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尼日利亞騙局
,!
有一個小姑娘,父母得了病,只好一個人離開鄉下,到省城打工,每天省吃儉用,只為了多存一點錢,買一套房子,讓父母能夠來省城養病。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存夠了二十萬,可是這么一點錢,又怎么能在省城買房子呢?這一天她偶爾聽說有三十萬的房子出售,大喜過望,也沒打聽清楚,就跟親戚朋友借了十萬元,跑到明珠大廈買了一個區域。
等弄明白這是商用地產,而且三十萬只買到了十平方,小姑娘欲哭無淚,立即找明珠開發公司退貨,本來開發公司都已經答應了,誰知道這時候正好省城名吃西施包子鋪連鎖總店來買辦公室,選定的地方正好包括了小姑娘的區域,議定的價格是四十萬每區域,小姑娘就這樣賺了十萬,足夠買房子把父母接過來了。
這個故事上了晚間新聞、新聞追蹤、本市趣事等等無數節目,重復重復又重復,重點就是買了明珠大廈,小姑娘的二十萬轉眼變成四十萬,把無數渴望著一夜暴富的人刺激得寢食難安,紛紛跑到明珠大廈探聽消息。
去到一看,只見好些人扛著好大一個透明塑料箱子,里面裝滿了一摞一摞的人民幣,都在大聲談論自己要買哪一層哪一個區域。大廳正中還有一個屏幕,不停的閃現著信息:哪一層哪一個區域已經被賣出去了,還剩下多少多少個區域,這個數字還總是變,嘀嘀嘀的一路下降,仿佛不趕緊買就沒有了一樣。
這時候有不停的傳來消息,誰誰誰買了五個區域,轉手賣出去賺了好幾十萬。誰誰誰買了十個區域,和哪一家大公司簽訂了租賃合同,做著等收錢就行。去交款處一看,景象更是駭人,無數的毛爺爺堆積起來,放滿了大半個屋子。要不是里面坐著十幾個荷槍實彈的警察,說不定就有人上去搶了。
于是最后的理智也被金錢淹沒,頭腦一熱,立即拿出畢生積蓄,趕著來買房子。錢多的十個八個,錢少的一個兩個,錢更加少的,幾個人合伙買一個,連合同都來不及只細看就把錢打了過去,都等著發大財呢。
“這就是你的方法啊,真俗氣!”方天和說,“人家仔細一查,就知道那個什么小姑娘,其實是小蕾的表姐。西施包子鋪,也是你名下的產業。還有那些一疊一疊的現金,只有上下兩張是真的,里面全都是銀行點鈔練習紙。大廳屏幕的消息也是假的,把一整天的銷售額集中起來播放。”
“你管我俗氣不俗氣,反正賣出去了。”黃文斌哈哈大笑,“要是大商家買樓,那肯定會仔細調查,可是平民百姓嘛,哪里有這個閑工夫跟你慢慢查。別人發財了,我也能發財,這才是主流思想。”
“是啊是啊,以前美國有過一個實驗,證明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再怎么不相干的人,之間也只隔著六重關系。”丁詩詩理直氣壯的說,“小姑娘是肖蕾表姐有什么好奇怪的,正好碰上了不行嗎?明珠大廈地段這么好,西施包子鋪想要正規化發展,在明珠大廈買個辦公室很合理啊。真錢我們又不是拿不出來,不過是免得麻煩罷了。”
“那幫家伙也真是太笨了。”方天和感嘆說,“什么二十萬賺四十萬,連數都不會算了嗎,明明是借了十萬,三十萬買的東西,就算最后四十萬賣出去了,那十萬借款也是要還的啊。再說現在省城市中心的二手房價格也就是七八千一平,要是走遠一點,五六千四五千也是有的。三十萬已經可以買很好的房子了,為什么非要四十萬?要說在市中心買一手新房,三十萬買不起的,四十萬也買不起啊。”
“這就叫做智商篩選。”黃文斌說,“會被這么個故事忽悠的人,都是不會算數的,到時候簽合同,也不會仔細看,我們才好賺錢啊。”
有個非常著名的尼日利亞騙局,某尼日利亞政要聲稱自己有一筆巨款希望借用收件人銀行賬戶一用,提供幫助者將獲得一筆數額不小的饋贈。在取得信任后,騙子就會以各種理由收取手續費或者其他費用,待行騙成功后,騙子立馬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個騙局從八十年代就開始流行,開始的時候是信件,后來進化成電子郵件,到了現在,什么非死不可推特上面都有,上當受騙的不計其數。可就是這么一個大名鼎鼎的騙局,用來引人上鉤的文字卻是狗屁不通。
拼寫錯誤就不說了,號稱的尼日利亞高官也不可能在尼日利亞任何渠道得到證實,還有上面提及的巨款,也是完全沒影子的事。改正一下拼寫錯誤,在尼日利亞網站上抄一個高官的名字,這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騙子就是不這么做,為什么呢?
