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老者解惑
老者居住的地方在不遠的一片樹林里,屋子很簡陋,就幾塊木板。屋內沒其他人,地上生著火,三腳木架上掛著水壺,一切看起來跟凡人并無區別。
孟緣被老者“請”到屋中,吩咐兒子去搞些酒肉,他要跟小友“論道”。不一會,酒肉齊上,老者拿起筷子吃了一口肉,連連點頭,“嗯!吾兒手藝見長,小友別客氣了,快嘗嘗吧!”
孟緣內心十分無奈,這一天天的,趕個路都能碰到至仙。問題是,整個北冥皇室才多少個?這運氣,該去賭坊玩兩把,“押妻賣子”的那種。拿起筷子吃了一口,差點沒吐掉,這是從海里泡了十年的臘肉嗎?又老又咸。
勉強吞下肉,又喝了一杯酒,孟緣整個人都傻了。這酒是酒精兌醋的嗎?又辣又酸。心想,會不會是這老頭故意整自己?不然,就算是隱世修行,也沒必要這么自殘吧?
當下,不再進食,看著父子二人用餐。老者疑惑道:“小友覺得酒肉不合口嗎?”
孟緣起身輕施一禮,“晚輩之前無禮,望前輩見諒。如今,這肉也吃了,酒也喝了,晚輩有事就此告辭。”
孟緣還未出門,老者便已抓住他的胳膊,“小友身份尊貴,小老兒也不愿糾纏,只是前路兇險,獨自前往恐有不便。”
“前輩何意?”
老者未語,看向兒子。兒子走了過來,開始王婆賣瓜,“我跟隨父親多年,修為已至真仙境。我父厭倦紛爭,只愿隱世苦修,以期早日晉階金仙境。然而,我心不在此,想出去闖一闖。故而,前輩若不嫌棄,此行可否帶上我?”
“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嗎?”孟緣一副無奈的笑容。
老者接過話茬,拉孟緣坐下,“小老兒雖隱世多年,但天山玉衡峰封印即將解除的消息還是知道的。”
孟緣心里開始琢磨,這個消息他還真不知道,一年多待在熊貓島打海獸,沒想到發生這么重要的事。只是他不明白,如此機緣為什么老頭不去,反而叫自己帶上他兒子呢?這其中是不是有炸?試探道:“如此機緣,前輩就不動心?”
老者有些疑惑,他還真沒想到孟緣會問這個。孟緣見老者表情怪異,問道:“前輩不方便講嗎?”
老者搖頭道:“那倒不是。只是小友這個問題頗有些…咳…可能小友長年清修,不知外界事吧!天山的機緣是真的不假,但是對于我而言并沒有什么價值。我總不能跑上去欺負小輩,然后從靈池摘一朵雪蓮回來吧?”
孟緣恍然大悟,原來是吸引力不夠。只是,天山雪蓮可是煉制許多丹藥的主材,就算是至仙,也應該用得到才對啊!
然而,孟緣忽略了一點,有材料也要請丹師煉,不僅要準備好材料,還得付煉丹費,最后成品收一半,這就是丹師的規矩。如此情況,哪還值得他出手。讓兒子跟去闖蕩,是覺得孟緣實力不差,身份也高貴,為兒子的未來鋪一條路而已。
孟緣一番思索,覺得帶上老者兒子不方便,推辭道:“前輩見諒,晚輩獨來獨往習慣了,再帶個人怕是不方便,況且晚輩的修為前輩也知曉,著實保不了令郎。”
老者沒有生氣,而是靜靜盯著他,緩緩道:“七色雪靈臺點亮六條元脈絡;元嬰硬朗頗有‘化體’之勢;其掌心有暗淡陣紋,雙目透著光芒,眉心又有即將成型的丹紋;御槍訣的修行也頗有幾分火候,雖然離“神兵駐臺”還有些距離,不過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長嘆一口氣說,“六系法修、體修、符修、陣修、丹修、槍修,如此驚艷的修士,才僅僅三百余歲,著實令老朽汗顏啊!”
孟緣一聽,如臨大敵,火靈槍在手一副拼死一搏的姿態。老者兒子更震撼了,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問其父:“父親,您會不會看錯了?世間哪會有這種怪物?”
