是嘴上說得好聽,可其實就是貪生怕死,孫萬榮那個狗賊害死那么多軍中弟兄,而且又對帝國的情形知道甚深,讓他留在那個大祚榮身邊,只怕以后會害死多的兄弟
南霽云并沒有開口說話,張巡的脾氣他清楚,同樣執拗得很,他決定了的事情就不會改變,既然如此他也不必浪費力氣
另外兩人見南霽云和張巡意見相左,也自是沒有出聲,只不過心里還是加同意張巡的話,薛延陀,回鶻,渤海蠻三部會盟,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過重要,殺孫萬榮反倒事小,而且孫萬榮狡詐,要刺殺他并不容易,魯莽行事反而會打草驚蛇
張巡見剩下兩人也沒有反對意見,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現在想的就是如何安全地回到長城,他們想要從大營脫身雖然簡單,可是他們要回到長城,一路上卻不是那么容易,食物,路線,隨時可能遇到的狼群或是馬賊,都有可能讓他們回不去
…
夜晚,孫萬榮的帳子里,看著秘密來見自己的唐王府秘使,孫萬榮并不是太過吃驚,畢竟如今帝國的邊境線上,唐軍,渤海軍,薛延陀,回鶻,再加上吐蕃,這五股勢力只有聯合起來,才有可能挑戰帝國的秩序,而這其中唐軍背后的唐王府最是關鍵
渤海,薛延陀,回鶻,吐蕃這四者,都是有兵而缺鐵,尤其是缺少兵器,而擁有瀛洲之力的唐王府卻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在占據了朝鮮行省之后,唐王府可以用朝鮮行省的鐵礦運回瀛洲制造兵器盔甲
所謂的三家會盟,實際上幕后真正能推動這個會盟的還是唐王府,而對于孫萬榮而言,他要取代大祚榮,那么獲取唐王府的支持是勢在必行之事,不過眼下看起來,這件事情比他想得要簡單些
原義看著面前除了面部輪廓隱隱有些契丹人影子的孫萬榮,心里卻是不太理解他放著好好的帝國將軍不做,卻要去投靠一個渤海蠻子
“孫將軍,我此來是奉王爺之命前來…”原義雖然并不恥孫萬榮的為人,可他卻記得自己此行的主要任務,不管是渤海蠻,薛延陀還是回鶻,只要他們愿意用戰馬換取兵器盔甲,有多少他要多少,而他此次最主要還是為了孫萬榮而來
“唐王厚愛,孫某受寵若驚”孫萬榮聽著面前這個唐王秘使說的內容,也不禁心中動容,唐王果然是老謀深算之輩,竟然能料到他投靠大祚榮,絕不是貪圖什么富貴,而是另有所圖
原義也不接話,在他看來自家王爺是過于抬舉這個契丹人了,那個大祚榮志大才雄,渤海蠻能有今日聲勢,固然是因為孫萬榮出賣了帝**隊,讓大祚榮打了個大勝仗所致,可是渤海蠻此前不過是靺鞨,室韋,女真,契丹等各部的松散聯盟,如今卻是能夠自稱渤海蠻,可見大祚榮此人本事
“還請原先生轉告王爺,就說孫某愿意效忠王爺,日后亦愿為王爺前驅,任憑策使”面對唐王府的招攬,孫萬榮豈有放棄之理,只要有了唐王府的暗中支持,他要取代大祚榮,并非是什么難事,雖說要臣服于唐王,可是若說能夠真正威脅到帝國的,也就只有這位一直深藏不露的唐王
“孫將軍果然是深明大義”原義笑了起來,孫萬榮終究是個小人,只要是個小人,就無法拒絕王爺開出的條件
“孫將軍,我有個消息要告訴你,帝國派了探子前往草原各處監視異動,說不定這大營里就有帝國的眼線耳目,孫將軍你還是小心為好”原義起身告辭,然后朝孫萬榮說道
“多謝先生提醒”孫萬榮笑了笑,然后送原義離開了,從他叛變那一刻起,他就做好了被帝國列入必殺名單的準備
(https://www.dzxsw.cc/book/115588/639827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