這就是一個智商篩選,改正了錯誤,固然會讓頭一封郵件上鉤的人增多,但是接下來的工作,卻要困難不少。會查找尼日利亞高官名字,會在意拼寫錯誤的人,性格肯定比較謹慎,上當的可能性比較小。騙子可能會浪費大量的精力時間而一無所得。
發郵件對騙子來說成本很小,但是接下來的工作就不是了,要付出人力物力,至少要打好幾個電話,還要提供匯款帳號什么的,電話號碼和匯款帳號事后都是要銷毀的,要是失敗次數太多,那可就虧本了。
所以騙子要用這么錯漏百出的信引人上鉤,看了信會主動聯絡他們的,都是一些沒腦子的傻瓜,要忽悠起來,成功率就大多了。明珠大廈的銷售合同,只要仔細研究,就會明白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沒腦子的人不會在乎,有腦子的人可不會簽這種合同。他們自己不買還是小事,把研究成果宣揚出去就是大事了。說的人少影響力少,說的人多了,就會影響銷售。所以要先把這種謹慎的人篩選出去,免得他們壞事。
聽了黃文斌的解釋,方天和感嘆說:“騙人還有這種講究,我都不知道呢。”
“最多的一天就收了八千多萬,一個星期收了四億,估計一個月之內,可以籌集到十億,兩個月的話能到十五億,說不定還能到二十億呢。這一招真厲害,轉手就賺了十幾億!”劉香蝶很佩服,“周圍的地價兩萬,你這么賣出去,均價就是三萬了,還全部都是現金呢。商業地產原來還能這么玩!我們還搞什么上市啊,弄多幾棟樓來依樣畫葫蘆賣出去,賺的錢更多。”
“哪來這么多葫蘆。”黃文斌說,“市中心上哪里去找這么大棟樓啊。”
“不是市中心也行啊,炒作一下新城中心嘛。”劉香蝶說,“炒作的時候加碼,先來倒數十天,不但上市臺,還要上省臺,水軍請多一倍。賣的時候也不要十平米了,還是太貴,一平米一平米的賣!有明珠大廈的例子在,下一個更好成功。”
“這種炒作方式,最關鍵的就是回收。不答應買家保底回收,別人怎么肯買呢。”黃文斌說,“明珠大廈我有把握,就算一年漲20%,收回來我也可以賺錢。你要是其他大樓,我可不一定能保證。”黃文斌記得最后明珠大廈的樓價是五萬多一平呢。
“保證當然可以保證啊。”劉香蝶說,“20%算什么,%都可以承諾,我還可以說每年發錢呢!反正最后我又不用兌現,建一個獨立的股份制公司來操作這事,最后讓它破產就好了。”
“那就真成騙局了。”黃文斌說。
“所以呢?”劉香蝶問,“不能賺錢的叫騙局,能賺錢的那就是生意。”
“能好好賺錢,干嘛走歪門邪道呢。”黃文斌說。
“不歪啊,都是合法的,就好像你那個銷售合同一樣,保證沒人能從法律方面挑毛病。”劉香蝶說,雖然實際上開發公司占盡便宜,但是紙面上卻是權利義務對等,法院也沒法子推翻,“你不想做的話,我自己來做。買明珠大廈加裝修,一共是八億是不是?八億我也有啊。”
“省城就這么大,我已經把游離資金吸收了十幾億,你再來一次,不一定能弄到多少。”黃文斌勸她說,“這么干很多人會破產,這些人會去鬧事的,就算法律上沒毛病,市政府也要維穩,到時候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錢來擺平。”
“這沒關系啊,我明年再動手。”劉香蝶打定了主意,“反正你后年才用錢。”
“你先把錢給我。”黃文斌可就要用錢了,哪里等得了兩年之后,“等你要用錢的時候我再還給你。”騙人歸騙人,讓人血本無歸的事情,黃文斌還干不出來。買了明珠大廈的人,只是利潤沒有預期這么豐厚而已,虧本是絕不會的。但是劉香蝶卻是要把人家的老本都騙個精光,這也太過分了,還得想個法子教育教育她才行。
(https://www.dzxsw.cc/book/102944/559731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