雖然他一口一個前輩的叫孟緣,其實內心自傲得很,認為孟緣只不過修行時間久而已。假以時日,自己追上他是遲早的事。可他父親說的話,就打擊到他了,三百多歲的六修仙君?這事恐怕放在哪里都不會讓人信服。
就單以法修而言,靈石的煉化是需要時間的,就算你靈脈再寬廣,元嬰也要將靈氣煉化才能納入,更何況你這六系法修是怎么回事?還講不講道理了?
好,法修的事也有先例,這個暫時勉為其難的理解。可丹修呢?元嬰眉心有即將成型的丹紋,那就是說要步入地階了。先不說各種丹藥需要積累煉丹經驗,就是丹火的獲取、煉化、控制,哪個不需要幾十年上百年?
好,這個也就算了,你還是體修,而且元嬰有“化體”之勢。老天,你有那么多資源嗎?體修的修煉可是極度“燒錢”的啊!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你就是給自己幾千年也做不到啊!
老者看著兒子,安慰道:“你也不必自卑,你現在的成就為父已經很欣慰了。”轉而對警戒的孟緣說,“小友也不必緊張,老朽沒有扼殺天才的嗜好,況且,我還不想死呢!只是…滄海宗怕培養不出這樣的弟子吧?”
“玄武殿殿主嫡傳,向前輩問好。”孟緣收起警戒之態,抱槍行禮。
老者沒有因為他的威脅而生氣,問道:“你此行是想繼承玉衡峰的傳承,難道你真要走絕修的路?只怕你要失望了,搖光峰慘劇說明,七峰之上并無傳承。有的,或許是那一池蓮花開。”
“絕修是什么?”孟緣疑惑道。
然而,老者比他更疑惑。為什么這位小友的見識似乎有那么一點小問題,難道真是只顧修行,不問其他嗎?唉…或許只有如此才有他這樣的成就吧!當下向孟緣講解靈界九修的含義。當然,他這么做可不全是前輩提攜后輩,還是存有一份私心的。
老者講完九修,又順帶著講了七色雪靈臺。
七色雪靈臺是相對于法修而言的。修士在結嬰后元嬰底下會有一個七瓣雪花狀的靈臺,故而稱為雪靈臺。
徐憬淮曾告誡孟緣:靈臺修道千千萬,世間枯骨萬萬千,所謂靈臺便是指雪靈臺。然而,修士在未成仙時雪靈臺是不顯形的,唯有渡劫成小仙后,壽元歸天管,雪靈臺才因此顯形。
雪靈臺中間部分稱為壽元盤,共有九條,依次等比遞增,每一條稱為萬壽輪。
每兩條萬壽輪中間有九盞等比排列的“大燈”,稱為千壽燈,每一盞代表一千年。
每條萬壽輪上等比排列九盞“中燈”,稱為百壽燈;每兩盞百壽燈中間有九盞“小燈”,稱為小壽燈。
仙每過十年便會點亮一盞小壽燈,一百年點亮百壽燈,一千年點亮千壽燈,一萬年后點亮第一條萬壽輪,并開啟第二條,以此類推。至于說十萬年后,要么進入帝元境,雪靈臺化為帝元,要么隕落。
妖族與人族不同,他們的“雪靈臺”一直保持“丹形”,最后殊途同歸,化為帝元。
魔族中修為最高的是林蠻兒,他是一名天問者,并未修到帝元境。然而,魔族實際上是魂修“進階”的一種。
值得一說的是,所謂增加壽元,其實是“提前點燈”的行為。壽輪全點亮,是不存在增加壽元的。而帝元境除天帝之外,均是與天同壽。
由壽元盤向外拓展出七根枝狀雪晶靈臺,每一根枝狀雪晶的主干稱為元脈,主干蔓生的枝稱為元絡,合起來稱為元脈絡,也就是一整根枝狀雪晶靈臺。
未成仙時的靈脈由身體接到元嬰周圍,再由元嬰煉化。
成仙后,靈脈會直接接到元脈上,故而靈氣吸納速度會大幅度提高。靈脈接元脈的選擇與法修感悟的靈氣有關。
比如,一個純火系法修,他九條靈脈都會接到火系元脈上。為什么說后期法修難感悟,就是因為他必須先斷靈脈,再重新建立,之后才能接到新的元脈。
當然,這并不是說先感悟多種靈氣有好處。最現實的例子,孟緣與薛元啟同樣修練奔雷訣,然而,兩者雷系元氣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若不是孟緣有帝洪教他“化靈術”,靈氣可以“借道”,兩者的差距會更大。
……
化靈術由絕代七雄的何陸離所創,帝洪掌握的只是一小部分。一來何陸離不可能把自己的成果毫無保留的傳授;二來他當時的化靈術也沒有完全解決靈脈與元脈兼容的問題。
化靈術最巔峰是靈脈與元脈互通,只要元嬰足夠強大,所有的靈脈均可為其服務。試想一下,在忽略元嬰煉化速度的前提下,靈氣納入的速度最高可達到某系純修的巔峰。
比如,一位火系法修,共計八千一百條靈脈,全部接到元脈之上。這個時間與精力的投入是龐大的,其火靈氣納入速度也是最快的。然而化靈術能達到這種效果,并且不止是一種靈氣,而是多種。雖然在元嬰煉化上不如純火系法修,但已經很可怕了。畢竟,好事不能全占了。
絕代七雄,除了沈婧璃與帝坤這種“仙二代”,另外五人均是在自己的領域有極大的突破。靜心分析便會發現一個共同點——效率。
無論是化靈術、丹術,他們好像是在創造一種捷徑,就好比一個萬能公式。只不過這個推算的過程是漫長的,但真若推導出來,那將是人族徹底翻身做主人的時刻。當然,也正因如此,妖族已經等不了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顛覆平衡的陰謀正在醞釀,海族只是計劃的一部分而已。(額…自分割線以及舉例部分并非老者所講,為了讀者更好理解,乃作者雛耳所加。再廢話一句,其實雛耳更想寫絕代七雄的故事,只不過陰差陽錯先寫了后面的部分。若有機會前面部分可能也會寫吧!)
……
七色雪靈臺是法修中的一種特殊稱謂。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白綠黑紅黃,外加青風、紫雷共七色。仙感悟某一系,會點亮一根元脈絡,感悟越深,元脈更粗壯,元絡也更繁雜。同時感悟五行與風雷,便會出現七色雪靈臺的壯觀。
值得一說的是,靈界對于完美法修有一首詩,內容如下:
頭頂圣光背懸影,
身繞生死二氣盈;
腳踩七色雪靈臺,
手捻法印天地行。
頭頂圣光指的是感悟光系,背懸影自然是暗系。身繞生死二氣盈,指的是感悟生死二氣的景象。縱觀靈界天地靈氣,目前也就這十一種。
仙的年齡可從點亮的壽燈看出,而九修元嬰各有特點。
法修如上,不再累贅。體修則是元嬰化體,與本體無異。這點與普通的元嬰化體還是有區別的。修為高一點的仙都會元嬰化體,以保證本體受損后快速恢復。然而,體修的元嬰化體是將元嬰真正煉成另一個身體。在某種意義上,體修的元嬰比本體還強大。
魂修的雪靈臺上會有本命魂器,這點與戰修類似。
符修的元嬰雙目會散發光芒,根據符師的境界,其色澤與強度都有差別。孟緣由于煉成金眼,這才讓老者誤以為他是符修。
陣修元嬰掌中有陣紋,丹修是眉心有丹紋,兩者類似。
值得一說的是天問者,他們這類人本來就是怪物,其元嬰也不正常。比如:先天劍胚的元嬰是一把劍;玄冰體質的元嬰是“小冰人”;先天魂體則是相應的本命魂器。魂修是本命魂器在元嬰旁,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混修自然是各種特征的集合。
孟緣聽完慚愧不已,自己還號稱閱遍藏書樓,可如今連這些基本的都不知道。其實這也不怪他,誰叫有關仙的書籍都在第三、第四層,而他還沒來得及讀呢。
慚愧歸慚愧,這不影響孟緣的謹慎,疑惑道:“前輩如何得知我是六系混修的?”
老者看著打擊過度的兒子,孟緣明白他的意思,微微點頭。老者解釋道:“老朽能活到今天,除了茍居山野,就是一對招子夠亮。”
“求前輩解惑,晚輩必不忘大恩。”孟緣誠心一拜。
老者擺擺手讓他坐下,贊賞道:“天資聰穎又懂得察言觀色,你的未來不可限量啊!”一拍大腿,叫道,“好!我雷修今日便傳你觀心決。當然,你無須拜我為師,咱們平輩論交。”
“孟緣謝過雷仙友,他日必有厚報。”
在靈界,仙的修為除了特殊法器去驗證,基本很難被人知曉。施展神識雖然可以得知,但對方不是不反抗的木樁,除非修為差距特別大,不然很難通過神識得知。
孟緣感悟了金眼五花虬的種族天賦,可他也只能探查修為差距不大的仙。差距大一些的只能通過金眼的反饋大概了解其修行境界,而且還容易被對方察覺。之前,雷修自然知道孟緣試他修為,只不過沒有阻止而已。
觀心決的好處是,不僅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探查對方修為,甚至連實力也能摸清楚。要知道,修為并不代表實力,不然北冥鴻戰雖然是至仙,但其實力遠比兩位金仙的皇兄高。
可以說,有了觀心決就等同多了一條命,這種功法的傳授基本是父傳子,甚至若非感情極好的師徒,也是不會傳的。
孟緣也不負期望,很快便掌握了觀心決。雷修感慨道:“果然是天之驕子。”
孟緣自家人知自家事,他這么快學會一來是雷修教得好,二來他早已煉成金眼,省去了很大一部分時間。而且,他總感覺這觀心決本來就是金眼的一部分。
當然,這并不影響他對雷修的感激之情。觀心決練成后,他實踐的對象自然也是雷修。雷修并不是雷系修士,他雪靈臺點亮的是風、金、木三系。雖然有點不尊重,但確實也太怕死了。
觀察他元脈絡的情況,三系中風系長得極為茂盛,若是他施展風行術,估計一息之間能甩自己幾千里。再看壽元盤,嘆息一聲,“他的壽元不多了。若不盡快渡劫,怕是要隕落了。”
雷修在傳完觀心決后,干脆好人做到底,又傳其風行術。孟緣在練習時總感覺這風行術有些熟悉,似乎曾經見過。想了許久也沒想明白,直到帝羽提醒他——徐丹。
徐丹的風行術是北冥凌香教的,據他所知,風、雷兩行術一向是重金難求。而且北冥皇室的祖傳功法就有風行術,名字好像叫…雁鳴,顧名思義,一聲雁鳴既是千里飛行。
然而,雷修的風行術好像比雁鳴還要快一點,叫什么千里追風。他有點想不通,總感覺這個雷修并不是普通的隱世仙君。
思索前后發生的事,據雷修之前說他與皇室五皇子有舊,難道他是皇室之人?還有,就算雷修活得久,知道的多,也不可能了解得那么清楚,那么系統吧?
帝羽對孟緣整天猜測來猜測去有些無奈,對方既然誠心交好,又何必非要追根到底知道別人的身份呢。
孟緣受教,雷修既然誠心待他,他也不能不表示,與帝羽商量后送上大日還陽丹。雷修見丹后內心的震撼宛如潮水,問道:“此丹你從何得來?”
“雷大哥只管收下,我保證這丹藥沒有任何問題。”孟緣一臉真誠道。
然而,雷修也拿出一顆大日還陽丹,二者比對,發現孟緣的竟然更好一點。丹師煉丹一般會在丹藥上留下記號,他手里的是一朵梅花印在丹藥上,而孟緣的則是一只朱雀。
大日還陽丹早已超出天階,乃是仙丹。在靈界,以前或許有仙階丹師,但是現在不可能有了。雷修陷入沉思,思索有朱雀印記的到底是哪位丹師呢?
孟緣見到雷修手里的大日還陽丹后也明白了什么,他并未打擾陷入沉思的雷修,而是帶著他兒子雷杰趕往玉衡峰。大約過了小半個時辰,雷修雙目突然睜開,大叫道:“徐憬淮。”
唐三中文網
(https://www.dzxsw.cc/book/110065/56246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